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查看一下劉協與伏壽的數據。”劉辯對這個曆史上的漢獻帝,東漢的末代皇帝,有了極大的興趣。


    “叮!”劉協,武力:42,統帥:17,智謀:84,政治:84。


    “叮!”伏壽,武力:38,統帥:14,智謀:61,政治:54,魅力:95。


    “董卓,楊廣讓劉協成了手無縛雞之力,毫無統禦能力的男人,不過也磨煉他的心智,他的心性。”劉辯在得知劉協的數據後,暗自想到。


    “95的魅力,也的確配的上她的容貌,伏壽的確美豔絕倫,想不到我這皇弟有些好運啊。”劉辯想到了伏壽的身姿,容貌不禁感慨。


    ……


    “陛下,臣妾剛剛是不是說錯話了?”劉協夫婦走後,沒多久,唐婉有些羞愧的說道,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劉辯一直沒有理她,所以她才會這麽認為。


    “婉兒,你想多了。”劉辯將唐婉摟進懷裏安慰道,唐婉說錯話了嗎?當然說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不過即便如此劉辯也沒有怪唐婉,第一,劉辯愛唐婉,第二,如今的劉協根本不被劉辯放在眼裏。


    “臣妾見陛下不理臣妾,臣妾還以為自己說錯話了,惹得陛下不高興了。”唐婉擔憂的說道。


    “放心吧,婉兒,朕一定不會不理你的。”劉辯輕輕的拍著唐婉的後背安慰道。


    “婉兒,你回宮準備晚膳吧,朕與治兒說會話,等會帶朕再帶治兒,去你宮中用膳。”劉辯對唐婉溫柔的說道。


    “臣妾這就去準備,陛下你們莫要太晚了。”


    “朕知道了!”


    ……


    “治兒,你覺得你這位皇叔如何啊?”唐婉離開不久,劉辯就問道。


    “回父皇,兒臣以為皇叔大智若愚,是一個心性極佳的人。”劉治回答道。


    “何以見得?”劉辯饒有興致的看著劉治。


    “回父皇,皇叔自董卓入洛陽以來,受製於人十數年,未被人所害,可見皇叔的智慧,心性,剛剛皇叔與母後,還有父皇交談中,對父皇,母後,對兒臣都是恭敬有佳,甚至有些低聲下氣,這些可以說是在董卓,楊廣手下磨煉出來的,但要知道他原本可是皇帝自居啊,即便董卓,楊廣壓迫,他依然有皇帝之名,但如今在父皇麵前,卻從未以皇帝自居,反而以臣子自居,如此轉變,讓兒臣自愧不如。”劉治讚歎道。


    “你說的不錯,他的確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劉辯讚同的說道,想起劉協,劉辯又想起了那個曆時上劉備的兒子,被人稱作扶不起的阿鬥的劉嬋,同樣是個大智若愚的人。


    “父皇,恕兒臣直言,皇叔如此心智,若有一日,他有不臣之心,恐會造成巨大危害啊。”劉治小心謹慎,一臉擔憂的說道。


    “你說的,朕曾經也想過,不過今日見了他以後,朕就改變想法了,劉協已無帝王之意,權勢之心了,他這些年的隱忍不過是為了保性命,還有僅存的大漢威嚴罷了。他曾經或許眷戀這帝王之位,不過如今他不想,也不敢了。”劉辯解釋道。


    “可是父皇,即便皇叔沒這個想法了,可是兒臣擔心,其他人利用皇叔,行不軌之事啊。”劉治依舊很擔心。


    “所以啊,他的封地必須仔細斟酌,布置,以免出現問題。”劉辯笑道。


    “父皇的意思是?”


    “叫你留下來就是為了考考你,然後讓你和朕一起商量一下如何安排你皇叔的封地。”劉辯解釋道。


    “父皇想給皇叔一個什麽樣的封地?”劉治詢問道。


    “朕準備給他一個城池,外加方圓十裏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他就是王,他就是皇。”劉辯答道。


    “父皇,這是不是有些不妥啊?”劉治有些不滿,畢竟將來他是要成為皇帝的,如果他的治下出現了另一個皇帝,即便這個皇帝弱的可憐,虛有其表,也會讓他不舒服的。


    “沒有什麽不妥的,這些都不是你應該關心的。”劉辯不悅的說道。


    “兒臣知錯!”


    “朕知道你心裏想什麽,但是這些事情你現在不需要考慮,朕以後會為改變的。”劉辯沉聲道。


    “兒臣明白!”


    “說吧,你有什麽想法。”


    “回父皇,兒臣以為,為了皇叔的安危,還有天下的安定,必須派兵馬駐守周邊,而如今天下局勢混亂將士們極為重要,所以駐紮的兵馬不宜過多。”


    “那你覺得多少兵馬為好?又由誰去駐守?”劉辯問道。


    “回父皇兒臣以為五千兵馬適宜,兒臣以為程咬金,尤俊達兩位將軍適合。”


    “可以!”劉辯對於劉治的想法很清楚,在劉辯看來之所以劉治提議讓程咬金,尤俊達完成這個任務,無疑是因為當初劉裕叛亂,燕京被圍程咬金,尤俊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說是力挽狂瀾,改變了戰局,保護了燕京,另外程咬金,尤俊達二人頗為機敏,聰慧,擔當此任完全合適。


    “另外兒臣有些想法,不知當不當講。”


    “說便是!”


    “兒臣覺得駐守此地的兵馬極為悠閑,若由這五千兵馬一直駐守恐怕引起其他將士不滿。”


    “你想輪流更換駐守的兵馬?”


    “不,若輪流駐守,則會魚龍混雜,甚至有不軌之人混入其中,兒臣的想法是在軍中挑選一千名戰功卓著,年齡稍大的老兵一直駐守,這樣就不會引起其他將士不滿,至於其他四千人可以用新兵,這樣一來可以讓老兵訓練新兵,每當有新兵可以從中換出人。”劉治回答道。


    “想法不錯,如何想到的?”劉辯問道。


    “回父皇,兒臣是從書院中受到啟發的。書院中有固定的老師,但無固定的學生,學生學成之後便會離開,而老師卻一直在書院。所以兒臣以為老兵可為老師,新兵可為學生。”劉治解釋道。


    “那你有沒有想過,新兵隨時都有,或許四千新兵剛成為駐軍,剛開始訓練,第二天便有新兵進入,那豈不是有的人一天都沒有待便要離開?”劉辯詢問道,此時的劉辯的眼神已經變了,劉辯的眼神中包含著濃烈的期待,對劉治的期待。


    “所以兒臣認為,在以後非戰之時,新兵招募要定下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方可新兵入伍。”劉治果然沒讓劉辯失誤,劉治回答讓劉辯極為滿意。


    “你說的很不錯,朕很滿意。”劉辯點頭道。


    “全憑父皇栽培!”受到劉辯的讚賞,劉治非常高興。


    “不過有一點,你有沒有想到了,要是一次募兵的人數不足四千,或者遠超四千又該如何?”還未等劉治高興太久,劉辯又繼續問道。


    “這個,這個,這個兒臣還沒有想到。”劉治拖拖拉拉的說道。


    “好了,你能想到這麽多已經很不錯了,朕已經很滿意了,就用你這個辦法吧,至於朕說的朕會讓其他大臣們去解決的。”劉辯平靜的說道。


    “謝父皇!”劉治聽到劉辯這麽說還是很高興的。


    “既然你這裏想到了好辦法,那你覺得哪裏當做你皇叔的封地為好了?”


    “兒臣以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召喚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知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知浪子並收藏三國之召喚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