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把寫給趙雲的信送出去之後,周瑜便一直有些焦急地等待著回信,但直到大漢興平二年結束成為過去式,元旦過後,他還是沒能收到回信。
實際上這封信從居巢快馬送到冀州常山國真定縣趙雲手中的時候,就已是年關將近,自然不可能這麽快就有回信。哪怕實際上趙雲考慮的時間並不長,隻是整整一夜。但因路途遙遠,所以回信期就漫長的讓人焦急。尤其周瑜對此過於關切,也就越覺焦急。人太過關注與在意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便不能靜下心來以平常心去對待。
周瑜正是太在意於是否能夠招攬到趙雲了,不過他並沒把自己過於焦急的心情顯諸於外,對於其它各地的消息也是照常關注。
興平二年十月,漢廷正式任命曹操為兗州牧。
十一月,李傕、郭汜等追趕獻帝乘輿,戰於東澗,敗護駕的董承、楊奉諸軍,殺死了光祿勳鄧泉、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俊。這些都還是高官,有點名頭,剩下的更是死者無數。
初五,獻帝抵達曹陽,露宿於荒郊野外。楊奉、董承假意與李傕、郭汜講和,卻暗中至河東引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求救。李樂等率兵趕來,與楊、董合兵,大破李傕等軍,斬數千級。
十二日,獻帝繼續東進,李傕等整軍再來追趕,又大敗楊奉等軍,殺掠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楊奉等擁獻帝退至陝縣,結營固守。當時,獻帝身邊護衛的虎賁、羽林衛士已殘破到不足百人,形勢十分危急。太尉楊彪派李樂夜渡黃河,秘密尋得渡船,接獻帝過河,獻帝與眾公卿徒步出營登岸。
黃河岸高,離水十餘丈,無法下去,眾人以絹為輦背負獻帝下船,其餘人沿絹繩爬下。有的人等之不急,就從岸上直接跳了下去,摔死、淹死無數。這等逃命時候,都是離自己命近,顧得上皇帝的少之又少,士卒們爭搶上船,堵住了獻帝上船的道路,董承、李樂等人以兵刃擊打阻攔,船上堆滿了被砍斷的手指。獻帝這才終於上船,逃過黃河,與他同渡河的已僅剩了伏皇後與太尉楊彪等數十人。未能渡河的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等,都遭到亂兵的劫掠,連衣服都給扒光,頭也被割掉,凍死的人不計其數。
這時,已到十二月。
獻帝渡黃河後進至大陽,到達李樂營中。河內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負糧米貢奉獻帝,至安邑時,河東太守王邑也奉獻綿帛。獻帝拜張楊為安國將軍,胡才為征東將軍,封王邑為列侯,皆假節開府。其部下將領也競相向獻帝乞求官職,說是乞求,其實也是種變相的要挾,這等境況下,獻帝哪裏敢不允,自隻有答應的份兒,因任命官員太多,來不及刻印,以至用鐵錐來劃。
當時,獻帝的條件非常簡陋,住在以荊棘為籬的房中,門窗不能關閉,與群臣們舉行朝會時,兵士就趴在籬笆上觀望,相互擁擠取樂。一朝皇帝竟至於斯,可見境況之窘迫。
之後,獻帝派太仆韓融到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郭等這才放還被他們俘虜的公卿百官,並歸還了不少被掠去的宮女和禦用物品。不久,糧食吃光,宮女們全都以野菜、野果充饑。
是時,長安城長達四十餘日無人管理,身強力壯的都四散逃命,老幼病弱的隻能自相殘殺,靠吃人肉度日。
這,就是亂世的殘酷與慘烈、淒慘。**,遠遠比天災來得更為可怕,更為殘忍。
周瑜看到這條消息時,卻是真心的生起了想要盡快結束這個亂世的想法。這個時代,英雄輩出,謀士、武將各放其彩,後世傳誦的也是這些,但在英雄們大放光彩,千秋留名時,又有誰記得這個亂世的殘酷與慘無人道。他們的光彩,是被無數人的死亡所堆積出來的。
這個冬天,獻帝東歸之際,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曾向袁紹建議過出兵迎漢帝至鄴,好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手下的另一謀士郭圖和大將淳於瓊認為,如果將皇帝接至身邊,動輒須向皇帝請示,行動反受牽製,不同意迎接獻帝。袁紹認為郭圖之說有理,竟未聽從沮授的建議迎納獻帝,錯過了一次大好良機。
其實若非地利不及,位置相差太遠,周瑜也想建議孫策去迎獻帝,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搶過來。相信這一招釜底抽薪可令曹操從根本上失去政治優勢與壯大良機,隻可惜袁紹明明有這機會與實力,地緣也近,並且有人向他建議了,他都沒抓住,實在是太沒眼光。
冬去春來,第二年春正月初七,獻帝率群臣在安邑祭天,大赦天下,改元建安。是年,為建安元年。
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過年的那許多風俗,也沒有“過年”與“春節”的叫法。正月初一日叫元日、元辰、元正、元旦、歲等,後世說元旦是指公曆也即西曆的一月一日,但這個說法的曆史其實很短,是在後世民國以後的事,在此之前元旦都是指農曆的正月初一,也即春節。
這個正月初一的日子卻還是漢朝時定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歲在哪一月並不確定。夏代是以一月為一年之;商則以十二月為歲,周以十一月為歲,而秦以十月為歲。直到漢武帝時重修曆法,在司馬遷的建議下創立了太初曆,把歲定在孟春正月,恢複夏的月份排列法,明確規定元旦為正月初一。後世的朝代在曆法上雖也有修訂,但基本都以漢武帝時創下的太初曆為本。正月初一作為元旦與歲,也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到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這時自然更也有,並且無論在朝廷還是民間,都是大事。
元旦之日,周瑜在居巢與魯肅、劉曄等人一起慶祝後,隔日便回返居巢家中,要與周氏同族共慶,並行祭祀。劉曄也要回成德家中去,周瑜幹脆給所有人都放假幾日。
實際上這封信從居巢快馬送到冀州常山國真定縣趙雲手中的時候,就已是年關將近,自然不可能這麽快就有回信。哪怕實際上趙雲考慮的時間並不長,隻是整整一夜。但因路途遙遠,所以回信期就漫長的讓人焦急。尤其周瑜對此過於關切,也就越覺焦急。人太過關注與在意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便不能靜下心來以平常心去對待。
周瑜正是太在意於是否能夠招攬到趙雲了,不過他並沒把自己過於焦急的心情顯諸於外,對於其它各地的消息也是照常關注。
興平二年十月,漢廷正式任命曹操為兗州牧。
十一月,李傕、郭汜等追趕獻帝乘輿,戰於東澗,敗護駕的董承、楊奉諸軍,殺死了光祿勳鄧泉、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俊。這些都還是高官,有點名頭,剩下的更是死者無數。
初五,獻帝抵達曹陽,露宿於荒郊野外。楊奉、董承假意與李傕、郭汜講和,卻暗中至河東引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求救。李樂等率兵趕來,與楊、董合兵,大破李傕等軍,斬數千級。
十二日,獻帝繼續東進,李傕等整軍再來追趕,又大敗楊奉等軍,殺掠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楊奉等擁獻帝退至陝縣,結營固守。當時,獻帝身邊護衛的虎賁、羽林衛士已殘破到不足百人,形勢十分危急。太尉楊彪派李樂夜渡黃河,秘密尋得渡船,接獻帝過河,獻帝與眾公卿徒步出營登岸。
黃河岸高,離水十餘丈,無法下去,眾人以絹為輦背負獻帝下船,其餘人沿絹繩爬下。有的人等之不急,就從岸上直接跳了下去,摔死、淹死無數。這等逃命時候,都是離自己命近,顧得上皇帝的少之又少,士卒們爭搶上船,堵住了獻帝上船的道路,董承、李樂等人以兵刃擊打阻攔,船上堆滿了被砍斷的手指。獻帝這才終於上船,逃過黃河,與他同渡河的已僅剩了伏皇後與太尉楊彪等數十人。未能渡河的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等,都遭到亂兵的劫掠,連衣服都給扒光,頭也被割掉,凍死的人不計其數。
這時,已到十二月。
獻帝渡黃河後進至大陽,到達李樂營中。河內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負糧米貢奉獻帝,至安邑時,河東太守王邑也奉獻綿帛。獻帝拜張楊為安國將軍,胡才為征東將軍,封王邑為列侯,皆假節開府。其部下將領也競相向獻帝乞求官職,說是乞求,其實也是種變相的要挾,這等境況下,獻帝哪裏敢不允,自隻有答應的份兒,因任命官員太多,來不及刻印,以至用鐵錐來劃。
當時,獻帝的條件非常簡陋,住在以荊棘為籬的房中,門窗不能關閉,與群臣們舉行朝會時,兵士就趴在籬笆上觀望,相互擁擠取樂。一朝皇帝竟至於斯,可見境況之窘迫。
之後,獻帝派太仆韓融到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郭等這才放還被他們俘虜的公卿百官,並歸還了不少被掠去的宮女和禦用物品。不久,糧食吃光,宮女們全都以野菜、野果充饑。
是時,長安城長達四十餘日無人管理,身強力壯的都四散逃命,老幼病弱的隻能自相殘殺,靠吃人肉度日。
這,就是亂世的殘酷與慘烈、淒慘。**,遠遠比天災來得更為可怕,更為殘忍。
周瑜看到這條消息時,卻是真心的生起了想要盡快結束這個亂世的想法。這個時代,英雄輩出,謀士、武將各放其彩,後世傳誦的也是這些,但在英雄們大放光彩,千秋留名時,又有誰記得這個亂世的殘酷與慘無人道。他們的光彩,是被無數人的死亡所堆積出來的。
這個冬天,獻帝東歸之際,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曾向袁紹建議過出兵迎漢帝至鄴,好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手下的另一謀士郭圖和大將淳於瓊認為,如果將皇帝接至身邊,動輒須向皇帝請示,行動反受牽製,不同意迎接獻帝。袁紹認為郭圖之說有理,竟未聽從沮授的建議迎納獻帝,錯過了一次大好良機。
其實若非地利不及,位置相差太遠,周瑜也想建議孫策去迎獻帝,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搶過來。相信這一招釜底抽薪可令曹操從根本上失去政治優勢與壯大良機,隻可惜袁紹明明有這機會與實力,地緣也近,並且有人向他建議了,他都沒抓住,實在是太沒眼光。
冬去春來,第二年春正月初七,獻帝率群臣在安邑祭天,大赦天下,改元建安。是年,為建安元年。
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過年的那許多風俗,也沒有“過年”與“春節”的叫法。正月初一日叫元日、元辰、元正、元旦、歲等,後世說元旦是指公曆也即西曆的一月一日,但這個說法的曆史其實很短,是在後世民國以後的事,在此之前元旦都是指農曆的正月初一,也即春節。
這個正月初一的日子卻還是漢朝時定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歲在哪一月並不確定。夏代是以一月為一年之;商則以十二月為歲,周以十一月為歲,而秦以十月為歲。直到漢武帝時重修曆法,在司馬遷的建議下創立了太初曆,把歲定在孟春正月,恢複夏的月份排列法,明確規定元旦為正月初一。後世的朝代在曆法上雖也有修訂,但基本都以漢武帝時創下的太初曆為本。正月初一作為元旦與歲,也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到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這時自然更也有,並且無論在朝廷還是民間,都是大事。
元旦之日,周瑜在居巢與魯肅、劉曄等人一起慶祝後,隔日便回返居巢家中,要與周氏同族共慶,並行祭祀。劉曄也要回成德家中去,周瑜幹脆給所有人都放假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