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子山,清軍軍營。
袁世凱正在營帳裏盤算這朝鮮的局勢,這時一個士兵在外麵喊了聲“報告”。
“進來”
“大人,我們在營外抓到一女子,她自稱是朝鮮郡主,要求見大人。”自從吳長慶病逝,聶士誠回國後,袁世凱就掌管了淮軍第二鎮,不過他隻是職務是總辦朝鮮軍務,軍銜品階卻沒有上去,還是正五品的軍校,所以第二鎮的將士見了他都隻能稱呼“大人”。
袁世凱一直鬱悶不已,按自己立的功也不少,怎麽就升不上去呢?他都開始懷疑朝廷裏有人故意和他作梗了。所以這次他苦心籌謀,一定要把朝鮮的差使辦得漂漂亮亮,最好能讓皇上都知道。
聽到士兵的話,袁世凱微微一愣,然後道:“把她帶上來。”
待袁世凱回身坐下,一個臉色微微有些蒼白的少女被帶了進來,看得袁世凱眼睛一亮,他也算見過不少紅粉,當年江南的風月場中他也沒少留連,卻沒有一個有眼前少女這般風姿的。
一襲白色的朝鮮長裙,嬌弱的臉上呈現出一種病態美,但在眉目之間透出一股淡雅和從容,更難得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宛如一朵雪蓮花傲然動人。
“李玉英見過袁將軍。”
“原來是雲華郡主,不知郡主到我這軍營裏來有何事賜教。”袁世凱在朝鮮兩年多下了不少功夫,雖然沒見過李玉英,但雲華郡主的名字還是知道的。
李育英這時上前一步道:“以將軍的才智,定然已經猜到本宮的來意,我王兄被日本人指使一幫叛逆囚禁宮中,使得朝鮮一片混亂。貴國乃是朝鮮上國,故王兄特遣本宮前來求救,望將軍能幫朝鮮平定此叛亂,則朝鮮上下同感上國天恩。”著盈盈拜了下去。
袁世凱心中暗笑,真是天賜良機,不過嘴上卻:“公主萬勿如此,隻是袁某奉皇命鎮守於此,若擅自出兵隻怕吃罪不起,待袁某上書皇上,等皇上下旨後再出兵不遲。”
李玉英聞言黛眉輕皺,臉色微微有些難看道:“不瞞將軍,玉英已於城中準備妥當,隻等將軍起兵。若是拖延時日,隻怕那些賊子會有所察覺,危及到我皇兄,而且他們近日有意將我皇兄移往他處,要是如此,就前功盡棄了。”
袁世凱此時作出一副為難的表情道:“其實不瞞公主,就算我上奏朝廷,朝廷多半也是不會準的。此事涉及日本人,一個處理不當隻怕引起兩國爭端,如今我大清正與法國人交戰,兩麵樹敵,智者不為,郡主還是暫時忍耐一段時間吧。”
李玉英秀目淡淡地看了一眼袁世凱,輕聲道:“將軍該不會看不清這天下局勢吧,那法國人遠在萬裏之外,貴國即便是敗了也無傷根本,而那日本就在貴國臥榻之側,才真是貴國肘腋之患,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憤為雄,選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聰秀者往西國製造廠師習各藝,又購製器之器在本國製習。現在已能駕駛輪船,造放炸炮,其明智天皇也定下了開拓萬裏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國策,由此可見,其所圖甚大。朝鮮雖國民寡,難擋日本兵鋒,但若上國能援之以手,則我朝鮮願為上國前哨,就近監視日本,免了上國這後顧之憂。”
袁世凱聽完這番話已經是大為驚訝,想不到這朝鮮竟有如此奇女子。他突然想到一個計劃,若是將此女獻給皇上,以此女的身份才智必能在皇上身邊占一席之地,而自己在宮中有此內應,那麽高官厚祿也就指日可待了。不過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此女領自己的情。
“郡主所言,袁某並非不知,但確實皇命難違,前陣子還專門電示不得與日本交惡。不過今日見到公主,讓袁某突然想到一個方法,隻是此事還需公主應允。”
“來之前王兄已授我予全權,將軍請?”
“袁某想,若是韓王能將郡主獻給皇上,與大清結秦晉之好,則朝廷必會讓我派兵保護郡主,到時我就可以借口日本欲對郡主不利而出兵了。”
李玉英秀眉輕輕皺了皺:“將軍,為什麽非要玉英呢?我國獻上一批貢品不也是一樣嗎?”
袁世凱聽了哈哈一陣大笑,腦袋飛快轉動著想著借口,另一邊不由驚歎,此女好快的反應。
“郡主此言差矣,那區區貢品如何能與公主相比,若是丟了貢品,朝廷為了與法人的戰事,最多對日本申斥一番,甚至有可能就此忍了,而若是郡主則大大不同。公主要是嫁給了皇上,就成了大清的娘娘,朝廷為了麵子也會同意出兵的。”袁世凱“嗬嗬”笑道。
此時李玉英目光閃動,不知在想些什麽,不過卻很快平靜下來,最後李玉英看向袁世凱道:“袁將軍,本宮答應了,隻不知你何時能夠兵?”
袁世凱一聽喜上眉頭,道:“聽憑郡主吩咐。”
河內,法國遠征軍司令部。
米樂中將看了看撤得差不多快空的辦公室,也從麵對著地圖的椅子上站起身來。他扶了扶帽沿,把衣領下的第一粒扣子扣了起來,再扯了扯軍服的下擺。
在北圻法國又一次敗了,當米樂聽到遠東艦隊在巴士海峽慘敗的消息,他就知道這場戰爭法國再次敗了,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遠征軍安全帶回南圻去。一旦讓掌握了製海權的中國人卡斷南圻與北圻之間那脆弱的供給線,自己手下八個旅的遠征軍將會全軍覆沒,而一片空虛的南圻也將不複為共和國所有。
所以一接到消息,米樂立即讓作為預備隊的第二、第四混成旅迅南返,他有預感,中國人現在一定在盯著自己那條脆弱的補給線。在第二、第四旅難返後,米樂又把第七旅從紅河防線中抽出來,兼程南下。
不過這些天河對岸的中國人突然加大了攻勢,有幾次甚至在南岸建立了灘塗陣地,為了不讓中國人現遠征軍已經開始南撤,米樂隻能留下相當數量的部隊保持紅河防線,而在每天夜裏把少量部隊撤下來,讓他們南返。
現在整個紅河防線已經隻剩下第三旅和第五旅的一個團,以及遠征軍司令部的警備部隊,自己是時候撤了。
米樂走出辦公室,騎上自己那匹阿拉伯戰馬,最後看了一眼河內。有一天,自己會再回來的。
\
袁世凱正在營帳裏盤算這朝鮮的局勢,這時一個士兵在外麵喊了聲“報告”。
“進來”
“大人,我們在營外抓到一女子,她自稱是朝鮮郡主,要求見大人。”自從吳長慶病逝,聶士誠回國後,袁世凱就掌管了淮軍第二鎮,不過他隻是職務是總辦朝鮮軍務,軍銜品階卻沒有上去,還是正五品的軍校,所以第二鎮的將士見了他都隻能稱呼“大人”。
袁世凱一直鬱悶不已,按自己立的功也不少,怎麽就升不上去呢?他都開始懷疑朝廷裏有人故意和他作梗了。所以這次他苦心籌謀,一定要把朝鮮的差使辦得漂漂亮亮,最好能讓皇上都知道。
聽到士兵的話,袁世凱微微一愣,然後道:“把她帶上來。”
待袁世凱回身坐下,一個臉色微微有些蒼白的少女被帶了進來,看得袁世凱眼睛一亮,他也算見過不少紅粉,當年江南的風月場中他也沒少留連,卻沒有一個有眼前少女這般風姿的。
一襲白色的朝鮮長裙,嬌弱的臉上呈現出一種病態美,但在眉目之間透出一股淡雅和從容,更難得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宛如一朵雪蓮花傲然動人。
“李玉英見過袁將軍。”
“原來是雲華郡主,不知郡主到我這軍營裏來有何事賜教。”袁世凱在朝鮮兩年多下了不少功夫,雖然沒見過李玉英,但雲華郡主的名字還是知道的。
李育英這時上前一步道:“以將軍的才智,定然已經猜到本宮的來意,我王兄被日本人指使一幫叛逆囚禁宮中,使得朝鮮一片混亂。貴國乃是朝鮮上國,故王兄特遣本宮前來求救,望將軍能幫朝鮮平定此叛亂,則朝鮮上下同感上國天恩。”著盈盈拜了下去。
袁世凱心中暗笑,真是天賜良機,不過嘴上卻:“公主萬勿如此,隻是袁某奉皇命鎮守於此,若擅自出兵隻怕吃罪不起,待袁某上書皇上,等皇上下旨後再出兵不遲。”
李玉英聞言黛眉輕皺,臉色微微有些難看道:“不瞞將軍,玉英已於城中準備妥當,隻等將軍起兵。若是拖延時日,隻怕那些賊子會有所察覺,危及到我皇兄,而且他們近日有意將我皇兄移往他處,要是如此,就前功盡棄了。”
袁世凱此時作出一副為難的表情道:“其實不瞞公主,就算我上奏朝廷,朝廷多半也是不會準的。此事涉及日本人,一個處理不當隻怕引起兩國爭端,如今我大清正與法國人交戰,兩麵樹敵,智者不為,郡主還是暫時忍耐一段時間吧。”
李玉英秀目淡淡地看了一眼袁世凱,輕聲道:“將軍該不會看不清這天下局勢吧,那法國人遠在萬裏之外,貴國即便是敗了也無傷根本,而那日本就在貴國臥榻之側,才真是貴國肘腋之患,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憤為雄,選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聰秀者往西國製造廠師習各藝,又購製器之器在本國製習。現在已能駕駛輪船,造放炸炮,其明智天皇也定下了開拓萬裏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國策,由此可見,其所圖甚大。朝鮮雖國民寡,難擋日本兵鋒,但若上國能援之以手,則我朝鮮願為上國前哨,就近監視日本,免了上國這後顧之憂。”
袁世凱聽完這番話已經是大為驚訝,想不到這朝鮮竟有如此奇女子。他突然想到一個計劃,若是將此女獻給皇上,以此女的身份才智必能在皇上身邊占一席之地,而自己在宮中有此內應,那麽高官厚祿也就指日可待了。不過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此女領自己的情。
“郡主所言,袁某並非不知,但確實皇命難違,前陣子還專門電示不得與日本交惡。不過今日見到公主,讓袁某突然想到一個方法,隻是此事還需公主應允。”
“來之前王兄已授我予全權,將軍請?”
“袁某想,若是韓王能將郡主獻給皇上,與大清結秦晉之好,則朝廷必會讓我派兵保護郡主,到時我就可以借口日本欲對郡主不利而出兵了。”
李玉英秀眉輕輕皺了皺:“將軍,為什麽非要玉英呢?我國獻上一批貢品不也是一樣嗎?”
袁世凱聽了哈哈一陣大笑,腦袋飛快轉動著想著借口,另一邊不由驚歎,此女好快的反應。
“郡主此言差矣,那區區貢品如何能與公主相比,若是丟了貢品,朝廷為了與法人的戰事,最多對日本申斥一番,甚至有可能就此忍了,而若是郡主則大大不同。公主要是嫁給了皇上,就成了大清的娘娘,朝廷為了麵子也會同意出兵的。”袁世凱“嗬嗬”笑道。
此時李玉英目光閃動,不知在想些什麽,不過卻很快平靜下來,最後李玉英看向袁世凱道:“袁將軍,本宮答應了,隻不知你何時能夠兵?”
袁世凱一聽喜上眉頭,道:“聽憑郡主吩咐。”
河內,法國遠征軍司令部。
米樂中將看了看撤得差不多快空的辦公室,也從麵對著地圖的椅子上站起身來。他扶了扶帽沿,把衣領下的第一粒扣子扣了起來,再扯了扯軍服的下擺。
在北圻法國又一次敗了,當米樂聽到遠東艦隊在巴士海峽慘敗的消息,他就知道這場戰爭法國再次敗了,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遠征軍安全帶回南圻去。一旦讓掌握了製海權的中國人卡斷南圻與北圻之間那脆弱的供給線,自己手下八個旅的遠征軍將會全軍覆沒,而一片空虛的南圻也將不複為共和國所有。
所以一接到消息,米樂立即讓作為預備隊的第二、第四混成旅迅南返,他有預感,中國人現在一定在盯著自己那條脆弱的補給線。在第二、第四旅難返後,米樂又把第七旅從紅河防線中抽出來,兼程南下。
不過這些天河對岸的中國人突然加大了攻勢,有幾次甚至在南岸建立了灘塗陣地,為了不讓中國人現遠征軍已經開始南撤,米樂隻能留下相當數量的部隊保持紅河防線,而在每天夜裏把少量部隊撤下來,讓他們南返。
現在整個紅河防線已經隻剩下第三旅和第五旅的一個團,以及遠征軍司令部的警備部隊,自己是時候撤了。
米樂走出辦公室,騎上自己那匹阿拉伯戰馬,最後看了一眼河內。有一天,自己會再回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