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太監道:“我哪敢有什麽見教啊,戚千總是沙場上過來的人,又是九千歲和許大人手下的紅人,來到蘇州,忙著辦差也沒來得及走動,是咱家失禮了哇!話說鎮撫司和司禮監和當得都是宮裏的差,這織造局又歸司禮監管,算來算去,咱們還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自然要多親近,喔嗬嗬嗬嗬……”
戚遼感覺到馬車在掉頭,至於會去哪裏,他不知道,反正織造局的太監也不會害他,於是擠出一臉會心的笑容,緊跟著送上一通馬屁,哄得胖太監麵若菊花,一身肥肉亂顫不止。
三吳韻律,氤氳河上,小船在細雨中靠岸。魏學洢第一個走出船艙,一下跨到岸上。這是一處水邊的莊園,莊園坐落在金雞湖畔,前麵是樓閣,後麵是花園和池塘,從池塘到金雞湖中間是一道蜿蜒漫長的水道。走上岸,向身後遠眺,遠近是一大片鮮嫩的綠色——含苞待放的荷花在雨水的沐浴下透出晶瑩的光澤,還有幾隻青蛙跳躍其間,雨香、葉香、花香、水香,沁人心脾。
魏學洢不是第一次來這裏了,可每次坐船前來,都有如墜仙境之感。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他不得已找到了自己的一位紅顏知己,暫時棲身於這處偏遠的宅院。
不一會兒,前方院牆後便轉出一名老婦。老婦快步走上前,對魏學洢道:“魏公子,都安排好了,請隨我來吧!”
魏學洢一點頭,從懷裏摸出一塊碎銀要給船工。船工搖搖頭,示意不要,便操著小船離岸而去。
老婦道:“用不著給銀子,他是自己人,不會說出去的,魏公子隻管放心。”
於是,老婦領路,魏學洢緊隨其後,悄無聲息的走進莊園內。七拐八拐之後,兩人便來到一處僻靜的小院外。那老婦推開院門,將魏學洢領到另一處房間外。
魏學洢低聲道:“你家小姐呢,如何不見?”
老婦道:“小姐暫時難以抽身,公子進去吧,小姐有空時自會來看望公子。”
魏學洢一怔,說了聲謝,便推門而入。
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顛簸著,馬蹄落下時已不再發出清脆的“噠噠”聲,這說明馬車已經駛出了蘇州城,正在城外疾馳。戚遼閉上眼睛,旅途中正是蓄養精力的最好時間。
“噠噠噠!”不知過了多久,馬蹄子再次發出踏在青石地板上那清脆的響聲。
馬車停了,戚遼睜開眼。
胖太監劉二正笑吟吟的說:“戚千總,我們到了。”說完,扭動龐大的身軀,替戚遼撩起了車門簾。
戚遼躍下馬車,車外清新的客氣和陣陣撲來的花香讓他精神一振。
胖太監也走下馬車,朝不遠處莊園石門上方一指,道:“映荷軒。戚千總,請。”
“映荷軒……”走過石門時,戚遼心想,這年頭,連太監也學會附庸風雅了。
胖太監領著戚遼輕車熟路的走進莊園,很快就來到一座精致的小樓前。小樓之上,隱約有歌聲傳來,如幻似真。戚遼止步問道:“敢問公公,這是何地?”
胖太監笑了笑道:“咱家就隻能送到這裏了,還請戚千總自行上樓。”說完,一扭身子便走了,落下一地的肉香。
鴻門宴?白門樓?白虎堂?戚遼推門而入,大堂之中卻不見一人。
身後的門悄無聲息的關上了,耳旁的靡靡之音卻愈加清晰了。戚遼環視四下,注意到曲樂之聲乃是自上而來,便轉身踏上樓梯,向樓上走去。
“……雨過炊煙一縷斜。提壺叫,麵穀喳。行看幾日免排衙。休頭踏,省喧嘩,怕驚他林外野人家……”
一上二樓,戚遼便被那如鶯歌般婉轉悅耳的歌聲吸引了。憑著從後世粗淺的戲曲常識,他知道這是昆曲,六百年前明末地地道道的昆山腔,而當時,正是昆曲剛剛興起,在江南開始流行的時候。戚遼有些動容了,盡管他並不清楚伶人口中唱得什麽,可他卻獨愛那悠長情深的調子。
“你看山也清,人在山**上行。春雲處處生。正是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
屋子裏傳來了另一個人的聲音,非是女伶,卻依舊如歌如吟,令人聞之喜悅。
“有客來也……”女伶唱道。
“客在何處?”那個聲音道。
“在天,在地,在雲,在山水之間也!”女伶答道。
戚遼頓時明白自己要見的是誰了——蘇州城中,愛昆曲如癡如醉,又在織造局當差者,唯大太監李實一人!
戲台前,李實把盞獨坐;戲台上,青衣水袖翻飛。
一個人,一出戲,一杯茶,一背影,三分寂寥,七分陶醉。孟子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但樂與樂又大不相同,若論京劇,那自然要滿堂喝彩,而這昆曲,卻是三五好友足矣,即便獨賞,亦是別有一番風味。
戚遼不想壞了氣氛,於是既不行禮,也不拜見,而是走到戲台前,像個觀眾般在李實身旁坐下,還替自己倒了杯茶,饒有興致的望向台上。
“沒想到戚老弟從關外來,也好這水墨雲腔。”李實的嗓子很好,溫潤清亮,卻又不失綿長底氣。
“我與毛文龍毛軍門乃是同鄉。”戚遼喝了口茶,道。
李實一怔,旋即道:“那與毛一鷺毛中丞也是半個老鄉了。毛中丞是淳安人。”
戚遼道:“淳安有三清,不知公公可曾聽過?”
“哦?”李實來了興致。
“山青,水清,海青天最清。”
李實沉默了。山青,是說淳安青山環抱;水清,是說新安江的水清;至於海青天,自然就是指嘉靖晚年在淳安當了幾年縣令的海瑞海罡鋒。李實前腳抬出毛一鷺套近乎,戚遼後腳便提海瑞,兩廂一比,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戚遼這一頂,也讓兩人之間的談話陷入了短暫的冷場。
戚遼感覺到馬車在掉頭,至於會去哪裏,他不知道,反正織造局的太監也不會害他,於是擠出一臉會心的笑容,緊跟著送上一通馬屁,哄得胖太監麵若菊花,一身肥肉亂顫不止。
三吳韻律,氤氳河上,小船在細雨中靠岸。魏學洢第一個走出船艙,一下跨到岸上。這是一處水邊的莊園,莊園坐落在金雞湖畔,前麵是樓閣,後麵是花園和池塘,從池塘到金雞湖中間是一道蜿蜒漫長的水道。走上岸,向身後遠眺,遠近是一大片鮮嫩的綠色——含苞待放的荷花在雨水的沐浴下透出晶瑩的光澤,還有幾隻青蛙跳躍其間,雨香、葉香、花香、水香,沁人心脾。
魏學洢不是第一次來這裏了,可每次坐船前來,都有如墜仙境之感。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他不得已找到了自己的一位紅顏知己,暫時棲身於這處偏遠的宅院。
不一會兒,前方院牆後便轉出一名老婦。老婦快步走上前,對魏學洢道:“魏公子,都安排好了,請隨我來吧!”
魏學洢一點頭,從懷裏摸出一塊碎銀要給船工。船工搖搖頭,示意不要,便操著小船離岸而去。
老婦道:“用不著給銀子,他是自己人,不會說出去的,魏公子隻管放心。”
於是,老婦領路,魏學洢緊隨其後,悄無聲息的走進莊園內。七拐八拐之後,兩人便來到一處僻靜的小院外。那老婦推開院門,將魏學洢領到另一處房間外。
魏學洢低聲道:“你家小姐呢,如何不見?”
老婦道:“小姐暫時難以抽身,公子進去吧,小姐有空時自會來看望公子。”
魏學洢一怔,說了聲謝,便推門而入。
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顛簸著,馬蹄落下時已不再發出清脆的“噠噠”聲,這說明馬車已經駛出了蘇州城,正在城外疾馳。戚遼閉上眼睛,旅途中正是蓄養精力的最好時間。
“噠噠噠!”不知過了多久,馬蹄子再次發出踏在青石地板上那清脆的響聲。
馬車停了,戚遼睜開眼。
胖太監劉二正笑吟吟的說:“戚千總,我們到了。”說完,扭動龐大的身軀,替戚遼撩起了車門簾。
戚遼躍下馬車,車外清新的客氣和陣陣撲來的花香讓他精神一振。
胖太監也走下馬車,朝不遠處莊園石門上方一指,道:“映荷軒。戚千總,請。”
“映荷軒……”走過石門時,戚遼心想,這年頭,連太監也學會附庸風雅了。
胖太監領著戚遼輕車熟路的走進莊園,很快就來到一座精致的小樓前。小樓之上,隱約有歌聲傳來,如幻似真。戚遼止步問道:“敢問公公,這是何地?”
胖太監笑了笑道:“咱家就隻能送到這裏了,還請戚千總自行上樓。”說完,一扭身子便走了,落下一地的肉香。
鴻門宴?白門樓?白虎堂?戚遼推門而入,大堂之中卻不見一人。
身後的門悄無聲息的關上了,耳旁的靡靡之音卻愈加清晰了。戚遼環視四下,注意到曲樂之聲乃是自上而來,便轉身踏上樓梯,向樓上走去。
“……雨過炊煙一縷斜。提壺叫,麵穀喳。行看幾日免排衙。休頭踏,省喧嘩,怕驚他林外野人家……”
一上二樓,戚遼便被那如鶯歌般婉轉悅耳的歌聲吸引了。憑著從後世粗淺的戲曲常識,他知道這是昆曲,六百年前明末地地道道的昆山腔,而當時,正是昆曲剛剛興起,在江南開始流行的時候。戚遼有些動容了,盡管他並不清楚伶人口中唱得什麽,可他卻獨愛那悠長情深的調子。
“你看山也清,人在山**上行。春雲處處生。正是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
屋子裏傳來了另一個人的聲音,非是女伶,卻依舊如歌如吟,令人聞之喜悅。
“有客來也……”女伶唱道。
“客在何處?”那個聲音道。
“在天,在地,在雲,在山水之間也!”女伶答道。
戚遼頓時明白自己要見的是誰了——蘇州城中,愛昆曲如癡如醉,又在織造局當差者,唯大太監李實一人!
戲台前,李實把盞獨坐;戲台上,青衣水袖翻飛。
一個人,一出戲,一杯茶,一背影,三分寂寥,七分陶醉。孟子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但樂與樂又大不相同,若論京劇,那自然要滿堂喝彩,而這昆曲,卻是三五好友足矣,即便獨賞,亦是別有一番風味。
戚遼不想壞了氣氛,於是既不行禮,也不拜見,而是走到戲台前,像個觀眾般在李實身旁坐下,還替自己倒了杯茶,饒有興致的望向台上。
“沒想到戚老弟從關外來,也好這水墨雲腔。”李實的嗓子很好,溫潤清亮,卻又不失綿長底氣。
“我與毛文龍毛軍門乃是同鄉。”戚遼喝了口茶,道。
李實一怔,旋即道:“那與毛一鷺毛中丞也是半個老鄉了。毛中丞是淳安人。”
戚遼道:“淳安有三清,不知公公可曾聽過?”
“哦?”李實來了興致。
“山青,水清,海青天最清。”
李實沉默了。山青,是說淳安青山環抱;水清,是說新安江的水清;至於海青天,自然就是指嘉靖晚年在淳安當了幾年縣令的海瑞海罡鋒。李實前腳抬出毛一鷺套近乎,戚遼後腳便提海瑞,兩廂一比,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戚遼這一頂,也讓兩人之間的談話陷入了短暫的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