那都尉進來以後,趙弘問道:“這些俘虜在你這兒怎麽樣啊?肯定每天都在咒罵黃巾賊寇吧?”
那都尉道:“回稟陛下,剛進來的時候確實如此,個個都罵,如今有的罵,有的不罵了。”
趙弘問道:“那些人在罵,那些人不罵了。”
那都尉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我將都在罵,文官都沒有罵了。”
趙弘笑道:“那看來還是武將又骨氣啊。他們吃得怎麽樣?”
都尉答道:“回稟陛下,都是按照丞相大人的意思,一日三餐,每三天有一頓肉。”
“有沒有酒?”
都尉道:“回稟陛下,這些人沒喝酒都罵我們大渠軍,喝了酒豈不是要罵得更凶?”
趙弘道:“都尉啊,這就是你度量太小了,有肉吃的時候給他們準備點酒,他們吃了敗仗,心裏憋著口氣,讓他們罵一罵也沒關係,掉不了肉的。”
“遵旨。”
趙弘問道:“他們現在都在做什麽啊?”
那都尉道:“此時他們都在放風。”
趙弘道:“將他們攏一攏,我去見見他們。”
“遵旨。”那都尉單手做了個拱手的姿勢道:“請陛下稍待,小人這就去準備。”
就在哪都尉去聚集江東諸將的時候,賈詡、黃權、楊銘三人也聞風而來。
趙弘見了他們三人,道:“咦,你們怎麽都來了?衙門裏沒事做了嗎?”
賈詡道:“陛下不在宮中就是我等這些臣子最大的事。”
趙弘微微一笑,道:“來就來了,那咱們就一起去看看江東的英傑吧。”
不一會兒,都尉過來,單腿跪倒道:“稟報陛下,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這時,曹操也到了。
“喲,曹丞相也來了,那正好,那咱們今天正好黃巾賊寇的英傑會一會江東的英傑。”趙弘忽然問曹操道:“曹丞相,你原意和我們黃巾賊寇同流合汙嗎?”
曹操笑道:“已然同流合汙了,不存在願意與否。”
“行,那走吧。”司馬懿逃回到襄平,痛哭流涕。從鄴城突圍出來的有五萬多人,不想在幽州又被諸葛亮、關羽和馬超一頓胖揍,跟著司馬懿逃回襄平的不到三萬人,就連軍師羊衜也是活
不見人,死不見屍,這種慘敗,如何能不讓司馬懿痛哭流涕?
同時他也知道了軻比能被黃巾賊寇陣站的消息,頓時有了一種兔死狐悲之感,今後怎麽辦?一旦黃巾賊寇反攻,這遼東彈丸之地,他司馬懿能守得住嗎?
在司馬懿出征之時留守後方的鍾繇道:“大都督,為今之計,隻有速做準備。”
司馬懿問道:“如何準備?”
鍾繇道:“速速放棄襄平,往高麗而去。”石苞道:“主公,元常先生所言甚為有理。高麗南北狹長,且北麵多山,乃天然屏障;南麵土地肥沃,天府之國,足可養兵,大都督可將襄平的百姓全部遷入高麗南部,並且將沿路的糧食、人口全部遷走,房舍全部燒毀,水井全部掩埋或者是投毒。黃巾賊寇如果膽敢來攻,既有大山作為屏障,又遭我軍之堅壁清野,無處可以掠奪,滅之必
矣!”
元常是重要的表字。文欽道:“主公,石將軍和元常先生所言甚為有理。另外,與高麗隔海相望還有一個倭島,黃巾賊寇如果不來進攻我軍,我軍也可以乘船渡海,攻取倭島,島上之人力、物
力正好可以幫助我軍複興大漢。”
司馬懿聽了鍾繇、石苞和文欽的話以後,豁然開朗,道:“好!即日起,開始驅趕百姓,遷往高麗。但有不服號令者,格殺勿論!”
鍾繇道:“除了驅趕百姓,還要對百姓說,隻說黃巾賊寇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奸淫擄掠,無惡不作,隻有這樣,百姓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我軍東遷。”
“甚好甚好,就依元常先生。”司馬懿下令遷徙,遼東的世家大族都知道,一旦黃巾賊寇來了,沒有他們的好果子吃,於是紛紛遵命而行;一部分百姓隻怕黃巾賊寇來了燒殺搶掠,也隻好跟著同行;還
有一部分不願意走的百姓被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領著五千人馬,搶劫得幹幹淨淨,然後一隊士兵押解著一隊百姓,往高麗而去。
司馬懿的軍馬一路催促,沿路凍死餓死了無數的老弱。
在大隊離了襄平城以後,司馬懿又命令石苞領著三千人馬在城中各處放火,往所有的水井中投毒,然後再掩埋。
整座襄平城火光衝天,黑煙鋪地,大火燃燒了整整半個多月,好好的一座繁華城市被燒成了一片白土。諸葛亮、關羽和馬超奉趙弘的聖旨攻打襄平,當三人領著大軍抵達襄平的時候,司馬懿早就已經逃遠了,大渠軍看見的隻是一片瓦礫、腐爛的屍體和沒有完全熄滅的餘火
。
諸葛亮對關羽和馬超道:“二位將軍立刻追擊,不要給司馬懿立足高麗,休養生息的機會,不然日後必然成為我朝之勁敵!”
關羽馬超立刻兵分兩路,往高麗方向追擊司馬懿。
關平、關興陪同關羽追擊,關索同諸葛亮人收拾平壤,張紹駐守範陽。
關羽和馬超追擊司馬懿不出半個月,諸葛亮收到軍報:馬將軍的人馬因為喝了有毒的水源,人馬折損大半;關將軍遭到遼東人馬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諸葛亮猛然察覺自己中了司馬懿的堅壁清野的詭計了,立刻下令,命令馬超和關羽合兵一處,然後交替撤退。
進來容易,想差退卻就不那麽容易了。
關羽和馬超合兵一處之後,正要撤退,司馬懿領著兩萬人馬在後麵尾隨追擊,最後關羽和馬超隻領著區區三百餘人返回了襄平。
就在關羽和馬超被司馬懿殺得丟盔棄甲的時候,趙弘在思過所裏見到了孫權和江東諸將。
孫權第一個給趙弘跪下:“罪人孫權拜見大渠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對於孫權的表現,趙弘非常滿意,他笑容可掬的將孫權扶了起來道:“仲謀,快快平身。”
那都尉道:“回稟陛下,剛進來的時候確實如此,個個都罵,如今有的罵,有的不罵了。”
趙弘問道:“那些人在罵,那些人不罵了。”
那都尉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我將都在罵,文官都沒有罵了。”
趙弘笑道:“那看來還是武將又骨氣啊。他們吃得怎麽樣?”
都尉答道:“回稟陛下,都是按照丞相大人的意思,一日三餐,每三天有一頓肉。”
“有沒有酒?”
都尉道:“回稟陛下,這些人沒喝酒都罵我們大渠軍,喝了酒豈不是要罵得更凶?”
趙弘道:“都尉啊,這就是你度量太小了,有肉吃的時候給他們準備點酒,他們吃了敗仗,心裏憋著口氣,讓他們罵一罵也沒關係,掉不了肉的。”
“遵旨。”
趙弘問道:“他們現在都在做什麽啊?”
那都尉道:“此時他們都在放風。”
趙弘道:“將他們攏一攏,我去見見他們。”
“遵旨。”那都尉單手做了個拱手的姿勢道:“請陛下稍待,小人這就去準備。”
就在哪都尉去聚集江東諸將的時候,賈詡、黃權、楊銘三人也聞風而來。
趙弘見了他們三人,道:“咦,你們怎麽都來了?衙門裏沒事做了嗎?”
賈詡道:“陛下不在宮中就是我等這些臣子最大的事。”
趙弘微微一笑,道:“來就來了,那咱們就一起去看看江東的英傑吧。”
不一會兒,都尉過來,單腿跪倒道:“稟報陛下,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這時,曹操也到了。
“喲,曹丞相也來了,那正好,那咱們今天正好黃巾賊寇的英傑會一會江東的英傑。”趙弘忽然問曹操道:“曹丞相,你原意和我們黃巾賊寇同流合汙嗎?”
曹操笑道:“已然同流合汙了,不存在願意與否。”
“行,那走吧。”司馬懿逃回到襄平,痛哭流涕。從鄴城突圍出來的有五萬多人,不想在幽州又被諸葛亮、關羽和馬超一頓胖揍,跟著司馬懿逃回襄平的不到三萬人,就連軍師羊衜也是活
不見人,死不見屍,這種慘敗,如何能不讓司馬懿痛哭流涕?
同時他也知道了軻比能被黃巾賊寇陣站的消息,頓時有了一種兔死狐悲之感,今後怎麽辦?一旦黃巾賊寇反攻,這遼東彈丸之地,他司馬懿能守得住嗎?
在司馬懿出征之時留守後方的鍾繇道:“大都督,為今之計,隻有速做準備。”
司馬懿問道:“如何準備?”
鍾繇道:“速速放棄襄平,往高麗而去。”石苞道:“主公,元常先生所言甚為有理。高麗南北狹長,且北麵多山,乃天然屏障;南麵土地肥沃,天府之國,足可養兵,大都督可將襄平的百姓全部遷入高麗南部,並且將沿路的糧食、人口全部遷走,房舍全部燒毀,水井全部掩埋或者是投毒。黃巾賊寇如果膽敢來攻,既有大山作為屏障,又遭我軍之堅壁清野,無處可以掠奪,滅之必
矣!”
元常是重要的表字。文欽道:“主公,石將軍和元常先生所言甚為有理。另外,與高麗隔海相望還有一個倭島,黃巾賊寇如果不來進攻我軍,我軍也可以乘船渡海,攻取倭島,島上之人力、物
力正好可以幫助我軍複興大漢。”
司馬懿聽了鍾繇、石苞和文欽的話以後,豁然開朗,道:“好!即日起,開始驅趕百姓,遷往高麗。但有不服號令者,格殺勿論!”
鍾繇道:“除了驅趕百姓,還要對百姓說,隻說黃巾賊寇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奸淫擄掠,無惡不作,隻有這樣,百姓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我軍東遷。”
“甚好甚好,就依元常先生。”司馬懿下令遷徙,遼東的世家大族都知道,一旦黃巾賊寇來了,沒有他們的好果子吃,於是紛紛遵命而行;一部分百姓隻怕黃巾賊寇來了燒殺搶掠,也隻好跟著同行;還
有一部分不願意走的百姓被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領著五千人馬,搶劫得幹幹淨淨,然後一隊士兵押解著一隊百姓,往高麗而去。
司馬懿的軍馬一路催促,沿路凍死餓死了無數的老弱。
在大隊離了襄平城以後,司馬懿又命令石苞領著三千人馬在城中各處放火,往所有的水井中投毒,然後再掩埋。
整座襄平城火光衝天,黑煙鋪地,大火燃燒了整整半個多月,好好的一座繁華城市被燒成了一片白土。諸葛亮、關羽和馬超奉趙弘的聖旨攻打襄平,當三人領著大軍抵達襄平的時候,司馬懿早就已經逃遠了,大渠軍看見的隻是一片瓦礫、腐爛的屍體和沒有完全熄滅的餘火
。
諸葛亮對關羽和馬超道:“二位將軍立刻追擊,不要給司馬懿立足高麗,休養生息的機會,不然日後必然成為我朝之勁敵!”
關羽馬超立刻兵分兩路,往高麗方向追擊司馬懿。
關平、關興陪同關羽追擊,關索同諸葛亮人收拾平壤,張紹駐守範陽。
關羽和馬超追擊司馬懿不出半個月,諸葛亮收到軍報:馬將軍的人馬因為喝了有毒的水源,人馬折損大半;關將軍遭到遼東人馬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諸葛亮猛然察覺自己中了司馬懿的堅壁清野的詭計了,立刻下令,命令馬超和關羽合兵一處,然後交替撤退。
進來容易,想差退卻就不那麽容易了。
關羽和馬超合兵一處之後,正要撤退,司馬懿領著兩萬人馬在後麵尾隨追擊,最後關羽和馬超隻領著區區三百餘人返回了襄平。
就在關羽和馬超被司馬懿殺得丟盔棄甲的時候,趙弘在思過所裏見到了孫權和江東諸將。
孫權第一個給趙弘跪下:“罪人孫權拜見大渠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對於孫權的表現,趙弘非常滿意,他笑容可掬的將孫權扶了起來道:“仲謀,快快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