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遠遠看到蘇輕眉,雖然隔得甚遠,仍是被她清雅秀麗的容貌震懾了一下,問身邊的人:“那是誰?”
宮女答道:“回公主,是蘇姑娘。”
“哪個蘇姑娘?是剛進宮的美人麽?”紫衣少女問。
宮女搖頭道:“她不是皇上的嬪妃,是一個大夫。”
“大夫?宮裏什麽時候出了女大夫了?”紫衣少女一臉的詫異。
那宮女略一躊躇,低聲將蘇輕眉的來曆說了一遍。
紫衣少女隻聽到一半,就明白了,挑起了秀眉。
“本公主明白了,原來是她!她就是蘇、輕、眉!”
提到最後三個字的時候,紫衣少女瞪圓了杏眼,望向蘇輕眉的眼睛裏充滿了濃濃的戾氣,讓周圍的空氣瞬間變得凝固起來。
“去,把她給本公主叫過來!”紫衣少女對身邊的宮女道。
宮女們略一猶豫,不敢違逆公主的吩咐,便奔過去叫蘇輕眉。
可蘇輕眉恍若不聞,竟是越走越遠。
紫衣少女見狀,高高地挑起了兩條眉毛,就準備發作。
忽然她身邊響起一個溫柔的聲音:“和安公主,您還是不要去惹她吧,這位蘇姑娘可不是個好惹的人物,太後和皇上都很喜歡她,你要是得罪了她,永陽郡主就是最好的例子。”
紫衣少女循聲看去,隻見一名宮裝麗人笑意盈盈地走近,神態舉止自帶一股風流嫵媚。
看上去雖然不過二十出頭,實際上她的兒子都已經十幾歲了,隻是肌膚仍是嬌嫩白皙,美貌不減當年。
這位宮裝麗人正是有著後宮第一美人之稱的陳妃。
而紫衣少女卻是和安公主。
蘇輕眉自是不知道和安公主是誰,陳妃卻不會不知道。
孟皇後共生有一子一女,和安公主雖非孟皇後親生,卻自幼被寄養在孟皇後名下。
據說和安公主的生母是孟皇後的嫡親妹妹,進宮朝見孟皇後的時候,偶遇皇帝,結果被寵幸。
後來就有了和安公主的降生。
隻是孟皇後的這位妹妹福氣太薄,和安公主出生之日,便是她殞命之時。
皇帝憐惜和安公主一出生就沒了母親,便將她交給孟皇後撫養。
孟皇後對她比對自己親生的十七公主還要寵溺,隻是因為她性子太過玩劣,在宮裏闖出了不少禍事,皇帝一怒之下,將她罰到城郊的尼姑庵禁足,希望她能修心養性。
可沒想到和安公主一出了宮,就像是放飛了的鳥兒,她那種性子,哪裏奈得住尼庵的清靜無為,頭一天進了尼姑庵,第二天就偷溜了出去。
皇帝隻是一時惱怒,不過三天就消了氣,派人接她回宮。
和安公主卻不肯,在宮裏受盡拘束,哪裏及得上在這裏玩得痛快自在,她身邊的教養嬤嬤害怕惹惱皇帝,又說服不了公主,隻好想了一個法子,稱和安公主患了風疹,需要臥床靜養三月,不能見風。
皇帝一聽,極是擔憂,馬上派了太醫前來。
和安公主又買通了太醫,太醫回奏說公主果然是得了風疹,但無大礙,又稱尼庵空氣清新,更有利於和安公主養病,皇帝便打消了接和安公主回宮的念頭。
就這樣和安公主在外麵痛痛快快地玩足了三個月,才被孟皇後接回宮來。
在宮裏的時候,和安公主就和三皇子最是親近,因為二人都在孟皇後身邊長大,關係非比尋常。
她一回宮就去找三哥,卻嚇了一跳。
三皇子的傷勢雖然日漸痊愈,但看上去像是大病一場,比她出宮之前瘦了足足一圈。
和安公主大為心疼,又給孟皇後請安的時候,又見孟皇後雖然和平時待自己一般無二,眉宇間卻似有隱隱煩惱之意。
她便向眾人打聽發生了什麽事情,惹得母後如此不快。
眾人哪裏敢說。
但宮裏沒有不透風的牆,和安公主還是打聽到了一些,尤其是她身邊的宮女聽到了三皇子身邊人說的悄悄話,然後將這些話傳到了她的耳朵裏,登時讓她大為震驚。
三哥居然有了意中人!
和安公主雖然還未及笄,但她正是豆蔻之年,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時候。
三皇子溫文儒雅,俊美風流,早就深深地鐫刻進了她心底。
在她心裏,天底下沒有任何女子可以和她三哥相匹配。
而她也從未見三哥把任何女子放在心上過。
這次回宮,她卻從三哥的嘴裏聽到兩次蘇姑娘的名字,初聽之時她並未在意,當時她更在意的是羅靜柔。
因為她打聽到,三哥把一塊珍貴的玉佩在百花會的時候親手交給了羅靜柔。
孰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羅靜柔並不一定會成為她未來的三嫂,倒是這個平空殺出來的蘇姑娘,不可小覷。
聽說是因為她治好了三哥的傷,三哥才會對她傾心。
這讓和安公主更是不忿。
她早就憋了一口氣,想見見這個“蘇姑娘”,看她究竟是什麽狐狸精轉世,居然一下子就把她三哥的魂給勾跑了。
沒想到,她剛回宮的第二天,就和她想見的“蘇姑娘”不期而遇。
狹路相逢,和安公主怎麽肯放過這樣好的機會?
她見蘇輕眉對自己宮女的話聽而不聞,本來就憋了一肚子火,又一轉眼看到了陳妃,聽到陳妃這句火上加油的話,更是怒氣上衝。
“原來是陳妃,我還當是誰!陳妃娘娘害怕這位蘇姑娘,不敢惹她,是不是?哼,她不好惹,難道本公主就是好惹的嗎?她以為太後和皇上給她撐腰,本公主就會怕她不成?”
和安公主在孟皇後身邊長大,視孟皇後為嫡母,自是瞧不慣妖妖嬈嬈的陳妃。
她本來對陳妃就沒什麽好感,對陳妃說出來的話聽得更是刺耳。
十四五歲的年紀,更是驕傲放縱的時候,加上皇帝和孟皇後對她寵愛,在宮裏她連十七公主都不瞧在眼裏,又豈會把蘇輕眉當一回事?
更何況聽說她是一個身份低賤的鄉下姑娘,還曾經被人退了婚事,就更是瞧她不起。
她咬牙對著蘇輕眉喊了一句:“站住!”
宮女答道:“回公主,是蘇姑娘。”
“哪個蘇姑娘?是剛進宮的美人麽?”紫衣少女問。
宮女搖頭道:“她不是皇上的嬪妃,是一個大夫。”
“大夫?宮裏什麽時候出了女大夫了?”紫衣少女一臉的詫異。
那宮女略一躊躇,低聲將蘇輕眉的來曆說了一遍。
紫衣少女隻聽到一半,就明白了,挑起了秀眉。
“本公主明白了,原來是她!她就是蘇、輕、眉!”
提到最後三個字的時候,紫衣少女瞪圓了杏眼,望向蘇輕眉的眼睛裏充滿了濃濃的戾氣,讓周圍的空氣瞬間變得凝固起來。
“去,把她給本公主叫過來!”紫衣少女對身邊的宮女道。
宮女們略一猶豫,不敢違逆公主的吩咐,便奔過去叫蘇輕眉。
可蘇輕眉恍若不聞,竟是越走越遠。
紫衣少女見狀,高高地挑起了兩條眉毛,就準備發作。
忽然她身邊響起一個溫柔的聲音:“和安公主,您還是不要去惹她吧,這位蘇姑娘可不是個好惹的人物,太後和皇上都很喜歡她,你要是得罪了她,永陽郡主就是最好的例子。”
紫衣少女循聲看去,隻見一名宮裝麗人笑意盈盈地走近,神態舉止自帶一股風流嫵媚。
看上去雖然不過二十出頭,實際上她的兒子都已經十幾歲了,隻是肌膚仍是嬌嫩白皙,美貌不減當年。
這位宮裝麗人正是有著後宮第一美人之稱的陳妃。
而紫衣少女卻是和安公主。
蘇輕眉自是不知道和安公主是誰,陳妃卻不會不知道。
孟皇後共生有一子一女,和安公主雖非孟皇後親生,卻自幼被寄養在孟皇後名下。
據說和安公主的生母是孟皇後的嫡親妹妹,進宮朝見孟皇後的時候,偶遇皇帝,結果被寵幸。
後來就有了和安公主的降生。
隻是孟皇後的這位妹妹福氣太薄,和安公主出生之日,便是她殞命之時。
皇帝憐惜和安公主一出生就沒了母親,便將她交給孟皇後撫養。
孟皇後對她比對自己親生的十七公主還要寵溺,隻是因為她性子太過玩劣,在宮裏闖出了不少禍事,皇帝一怒之下,將她罰到城郊的尼姑庵禁足,希望她能修心養性。
可沒想到和安公主一出了宮,就像是放飛了的鳥兒,她那種性子,哪裏奈得住尼庵的清靜無為,頭一天進了尼姑庵,第二天就偷溜了出去。
皇帝隻是一時惱怒,不過三天就消了氣,派人接她回宮。
和安公主卻不肯,在宮裏受盡拘束,哪裏及得上在這裏玩得痛快自在,她身邊的教養嬤嬤害怕惹惱皇帝,又說服不了公主,隻好想了一個法子,稱和安公主患了風疹,需要臥床靜養三月,不能見風。
皇帝一聽,極是擔憂,馬上派了太醫前來。
和安公主又買通了太醫,太醫回奏說公主果然是得了風疹,但無大礙,又稱尼庵空氣清新,更有利於和安公主養病,皇帝便打消了接和安公主回宮的念頭。
就這樣和安公主在外麵痛痛快快地玩足了三個月,才被孟皇後接回宮來。
在宮裏的時候,和安公主就和三皇子最是親近,因為二人都在孟皇後身邊長大,關係非比尋常。
她一回宮就去找三哥,卻嚇了一跳。
三皇子的傷勢雖然日漸痊愈,但看上去像是大病一場,比她出宮之前瘦了足足一圈。
和安公主大為心疼,又給孟皇後請安的時候,又見孟皇後雖然和平時待自己一般無二,眉宇間卻似有隱隱煩惱之意。
她便向眾人打聽發生了什麽事情,惹得母後如此不快。
眾人哪裏敢說。
但宮裏沒有不透風的牆,和安公主還是打聽到了一些,尤其是她身邊的宮女聽到了三皇子身邊人說的悄悄話,然後將這些話傳到了她的耳朵裏,登時讓她大為震驚。
三哥居然有了意中人!
和安公主雖然還未及笄,但她正是豆蔻之年,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時候。
三皇子溫文儒雅,俊美風流,早就深深地鐫刻進了她心底。
在她心裏,天底下沒有任何女子可以和她三哥相匹配。
而她也從未見三哥把任何女子放在心上過。
這次回宮,她卻從三哥的嘴裏聽到兩次蘇姑娘的名字,初聽之時她並未在意,當時她更在意的是羅靜柔。
因為她打聽到,三哥把一塊珍貴的玉佩在百花會的時候親手交給了羅靜柔。
孰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羅靜柔並不一定會成為她未來的三嫂,倒是這個平空殺出來的蘇姑娘,不可小覷。
聽說是因為她治好了三哥的傷,三哥才會對她傾心。
這讓和安公主更是不忿。
她早就憋了一口氣,想見見這個“蘇姑娘”,看她究竟是什麽狐狸精轉世,居然一下子就把她三哥的魂給勾跑了。
沒想到,她剛回宮的第二天,就和她想見的“蘇姑娘”不期而遇。
狹路相逢,和安公主怎麽肯放過這樣好的機會?
她見蘇輕眉對自己宮女的話聽而不聞,本來就憋了一肚子火,又一轉眼看到了陳妃,聽到陳妃這句火上加油的話,更是怒氣上衝。
“原來是陳妃,我還當是誰!陳妃娘娘害怕這位蘇姑娘,不敢惹她,是不是?哼,她不好惹,難道本公主就是好惹的嗎?她以為太後和皇上給她撐腰,本公主就會怕她不成?”
和安公主在孟皇後身邊長大,視孟皇後為嫡母,自是瞧不慣妖妖嬈嬈的陳妃。
她本來對陳妃就沒什麽好感,對陳妃說出來的話聽得更是刺耳。
十四五歲的年紀,更是驕傲放縱的時候,加上皇帝和孟皇後對她寵愛,在宮裏她連十七公主都不瞧在眼裏,又豈會把蘇輕眉當一回事?
更何況聽說她是一個身份低賤的鄉下姑娘,還曾經被人退了婚事,就更是瞧她不起。
她咬牙對著蘇輕眉喊了一句:“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