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孫權便常以請教之名往見魯肅,每日花著心思費著唇舌,希望能夠說服與打動魯肅。後來,孫權幹脆自請為魯肅屬吏,每日跟在魯肅身邊,學習與幫助魯肅處理縣中大小事務。他此舉也是一舉兩得,一來能夠更加多的與魯肅相處,增進關係,拉近感情;二來也能學習如何處理事務,積累政事經驗。
他已經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經與母親吳夫人商量後,他們一家都決定留在居巢,直到明年開春孫策派人來接他們前往江東。孫權原本隻打算自己單獨留下,但把這想法說與母親吳夫人時,吳夫人則決定他們全家都留下。明年開春孫策派人來接他們時,就直接到居巢來接,居巢距離江東比舒縣要近,也可省得一截路程。
他們做出了這個決定,周瑜自是表示歡迎。周瑜父母則卻沒打算長住,隻在居巢住了半個多月後,便即回返。
孫權為了說服與打動魯肅,不但自請為魯肅屬吏,更打算一直留下直到來年開春赴江東。不到最後一刻,他都不會輕言放棄,更是拿出了足足的誠意。
魯肅得周瑜的吩咐,開始並未回絕孫權,但也並未立即答應。直到見孫權果有誠意後,這才略有鬆動。魯肅有鬆動,便表示有希望,孫權得此動力,更是殷勤努力。但仍是直到一個月後,魯肅才終於答應了孫權所請,實在吊足了孫權胃口,讓他好生經了番困難。而這,也正是周瑜的意思,魯肅理解施行的很到位。
不過周瑜自作出了決定後,便不大怎麽去關注此事,因為剩下的決定權他都交給了魯肅,最終結果如何,都隻看魯肅的決定。還有,則在孫權自己為此所付出的誠意與努力上。
到魯肅終於答應孫權所請,孫權帶著欣喜、振奮與勝利等心情來向周瑜陳說此事時,周瑜則淡淡一笑,道:“子敬既已答應,我自無他話,當然是借予你!不過他日你卻不需向我來還,直接薦給你大哥便是,這本就是我為你大哥所招攬的人才。”他說罷還又誇了孫權幾句,說他果然有本事,又有誠意,竟然說服了魯肅。
孫權本帶著勝利的姿態,到周瑜這裏是有點耀武揚威來了,但周瑜卻絲毫不見輸敗與氣餒之色,甚至連一點兒吃驚之色都沒有。這又讓孫權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原本的興奮立即全泄去了。不過這些表情與心態他都掩飾的很好,絲毫未表露出來,隻是沒看到周瑜吃敗的神色,讓他感覺這場勝利大打折扣,像是沒有勝利。
或許,周瑜也隻是掩飾的好,沒表露出來。如此一想,孫權才有些重有勝利的感覺。他畢竟還是年少,雖然思想成熟,心智過人,但有些時候還是會沉不住氣,並有著少年的爭勝心。
周瑜則已早然不把這當回事,他也就是當日過於不憤與氣悶,事後早把此拋之於腦後了。這些日來,他也少關注此事,隻是有時想起才去問問。他的目光,仍是放眼天下,關注的是大事。
在幽州,公孫瓚仍是縮在他的易京烏龜殼裏,整日與姬妾們醉生夢死、尋歡作樂,享受他最後的人生,部下們離心離德,去者更多。得周瑜的命令與財物支持,幽州的“秋毫”成員便放開手腳去大力招攬公孫瓚的屬下,無論謀士,還是武將,甚或隻是名小兵,全都來者不拒,並且還用各種辦法去挖公孫瓚剩餘的基石牆角。趙雲他們也已找到,隻是卻還沒能招攬到。
周瑜對此最是遺憾,他相隔萬裏之遙,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去信讓他們多加盡力,想一切可能的辦法。
他不知道,趙雲這時雖還沒投劉備,但卻已經有了投劉備的想法。趙雲投在公孫瓚麾下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當時兩人便已相識。劉備很有識人之能,看出趙雲不凡,便深加結納,趙雲感念其賞識,亦與劉備親近,視之為長者、知己。
後來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兩人爭奪青州,公孫瓚表劉備為別部司馬,去幫助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抗拒袁紹大軍。公孫瓚借與劉備兵馬,當時所借的一支騎兵中便以趙雲為。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趙雲都隨在劉備身邊一起征戰,為劉備掌管騎兵。
再後來,趙雲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這時趙雲已看出了公孫瓚不能成事,不是他應投的明主,此次歸鄉便不打算再回返。劉備也知趙雲此去不會再返,送別時抓著趙雲的手不舍分別,趙雲感動,說終不會背棄劉備對待自己的恩德。這話其實便已表明了,他將來會去投劉備。
曆史上,趙雲在此之後,也果然去投了劉備。周瑜雖知道趙雲此時還沒投劉備,卻不知此節。所以,他也不知道,他其實已經晚了一步,此時能招攬到趙雲的可能已經很小。
招攬到的公孫瓚屬下,周瑜並沒著人安排他們前來居巢。因幽州的“秋毫”成員,對公孫瓚屬下的招攬是無論文武、無論尊卑,從將到兵,凡投者來之不拒,所以招攬到的人已非常多,單是白馬義從,就已收攬了二、三百人。這些人馬,他放到居巢來也並無什麽用處,反還可能因此而引起袁術的注意與疑忌。況且幽州到居巢,距有萬裏之遙,又跨經好幾個勢力的地盤,一個兩個的送過來還行,要把這上幾百的人一起送來也是非常不易,大為難辦。
周瑜多番考慮之後,決定讓這些人還是待在幽州,尋一秘密之地駐紮訓練,他提供錢糧養著,慢慢滋養壯大,可待將來為助。這也將會是他的一支暗兵與隱勢力,如果將來曆史未有改變,還是那般局勢,那這支兵馬將是紮在曹操的背上,可與他在江東遙相呼應,隨時襲攏曹操的後方,讓曹操不能隨時順利南下。而他將來若領兵北上,這支兵馬也大有作用。
自古以來,北方總對南方zhan有著地理上的優勢,所以北攻南易,南逆上攻北難。有這一支兵馬,那他就是在北方紮下了一個據點,到時領兵北上也會容易許多。
這支兵馬的統領,他預想的是趙雲。隻是如果不能招攬到趙雲,那也隻能另擇他人了。不過目前除趙雲外,他還沒有想過其他人選。
他已經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經與母親吳夫人商量後,他們一家都決定留在居巢,直到明年開春孫策派人來接他們前往江東。孫權原本隻打算自己單獨留下,但把這想法說與母親吳夫人時,吳夫人則決定他們全家都留下。明年開春孫策派人來接他們時,就直接到居巢來接,居巢距離江東比舒縣要近,也可省得一截路程。
他們做出了這個決定,周瑜自是表示歡迎。周瑜父母則卻沒打算長住,隻在居巢住了半個多月後,便即回返。
孫權為了說服與打動魯肅,不但自請為魯肅屬吏,更打算一直留下直到來年開春赴江東。不到最後一刻,他都不會輕言放棄,更是拿出了足足的誠意。
魯肅得周瑜的吩咐,開始並未回絕孫權,但也並未立即答應。直到見孫權果有誠意後,這才略有鬆動。魯肅有鬆動,便表示有希望,孫權得此動力,更是殷勤努力。但仍是直到一個月後,魯肅才終於答應了孫權所請,實在吊足了孫權胃口,讓他好生經了番困難。而這,也正是周瑜的意思,魯肅理解施行的很到位。
不過周瑜自作出了決定後,便不大怎麽去關注此事,因為剩下的決定權他都交給了魯肅,最終結果如何,都隻看魯肅的決定。還有,則在孫權自己為此所付出的誠意與努力上。
到魯肅終於答應孫權所請,孫權帶著欣喜、振奮與勝利等心情來向周瑜陳說此事時,周瑜則淡淡一笑,道:“子敬既已答應,我自無他話,當然是借予你!不過他日你卻不需向我來還,直接薦給你大哥便是,這本就是我為你大哥所招攬的人才。”他說罷還又誇了孫權幾句,說他果然有本事,又有誠意,竟然說服了魯肅。
孫權本帶著勝利的姿態,到周瑜這裏是有點耀武揚威來了,但周瑜卻絲毫不見輸敗與氣餒之色,甚至連一點兒吃驚之色都沒有。這又讓孫權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原本的興奮立即全泄去了。不過這些表情與心態他都掩飾的很好,絲毫未表露出來,隻是沒看到周瑜吃敗的神色,讓他感覺這場勝利大打折扣,像是沒有勝利。
或許,周瑜也隻是掩飾的好,沒表露出來。如此一想,孫權才有些重有勝利的感覺。他畢竟還是年少,雖然思想成熟,心智過人,但有些時候還是會沉不住氣,並有著少年的爭勝心。
周瑜則已早然不把這當回事,他也就是當日過於不憤與氣悶,事後早把此拋之於腦後了。這些日來,他也少關注此事,隻是有時想起才去問問。他的目光,仍是放眼天下,關注的是大事。
在幽州,公孫瓚仍是縮在他的易京烏龜殼裏,整日與姬妾們醉生夢死、尋歡作樂,享受他最後的人生,部下們離心離德,去者更多。得周瑜的命令與財物支持,幽州的“秋毫”成員便放開手腳去大力招攬公孫瓚的屬下,無論謀士,還是武將,甚或隻是名小兵,全都來者不拒,並且還用各種辦法去挖公孫瓚剩餘的基石牆角。趙雲他們也已找到,隻是卻還沒能招攬到。
周瑜對此最是遺憾,他相隔萬裏之遙,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去信讓他們多加盡力,想一切可能的辦法。
他不知道,趙雲這時雖還沒投劉備,但卻已經有了投劉備的想法。趙雲投在公孫瓚麾下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當時兩人便已相識。劉備很有識人之能,看出趙雲不凡,便深加結納,趙雲感念其賞識,亦與劉備親近,視之為長者、知己。
後來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兩人爭奪青州,公孫瓚表劉備為別部司馬,去幫助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抗拒袁紹大軍。公孫瓚借與劉備兵馬,當時所借的一支騎兵中便以趙雲為。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趙雲都隨在劉備身邊一起征戰,為劉備掌管騎兵。
再後來,趙雲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這時趙雲已看出了公孫瓚不能成事,不是他應投的明主,此次歸鄉便不打算再回返。劉備也知趙雲此去不會再返,送別時抓著趙雲的手不舍分別,趙雲感動,說終不會背棄劉備對待自己的恩德。這話其實便已表明了,他將來會去投劉備。
曆史上,趙雲在此之後,也果然去投了劉備。周瑜雖知道趙雲此時還沒投劉備,卻不知此節。所以,他也不知道,他其實已經晚了一步,此時能招攬到趙雲的可能已經很小。
招攬到的公孫瓚屬下,周瑜並沒著人安排他們前來居巢。因幽州的“秋毫”成員,對公孫瓚屬下的招攬是無論文武、無論尊卑,從將到兵,凡投者來之不拒,所以招攬到的人已非常多,單是白馬義從,就已收攬了二、三百人。這些人馬,他放到居巢來也並無什麽用處,反還可能因此而引起袁術的注意與疑忌。況且幽州到居巢,距有萬裏之遙,又跨經好幾個勢力的地盤,一個兩個的送過來還行,要把這上幾百的人一起送來也是非常不易,大為難辦。
周瑜多番考慮之後,決定讓這些人還是待在幽州,尋一秘密之地駐紮訓練,他提供錢糧養著,慢慢滋養壯大,可待將來為助。這也將會是他的一支暗兵與隱勢力,如果將來曆史未有改變,還是那般局勢,那這支兵馬將是紮在曹操的背上,可與他在江東遙相呼應,隨時襲攏曹操的後方,讓曹操不能隨時順利南下。而他將來若領兵北上,這支兵馬也大有作用。
自古以來,北方總對南方zhan有著地理上的優勢,所以北攻南易,南逆上攻北難。有這一支兵馬,那他就是在北方紮下了一個據點,到時領兵北上也會容易許多。
這支兵馬的統領,他預想的是趙雲。隻是如果不能招攬到趙雲,那也隻能另擇他人了。不過目前除趙雲外,他還沒有想過其他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