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渝回房不交。許褚便前來報說,彌衡喝了幾杯悶酒,紋川懈牢騷,便自負氣而去。
周瑜聞聽彌衡已走,長舒口氣,含笑向許褚謝過。彌衡平日隻有讓別人負氣的,今番他能讓彌衡歲氣而走,也算是難得。這位狂士,當真是不好招呼的很。
彌衡既走,周瑜命人去收拾了酒席,便自回臥房睡覺。
一夜無話,第二日午後,劉曄帶著一人前來拜訪,卻是他們前來襄陽時,曾在鸚鵡州遇到的江夏太守黃祖之子。章陵太守黃射。
黃射將要前來襄陽之事。周瑜聽劉曄提起過,並無意外。
今次領軍前往奉迎天子的文聘,原是鎮守荊北的大將。荊北防務重要。劉表調離文聘後,便調黃射來暫代文聘之職,鎮守荊北。
黃射今日到的襄陽,先去牧守府拜見劉表。在牧守府上正遇到了劉曄,才知當日沙洲所遇的“葉留”原就是最近荊州聲名大震的劉曄。劉曄就當日報假名之事道過歉,兩人重新相見。黃射並無見怪,離了牧守府後便隨劉曄一起回來。拜訪周瑜。
周瑜現在也是用的“方南”這個名字,黃射自不疑這個也是假名,劉曄自然不會對他言說。
黃射見到周瑜,很是歡悅。敘說別後之事。
周瑜也含笑與他敘談,並設宴招待。宴到中途,彌衡忽然又來投刺求見。
劉曄也聽周瑜說過了昨夜之事,道:“這個狂士,我看他是專來攪興的。”
黃射問起,劉曄便把昨夜之事以及彌衡的為人脾性相告。黃射聽罷,笑道:“此人雖然無禮,卻倒也率性,南華不妨再請來相見!”
周瑜知道原本曆史上黃射曾與彌衡交好,又是黃射開口要求,便讓人再去請彌衡來見。
彌衡又是昨夜那番作派地進來,還帶著些怒氣。周瑜卻隻當沒有昨夜事不等彌衡開口,搶先指著黃射介紹道:“來,稱處士,我為你介紹一位貴客。這個乃是章陵太守黃射,表字界飛,父為江夏太守黃祖,難道的父子皆居太守位。”
又介紹了劉曄。然後向二人介紹彌衡道:“這位是彌衡稱處士,平原般縣人,字正平,乃大有才學之人。”
彌衡聽得周瑜誇讚自己,一時倒有些順毛,沒再怪脾氣,難得地拱手與黃射、劉曄二人見了禮。
當下加席入座。請酒敘談。彌衡也就一時順毛,坐不多時,便又口出諷刺之言,黃射到真是好脾氣,一點也不生氣,始終麵含微笑,還多有請教之言。彌衡更加不客氣。對時局大事表評論,把各地豪雄評得一無是處。不過他雖然免不了嘲諷之言。有些雞蛋裏挑骨頭,但一些觀點與評論到也有些道理,別出抒機,見解獨到。
周瑜知他才化是有的,但這般脾氣,實在成不了大事。雖見他對時事也有些獨到見解,但仍自半分不想招攬。倒是黃射延攬道:“射此次暫代文將軍之職鎮守荊北,正多需用人之處,稱處士大才,射想請稱處士任我軍中記室,不知稱處士可願否?”
彌衡笑道:“黃大公子倒對我脾氣,比某人有容人之量說著,斜了周瑜一眼,“既然你誠意相請,那我就勉為其難地任這個記室罷!”
黃射大喜,相謝敬酒。
冉瑜對彌衡的嘲諷隻當不見不聞,心下也自高興,終於把這家夥給甩走了。要是這幾天他天天上門來搗亂。那也當真是煩不勝煩。
※※
轉眼間,四月末的幾日便已匆匆而過。五具初一。周瑜與龐統、徐庶等人在襄陽北城門外辭別了前來送行的劉曄、諸葛亮、司馬徽、黃承彥幾人,重新踏上了行程,往洛陽進。
一行人共九輛馬車,周瑜、龐統、徐庶、石韜、孟建,外加隨行醫士吳普,六人各有一輛馬車,剩餘的三輛則拉些茶酒與糧米、菜疏。一百多人的隊伍雖不算多,但日常消耗卻也不少。司隸經曆了幾場大戰亂,十室九荒,沿途便有城鎮,恐有時也難於隨時補給。且有時也難免露宿荒郊,食於野外,食物還是需有儲備。
護衛的一百名侍衛皆騎馬,馬匹全都在襄陽購買,大多不是什麽好馬,隻能作為代步之用,若用於征戰則嫌稍弱。這時戰亂四起。好馬都是優先供於軍中。民間好馬十分少見。不過許褚還是配了一匹膘肥體壯的好馬。他的體形,一般的馬匹恐馱不了多遠也得累趴下。而作為一百多人中最強的戰鬥力,他也須配匹好馬。
另還有幾匹好馬,則供周瑜、龐統幾人騎乘所用。他們雖是乘馬車,但有時也會騎馬行上一段。陳二渝外。龐統幾人的馬都是自家配備,馬車炮仔嗇,而是他們都騎乘慣了自家的。他們在襄陽都是有家業的,家中平日也有養馬、置馬車。
雖然大多數都不是好馬,但一百多人全部配馬。這個隊伍也堪稱豪華,一般人也是配備不起。網出襄陽,周瑜、龐統幾人都沒坐馬車,而是騎馬前行。
午後時分,眾人停下來用飯休息。
周瑜與龐統、徐庶幾人共聚一起用飯,用飯之前。周瑜向著龐統、石韜、孟建三人拱手一禮。道:“士元、廣元、公威,我有一件事瞞騙了你們三人,還請你們見諒!”
三人對瞧了一眼。都有些訝然。又瞧了徐庶一眼,龐統問:“南華何事瞞騙了我們?。
周瑜道:“方南並非我本名乃是我用的假名,我本名周瑜,字公謹。”
三人又對瞧了一眼,然後又瞧向徐庶。看徐庶毫無驚訝之色,顯然他早已知道。且方才周瑜之言也隻是對他們三人,並未包括徐庶。
徐庶見三人望來,歉意一笑,拱手道:“此事我亦要抱歉,公琰之名,我當夜與他初識時便已知。但因他本名用來恐生些誤會與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用了假名,我亦替他遮掩
“周瑜?”龐統忽然想起曾聽說過這個名字,驚問道:“南華莫非便是助孫策攻取江東的彼之周郎乎?”他卻是還一時改不過口來,仍稱周瑜“南華”的假字。
周瑜道:“正是又向三人拱手致歉。
石韜與孟建也聽說過去年周瑜助孫策攻取江東之事,聽龐統提起,都想了起來,卻是不由更加驚訝,隻是望著周瑜,一時皆無話說。
被欺騙的感覺當然不好。尤其是被好友欺騙。若周瑜隻是跟他們關係一般,那也罷了,但這時已跟周瑜交情非淺,現在才道來真相。讓他們都感覺到了深深的受欺騙。不過想到他是另外一方勢力的,在荊州用本名確實會引起些誤會與不必要的麻煩,倒也能夠理解。
隻是,理解還需要點時間。
良久,三人又自對望了一眼,龐統向周瑜與徐庶苦笑歎道:“你二人騙得我等好苦!孔明他們現在還被你們瞞騙著”
周瑜與徐庶也隻有連連道歉。
龐統忽問道:“公謹,奉迎天子遷都襄陽之事可是你在居中謀刮?挑動襄陽學宮學生遊行請願之計是否也是你所出?。
他也是絕頂聰明之輩,立時便想到了。尤其周瑜的身份一被挑出。更容易被懷疑到,他才是整件事的幕後謀刮人。
周瑜點頭承認道:“正是
龐統歎了一聲,拱手道:“公謹大才,統佩服之至”。
“士元過譽了!”周瑜謙虛了句。
石韜皺眉問道:“公謹,我卻有些不明?。
周瑜道:“廣元但問無妨
石韜便問:“奉迎天子遷都襄陽,此事若做成,對荊州大有好處。我不明你為何要一力促成此事?此對江東,可說全無好處,甚至有壞處。從長遠看,將來荊州若強,必會對江東造成威脅,你江東展也會艱難。”
周瑜道:“我隻是不欲曹操做成此事。曹操在許,也欲謀迎天子。其人為梟雄之輩,有吞並天下之心,更有雄圖之手段,若天子被他礙手,將來威脅更大。劉表雖亦稱豪雄,但實無雄心,隻欲自守荊州,他的威脅遠比不得曹操。況他為漢室宗親,對天子與大漢終究還有一份忠心。不會輕易篡逆。我若說此舉也有為延續漢室之意,你們或許不信,但我確實也有此意在內。”
石韜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龐統心下卻暗道:“他此舉恐還有將天子迎到襄阻,離江東更近,方便他們將來謀取天子!”他剛才正是已有想到了這個可能,才沒有去問同樣的問題。但想到周瑜此計一舉多得,心下也是不由更加暗自佩服。
孟建問道:“公謹不在江東助孫郎,卻緣何至荊州?莫非便是專為此事而來?。
他卻也不知江東的詳細情況,並不知周瑜去年幫孫策攻到曲阿後便帶兵回返丹陽,不久後又與叔父周尚回壽春,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居巢縣長。徐庶那日初識,也曾有問過同樣的問題。隻是徐庶是以為他來出使荊州,不過若換過徐庶是孟建,此時怕也是會這樣問。
周瑜也隻能又再解釋一遍。
隻是三人聽罷,心中都有些不大信,隻以為他就是專為此事而來。
周瑜聞聽彌衡已走,長舒口氣,含笑向許褚謝過。彌衡平日隻有讓別人負氣的,今番他能讓彌衡歲氣而走,也算是難得。這位狂士,當真是不好招呼的很。
彌衡既走,周瑜命人去收拾了酒席,便自回臥房睡覺。
一夜無話,第二日午後,劉曄帶著一人前來拜訪,卻是他們前來襄陽時,曾在鸚鵡州遇到的江夏太守黃祖之子。章陵太守黃射。
黃射將要前來襄陽之事。周瑜聽劉曄提起過,並無意外。
今次領軍前往奉迎天子的文聘,原是鎮守荊北的大將。荊北防務重要。劉表調離文聘後,便調黃射來暫代文聘之職,鎮守荊北。
黃射今日到的襄陽,先去牧守府拜見劉表。在牧守府上正遇到了劉曄,才知當日沙洲所遇的“葉留”原就是最近荊州聲名大震的劉曄。劉曄就當日報假名之事道過歉,兩人重新相見。黃射並無見怪,離了牧守府後便隨劉曄一起回來。拜訪周瑜。
周瑜現在也是用的“方南”這個名字,黃射自不疑這個也是假名,劉曄自然不會對他言說。
黃射見到周瑜,很是歡悅。敘說別後之事。
周瑜也含笑與他敘談,並設宴招待。宴到中途,彌衡忽然又來投刺求見。
劉曄也聽周瑜說過了昨夜之事,道:“這個狂士,我看他是專來攪興的。”
黃射問起,劉曄便把昨夜之事以及彌衡的為人脾性相告。黃射聽罷,笑道:“此人雖然無禮,卻倒也率性,南華不妨再請來相見!”
周瑜知道原本曆史上黃射曾與彌衡交好,又是黃射開口要求,便讓人再去請彌衡來見。
彌衡又是昨夜那番作派地進來,還帶著些怒氣。周瑜卻隻當沒有昨夜事不等彌衡開口,搶先指著黃射介紹道:“來,稱處士,我為你介紹一位貴客。這個乃是章陵太守黃射,表字界飛,父為江夏太守黃祖,難道的父子皆居太守位。”
又介紹了劉曄。然後向二人介紹彌衡道:“這位是彌衡稱處士,平原般縣人,字正平,乃大有才學之人。”
彌衡聽得周瑜誇讚自己,一時倒有些順毛,沒再怪脾氣,難得地拱手與黃射、劉曄二人見了禮。
當下加席入座。請酒敘談。彌衡也就一時順毛,坐不多時,便又口出諷刺之言,黃射到真是好脾氣,一點也不生氣,始終麵含微笑,還多有請教之言。彌衡更加不客氣。對時局大事表評論,把各地豪雄評得一無是處。不過他雖然免不了嘲諷之言。有些雞蛋裏挑骨頭,但一些觀點與評論到也有些道理,別出抒機,見解獨到。
周瑜知他才化是有的,但這般脾氣,實在成不了大事。雖見他對時事也有些獨到見解,但仍自半分不想招攬。倒是黃射延攬道:“射此次暫代文將軍之職鎮守荊北,正多需用人之處,稱處士大才,射想請稱處士任我軍中記室,不知稱處士可願否?”
彌衡笑道:“黃大公子倒對我脾氣,比某人有容人之量說著,斜了周瑜一眼,“既然你誠意相請,那我就勉為其難地任這個記室罷!”
黃射大喜,相謝敬酒。
冉瑜對彌衡的嘲諷隻當不見不聞,心下也自高興,終於把這家夥給甩走了。要是這幾天他天天上門來搗亂。那也當真是煩不勝煩。
※※
轉眼間,四月末的幾日便已匆匆而過。五具初一。周瑜與龐統、徐庶等人在襄陽北城門外辭別了前來送行的劉曄、諸葛亮、司馬徽、黃承彥幾人,重新踏上了行程,往洛陽進。
一行人共九輛馬車,周瑜、龐統、徐庶、石韜、孟建,外加隨行醫士吳普,六人各有一輛馬車,剩餘的三輛則拉些茶酒與糧米、菜疏。一百多人的隊伍雖不算多,但日常消耗卻也不少。司隸經曆了幾場大戰亂,十室九荒,沿途便有城鎮,恐有時也難於隨時補給。且有時也難免露宿荒郊,食於野外,食物還是需有儲備。
護衛的一百名侍衛皆騎馬,馬匹全都在襄陽購買,大多不是什麽好馬,隻能作為代步之用,若用於征戰則嫌稍弱。這時戰亂四起。好馬都是優先供於軍中。民間好馬十分少見。不過許褚還是配了一匹膘肥體壯的好馬。他的體形,一般的馬匹恐馱不了多遠也得累趴下。而作為一百多人中最強的戰鬥力,他也須配匹好馬。
另還有幾匹好馬,則供周瑜、龐統幾人騎乘所用。他們雖是乘馬車,但有時也會騎馬行上一段。陳二渝外。龐統幾人的馬都是自家配備,馬車炮仔嗇,而是他們都騎乘慣了自家的。他們在襄陽都是有家業的,家中平日也有養馬、置馬車。
雖然大多數都不是好馬,但一百多人全部配馬。這個隊伍也堪稱豪華,一般人也是配備不起。網出襄陽,周瑜、龐統幾人都沒坐馬車,而是騎馬前行。
午後時分,眾人停下來用飯休息。
周瑜與龐統、徐庶幾人共聚一起用飯,用飯之前。周瑜向著龐統、石韜、孟建三人拱手一禮。道:“士元、廣元、公威,我有一件事瞞騙了你們三人,還請你們見諒!”
三人對瞧了一眼。都有些訝然。又瞧了徐庶一眼,龐統問:“南華何事瞞騙了我們?。
周瑜道:“方南並非我本名乃是我用的假名,我本名周瑜,字公謹。”
三人又對瞧了一眼,然後又瞧向徐庶。看徐庶毫無驚訝之色,顯然他早已知道。且方才周瑜之言也隻是對他們三人,並未包括徐庶。
徐庶見三人望來,歉意一笑,拱手道:“此事我亦要抱歉,公琰之名,我當夜與他初識時便已知。但因他本名用來恐生些誤會與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用了假名,我亦替他遮掩
“周瑜?”龐統忽然想起曾聽說過這個名字,驚問道:“南華莫非便是助孫策攻取江東的彼之周郎乎?”他卻是還一時改不過口來,仍稱周瑜“南華”的假字。
周瑜道:“正是又向三人拱手致歉。
石韜與孟建也聽說過去年周瑜助孫策攻取江東之事,聽龐統提起,都想了起來,卻是不由更加驚訝,隻是望著周瑜,一時皆無話說。
被欺騙的感覺當然不好。尤其是被好友欺騙。若周瑜隻是跟他們關係一般,那也罷了,但這時已跟周瑜交情非淺,現在才道來真相。讓他們都感覺到了深深的受欺騙。不過想到他是另外一方勢力的,在荊州用本名確實會引起些誤會與不必要的麻煩,倒也能夠理解。
隻是,理解還需要點時間。
良久,三人又自對望了一眼,龐統向周瑜與徐庶苦笑歎道:“你二人騙得我等好苦!孔明他們現在還被你們瞞騙著”
周瑜與徐庶也隻有連連道歉。
龐統忽問道:“公謹,奉迎天子遷都襄陽之事可是你在居中謀刮?挑動襄陽學宮學生遊行請願之計是否也是你所出?。
他也是絕頂聰明之輩,立時便想到了。尤其周瑜的身份一被挑出。更容易被懷疑到,他才是整件事的幕後謀刮人。
周瑜點頭承認道:“正是
龐統歎了一聲,拱手道:“公謹大才,統佩服之至”。
“士元過譽了!”周瑜謙虛了句。
石韜皺眉問道:“公謹,我卻有些不明?。
周瑜道:“廣元但問無妨
石韜便問:“奉迎天子遷都襄陽,此事若做成,對荊州大有好處。我不明你為何要一力促成此事?此對江東,可說全無好處,甚至有壞處。從長遠看,將來荊州若強,必會對江東造成威脅,你江東展也會艱難。”
周瑜道:“我隻是不欲曹操做成此事。曹操在許,也欲謀迎天子。其人為梟雄之輩,有吞並天下之心,更有雄圖之手段,若天子被他礙手,將來威脅更大。劉表雖亦稱豪雄,但實無雄心,隻欲自守荊州,他的威脅遠比不得曹操。況他為漢室宗親,對天子與大漢終究還有一份忠心。不會輕易篡逆。我若說此舉也有為延續漢室之意,你們或許不信,但我確實也有此意在內。”
石韜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龐統心下卻暗道:“他此舉恐還有將天子迎到襄阻,離江東更近,方便他們將來謀取天子!”他剛才正是已有想到了這個可能,才沒有去問同樣的問題。但想到周瑜此計一舉多得,心下也是不由更加暗自佩服。
孟建問道:“公謹不在江東助孫郎,卻緣何至荊州?莫非便是專為此事而來?。
他卻也不知江東的詳細情況,並不知周瑜去年幫孫策攻到曲阿後便帶兵回返丹陽,不久後又與叔父周尚回壽春,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居巢縣長。徐庶那日初識,也曾有問過同樣的問題。隻是徐庶是以為他來出使荊州,不過若換過徐庶是孟建,此時怕也是會這樣問。
周瑜也隻能又再解釋一遍。
隻是三人聽罷,心中都有些不大信,隻以為他就是專為此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