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龐統的資料,裝好放到一邊,周瑜又拿起了第三份資料,這一份資料的文件袋上寫的名字是徐庶。這也是個周瑜熟悉且感興趣的人物,隻是他並不知此人這時卻也在荊州。這一份資料他在居巢並沒看過,是今夜在這一堆資料中翻找熟悉的人物姓名時偶然翻找到的,實是意外之喜。
關於徐庶,周瑜在前世了解的並不多,隻是知道這麽個人物,知道此人在諸葛亮之前任過劉備的軍師,後來被曹操抓到其母親為脅,不得不棄劉投曹。而徐庶之前的來曆,之後的結局,他都不清楚,隻覺這人像是曇花一現,又如流星閃耀,都隻是綻放了短短的芬芳美麗與光耀天空。
周瑜鄭重地打開手中的文件袋,他將從這份資料中初步地了解這個目前對他來說還頗有些神秘的人物。
取出裏麵的文件,第一頁同樣是這個人物的畫像。這是周瑜對於建立人物檔案資料的基本要求,必須都有人物的正麵畫像一張。這時代沒有照相機與相片,隻能用畫像來代替。不要求藝術,隻要求寫實,與人物真實形象符合。
畫像中的徐庶看去是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比起諸葛亮與龐統來,這一位卻是十分成熟了。他也頗有成熟男子的魅力,相貌英俊,氣質脫俗,還有幾分隨性與灑脫,身佩寶劍,英氣勃勃,並無一絲文弱。從畫像上看,周瑜感覺他更像一位仗劍江湖的俠客,而多過於像一位運籌帷幄的謀士。
端詳了徐庶的畫像片刻,周瑜揭過畫像,看起了下麵的文字記述資料。看罷之後,周瑜不由擊節歎道:“好,想不到這一位還真是俠客!”
徐庶此前確實是一位俠客,任劍好俠,愛打抱不平,以俠義自居。中平末年,他替一位朋友報仇,將一名地方豪族殺死,但不幸被趕到的官兵捕獲。他怕母親因此受牽連,始終閉口不說自己姓名,被施刑遊街。當地百姓感其俠義,為地方除去一霸,皆不指認徐庶,官府亦無法,隻好暫將其關押,後被幾位朋友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外逃。
經此一事後,徐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靠自己單人單劍並不能平天下不平事,遂棄武從文,潛心求學,希望能學得治國用兵的大本領,改變時局,造福於民。初平年間,徐庶與同郡的好友石幍,一起舉家避亂荊州,現兩人都於襄陽求學。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周瑜歎罷,忽然想起前世的這一句話來,感覺徐庶此人真有這種大俠義的精神。遙想後世那書中的世界,襄陽城中同樣有一位這樣的大俠。
其實他對於這樣的論調並不感冒,也自認沒有這樣的高度與情操,但這並不妨礙他佩服這樣的精神與這樣的人。作為一名武俠愛好者,他很認同這位徐大俠,也對此人更加的感興趣了,甚至出了對諸葛亮與龐統的興趣。
看罷徐庶的資料,周瑜久久都不放下,直到又複看了一遍,這才放下。不過看完了徐庶的資料後,他對剩餘別的資料都一時沒興趣了。便即放著,命雨荷去取琴來。
他此時有種情緒要舒,這情緒因看過了徐庶的資料後勾引起他的武俠情節而來。接過雨荷取來的琴,周瑜放於幾上,雙手按琴,閉上眼睛,幾乎沒有去想,便有一曲子浮現於他的腦海中。這曲,乃是他前後看過的一部武俠電影中,曾讓他聽得很是豪情與漏*點的電影主題曲,曲名《滄海一聲笑》。
腦中回憶過熟悉的旋律,他雙手撥弦,很自然過便將這曲子改編成了琴曲彈出,中間沒有一絲停頓與生澀,第一次改編彈奏便流暢得如行雲流水,像是他已彈過了千百遍。
這曲子讓他回憶起了青春與激揚的少年時代,那時,他也曾夢想仗劍行俠江湖,像電影與中的俠客一般,暢意自己的人生,笑傲江湖。那個世界,似乎是恣意與放縱的,沒有任何的束縛,但憑自己的一腔豪情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每一天都不重複,生活永遠是精彩的。可惜,這樣的世界並不存在,夢想永遠是美好的………
忽然,一管簫音響起,竟伴隨附和著他的這曲子,幽幽而奏。這曲子他也是第一次彈奏,這個時代哪曾會有過,但這人即時聽到,竟能隨之附和得住,可見技藝也大是不凡。
周瑜從沉浸的情緒中回過神來,手下彈琴不停,同時聆聽著這一管為他伴奏附和的簫音。周瑜控製著節奏,或快或慢,或抑或揚,或突然一個轉折,這簫音竟然都能跟隨附和的住,配合的也是很好。
琴聲為主,簫聲為輔,琴簫合奏,曲更美妙。兩個未曾謀麵、不曾相識的人,第一次的合奏便能如此的和諧,有如演練了千百遍。
奏到尾處,忽然一聲鼓響,竟然也加入了這合奏。這一聲鼓,有如金石之聲,正敲在兩人合奏的一個節點上,更襯托出了氣氛與氣勢,也更增了樂曲的厚重。
可惜的是,這一曲已到了尾處。不過周瑜彈罷,不待餘音散去,便又接著從頭重新彈起。那一簫一鼓也又跟著附和伴奏,簫有飄逸之聲,鼓有激昂之音,聞音而知意。周瑜通過這二人的樂聲,也聽出了他們心中所之音。
這第二遍的合奏,已不再是單純的合奏,更有種彼此互相融匯的交流在內。簫音很好地融匯進了琴聲中,回應了他的交流,但那鼓聲卻有種孤傲在內,不作理會,反還漸漸地想要占據主導。這人也是驚才絕豔,更是音律高手,聽過一遍,已把這一曲子吃透,更把握住了節奏。
鼓聲激昂沉厚,但比音之響亮,琴簫皆不如。此人既能把握了節奏,便也能打亂了節奏。這人的鼓聲,好比後世的重低音,“砰砰咚咚”,正是擊打節奏的好樂器。
周瑜不由皺起了眉頭,心想打鼓這人好不識趣,也太過無理。大家正合奏的很好,幹嘛非要不配合地來打亂節奏。周瑜並不遂他意,第二遍彈不多時,便成了琴簫一起對抗這鼓聲的打亂節奏。鼓聲雄渾,有攻代肅殺之音,這一曲中的江湖也成了拚殺中的江湖,少了幾分瀟灑,多了幾分鬥亂狂揚,有如俠客們的大混戰。
關於徐庶,周瑜在前世了解的並不多,隻是知道這麽個人物,知道此人在諸葛亮之前任過劉備的軍師,後來被曹操抓到其母親為脅,不得不棄劉投曹。而徐庶之前的來曆,之後的結局,他都不清楚,隻覺這人像是曇花一現,又如流星閃耀,都隻是綻放了短短的芬芳美麗與光耀天空。
周瑜鄭重地打開手中的文件袋,他將從這份資料中初步地了解這個目前對他來說還頗有些神秘的人物。
取出裏麵的文件,第一頁同樣是這個人物的畫像。這是周瑜對於建立人物檔案資料的基本要求,必須都有人物的正麵畫像一張。這時代沒有照相機與相片,隻能用畫像來代替。不要求藝術,隻要求寫實,與人物真實形象符合。
畫像中的徐庶看去是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比起諸葛亮與龐統來,這一位卻是十分成熟了。他也頗有成熟男子的魅力,相貌英俊,氣質脫俗,還有幾分隨性與灑脫,身佩寶劍,英氣勃勃,並無一絲文弱。從畫像上看,周瑜感覺他更像一位仗劍江湖的俠客,而多過於像一位運籌帷幄的謀士。
端詳了徐庶的畫像片刻,周瑜揭過畫像,看起了下麵的文字記述資料。看罷之後,周瑜不由擊節歎道:“好,想不到這一位還真是俠客!”
徐庶此前確實是一位俠客,任劍好俠,愛打抱不平,以俠義自居。中平末年,他替一位朋友報仇,將一名地方豪族殺死,但不幸被趕到的官兵捕獲。他怕母親因此受牽連,始終閉口不說自己姓名,被施刑遊街。當地百姓感其俠義,為地方除去一霸,皆不指認徐庶,官府亦無法,隻好暫將其關押,後被幾位朋友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外逃。
經此一事後,徐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靠自己單人單劍並不能平天下不平事,遂棄武從文,潛心求學,希望能學得治國用兵的大本領,改變時局,造福於民。初平年間,徐庶與同郡的好友石幍,一起舉家避亂荊州,現兩人都於襄陽求學。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周瑜歎罷,忽然想起前世的這一句話來,感覺徐庶此人真有這種大俠義的精神。遙想後世那書中的世界,襄陽城中同樣有一位這樣的大俠。
其實他對於這樣的論調並不感冒,也自認沒有這樣的高度與情操,但這並不妨礙他佩服這樣的精神與這樣的人。作為一名武俠愛好者,他很認同這位徐大俠,也對此人更加的感興趣了,甚至出了對諸葛亮與龐統的興趣。
看罷徐庶的資料,周瑜久久都不放下,直到又複看了一遍,這才放下。不過看完了徐庶的資料後,他對剩餘別的資料都一時沒興趣了。便即放著,命雨荷去取琴來。
他此時有種情緒要舒,這情緒因看過了徐庶的資料後勾引起他的武俠情節而來。接過雨荷取來的琴,周瑜放於幾上,雙手按琴,閉上眼睛,幾乎沒有去想,便有一曲子浮現於他的腦海中。這曲,乃是他前後看過的一部武俠電影中,曾讓他聽得很是豪情與漏*點的電影主題曲,曲名《滄海一聲笑》。
腦中回憶過熟悉的旋律,他雙手撥弦,很自然過便將這曲子改編成了琴曲彈出,中間沒有一絲停頓與生澀,第一次改編彈奏便流暢得如行雲流水,像是他已彈過了千百遍。
這曲子讓他回憶起了青春與激揚的少年時代,那時,他也曾夢想仗劍行俠江湖,像電影與中的俠客一般,暢意自己的人生,笑傲江湖。那個世界,似乎是恣意與放縱的,沒有任何的束縛,但憑自己的一腔豪情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每一天都不重複,生活永遠是精彩的。可惜,這樣的世界並不存在,夢想永遠是美好的………
忽然,一管簫音響起,竟伴隨附和著他的這曲子,幽幽而奏。這曲子他也是第一次彈奏,這個時代哪曾會有過,但這人即時聽到,竟能隨之附和得住,可見技藝也大是不凡。
周瑜從沉浸的情緒中回過神來,手下彈琴不停,同時聆聽著這一管為他伴奏附和的簫音。周瑜控製著節奏,或快或慢,或抑或揚,或突然一個轉折,這簫音竟然都能跟隨附和的住,配合的也是很好。
琴聲為主,簫聲為輔,琴簫合奏,曲更美妙。兩個未曾謀麵、不曾相識的人,第一次的合奏便能如此的和諧,有如演練了千百遍。
奏到尾處,忽然一聲鼓響,竟然也加入了這合奏。這一聲鼓,有如金石之聲,正敲在兩人合奏的一個節點上,更襯托出了氣氛與氣勢,也更增了樂曲的厚重。
可惜的是,這一曲已到了尾處。不過周瑜彈罷,不待餘音散去,便又接著從頭重新彈起。那一簫一鼓也又跟著附和伴奏,簫有飄逸之聲,鼓有激昂之音,聞音而知意。周瑜通過這二人的樂聲,也聽出了他們心中所之音。
這第二遍的合奏,已不再是單純的合奏,更有種彼此互相融匯的交流在內。簫音很好地融匯進了琴聲中,回應了他的交流,但那鼓聲卻有種孤傲在內,不作理會,反還漸漸地想要占據主導。這人也是驚才絕豔,更是音律高手,聽過一遍,已把這一曲子吃透,更把握住了節奏。
鼓聲激昂沉厚,但比音之響亮,琴簫皆不如。此人既能把握了節奏,便也能打亂了節奏。這人的鼓聲,好比後世的重低音,“砰砰咚咚”,正是擊打節奏的好樂器。
周瑜不由皺起了眉頭,心想打鼓這人好不識趣,也太過無理。大家正合奏的很好,幹嘛非要不配合地來打亂節奏。周瑜並不遂他意,第二遍彈不多時,便成了琴簫一起對抗這鼓聲的打亂節奏。鼓聲雄渾,有攻代肅殺之音,這一曲中的江湖也成了拚殺中的江湖,少了幾分瀟灑,多了幾分鬥亂狂揚,有如俠客們的大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