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錦言不置可否。
她對羅家長房沒有愛憎,就是個分宗多年的親戚而已。
羅錦言讓人備了四色禮,從梅花裏的秦家祖宅出來後,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了隔壁的羅家長房。
羅錦屏是在羅錦言出嫁後的第二年成親的,和羅錦繡一樣,嫁的也是軍戶,她的夫君是幼子,沒有承襲軍職,也不用侍候公婆,所以成親後,兩人沒有去大興的婆家,就住在京城羅錦屏陪嫁的宅子裏,守著兩間鋪子,日子過得順風順水,羅錦屏一個月裏有二十天住在娘家,她的夫君路友梅也跟著一起住過來。
今天羅錦屏也在,路友梅無所事事,當然也在。
羅錦言還是去年中秋時見過羅錦屏,過年的時候,彼此隻送了帖子,並沒有見麵。
羅錦言帶著孩子們去給紅大太太請了安,羅錦屏就抱住她的肩膀,道:“你快點和我好好說說,你是怎麽生出龍鳳胎的,唉,羨慕死你了。”
紅大太太看著眼疼,你都成親好幾年了,現在才想起這個,再說,這雙胞胎是聽聽就能懷上的嗎?
羅錦言從小就知道羅錦屏的性子,沒有壞心眼,可也不太討人喜歡。
她笑著說道:“也沒有什麽偏方,我那時肚子比別人大,我也沒有在意,直到六個月時才知道是雙胞胎,嚇了一跳,哪裏也不敢去了。”
其實江三太太早就懷疑了,隻是不敢確定,也就沒有告訴她,六個月時才千真萬確,這才說了出來。
羅錦屏歎了口氣,道:“聽說那時你相公還不在京城,你也能懷上,我那口子天天都在我麵前晃蕩,可我還是懷不上。”
紅大太太沒等她說完就在咳嗽,她的乳娘恨不能去掩上她的嘴,跟在羅錦言身邊的立春已經柳眉倒豎,羅錦言在娘家時,立春隻是三等丫鬟,和羅錦屏這位表姑奶奶接觸不多,並不知道她說話從來不經腦子,還以為這是沒安好心,故意說的。
她立刻插嘴道:“表姑奶奶,那時我家大爺在河南九死一生,我家大奶奶千裏迢迢去探望,大奶奶回京時,家裏的長輩親自出城相迎,所以我家大少爺小名才叫豫哥兒。”
紅大太太狠狠瞪了女兒一眼,嘴上沒有把門的,讓秦家的大丫鬟給搶白了,這要是傳出去,臉都丟盡了。
羅錦屏雖然口無遮攔,可她並不傻,立刻明白是自己說錯話了,她不由得紅了臉,抱著羅錦言的肩膀搖晃著:“好惜惜,是你本事大,快點告訴我有什麽偏方嗎?”
算是把這件事給掀過去了。
羅錦言也不和她一般見識,想了想,笑著說道:“對了,我去過紅螺寺。我母親帶著我和常家大奶奶一起去的,後來我母親又生了地養和小語兒,常大奶奶回來不久就傳出好消息,大公子已經三歲了,小的這個下個月也要落草了。我的豫哥兒和元姐兒也是在那裏求來的。”
這倒是真的,羅錦言也沒有誇張,那次紅螺寺之後,張氏又生了一子一女,莊芷樺先生了寶哥兒,現在又是大腹便便,羅錦言比她們都晚,但一子一女也有兩歲了。
羅錦屏撅了嘴:“還以為是什麽偏方呢,紅螺寺誰沒去過,我上個月才去的。”
屋裏頓時安靜下來,豫哥兒和元姐兒已經像大人似的坐了一會兒,長房沒有小孩和他們一起玩,兩人坐了一會兒就覺得沒有意思,見大人們都不說話了,豫哥兒便問元姐兒:“我們是求來的。”
剛才他聽羅錦言說了一句“豫哥兒和元姐兒是在紅螺寺求來的”,便記住了。
他口齒清晰,聲音輕脆,在坐的眾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大家全都笑了起來。
羅錦言親親兒子,笑著說道:“對啊,你們是觀音菩薩送給爹娘的寶貝。”
豫哥兒就又捅捅元姐兒:“我們是寶貝。”
把屋裏的大人們笑得直不起腰來,就連一向不苟言笑的紅大太太,嘴角也有了笑意。
長房這些年便子嗣不旺,反倒是原來單門獨房的三房,自從娶了張氏之後,卻是人丁興旺,就連嫁出去的女兒也是一舉得男,把秦家的嫡長子和嫡長女全都占了,讓人好生羨慕。
且,羅紹和女婿秦玨都是官運亨通,若沒有當年羅練夫婦和韓家的那些事,如今長房和三房關係該有多好,羅錦屏也不用嫁個軍戶,早就嫁進李家了。
如今李青風娶的是常家的四姑奶奶,已經生了一個女兒,還是李家這一代唯一的女兒,是嫡長女。
可羅錦屏的肚子卻還沒有動靜。
紅大太太這樣一想,就覺得這些情況都是羅練和韓氏造成的,卻忘了當初想讓韓家娶羅錦言的主意,還是他們夫妻想出來的,讓羅紹出麵不讓羅錦繡過繼族侄的事,他們夫妻也參與了。
出來很久了,孩子們也累了,羅錦言便要告辭,羅錦屏卻還有很多話要跟她說,羅錦言隻好道:“我請了小坤班來唱整本的鳳還巢,你若是沒事,我讓人給你送張請帖過來?“
羅錦屏一聽就來了精神,對羅錦言道:”我還沒聽過小坤班唱戲,聽說她們很難請,那我到時一定去,唉,你不知道,我現在快要煩死了,二叔父和二嬸娘整天為了錦繡的事打打鬧鬧的,弄得四鄰不寧。“
羅錦繡大歸也有好幾年了,那時羅錦言還沒有成親,仔細算來有六七年了。
羅錦屏送羅錦言出去,見四周都是自己的和羅錦言的人,便悄聲對她說道:“以後你能不來就不要過來,錦繡說不定會找你,你莫要理她。”
羅錦言仔細回想羅錦繡,沒有什麽印像了,記憶深刻的就是羅錦繡在亡夫的棺材上撞得頭破血流。
“她找我幹嘛?”她問道。
“她婆家不是過繼了一個侄子給她夫君承繼香火嗎?這些年錦繡回了娘家,也沒有管過那個孩子,聽說連雙鞋子也沒有做過,可二叔父和二嬸不知怎麽想的,非要讓錦繡去把那孩子認下來。”
她對羅家長房沒有愛憎,就是個分宗多年的親戚而已。
羅錦言讓人備了四色禮,從梅花裏的秦家祖宅出來後,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了隔壁的羅家長房。
羅錦屏是在羅錦言出嫁後的第二年成親的,和羅錦繡一樣,嫁的也是軍戶,她的夫君是幼子,沒有承襲軍職,也不用侍候公婆,所以成親後,兩人沒有去大興的婆家,就住在京城羅錦屏陪嫁的宅子裏,守著兩間鋪子,日子過得順風順水,羅錦屏一個月裏有二十天住在娘家,她的夫君路友梅也跟著一起住過來。
今天羅錦屏也在,路友梅無所事事,當然也在。
羅錦言還是去年中秋時見過羅錦屏,過年的時候,彼此隻送了帖子,並沒有見麵。
羅錦言帶著孩子們去給紅大太太請了安,羅錦屏就抱住她的肩膀,道:“你快點和我好好說說,你是怎麽生出龍鳳胎的,唉,羨慕死你了。”
紅大太太看著眼疼,你都成親好幾年了,現在才想起這個,再說,這雙胞胎是聽聽就能懷上的嗎?
羅錦言從小就知道羅錦屏的性子,沒有壞心眼,可也不太討人喜歡。
她笑著說道:“也沒有什麽偏方,我那時肚子比別人大,我也沒有在意,直到六個月時才知道是雙胞胎,嚇了一跳,哪裏也不敢去了。”
其實江三太太早就懷疑了,隻是不敢確定,也就沒有告訴她,六個月時才千真萬確,這才說了出來。
羅錦屏歎了口氣,道:“聽說那時你相公還不在京城,你也能懷上,我那口子天天都在我麵前晃蕩,可我還是懷不上。”
紅大太太沒等她說完就在咳嗽,她的乳娘恨不能去掩上她的嘴,跟在羅錦言身邊的立春已經柳眉倒豎,羅錦言在娘家時,立春隻是三等丫鬟,和羅錦屏這位表姑奶奶接觸不多,並不知道她說話從來不經腦子,還以為這是沒安好心,故意說的。
她立刻插嘴道:“表姑奶奶,那時我家大爺在河南九死一生,我家大奶奶千裏迢迢去探望,大奶奶回京時,家裏的長輩親自出城相迎,所以我家大少爺小名才叫豫哥兒。”
紅大太太狠狠瞪了女兒一眼,嘴上沒有把門的,讓秦家的大丫鬟給搶白了,這要是傳出去,臉都丟盡了。
羅錦屏雖然口無遮攔,可她並不傻,立刻明白是自己說錯話了,她不由得紅了臉,抱著羅錦言的肩膀搖晃著:“好惜惜,是你本事大,快點告訴我有什麽偏方嗎?”
算是把這件事給掀過去了。
羅錦言也不和她一般見識,想了想,笑著說道:“對了,我去過紅螺寺。我母親帶著我和常家大奶奶一起去的,後來我母親又生了地養和小語兒,常大奶奶回來不久就傳出好消息,大公子已經三歲了,小的這個下個月也要落草了。我的豫哥兒和元姐兒也是在那裏求來的。”
這倒是真的,羅錦言也沒有誇張,那次紅螺寺之後,張氏又生了一子一女,莊芷樺先生了寶哥兒,現在又是大腹便便,羅錦言比她們都晚,但一子一女也有兩歲了。
羅錦屏撅了嘴:“還以為是什麽偏方呢,紅螺寺誰沒去過,我上個月才去的。”
屋裏頓時安靜下來,豫哥兒和元姐兒已經像大人似的坐了一會兒,長房沒有小孩和他們一起玩,兩人坐了一會兒就覺得沒有意思,見大人們都不說話了,豫哥兒便問元姐兒:“我們是求來的。”
剛才他聽羅錦言說了一句“豫哥兒和元姐兒是在紅螺寺求來的”,便記住了。
他口齒清晰,聲音輕脆,在坐的眾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大家全都笑了起來。
羅錦言親親兒子,笑著說道:“對啊,你們是觀音菩薩送給爹娘的寶貝。”
豫哥兒就又捅捅元姐兒:“我們是寶貝。”
把屋裏的大人們笑得直不起腰來,就連一向不苟言笑的紅大太太,嘴角也有了笑意。
長房這些年便子嗣不旺,反倒是原來單門獨房的三房,自從娶了張氏之後,卻是人丁興旺,就連嫁出去的女兒也是一舉得男,把秦家的嫡長子和嫡長女全都占了,讓人好生羨慕。
且,羅紹和女婿秦玨都是官運亨通,若沒有當年羅練夫婦和韓家的那些事,如今長房和三房關係該有多好,羅錦屏也不用嫁個軍戶,早就嫁進李家了。
如今李青風娶的是常家的四姑奶奶,已經生了一個女兒,還是李家這一代唯一的女兒,是嫡長女。
可羅錦屏的肚子卻還沒有動靜。
紅大太太這樣一想,就覺得這些情況都是羅練和韓氏造成的,卻忘了當初想讓韓家娶羅錦言的主意,還是他們夫妻想出來的,讓羅紹出麵不讓羅錦繡過繼族侄的事,他們夫妻也參與了。
出來很久了,孩子們也累了,羅錦言便要告辭,羅錦屏卻還有很多話要跟她說,羅錦言隻好道:“我請了小坤班來唱整本的鳳還巢,你若是沒事,我讓人給你送張請帖過來?“
羅錦屏一聽就來了精神,對羅錦言道:”我還沒聽過小坤班唱戲,聽說她們很難請,那我到時一定去,唉,你不知道,我現在快要煩死了,二叔父和二嬸娘整天為了錦繡的事打打鬧鬧的,弄得四鄰不寧。“
羅錦繡大歸也有好幾年了,那時羅錦言還沒有成親,仔細算來有六七年了。
羅錦屏送羅錦言出去,見四周都是自己的和羅錦言的人,便悄聲對她說道:“以後你能不來就不要過來,錦繡說不定會找你,你莫要理她。”
羅錦言仔細回想羅錦繡,沒有什麽印像了,記憶深刻的就是羅錦繡在亡夫的棺材上撞得頭破血流。
“她找我幹嘛?”她問道。
“她婆家不是過繼了一個侄子給她夫君承繼香火嗎?這些年錦繡回了娘家,也沒有管過那個孩子,聽說連雙鞋子也沒有做過,可二叔父和二嬸不知怎麽想的,非要讓錦繡去把那孩子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