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馮國璋的思考
在距離徐州不遠的淮南地區馮國璋已經帶著自己的部隊到達了,他已將知道了自己的女婿被俘虜的事實,對於這個事情他是恨鐵不成鋼,原本是打算讓陳之翼立功勞,這樣也好提拔,但是他想不到陳之翼還沒有到達武昌戰場就莫名其妙的被俘虜了,而且還被俘虜了一個師的部隊,現在這些部隊去哪裏的他不知道,但是他可以確定對方的實力肯定增加了不少,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馮國璋一直不願意大規模進兵。
馮國璋於鹹豐八年十二月初出生在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馮家原是村中大戶,但到其父時,家道開始中落,他7歲入本村sī塾讀書,5年後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裏鋪máo公書院讀書,1876年結業,考試名列前茅。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馮國璋1881年到保定蓮池書院進修2年,因家境艱難,1883年輟學回家。為了找尋出路,馮國璋於1884年在經叔父介紹後,未告別父母妻子,隻身去大沽口投淮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885年馮國璋入淮軍直字營當兵。6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創辦北洋武備學堂。馮國璋成為武備學堂第一期步兵學員。1889年7月,馮國璋從該校以優異成績畢業,1893chūn,馮國璋入淮軍聶士成軍作幕僚,得到聶的器重。在甲午戰爭期間,他隨聶士成赴朝鮮及東北前線作戰,戰後他得到了候補知縣並加五品戴的虛銜。1899年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改稱武衛右軍。同年,袁出任山東巡撫,馮國璋也隨軍入魯,並奉命改編原舊軍,組成武衛右軍先鋒隊20營。1901年11月,升為補用知府並加鹽運使用權銜。1911年10月10日,廣西起義爆發,清廷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鎮壓。之後,又委馮國璋為軍統,率部增援。馮在湖北按兵不動,有意拖延。清廷迫不得已,被迫起用袁世凱。袁出山後,馮國璋率軍與**軍jī戰四夜,於1911年11月1日攻陷漢口。
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後馮國璋又再次奉命南下這次南下他和張勳一起的,不過由於雙方的而態度不同,所以張勳選擇了不惜代價也要攻下南京,而馮國璋則是選擇了保留實力,而且還把他女婿的第八師給nòng了過來,他之所以暫時駐紮在南京上海一帶完全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北上,袁世凱原定的是讓他當江蘇都督,但是迫於他和張勳的約定,所以他還是選擇了退讓,但是在南京被搶的事件之中,張勳和馮國璋鬧了很大的矛盾,隻不過迫於袁世凱的調節,他們才重歸於好,不過這個時候陸裕光也正式出兵了。
平心而論馮國璋是北洋裏麵比較有才能的人,在北洋的元老中,他也是最尖的一批,要知道北洋最出名的北洋三傑就是指“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馮國璋。所以馮國璋在北洋的資曆是除了袁世凱之外北洋資曆最老的三個人,至於後來在政治舞台上亮相的曹錕、吳佩孚、馮yù祥、孫傳芳,以及現在的李純、段芝貴等人等人在他們麵前就是字輩的了,在真實曆史上袁世凱死後北洋的兩大派係頭目就是馮國璋和段祺瑞,隻不過後來馮國璋死的比較早,所以曹錕才能夠上位。
正式因為馮國璋有著這樣的資曆,所以袁世凱才會那麽信任的使用他,由此可見他的部隊可算是真正的北洋嫡係,他的部隊戰鬥力可要比那些北洋的雜牌軍隊強多了。
“報告大帥,現在已經發現敵軍,他們的搜索範圍太廣,而且根據屬下得到的消息,他們擁有很多輛汽車,這可以加快他們的行軍速度,而且他們的大炮太多,隻是榴彈炮就有好幾個炮隊,對於我軍來不適合同他們直接硬拚,我們需要他們和城內的部隊正式開始焦灼大戰,我們才能夠利用最的損失贏得這場戰鬥。”馮國璋的副官向馮國璋匯報到,這個副官是日本東京帝**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學習的專業就是戰術分析,給馮國璋當副官也算是對口專業了。
“恩,我知道了,你下去吧。”馮國璋沉yín了一下道,對於副官的情況他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如果自己想要消滅這股軍隊,那麽冒一些風險多損失一些部隊基本上也就能夠將這些部隊全部吃掉,但是他並不是在考慮軍事因素,他在思考政治因素,對於他來他當然不願意消耗自己的部隊來就張勳,先不論他和張勳之間的不愉快,單他搶了自己的江蘇都督這件事情,馮國璋就感覺到不舒服,不過他並不想要這麽快就表現出來。最主要的是他要思考袁世凱的心思,如果對方是討袁軍,那麽馮國璋毫不猶豫的就將軍隊開過去和對方開戰,但是對方並不是討袁軍,對方是討張軍,這讓馮國璋有些mō不準了,因為他不知道袁世凱是怎麽想的。
張勳和袁世凱的關係並不是很好,雖然張勳當初也是bī迫清室退位的人之一,但是張勳總的來對清室還是有著很深的感情,張勳是從廣西提督蘇元chūn家當廚子而漸漸發跡起家的。蘇元chūn垮台後,他通過名旦周鳳林和名伶路三寶、德裙如投附在袁世凱門下,由新建陸軍的頭等先鋒官很快升至總兵。八國聯軍入京,慈禧西逃,張勳星夜‘勤王‘,在宣化追上了‘鑾駕‘,慈禧稱讚他忠勇可嘉,升他為淮軍翼長。慈禧回京後,張勳被留在北京,負責端門宿衛,成為禁衛軍將領。張勳到1908年54歲時,已被授予頭品戴,封為提督。這年11月,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光緒的皇後隆裕對連夜赴京奔喪哭靈的張勳特意褒獎,賜賞匾額一塊,上書:淑氣清芬。張勳感jī涕零,當即表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效忠清室。隻不過後來南方起義之後,他才開始站在袁世凱一邊的,據當初勸清帝退位的時候,張勳就很矛盾,但是他知道隻有袁世凱才能夠控製這個國家,所以他隻能夠和其他人一起上奏勸清帝退位。
共和的聖火燃遍大江南北,張勳恨之入骨,惡狠狠地叫嚷:共和這兩個字,曆史上沒有,我堅決不要。南京共和政fǔ下令剪辮子。張勳發誓:寧死我也不剪!袁世凱死後,平庸的黎元洪自動地升到總統的位置,力不從心地控製著時局。北京顯得十分平靜,人們的眼睛從北京轉向津浦線上的軍事重鎮徐州。張勳有60營的強大兵力駐紮在這一帶。主帥張勳拒絕剪辮子,人們笑稱他為辮子大帥、張辮帥;他的士兵也都留著辮子,以示仍舊效忠清廷,時稱為辮子軍。
正是由於這些,所以袁世凱對張勳有著很大的意見,這些事情北洋元老們都清楚,而作為北洋三傑的馮國璋更清楚袁世凱對張旭不滿到什麽程度,當初張勳被江浙聯軍趕出南京城時,城內警察曾經歡迎**軍進城。張勳因此記恨在心,把他們一齊“革職”,用辮子兵代替警察站崗。隨即在北方招來了一批北洋警察。辮子兵的各營都用龍頭令箭,官長要穿前清的藍製服,營中不許懸掛民國的軍旗,要用紅sè白邊的蜈蚣旗。民國的國旗也絕對不許懸掛,都督府門前大桅杆上掛的是寫著一個鬥大“張”字的紅旗。這件事情讓外國使團對袁世凱嘲笑了一番,令袁世凱很沒有麵子,但是沒有辦法張勳手握大軍,對於這些怪形怪狀,袁都裝做不曾曉得的樣子,最後還是張勳的部隊在南京呆不下去了,袁世凱才命令張勳回徐州。不過袁世凱對張勳的怨恨卻是一也不少,他一直想要架空張勳這個江蘇都督。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馮國璋才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加緊對西南軍的討伐,雖然西南軍俘虜了自己一個師的兵力,但是馮國璋並不心疼,因為這個師雖然是自己女婿的,但是算不上自己真正的嫡係,當初還在**黨手下待過,隻是後來在南北戰爭之前袁世凱讓馮國璋借著檢閱部隊為名,將這支部隊控製在了自己的手中,當然袁世凱之所以讓馮國璋去也是因為馮國璋的女婿陳之翼是第八師的師長。
對於這次西南的討張行為,馮國璋從心底來還是願意的,畢竟自己當初為了這個事情差和張勳內訌,如果不是因為袁世凱怕別人他薄待功臣,袁世凱早就命令馮國璋除掉張勳了,但是從心底來馮國璋和張勳的主要的矛盾就是在於這一,現在有人明目張膽的支持自己的法,這讓馮國璋感到很高興,雖然彼此現在還是敵人。
其實馮國璋也知道袁世凱為什麽要和西南作戰,第一是因為現在剛剛將南方的**黨給打壓下去,誰知道現在的西南軍是不是為了**黨報仇,即使不是西南軍的隨便調動也是藐視中央,最重要的是這會給各地的武裝力量起一個壞頭,會讓他們覺得sī自調動軍隊沒事;第二攻打南京城的時候張勳是出了死力的,如果任憑別人殺掉功臣,那麽袁世凱的天下就更加難以管理了,一個連功臣都護不住的主子,要來又有什麽用,這不定還會動搖北洋,北洋可是袁世凱的根本,所以袁世凱不可能會允許西南方麵殺掉張勳。
但是現在的情況有一些不同,因為現在西南的軍隊已經將張勳包圍在了徐州城裏,如果自己動作慢一,張勳還真有可能被殺掉,但是有一,那就是袁世凱派兵阻止了,根據馮國璋得到的消息,現在武昌的戰鬥很jī烈,曹錕和李純方麵已經損失了兩個師的兵力,他們的部隊本來就不多,現在猛一下子損失兩個師,看來他們的處境還是岌岌可危,但是這也明了袁世凱用心去救了,誰也不能夠袁世凱薄待功臣了,現在如果讓西南軍殺掉張勳,那麽也隻能夠表示西南讓袁世凱掉麵子了,這個麵子完全可以讓南下的段祺瑞和正在和西南軍交戰的李純、曹錕解決。
1881年,段祺瑞懷揣一塊銀元徒步數十天二千餘裏,來到山東威海投奔任管帶的族叔段從德,被收留在軍營中作哨書。1885年6月,清朝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預備生,旋分入炮兵科。段祺瑞“攻業頗勤敏,以力學不倦見稱於當時,治學既專,每屆學校試驗,輒冠其儕輩,與王士珍等齊名於世”,受到李鴻章的器重。1886年,段祺瑞與宿遷舉人吳懋偉之女吳氏在合féi結婚。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優等”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畢業,被派往旅順督建炮台。
第一名的成績被獲準與其它四位同學到德國留學。1889年chūn到德國,以官費入柏林軍校,學習一年半年炮兵,後獨自留在埃森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半年。1890年秋,段祺瑞學成回國,派任北洋軍械局委員。1891年調到威海隨營武備學堂任教官。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段祺瑞與學生一道為陣地搬運炮彈,抗擊日軍。1895年12月,袁世凱在天津站訓練新式陸軍,請蔭昌推薦人才,1896年初,段祺瑞被調往天津站,任新建陸軍左翼炮隊第三營統帶,旋兼行營武備學堂炮隊兵官學堂監督、代理總教習。1898年9月9日,以北洋新建陸軍創設隨營武備學堂期滿告成,清廷給於炮隊學堂監督段祺瑞等升敘加銜。12月新建陸軍編為武衛右軍,段祺瑞仍統領炮隊,並赴日本觀cào。1899年12月,隨工部右shì郎、山東巡撫袁世凱率武衛右軍到山東鎮壓義和團,成為袁世凱擴編北洋軍的重要幫手,編撰了許多本cào練章典,是北洋三傑之一。
1900年5月18日,段祺瑞原配吳氏在濟南病故。1901年5月31日,袁世凱將義女張佩蘅嫁與段祺瑞為繼室。11月7日袁世凱任直隸總督,保奏段祺瑞“以知府仍留原省補用,並加三品銜”,“兼充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1902年5月參與鎮壓廣宗縣景廷賓起義。6月任北洋軍政司參謀處總辦,全麵主持編練新軍,7月9日升“道員留直隸補用,並加二品銜”。8月9日因鎮壓直隸廣宗、威縣反洋教團眾“勞績”,被袁世凱保奏,準賞戴huā翎,加“奮勇巴圖魯”勇號。1903年12月4日清廷成立練兵處,段祺瑞任練兵處軍令司正使,加副都統銜,與王士珍和馮國璋自己並稱為“北洋三傑”。1904年6月,“武衛右軍”改為“北洋陸軍”的時候,段祺瑞任第三鎮統製官,轄第五協第六協馬標。第四鎮成立,段祺瑞調任統製官,轄第七協第八協馬協。第六鎮統製。第一次秋cào,段祺瑞任“北軍”總統官。第三鎮統製,駐寶鼎,兼督理北洋武備各學堂。3月17日補授福建汀州鎮總兵,仍留北洋原任。5月8日清在保定創辦“陸軍行營軍官學堂”,段祺瑞兼任學堂督辦,北洋軍官多是他的門生故吏。10月清政fǔ在河南彰德舉行南北兩軍第二次秋cào,段祺瑞再次擔任“北軍”總統官。11月20日清廷準袁世凱開去各項兼差,陸軍第三鎮等收歸陸軍部統轄。
江北提督
1907年9月,清政fǔ調袁世凱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削去兵權,10月16日段祺瑞被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專意督辦陸軍各學堂。1908年10月17日,段祺瑞任會考陸軍留學畢業生主試大臣。11月慈禧和光緒先後病死,攝政王載灃yù殺袁世凱,段祺瑞製造假的兵變,致使載灃不敢動手。第六鎮統製。1910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辦北洋陸軍學務有功,賞頭品戴。12月18日加shì郎銜,外放任江北提督,駐江蘇清江浦,負責本地治安。
宣統三年南方起義爆發,清廷震動,清兵與**軍在漢口jī戰,23日清廷諭江北提督段琪瑞,尅日由海道北上,徑赴湖北參與戰爭,第二軍總統官,直接由複起的欽差大臣袁世凱指揮。袁世凱令段祺瑞南下兼任第一軍總統官,並署湖廣總督,官位正二品。在和自己移交第一軍軍統關防要卷,駐師湖北孝感,全權主持前線和**軍作戰任務,以武力壓迫**軍。
這些都表明了段祺瑞的軍事才能,正是段祺瑞的能力,讓馮國璋對於收拾西南軍充滿了信心,因為西南軍根本就沒有怎麽打過仗,而段祺瑞的部隊則是四處開戰,雖然馮國璋對於西南軍俘虜自己的第八師感到驚奇,但是他毫不懷疑段祺瑞能夠在武昌給他們帶來勝利,至於曹錕和李純之流,馮國璋認為他們也就和陸裕光一個水平,這張戰爭能否勝利要看段祺瑞的了,而現在張勳能不能獲救則是看自己。
自從滿清退位,王士珍隱退,北洋三傑的名聲就開始下降了,現在看來這張戰爭的還要看自己和段祺瑞這兩個北洋二傑了。
在距離徐州不遠的淮南地區馮國璋已經帶著自己的部隊到達了,他已將知道了自己的女婿被俘虜的事實,對於這個事情他是恨鐵不成鋼,原本是打算讓陳之翼立功勞,這樣也好提拔,但是他想不到陳之翼還沒有到達武昌戰場就莫名其妙的被俘虜了,而且還被俘虜了一個師的部隊,現在這些部隊去哪裏的他不知道,但是他可以確定對方的實力肯定增加了不少,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馮國璋一直不願意大規模進兵。
馮國璋於鹹豐八年十二月初出生在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馮家原是村中大戶,但到其父時,家道開始中落,他7歲入本村sī塾讀書,5年後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裏鋪máo公書院讀書,1876年結業,考試名列前茅。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馮國璋1881年到保定蓮池書院進修2年,因家境艱難,1883年輟學回家。為了找尋出路,馮國璋於1884年在經叔父介紹後,未告別父母妻子,隻身去大沽口投淮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885年馮國璋入淮軍直字營當兵。6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創辦北洋武備學堂。馮國璋成為武備學堂第一期步兵學員。1889年7月,馮國璋從該校以優異成績畢業,1893chūn,馮國璋入淮軍聶士成軍作幕僚,得到聶的器重。在甲午戰爭期間,他隨聶士成赴朝鮮及東北前線作戰,戰後他得到了候補知縣並加五品戴的虛銜。1899年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改稱武衛右軍。同年,袁出任山東巡撫,馮國璋也隨軍入魯,並奉命改編原舊軍,組成武衛右軍先鋒隊20營。1901年11月,升為補用知府並加鹽運使用權銜。1911年10月10日,廣西起義爆發,清廷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鎮壓。之後,又委馮國璋為軍統,率部增援。馮在湖北按兵不動,有意拖延。清廷迫不得已,被迫起用袁世凱。袁出山後,馮國璋率軍與**軍jī戰四夜,於1911年11月1日攻陷漢口。
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後馮國璋又再次奉命南下這次南下他和張勳一起的,不過由於雙方的而態度不同,所以張勳選擇了不惜代價也要攻下南京,而馮國璋則是選擇了保留實力,而且還把他女婿的第八師給nòng了過來,他之所以暫時駐紮在南京上海一帶完全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北上,袁世凱原定的是讓他當江蘇都督,但是迫於他和張勳的約定,所以他還是選擇了退讓,但是在南京被搶的事件之中,張勳和馮國璋鬧了很大的矛盾,隻不過迫於袁世凱的調節,他們才重歸於好,不過這個時候陸裕光也正式出兵了。
平心而論馮國璋是北洋裏麵比較有才能的人,在北洋的元老中,他也是最尖的一批,要知道北洋最出名的北洋三傑就是指“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馮國璋。所以馮國璋在北洋的資曆是除了袁世凱之外北洋資曆最老的三個人,至於後來在政治舞台上亮相的曹錕、吳佩孚、馮yù祥、孫傳芳,以及現在的李純、段芝貴等人等人在他們麵前就是字輩的了,在真實曆史上袁世凱死後北洋的兩大派係頭目就是馮國璋和段祺瑞,隻不過後來馮國璋死的比較早,所以曹錕才能夠上位。
正式因為馮國璋有著這樣的資曆,所以袁世凱才會那麽信任的使用他,由此可見他的部隊可算是真正的北洋嫡係,他的部隊戰鬥力可要比那些北洋的雜牌軍隊強多了。
“報告大帥,現在已經發現敵軍,他們的搜索範圍太廣,而且根據屬下得到的消息,他們擁有很多輛汽車,這可以加快他們的行軍速度,而且他們的大炮太多,隻是榴彈炮就有好幾個炮隊,對於我軍來不適合同他們直接硬拚,我們需要他們和城內的部隊正式開始焦灼大戰,我們才能夠利用最的損失贏得這場戰鬥。”馮國璋的副官向馮國璋匯報到,這個副官是日本東京帝**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學習的專業就是戰術分析,給馮國璋當副官也算是對口專業了。
“恩,我知道了,你下去吧。”馮國璋沉yín了一下道,對於副官的情況他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如果自己想要消滅這股軍隊,那麽冒一些風險多損失一些部隊基本上也就能夠將這些部隊全部吃掉,但是他並不是在考慮軍事因素,他在思考政治因素,對於他來他當然不願意消耗自己的部隊來就張勳,先不論他和張勳之間的不愉快,單他搶了自己的江蘇都督這件事情,馮國璋就感覺到不舒服,不過他並不想要這麽快就表現出來。最主要的是他要思考袁世凱的心思,如果對方是討袁軍,那麽馮國璋毫不猶豫的就將軍隊開過去和對方開戰,但是對方並不是討袁軍,對方是討張軍,這讓馮國璋有些mō不準了,因為他不知道袁世凱是怎麽想的。
張勳和袁世凱的關係並不是很好,雖然張勳當初也是bī迫清室退位的人之一,但是張勳總的來對清室還是有著很深的感情,張勳是從廣西提督蘇元chūn家當廚子而漸漸發跡起家的。蘇元chūn垮台後,他通過名旦周鳳林和名伶路三寶、德裙如投附在袁世凱門下,由新建陸軍的頭等先鋒官很快升至總兵。八國聯軍入京,慈禧西逃,張勳星夜‘勤王‘,在宣化追上了‘鑾駕‘,慈禧稱讚他忠勇可嘉,升他為淮軍翼長。慈禧回京後,張勳被留在北京,負責端門宿衛,成為禁衛軍將領。張勳到1908年54歲時,已被授予頭品戴,封為提督。這年11月,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光緒的皇後隆裕對連夜赴京奔喪哭靈的張勳特意褒獎,賜賞匾額一塊,上書:淑氣清芬。張勳感jī涕零,當即表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效忠清室。隻不過後來南方起義之後,他才開始站在袁世凱一邊的,據當初勸清帝退位的時候,張勳就很矛盾,但是他知道隻有袁世凱才能夠控製這個國家,所以他隻能夠和其他人一起上奏勸清帝退位。
共和的聖火燃遍大江南北,張勳恨之入骨,惡狠狠地叫嚷:共和這兩個字,曆史上沒有,我堅決不要。南京共和政fǔ下令剪辮子。張勳發誓:寧死我也不剪!袁世凱死後,平庸的黎元洪自動地升到總統的位置,力不從心地控製著時局。北京顯得十分平靜,人們的眼睛從北京轉向津浦線上的軍事重鎮徐州。張勳有60營的強大兵力駐紮在這一帶。主帥張勳拒絕剪辮子,人們笑稱他為辮子大帥、張辮帥;他的士兵也都留著辮子,以示仍舊效忠清廷,時稱為辮子軍。
正是由於這些,所以袁世凱對張勳有著很大的意見,這些事情北洋元老們都清楚,而作為北洋三傑的馮國璋更清楚袁世凱對張旭不滿到什麽程度,當初張勳被江浙聯軍趕出南京城時,城內警察曾經歡迎**軍進城。張勳因此記恨在心,把他們一齊“革職”,用辮子兵代替警察站崗。隨即在北方招來了一批北洋警察。辮子兵的各營都用龍頭令箭,官長要穿前清的藍製服,營中不許懸掛民國的軍旗,要用紅sè白邊的蜈蚣旗。民國的國旗也絕對不許懸掛,都督府門前大桅杆上掛的是寫著一個鬥大“張”字的紅旗。這件事情讓外國使團對袁世凱嘲笑了一番,令袁世凱很沒有麵子,但是沒有辦法張勳手握大軍,對於這些怪形怪狀,袁都裝做不曾曉得的樣子,最後還是張勳的部隊在南京呆不下去了,袁世凱才命令張勳回徐州。不過袁世凱對張勳的怨恨卻是一也不少,他一直想要架空張勳這個江蘇都督。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馮國璋才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加緊對西南軍的討伐,雖然西南軍俘虜了自己一個師的兵力,但是馮國璋並不心疼,因為這個師雖然是自己女婿的,但是算不上自己真正的嫡係,當初還在**黨手下待過,隻是後來在南北戰爭之前袁世凱讓馮國璋借著檢閱部隊為名,將這支部隊控製在了自己的手中,當然袁世凱之所以讓馮國璋去也是因為馮國璋的女婿陳之翼是第八師的師長。
對於這次西南的討張行為,馮國璋從心底來還是願意的,畢竟自己當初為了這個事情差和張勳內訌,如果不是因為袁世凱怕別人他薄待功臣,袁世凱早就命令馮國璋除掉張勳了,但是從心底來馮國璋和張勳的主要的矛盾就是在於這一,現在有人明目張膽的支持自己的法,這讓馮國璋感到很高興,雖然彼此現在還是敵人。
其實馮國璋也知道袁世凱為什麽要和西南作戰,第一是因為現在剛剛將南方的**黨給打壓下去,誰知道現在的西南軍是不是為了**黨報仇,即使不是西南軍的隨便調動也是藐視中央,最重要的是這會給各地的武裝力量起一個壞頭,會讓他們覺得sī自調動軍隊沒事;第二攻打南京城的時候張勳是出了死力的,如果任憑別人殺掉功臣,那麽袁世凱的天下就更加難以管理了,一個連功臣都護不住的主子,要來又有什麽用,這不定還會動搖北洋,北洋可是袁世凱的根本,所以袁世凱不可能會允許西南方麵殺掉張勳。
但是現在的情況有一些不同,因為現在西南的軍隊已經將張勳包圍在了徐州城裏,如果自己動作慢一,張勳還真有可能被殺掉,但是有一,那就是袁世凱派兵阻止了,根據馮國璋得到的消息,現在武昌的戰鬥很jī烈,曹錕和李純方麵已經損失了兩個師的兵力,他們的部隊本來就不多,現在猛一下子損失兩個師,看來他們的處境還是岌岌可危,但是這也明了袁世凱用心去救了,誰也不能夠袁世凱薄待功臣了,現在如果讓西南軍殺掉張勳,那麽也隻能夠表示西南讓袁世凱掉麵子了,這個麵子完全可以讓南下的段祺瑞和正在和西南軍交戰的李純、曹錕解決。
1881年,段祺瑞懷揣一塊銀元徒步數十天二千餘裏,來到山東威海投奔任管帶的族叔段從德,被收留在軍營中作哨書。1885年6月,清朝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預備生,旋分入炮兵科。段祺瑞“攻業頗勤敏,以力學不倦見稱於當時,治學既專,每屆學校試驗,輒冠其儕輩,與王士珍等齊名於世”,受到李鴻章的器重。1886年,段祺瑞與宿遷舉人吳懋偉之女吳氏在合féi結婚。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優等”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畢業,被派往旅順督建炮台。
第一名的成績被獲準與其它四位同學到德國留學。1889年chūn到德國,以官費入柏林軍校,學習一年半年炮兵,後獨自留在埃森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半年。1890年秋,段祺瑞學成回國,派任北洋軍械局委員。1891年調到威海隨營武備學堂任教官。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段祺瑞與學生一道為陣地搬運炮彈,抗擊日軍。1895年12月,袁世凱在天津站訓練新式陸軍,請蔭昌推薦人才,1896年初,段祺瑞被調往天津站,任新建陸軍左翼炮隊第三營統帶,旋兼行營武備學堂炮隊兵官學堂監督、代理總教習。1898年9月9日,以北洋新建陸軍創設隨營武備學堂期滿告成,清廷給於炮隊學堂監督段祺瑞等升敘加銜。12月新建陸軍編為武衛右軍,段祺瑞仍統領炮隊,並赴日本觀cào。1899年12月,隨工部右shì郎、山東巡撫袁世凱率武衛右軍到山東鎮壓義和團,成為袁世凱擴編北洋軍的重要幫手,編撰了許多本cào練章典,是北洋三傑之一。
1900年5月18日,段祺瑞原配吳氏在濟南病故。1901年5月31日,袁世凱將義女張佩蘅嫁與段祺瑞為繼室。11月7日袁世凱任直隸總督,保奏段祺瑞“以知府仍留原省補用,並加三品銜”,“兼充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1902年5月參與鎮壓廣宗縣景廷賓起義。6月任北洋軍政司參謀處總辦,全麵主持編練新軍,7月9日升“道員留直隸補用,並加二品銜”。8月9日因鎮壓直隸廣宗、威縣反洋教團眾“勞績”,被袁世凱保奏,準賞戴huā翎,加“奮勇巴圖魯”勇號。1903年12月4日清廷成立練兵處,段祺瑞任練兵處軍令司正使,加副都統銜,與王士珍和馮國璋自己並稱為“北洋三傑”。1904年6月,“武衛右軍”改為“北洋陸軍”的時候,段祺瑞任第三鎮統製官,轄第五協第六協馬標。第四鎮成立,段祺瑞調任統製官,轄第七協第八協馬協。第六鎮統製。第一次秋cào,段祺瑞任“北軍”總統官。第三鎮統製,駐寶鼎,兼督理北洋武備各學堂。3月17日補授福建汀州鎮總兵,仍留北洋原任。5月8日清在保定創辦“陸軍行營軍官學堂”,段祺瑞兼任學堂督辦,北洋軍官多是他的門生故吏。10月清政fǔ在河南彰德舉行南北兩軍第二次秋cào,段祺瑞再次擔任“北軍”總統官。11月20日清廷準袁世凱開去各項兼差,陸軍第三鎮等收歸陸軍部統轄。
江北提督
1907年9月,清政fǔ調袁世凱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削去兵權,10月16日段祺瑞被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專意督辦陸軍各學堂。1908年10月17日,段祺瑞任會考陸軍留學畢業生主試大臣。11月慈禧和光緒先後病死,攝政王載灃yù殺袁世凱,段祺瑞製造假的兵變,致使載灃不敢動手。第六鎮統製。1910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辦北洋陸軍學務有功,賞頭品戴。12月18日加shì郎銜,外放任江北提督,駐江蘇清江浦,負責本地治安。
宣統三年南方起義爆發,清廷震動,清兵與**軍在漢口jī戰,23日清廷諭江北提督段琪瑞,尅日由海道北上,徑赴湖北參與戰爭,第二軍總統官,直接由複起的欽差大臣袁世凱指揮。袁世凱令段祺瑞南下兼任第一軍總統官,並署湖廣總督,官位正二品。在和自己移交第一軍軍統關防要卷,駐師湖北孝感,全權主持前線和**軍作戰任務,以武力壓迫**軍。
這些都表明了段祺瑞的軍事才能,正是段祺瑞的能力,讓馮國璋對於收拾西南軍充滿了信心,因為西南軍根本就沒有怎麽打過仗,而段祺瑞的部隊則是四處開戰,雖然馮國璋對於西南軍俘虜自己的第八師感到驚奇,但是他毫不懷疑段祺瑞能夠在武昌給他們帶來勝利,至於曹錕和李純之流,馮國璋認為他們也就和陸裕光一個水平,這張戰爭能否勝利要看段祺瑞的了,而現在張勳能不能獲救則是看自己。
自從滿清退位,王士珍隱退,北洋三傑的名聲就開始下降了,現在看來這張戰爭的還要看自己和段祺瑞這兩個北洋二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