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晉州城,城外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官吏和百姓都很忙,忙著上山采木,忙著搭建棚帳。現有的棚帳已足夠晉州難民所用,隻是李素和餘刺史等人一致認為,晉州城外放賑糧的消息很快會傳出去,各方難民必然聞訊而來,那麽現有的棚帳必然不夠用,未來上萬甚至數萬人住在一起,絕不能太擁擠,否則容易傳染疾病,擴建棚帳已是勢在必行。
車馬在城外停留了許久,李素和李治騎在馬上,靜靜地看著餘刺史一臉疲憊地指揮百姓搭建工程,各級官吏前後奔忙,百姓們扛木采石,還有遠處夥夫用大勺在巨大的鐵鍋裏不停翻攪,凜冽的寒風裏隱隱夾雜著幾許粥香……
李素嘴角綻開了笑容。
華夏數千年,其實就是一部數千年的苦難史,天災,人禍,戰爭,瘟疫,種種磨難被老天毫不留情地加諸在這些勤勞樸實的百姓身上,無數人因此死去,又有無數人滿懷希望出生,總有一種精神代代相傳,那就是不認命的活著,與老天爭搶生機。
這個民族盡管諸多磨難,可是仍舊一代一代蓬勃繁衍著,與天鬥,與災鬥,與人鬥。
仍舊是陰沉的天氣,仍舊是一片蕭然的初春,可是此時此刻,李素卻仿佛在晉州城外看到了一片綠意盎然的春光,綠油油的青草地裏,百花綻放。
“啟程!”
李素依依不舍地再次看了一眼生機勃勃的景象,揮手下令。
前方,還有種種艱險困厄等著他,要像城外這些人一樣,咬著牙一件一件去克服,去度過,去活著,不能懈怠啊。
儀仗車馬緩緩啟行,大車的軲轆發出吱吱的轉動聲。
千人的儀仗禁衛,兩千多臨時征調的民夫押運著五千石的糧食,浩蕩的隊伍很快引起了城外官吏和百姓們的注目。
遠處指揮工程的餘刺史呆了片刻,急忙撩起官袍下擺朝李素等人跑來。
李素遠遠地朝他揮手,笑著製止他的舉動,並朝他遙遙拱手,算是作別。
餘刺史停下腳步,眼眶似乎有些發紅,沉默片刻,忽然揚聲大喝道:“所有官民人等,停下手裏的活計!”
周圍的官民一愣,不解地停下,好奇地看著餘刺史。
餘刺史深吸一口氣,嘶啞著嗓子大聲道:“晉州官民,拜謝晉王殿下,涇陽李縣侯活命之恩,皇恩浩蕩,澤被萬民,生於斯世,蒼生之幸!”
餘刺史說完,周圍所有官民愣了片刻,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朝李素和李治跪拜,就連在棚帳裏休憩養息的婦孺老人們也紛紛走出棚帳,遠遠地朝騎在馬上的那兩位年輕人跪拜下去。
“謝晉王殿下,李侯爺活命之恩!”
聲如萬馬齊奔,震蕩山野。
李素眼眶也發紅了,抿著唇沒說一句話,一旁的李治早已感動得不行,坐在馬鞍上淚如雨下。
與李治一同默默地翻身下馬,二人整了整衣冠,肅然朝四周跪拜的百姓長長一揖,以作回禮。
“李素(李治)謝過晉州父老……”二人齊聲道。
直起身,李素含淚笑了起來,朝四周揮了揮手,道:“各位父老請起,大家……一定要好好活著!”
說完二人上馬,留戀地環視一眼,隊伍再次徐徐啟行。
晉州官民仍跪拜於地,靜靜注視著儀仗隊伍漸行漸遠。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救一人於水火,隻是小道,解萬民於倒懸,遂稱大道。
走在去往晉陽的路上,李治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就連活了兩輩子見多識廣的李素,心情也久久激蕩不已。
李治滿臉紅光,騎在馬上抓耳撓腮,興奮得不知如何宣泄。
李素扭頭看了他一眼,笑道:“殿下很高興?”
“嗯!”李治重重點頭,笑道:“治今日始知行善之樂,原來竟如此……如此……”
“滿足?充實?”李素笑著幫他接話。
“對,滿足,充實,如飲瓊漿,酣暢淋漓……”李治靦腆地笑了笑,接著歎道:“治常年居於宮中,不知民間疾苦,當初父皇遣我赴晉陽,我心中其實是有些不情願的,覺得是趟不討好的苦差,可是今日見晉州城外百姓朝我拜謝,我忽然覺得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了。”
李素笑道:“陛下時常掛在嘴邊的‘水亦載舟,水亦覆舟’,殿下居於宮中,或許體會不到這句話的深意,今日親眼所見,親身所曆,想必已知其然也,大唐的百姓都是善良本分且知足的,隻要不讓他們餓肚子,他們心甘情願供養包括你父皇在內的權貴,‘民為水,君為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水載則舟行,水傾則舟覆,我們這些做舟的,也應該為水承擔一些責任,我們在晉州做的事,便是責任的一部分。”
李治露出迷茫之色,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李素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語。
還是個孩子,世間的道理真正能懂的不多,說到這裏差不多就行了,以後的日子長著,慢慢潛移默化便是。
自從與李治相識開始,李素便自覺或不自覺地灌輸一些道理給他,有的道理淺顯易懂,有的比較深奧,李治有的聽懂了,有的卻無法深刻理解。
作為未來必然繼承李世民皇位,成為大唐第三位皇帝的皇子,並且在他治理下開創出一番不遜於貞觀的功績,李素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李治還年幼時,將一切正能量的東西深深植入他的骨子裏。
因為自己的到來,有些曆史的大勢和方向已然改變了,可是李素已漸漸喜歡上這個樸實單純的年代,並且在不太累的前提下,讓這個朝代走得更高,更遠,更強盛,皇帝對國家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李素希望李世民之後能夠再出一位明君,聖君,不負天下百姓所望,一肩擔負國家重任,繼續帶領大唐帝國向前推進。
這就是李素這麽一個懶惰到令人發指的人,一路上卻不厭其煩地給小屁孩灌輸人生道理和心靈雞湯的原因,幹了這碗走心不走腎的雞湯,給小屁孩充點節操值。
大道理說完,其實李素也覺得別扭,他發現自己很不習慣說這些大道理,一路給李治灌輸的這些東西,連他自己有時候也做不到,典型的假大空口號,可喜的是,小屁孩居然毫不懷疑的信了。
很好,就喜歡這種容易糊弄的小屁孩。
隊伍走出晉州百裏,便進入了晉陽地界,兩個地方的地名看似隻差一個字,實則相距得有數百裏,眼下的隊伍除了儀仗禁衛外,還有民夫和一車車的糧食,所以這幾百裏路少說也要走個十來天。
…………
興奮過後,該過的日子還得繼續過,該走的路還得繼續走。
隊伍很快又變得沉寂枯燥,無聲中緩緩行進。
“子正兄,好無聊……”
聽完大道理的李治覺得乏味了,旅途嘛,就是這麽枯燥,這年頭沒有手機放音樂看電影什麽的,整天騎在馬上叉開腿,又累又無味,李治這個年紀的孩子能一路忍受下來,李素都覺得挺佩服的。
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殿下無聊啊?要不要臣為殿下找幾十個歌舞伎過來,圍著殿下載歌載舞?”
李治兩眼一亮:“這荒郊野外的,子正兄真有辦法弄來……”
話沒說完,看著李素麵無表情的臉,李治頓時止了話頭,垂頭喪氣地道:“子正兄你又誑我……”
隨即神情立馬變得諂媚,夾雜著一絲絲小猥瑣,李素嫌棄地撇了撇嘴。
“子正兄,三國故事,多少天沒說三國故事了……”李治央求道。
“三國啊……你的隨身財物不是被我敲詐光了麽?又有錢聽故事了?”李素露出市儈的嘴臉。
李治:“…………”
剛剛子正兄那偉光正的高大形象呢?那“民如水,君如舟”的正義模樣呢?畫風轉變太快,小屁孩一時無法適應心理落差。
“治……寫欠條,回長安定然如數歸還。”李治咬牙道。
李素從懷裏掏出厚厚的一疊欠條,慢條斯理道:“殿下,你這一路上都欠了我多少錢了?回長安了你確定能還上?”
“子正兄看我誠懇的表情……”李治眨著大眼賣萌。
嘖!
李素嫌棄得不行,小屁孩這些日子不學好,連他的招牌語氣都學會了……
“好吧,先寫欠條,再說故事……上次說到哪裏了?”
“三英戰呂布。”小屁孩記憶力很不錯。
“哦,對,三英戰呂布,話說奸臣董卓篡政,曹操召天下十八路諸侯討賊……等等,這是何人?他在寫什麽?”李素停下了話頭,好奇地望著剛被李治召過來的一名書吏打扮的人,這人雖是書吏打扮,騎馬的功夫卻不錯,不僅雙手放開韁繩,還一手執筆,一手端著一塊硬木板,上麵鋪陳著一疊紙。
李治討好地笑:“子正兄勿疑,治隻想記一記,你的故事太有趣了,聽一遍不夠,所以治命書吏記下,有瑕時再看……”
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悠悠地道:“記故事啊……這個,價錢可不一樣了,要漲價的,版權費什麽的……嗯嗯。”
“治再寫欠條。”小屁孩爽快地道,一副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的光棍嘴臉。(未完待續。)
官吏和百姓都很忙,忙著上山采木,忙著搭建棚帳。現有的棚帳已足夠晉州難民所用,隻是李素和餘刺史等人一致認為,晉州城外放賑糧的消息很快會傳出去,各方難民必然聞訊而來,那麽現有的棚帳必然不夠用,未來上萬甚至數萬人住在一起,絕不能太擁擠,否則容易傳染疾病,擴建棚帳已是勢在必行。
車馬在城外停留了許久,李素和李治騎在馬上,靜靜地看著餘刺史一臉疲憊地指揮百姓搭建工程,各級官吏前後奔忙,百姓們扛木采石,還有遠處夥夫用大勺在巨大的鐵鍋裏不停翻攪,凜冽的寒風裏隱隱夾雜著幾許粥香……
李素嘴角綻開了笑容。
華夏數千年,其實就是一部數千年的苦難史,天災,人禍,戰爭,瘟疫,種種磨難被老天毫不留情地加諸在這些勤勞樸實的百姓身上,無數人因此死去,又有無數人滿懷希望出生,總有一種精神代代相傳,那就是不認命的活著,與老天爭搶生機。
這個民族盡管諸多磨難,可是仍舊一代一代蓬勃繁衍著,與天鬥,與災鬥,與人鬥。
仍舊是陰沉的天氣,仍舊是一片蕭然的初春,可是此時此刻,李素卻仿佛在晉州城外看到了一片綠意盎然的春光,綠油油的青草地裏,百花綻放。
“啟程!”
李素依依不舍地再次看了一眼生機勃勃的景象,揮手下令。
前方,還有種種艱險困厄等著他,要像城外這些人一樣,咬著牙一件一件去克服,去度過,去活著,不能懈怠啊。
儀仗車馬緩緩啟行,大車的軲轆發出吱吱的轉動聲。
千人的儀仗禁衛,兩千多臨時征調的民夫押運著五千石的糧食,浩蕩的隊伍很快引起了城外官吏和百姓們的注目。
遠處指揮工程的餘刺史呆了片刻,急忙撩起官袍下擺朝李素等人跑來。
李素遠遠地朝他揮手,笑著製止他的舉動,並朝他遙遙拱手,算是作別。
餘刺史停下腳步,眼眶似乎有些發紅,沉默片刻,忽然揚聲大喝道:“所有官民人等,停下手裏的活計!”
周圍的官民一愣,不解地停下,好奇地看著餘刺史。
餘刺史深吸一口氣,嘶啞著嗓子大聲道:“晉州官民,拜謝晉王殿下,涇陽李縣侯活命之恩,皇恩浩蕩,澤被萬民,生於斯世,蒼生之幸!”
餘刺史說完,周圍所有官民愣了片刻,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朝李素和李治跪拜,就連在棚帳裏休憩養息的婦孺老人們也紛紛走出棚帳,遠遠地朝騎在馬上的那兩位年輕人跪拜下去。
“謝晉王殿下,李侯爺活命之恩!”
聲如萬馬齊奔,震蕩山野。
李素眼眶也發紅了,抿著唇沒說一句話,一旁的李治早已感動得不行,坐在馬鞍上淚如雨下。
與李治一同默默地翻身下馬,二人整了整衣冠,肅然朝四周跪拜的百姓長長一揖,以作回禮。
“李素(李治)謝過晉州父老……”二人齊聲道。
直起身,李素含淚笑了起來,朝四周揮了揮手,道:“各位父老請起,大家……一定要好好活著!”
說完二人上馬,留戀地環視一眼,隊伍再次徐徐啟行。
晉州官民仍跪拜於地,靜靜注視著儀仗隊伍漸行漸遠。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救一人於水火,隻是小道,解萬民於倒懸,遂稱大道。
走在去往晉陽的路上,李治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就連活了兩輩子見多識廣的李素,心情也久久激蕩不已。
李治滿臉紅光,騎在馬上抓耳撓腮,興奮得不知如何宣泄。
李素扭頭看了他一眼,笑道:“殿下很高興?”
“嗯!”李治重重點頭,笑道:“治今日始知行善之樂,原來竟如此……如此……”
“滿足?充實?”李素笑著幫他接話。
“對,滿足,充實,如飲瓊漿,酣暢淋漓……”李治靦腆地笑了笑,接著歎道:“治常年居於宮中,不知民間疾苦,當初父皇遣我赴晉陽,我心中其實是有些不情願的,覺得是趟不討好的苦差,可是今日見晉州城外百姓朝我拜謝,我忽然覺得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了。”
李素笑道:“陛下時常掛在嘴邊的‘水亦載舟,水亦覆舟’,殿下居於宮中,或許體會不到這句話的深意,今日親眼所見,親身所曆,想必已知其然也,大唐的百姓都是善良本分且知足的,隻要不讓他們餓肚子,他們心甘情願供養包括你父皇在內的權貴,‘民為水,君為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水載則舟行,水傾則舟覆,我們這些做舟的,也應該為水承擔一些責任,我們在晉州做的事,便是責任的一部分。”
李治露出迷茫之色,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李素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語。
還是個孩子,世間的道理真正能懂的不多,說到這裏差不多就行了,以後的日子長著,慢慢潛移默化便是。
自從與李治相識開始,李素便自覺或不自覺地灌輸一些道理給他,有的道理淺顯易懂,有的比較深奧,李治有的聽懂了,有的卻無法深刻理解。
作為未來必然繼承李世民皇位,成為大唐第三位皇帝的皇子,並且在他治理下開創出一番不遜於貞觀的功績,李素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李治還年幼時,將一切正能量的東西深深植入他的骨子裏。
因為自己的到來,有些曆史的大勢和方向已然改變了,可是李素已漸漸喜歡上這個樸實單純的年代,並且在不太累的前提下,讓這個朝代走得更高,更遠,更強盛,皇帝對國家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李素希望李世民之後能夠再出一位明君,聖君,不負天下百姓所望,一肩擔負國家重任,繼續帶領大唐帝國向前推進。
這就是李素這麽一個懶惰到令人發指的人,一路上卻不厭其煩地給小屁孩灌輸人生道理和心靈雞湯的原因,幹了這碗走心不走腎的雞湯,給小屁孩充點節操值。
大道理說完,其實李素也覺得別扭,他發現自己很不習慣說這些大道理,一路給李治灌輸的這些東西,連他自己有時候也做不到,典型的假大空口號,可喜的是,小屁孩居然毫不懷疑的信了。
很好,就喜歡這種容易糊弄的小屁孩。
隊伍走出晉州百裏,便進入了晉陽地界,兩個地方的地名看似隻差一個字,實則相距得有數百裏,眼下的隊伍除了儀仗禁衛外,還有民夫和一車車的糧食,所以這幾百裏路少說也要走個十來天。
…………
興奮過後,該過的日子還得繼續過,該走的路還得繼續走。
隊伍很快又變得沉寂枯燥,無聲中緩緩行進。
“子正兄,好無聊……”
聽完大道理的李治覺得乏味了,旅途嘛,就是這麽枯燥,這年頭沒有手機放音樂看電影什麽的,整天騎在馬上叉開腿,又累又無味,李治這個年紀的孩子能一路忍受下來,李素都覺得挺佩服的。
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殿下無聊啊?要不要臣為殿下找幾十個歌舞伎過來,圍著殿下載歌載舞?”
李治兩眼一亮:“這荒郊野外的,子正兄真有辦法弄來……”
話沒說完,看著李素麵無表情的臉,李治頓時止了話頭,垂頭喪氣地道:“子正兄你又誑我……”
隨即神情立馬變得諂媚,夾雜著一絲絲小猥瑣,李素嫌棄地撇了撇嘴。
“子正兄,三國故事,多少天沒說三國故事了……”李治央求道。
“三國啊……你的隨身財物不是被我敲詐光了麽?又有錢聽故事了?”李素露出市儈的嘴臉。
李治:“…………”
剛剛子正兄那偉光正的高大形象呢?那“民如水,君如舟”的正義模樣呢?畫風轉變太快,小屁孩一時無法適應心理落差。
“治……寫欠條,回長安定然如數歸還。”李治咬牙道。
李素從懷裏掏出厚厚的一疊欠條,慢條斯理道:“殿下,你這一路上都欠了我多少錢了?回長安了你確定能還上?”
“子正兄看我誠懇的表情……”李治眨著大眼賣萌。
嘖!
李素嫌棄得不行,小屁孩這些日子不學好,連他的招牌語氣都學會了……
“好吧,先寫欠條,再說故事……上次說到哪裏了?”
“三英戰呂布。”小屁孩記憶力很不錯。
“哦,對,三英戰呂布,話說奸臣董卓篡政,曹操召天下十八路諸侯討賊……等等,這是何人?他在寫什麽?”李素停下了話頭,好奇地望著剛被李治召過來的一名書吏打扮的人,這人雖是書吏打扮,騎馬的功夫卻不錯,不僅雙手放開韁繩,還一手執筆,一手端著一塊硬木板,上麵鋪陳著一疊紙。
李治討好地笑:“子正兄勿疑,治隻想記一記,你的故事太有趣了,聽一遍不夠,所以治命書吏記下,有瑕時再看……”
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悠悠地道:“記故事啊……這個,價錢可不一樣了,要漲價的,版權費什麽的……嗯嗯。”
“治再寫欠條。”小屁孩爽快地道,一副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的光棍嘴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