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前,在這片黑叢林裏進行的那場戰爭,以英軍的覆滅,中國遠征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終。這是在反侵略戰爭中,中**隊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


    人們在談論勝利的時候,且不要把失敗掩蓋了。請記住,緬北之戰是在經曆了一場慘敗之後,才取得最後勝利的。人們在給凱旋者授勳的時候,且不要把陣亡者遺忘了。請記住,緬北叢林裏,曾經躺著中國遠征軍官兵不下數萬具遺骸。


    當那場戰爭如火光雷電急促地進行的時候,不管是起初在失敗中掙紮,還是後來在勝利中行進,遠征軍的將領們都沒有忘記。每打完一仗,一定吩咐部隊把陣亡官兵的屍骨收攏起來,選塊幹燥的地方安葬,並且留下官兵看護陵墓。


    緬甸的叢林裏,戰火殘灰中崛起了一串串墳包。代司令官馮子材在敗退途中,身染重疾,對躺倒林中的官兵,格外傷感,立誓要照料好烈士後事。


    第五師師長徐邦道在反攻路上,每到一處,必須拜謁烈士陵墓。他指天誓地:好兄弟,再等一等,仗一打完,一定把你們的遺骨運回國內,葬到你們家鄉。


    旅長方友升,看到陣亡官兵躺在陰暗潮濕的草叢裏,止不住淚水模糊了眼睛,,委屈你們了,等打完仗吧!


    戰後,6軍在這裏收斂了八千具骸骨,但依然有數萬具屍體找不到。於是。緬北那片叢林成了遠征軍數萬亡靈的永久墳地。春天,滿山遍野地鮮花是獻給他們的祭品;夏天,滂沱大雨是獻給他們的奠酒;秋天,鋪天蓋地的落葉是獻給他們的紙錢;冬天,峰巒之巔的積雪是獻給他們的素娟。慶幸的是,戰後在位的光緒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考實了每一個烈士地姓名,讓他們入主英烈祠,供後人祭拜。


    山中的野花開了一遍又一遍,滿山的枯枝落葉鋪了一層又一層。今天我們可以在英烈祠裏找到他們的名字。生者不要忘記他們為這個國家作出地貢獻,是他們用鮮血為這個國家奪回了尊嚴……


    ——摘自《紀念中英緬甸戰爭勝利


    自從在大洛得了熱病,馮子材的體力一直沒有恢複。既沒有醫藥,也沒有糧食。沒有死掉。就算命大了。


    部隊糧食斷絕,一位營長設法弄了一碗菜粥端給馮子材,這些天他們就靠在叢林裏打獵挖野菜為生。馮子材饑渴中,剛喝了一口。看了看圍著的官兵,:“我怎麽能夠一人獨吃呢!”重又把碗放了下來,瞪著一雙虎目看向背後的叢林。


    林中死了多少人,還剩下多少人?誰也不清楚。一路上。屍體橫陳,白骨森森。有地躺在路邊,有的倒在樹下。有的臥在溪邊。也有成堆成堆死在芭蕉棚裏的。還有地吊在樹上。到處都泡著死屍,地上的積水和河水沒人敢喝。渴了,隻能接樹葉上的雨水。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士兵沒有,但馮子材卻不能不這樣想,是他把士兵帶到這吃人地叢林中來地。他心裏難受極了。作為一名將軍,他並不過分吝惜士兵地鮮血。笑臥沙場,轟轟烈烈地去死,這是軍人的光榮。可是,現在這種死法,士兵們象一排排枯樹,無聲地倒下、腐爛,連掙紮一下都沒有,這是為將地罪過呀!


    馮子材不知道這叢林已經吞噬了多少官兵,可是,他清楚地記得,光為他抬擔架,就死了5人。其中連那個壯得象根鐵柱似的常連長,就因為染上熱病致死。


    馮子材感到,他這個半死不活的長官,在叢林不僅不能給部隊以鼓舞,給士兵帶來希望,而是一個累贅。


    “有聲音。”率領幾個尖兵開路的一個排長作出了準備戰鬥的手勢,第四師第二旅剩下的士兵盡管疲憊不堪還是立刻作出了戰鬥反應。


    蹭蹭蹭,從樹林裏竄出十幾個渾身泥乎乎的人來,如果不是他們手中的毛瑟71式,還以為是當地的土著。


    “是自己人。”馮子材身邊的勤務兵最先反應過來,猛地從地上跳起來。把那十幾個“泥人”嚇了一大跳。


    1886年2底,6軍第四師第二旅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穿過緬甸撣邦高原西部原始森林與第五師會合,結束了這次艱苦


    撤退曆程。


    在用帳篷臨時搭起的收容所裏,劫後餘生的人匯集到一起,他們當中,沒有一個衣冠齊整的人,沒有一個健康的人,沒有一個像人樣的人!


    多半人都拄著拐棍,還有不少人不能站立。他們之中,有的被人攙著走過叢林,有的是抬出來的,也有的是用膝蓋跪著走出來的,還有的是爬出來的。在收容站,沒有不得病的人,也沒有不帶傷的人,但是,沒有一個戰傷。戰傷的官兵早已被叢林埋葬了。活著出來的,都是最健壯的人。


    武器幾乎全扔光了。重武器進入叢林之前就銷毀,輕武器也所剩無幾,即使有,許多也不能使用。泥水裏泡了一個月,鐵的部位鏽了,木頭的部位朽了,子彈和手榴彈也潮了,臭了,打不響了。


    最傷心的莫過於聽到自己同伴死難的消息。在收容站裏,死裏逃生的人們到處打聽自己的長官,自己的部下,自己的同鄉或好友。不管找到找不到,都哭。找到了,相互抱頭大哭,那是驚喜的哭;找不到,則獨自號啕痛哭,那是傷心的哭。有一位老排長拄著一根竹杖,舉著一塊木牌,牌子上寫著全排人的名字,到處尋找自己的士兵。他走遍了各個收容站,查遍了所有的收容登記冊,一個也沒找著,他對著黑黝黝的大山和叢林,放聲大哭:“他們一個也沒出來,光剩我一個。為什麽光剩我一個?這吃人不吐骨頭的鬼地方!”


    有個17歲的炮兵,在叢林裏快餓死的時候,米,救了他的命。現在,他提著一瓶酒,拎著一隻燒雞,尋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找了三天,別人告訴他,那位班長在山裏餓死了。炮兵聞言,把酒瓶砸了,把燒雞扔了,哭得死去活來。


    他到現在還記得老班長跟他的話:“這個苞米給你,撐著走出去,將來我們步兵衝鋒還要靠你們大炮支援,你要是倒了,那炮盤上的洋碼子我可看不懂……”


    馮子材的病情得到醫治已經無大礙了,但精神卻垮了。清人數的結果,第四師第二旅和第二十師第二旅加起來的幸存者僅有了參謀官的報告,馮子材半天不出一句話來。


    二旅旅長方友升是個硬漢子,輕易不一句軟話,更不易落淚,此時此刻,卻讓淚水模糊了眼睛,他痛哭失聲:“八千子弟,現在剩下不到一半,我這個旅長是怎麽當的啊。”


    隨著第四師第二旅成功突出重圍,標誌著這場中英緬甸戰爭第一階段的結束。第一階段,由於中國6軍突然參戰,英國遠征軍準備不足,顯得十分狼狽,戰線一度被壓縮在緬甸都曼德勒周圍的狹地域。但這時候,英國遠征軍司令巴克萊中將孤注一擲防守欽察關的舉動為英軍贏得了時間。大英帝國這時展示出強大的綜合實力,迅從東非、印度調集五個師的兵力增援緬甸。


    在英軍強大的兵力打擊下,中**隊遭遇了一場大潰敗,幾乎丟失了他們前期占領的所有土地。不過中**隊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展示出他們的優勢,他們的士兵幾乎都來自中國西南諸省份,那裏的環境和緬甸十分近似,而由於緬甸之前一直是中國的屬國,所以兩國有更多的交往,這使得緬甸百姓一開始就站在中**隊一邊。除了擁有環境的優勢,中**隊在武器上也並不處於下風,經過二十年建設,中國已經擁有一批不錯的軍工廠,他們裝備的毛瑟、夏爾普、黎意等步槍都是西方軍隊的製式武器,火炮的數量上雖然仍舊落後,但他們自行研製的迫擊炮彌補了這樣的缺憾。這使得中**隊在緬甸東部和北部的叢林作戰中大獲全勝。


    英軍則在茂密的叢林中,因為這樣或那樣,人為或非人為造成的損失而煩惱不已,士氣也因此大為低落。明麵上他們雖然控製了大片地域,但實際上,除了一些交通要和大型城鎮,他們的控製力度已經下降到一個相當低的水平。戰爭因而進入第二個階段,英國政府在收到巴克萊中將寄回的信函後,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個世紀他們已經兩次教訓了自大的中國人,這次也不例外,控製著英國政府,有著強烈殖民**的保守黨人開始醞釀動第三次中英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生恨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生恨雨並收藏大清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