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放棄發展遠洋海軍還是很明智的,十五年來節省了很大的開支,讓財政寬裕了不少,相應的為了應對德國和意大利的陸上威脅在陸軍上加大投入,法國陸軍迅速恢複實力,並且還有所增強,達到了90萬,並且吸取了兩次大戰中的教訓,在國內建立了完備的預備役製度,並加強武器儲備,可以在戰爭爆發的一個月內迅速征召五十萬預備役兵力。同時利用這十五年時間在與德國、意大利的邊境、戰略要地、縱深的交通要道、巴黎外圍修建了很多永備防禦工事,還包括主要的港口,配合海軍防止敵人從海上登陸。在這十五年間,法國還對軍隊的武器做了革新,首先研發了新的製式步槍,名為勒貝爾1886,這種步槍依然采用法國傳統的內置彈倉,可以裝八發50mm步槍彈,法國的將軍們依然認為步槍的精度和射程是致勝的法寶,所以新式步槍做的很長,達到了130mm,再加上50cm的長針型重劍式刺刀,在長度上可謂獨步世界。至於重機槍依然是仿製中華水冷式重機槍,輕機槍則已麥德森和哈乞開斯為主,衝鋒槍上法國將軍們一直持有保守態度,不過他們領教中華軍隊的厲害,就從英國引進了一種名為k3的衝鋒槍,這這種衝鋒槍是英國兵工廠一位名叫肯特的少校發明的,它結構簡單,槍身就是一根鋼管,然後加上槍栓槽,裏麵還能看見彈簧,槍托是一根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造價便宜,威力可觀,算上是一件使用的戰地武器,這東西的情報送到劉峰手上,他一眼就覺得眼熟,這定西就是另外一個時空的“司登”衝鋒槍,這東西雖然非常適應戰場,但結構過於簡單,毛病也不少,比如容易卡殼,走火,不過總體來說還是讓士兵們可以接受。它使用9mm手槍彈,彈匣容量32發,全長900mm,射速550發每分鍾,有效射程200米。火炮方麵法國也取得進步,因為他們發現了中華火炮射速快的秘密,給自己的火炮加複進裝置,製造出了1897式75mm(野)炮,這種火炮射程8千米,射速達到了15發每分鍾,與中華的同口徑火炮也不遑多讓。相較德國的75mm克虜伯炮雖然也使用了駐退器,但射速隻有每分鍾9發,這讓法國的將軍得到這種射速快的火炮後如獲“至寶”,認為如果再與德國一戰將會在火力上壓倒德軍,所以一口氣造了6000門,至於大口徑火炮法國將軍們興趣不大,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加起來不足五百門。
在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將士了令他們膽寒的中華坦克,所以章在戰後集中了人力物力研發自己的戰車,為了保證戰車的動力他們從中華進口了五百台柴油發動機,並加以仿製,終於在三年前完成自家的第一代坦克,蕾諾突擊坦克。
蕾諾坦克重七噸,屬於輕型坦克,有一門37mm短管炮和一ting8mm輕機槍,乘員隻有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前負重輪大,後麵的小,有點像倒置的拖拉機,360度旋轉圓柱形炮塔,前裝甲厚20mm,側麵14mm,可以抵禦重機槍的射擊,最大速度3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230公裏,目前已經製造了三百五十輛。除了這些法國將軍們受於財力和保守觀念的影響,沒有打造戰車,就連運輸用的卡車全軍也不過兩百輛而已。
法國也建成了空軍,他們成功仿製出屬於自己的雙翼戰鬥機和重炸機,被命名為紐波特,飛行速度160千米每小時,兩支同軸機槍,並擁有射擊調節器,轟炸機載彈量也達到了六百公斤,加起來共擁有四百架。
英國自從遭受中華的打擊後采取了海陸軍同時並重的策略,陸軍人數雖然不多,但升級很快。首先英國對陸軍進行了改革,將傳統的紅色支付變成了卡其色,並給士兵配發了鋼盔,加強了輕重機槍衝鋒槍的比例,還仿製出迫擊炮。也開發出自己的坦克,分為兩種型號,不過都屬於輕型,一款為被名為“小郡主”,重7.5噸,一門37mm長管炮,梯形炮塔,四對負重輪,乘員三人,戰鬥力和山貓相當,另外他們還有一款維克斯坦克,這種坦克比小郡主還要輕一些,有意思的是卻有一門47mm短管炮,它的出現是專門為了對付中華的虎式坦克的,為了保證靈活和速度,相應的犧牲了裝甲,最厚的地方才14mm,維克斯還有一款衍生型號,它是雙炮塔,裝載連支重機槍,可以算作是步兵的支援戰車了。
英國空軍主力是一款名為“駱駝”的戰鬥機,它因為整流罩上有一個駝峰樣的突起而命名,擁有兩挺同步8mm機槍,性能優秀。轟炸機則是仿造中華的飛豹,並做了一些本土的改動,載彈量達到了驚人兩千公斤,對於一款木製雙翼轟炸機來說著實令人驚歎。
兩次與中華開戰的沙俄最慘,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被占領,接收爛攤子的亞曆山大三世痛定思痛,對全國進行了大改革,徹底解放農奴,為了解決阻撓著他暗中派憲兵混入農奴之中,對阻撓的貴族下手,這個方法非常奏效,不光解放了大片土地,還增加的財政收入,一舉兩得,讓因為戰爭賠款而財政困難沙俄度過了危機,同時亞曆山大三世用雷霆手段壓下了反對勢力,加強專製手段,加快國內的工業化建設,對外與英法二國達成三國同盟,吸收兩國的技術充實自身不足。為了籌備重建軍隊的資金他命令探礦隊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金銀礦以及可以賣掉的各種有色金屬,還別說,每年這些為沙俄增加數千萬盧布的資金。這些資金大部分流向軍隊。
亞曆山大三世為了恢複沙俄昔日的榮耀可謂絞盡腦汁,甚至是在生活上節衣縮食,還將皇室的老底掏空,籌集大量的資金,準備投入海軍,他提出了一個十五年造艦計劃,預計十年後擁有25艘戰列艦,其他戰艦一百五十艘,可謂雄心萬丈,目前為止擁有八艘戰列艦,其中四艘屬於前無畏級,另外還設計建造了兩艘戰列巡洋艦,其他大小戰艦五十餘艘,其中三十艘是魚雷艇,總體來說實力不弱,至少超過了法國。
在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將士了令他們膽寒的中華坦克,所以章在戰後集中了人力物力研發自己的戰車,為了保證戰車的動力他們從中華進口了五百台柴油發動機,並加以仿製,終於在三年前完成自家的第一代坦克,蕾諾突擊坦克。
蕾諾坦克重七噸,屬於輕型坦克,有一門37mm短管炮和一ting8mm輕機槍,乘員隻有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前負重輪大,後麵的小,有點像倒置的拖拉機,360度旋轉圓柱形炮塔,前裝甲厚20mm,側麵14mm,可以抵禦重機槍的射擊,最大速度3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230公裏,目前已經製造了三百五十輛。除了這些法國將軍們受於財力和保守觀念的影響,沒有打造戰車,就連運輸用的卡車全軍也不過兩百輛而已。
法國也建成了空軍,他們成功仿製出屬於自己的雙翼戰鬥機和重炸機,被命名為紐波特,飛行速度160千米每小時,兩支同軸機槍,並擁有射擊調節器,轟炸機載彈量也達到了六百公斤,加起來共擁有四百架。
英國自從遭受中華的打擊後采取了海陸軍同時並重的策略,陸軍人數雖然不多,但升級很快。首先英國對陸軍進行了改革,將傳統的紅色支付變成了卡其色,並給士兵配發了鋼盔,加強了輕重機槍衝鋒槍的比例,還仿製出迫擊炮。也開發出自己的坦克,分為兩種型號,不過都屬於輕型,一款為被名為“小郡主”,重7.5噸,一門37mm長管炮,梯形炮塔,四對負重輪,乘員三人,戰鬥力和山貓相當,另外他們還有一款維克斯坦克,這種坦克比小郡主還要輕一些,有意思的是卻有一門47mm短管炮,它的出現是專門為了對付中華的虎式坦克的,為了保證靈活和速度,相應的犧牲了裝甲,最厚的地方才14mm,維克斯還有一款衍生型號,它是雙炮塔,裝載連支重機槍,可以算作是步兵的支援戰車了。
英國空軍主力是一款名為“駱駝”的戰鬥機,它因為整流罩上有一個駝峰樣的突起而命名,擁有兩挺同步8mm機槍,性能優秀。轟炸機則是仿造中華的飛豹,並做了一些本土的改動,載彈量達到了驚人兩千公斤,對於一款木製雙翼轟炸機來說著實令人驚歎。
兩次與中華開戰的沙俄最慘,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被占領,接收爛攤子的亞曆山大三世痛定思痛,對全國進行了大改革,徹底解放農奴,為了解決阻撓著他暗中派憲兵混入農奴之中,對阻撓的貴族下手,這個方法非常奏效,不光解放了大片土地,還增加的財政收入,一舉兩得,讓因為戰爭賠款而財政困難沙俄度過了危機,同時亞曆山大三世用雷霆手段壓下了反對勢力,加強專製手段,加快國內的工業化建設,對外與英法二國達成三國同盟,吸收兩國的技術充實自身不足。為了籌備重建軍隊的資金他命令探礦隊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金銀礦以及可以賣掉的各種有色金屬,還別說,每年這些為沙俄增加數千萬盧布的資金。這些資金大部分流向軍隊。
亞曆山大三世為了恢複沙俄昔日的榮耀可謂絞盡腦汁,甚至是在生活上節衣縮食,還將皇室的老底掏空,籌集大量的資金,準備投入海軍,他提出了一個十五年造艦計劃,預計十年後擁有25艘戰列艦,其他戰艦一百五十艘,可謂雄心萬丈,目前為止擁有八艘戰列艦,其中四艘屬於前無畏級,另外還設計建造了兩艘戰列巡洋艦,其他大小戰艦五十餘艘,其中三十艘是魚雷艇,總體來說實力不弱,至少超過了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