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瑜帶著楊修回自隻居處,直領其到自隻書房取折犧叮下有著十幾把空白折扇做備用,有現成的。不需再另做。當下便取過了一把來,為楊修作畫題詩,楊修親自為他研墨,在旁觀摩相看。


    在親眼看著周瑜作了一幅水墨畫後,楊修又大加讚歎品評了番,然後又提起前事,說要拜周瑜為師,學他的這種畫技與畫法。周瑜忙作推辭,說自己技藝都不精,何敢授人。


    楊修隻當他是謙虛之言,堅持要拜師學藝,周瑜最後推脫不過。隻好答應教他,不過拜師就不必了。既然周瑜答應肯教,楊修也不堅持己見,拱手謝過後,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楊修還要請酒置宴答謝周瑜,周瑜推辭道:“改日吧,今日還是讓我先設宴招待,我正有幾位朋友也耍介紹與德祖認識。”便引楊修到廳中,並讓人去請徐庶、龐統等人出來相見,介紹他們與楊修認識。此番他仍是未請郭嘉一起,為保險起見,在離開欲陽前,郭嘉和其隨從、侍衛們基本上都仍是處於軟禁狀態。


    為楊修和徐庶、龐統等人互相介紹認識見過禮後,周瑜便又命設宴。他與楊修雖在周忠府上剛剛宴罷,但因是家宴,並未多飲,所以這時都並無醉意。


    其實這時雛陽糧食都緊缺,也並無人浪費糧食地拿來釀酒,因此酒水也是處於稀缺狀態。周忠家中的酒。還是他以前在睢陽時存於地窖中的。雖是釀造酒,但因貯藏的有些年頭了,酒味卻也甘醇濃厚。


    楊修也是好酒之徒,先前在周忠家中喝的陳年老酒本已覺不錯,但這時喝了酒精度大為提高的蒸餾酒,更是大呼痛快,開懷暢飲。而且這裏是敞開了任他喝。也不需在意什麽。


    周瑜是早上吃過早飯後去見周忠的,在那裏一番宴罷已是過了中午。這時正是午後。開宴未多久。周瑜忽聞西麵傳來隱隱約約的喊殺聲。不由大是奇怪,讓廳中諸人暫且安靜,問他們可有聽到西再有喊殺聲傳來


    眾人都停下手中動作,傾耳細聽。片刻後都是不禁麵色一變,道:“卻似有喊殺聲從西方傳來。”


    徐庶道:“楊奉、韓暹、張楊的軍隊都駐紮在睢陽城西麵,莫非是他們間互相打起來了,或軍中生了嘩變等事?”


    這兩種可能都有,也有其它的許多種可能。眾人都不是千裏眼與順風耳,也不能立時知道究竟生了何事。周瑜與徐庶對望了一眼,等著維陽的秋毫將消息送幕。生了這麽大的事情,維陽的秋毫豈能毫無察覺,他們定會打聽清楚了把消息即刻送來。


    沒過多久,消息果然傳來,不過卻是兩方麵的消息,劉曄那邊也遣人送了消息過來。兩邊幾乎前後腳到。要說的消息也是同一件,都是城西究竟生了什麽事?


    城西之事。並非楊奉、韓暹、張楊三人或三人手底下的兵馬打起來。亦非軍營嘩變,而是韓暹突然率兵衝破了西門,打進了睢陽城內來。董承被打得措手不及,西麵城門盡被韓暹攻破占去,城牆也已易守。防線全部退縮。董承兵馬本就少,現正急調荊州兵進城平亂。


    眾人聽罷了此消息,都是一驚,未料到韓暹竟然這般大膽,公然率兵攻打。


    周瑜也是未料到韓暹會有此突然之舉,不過仔細想來,韓逞會有此舉。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韓暹怕隻帶三百親兵進城,在城中兵少,會被董承所害,因此不敢隻帶親兵就進城,隨自己大軍一起在城外營中。可這般一來,他見不到天子,便被阻在了權力中心之外。天子與朝廷有什麽決定,他都不的即刻知曉,並作出反應。他並不想放棄把持天子,左右朝廷決定的權力。心中對董承十分憤恨,卻也十分焦急。今日終於把心一橫,作出了此大膽之舉。


    他乃白波賊帥出身,身上匪性未脫。膽子自是十分大的,更不知守什麽規矩,大義之類也全不看在眼中。隻知謀取私利。手下一幫白波軍也皆是,原先還都是幹謀反勾當的,對天子與朝廷自然沒有什麽真正的尊重。老大一聲令下,跟著揮刀衝就是。


    周瑜率先冷靜下來,命秋毫全力去探聽消息,每隔半柱香來回報一次。有任何新動靜則隨時來報;劉曄派來的人,他則讓其回告劉曄,叫劉曄提醒董承和文聘保護好天子和百官,不可叫韓暹奪去。


    遣去兩名前來報消息的人後,周瑜又即命許禱和甘寧帶領一眾侍衛做好防禦準備,以防有亂兵闖到此處來。又令一名侍衛前去鍾鋒府上報信,並讓鍾辣帶領家人、隨從先到他這裏來,好集中保護。周忠府上他也令一名侍衛去問詢,若覺自家保護不夠安全保險,也可把家人送來此處。


    楊修聽及周瑜吩咐劉曄所派來傳信之人的事情時,驚然覺周瑜竟可使人影響到董承與文聘,不由心中大訝,再看他這一連串的命令與吩咐。心中不由充滿疑惑。待周瑜吩咐事畢,楊修向周瑜問道:“公謹。你究是何人?前來攤陽又究是為何事?”


    周瑜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展顏一笑。道:“德祖既相問,那我也便實不相瞞了。你我兩人雖無血緣之親,說來卻也沾親帶故,你我又是同歲,相交半日也甚得。”說罷一頓。便把自己乃是助孫策以及此行的目的與荊州之事都不加隱瞞地一並相告。話了,又說出了招攬之言,邀楊修與自己一同共事。楊修聽完後,大為驚訝,麵色一變再變,未料到劉表出兵來奉迎天子之事,背後竟然全是周瑜在謀劃推動。好一會兒,平靜了心情後,他沒有猶豫多久,便向周瑜拱手道:“好,此事我便答應公謹。不過我暫且隻助公謹你,與你共事,孫伯符之事,他日相見後再言。”


    這半日下幕,他早對周瑜十分心服口服,而且跟周瑜脾性也能合得來。十分相得,因此並未多加考慮。


    不過孫策他見還未見,卻不會輕易答應為其效命。雖然心知能讓周瑜甘為相助的定必不凡,但總耍見過才好下判斷,他更相信自己的眼光與自我去評斷,不會盲從他人。


    楊修給的這個答複,跟郭嘉的有些相似。不同的是楊修還要親眼見過孫策作出了自己的判斷後才決定。而郭嘉則是直接拒絕了,隻答應為他周瑜效命。


    這個結果,讓周瑜也算滿意。他知楊修乃是十分高傲的人,不會輕易服人,此事也隻能待日後兩人相見認識了再說,當下含笑答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東美周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惜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惜玉並收藏江東美周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