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將軍應該明白現在的處境,也明白雙方的實力。”房玄齡沉聲道。


    “項梁明白!”項梁點頭。


    “既然如此,那項將軍為何不願意離開?”房玄齡繼續問道。


    “先生應該知道我項氏已經離開故鄉太久了,久到我一代代的先人都客死異鄉了,如今回到了故鄉,先生你覺得我會這麽輕易的離開嗎?”項梁感歎道。


    “唉,項將軍的心情我能明白,但是戰爭怎可意氣用事,我軍能發展到如今不容易啊,項將軍切記不可意氣用事,讓一切努力付之東流啊。”房玄齡勸說道。


    “真的沒有可能嗎?”


    項梁艱難的問道,


    “不管我軍是否有意進攻曹操,但是我軍的位置注定了曹操絕對不能容納我軍。”


    “我軍就像一顆陷在曹操牙縫裏的飯粒,即便我軍無法對他造成傷害,也無法阻止他除掉我軍的決心,因為我軍讓他難受了。”


    房玄齡明白項梁的意思,所以他義正言辭並且用上了其他東西作例子來告訴項梁,曹操容不下在會稽的他們。


    “那先生以為我軍退出會稽後,曹操便不會向我軍用兵了嗎?”項梁不悅的問道,項梁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是在置氣。


    “當然不會!”房玄齡斬釘截鐵的答道。


    “為何?”


    “我軍如今有精兵十餘萬,但是占據著揚州一郡,荊州一郡,還有交州兵力分散,但若退出了會稽,那我軍的兵力瞬間就集中起來了,十幾萬大軍雖然依舊不是曹操的對手,但絕不會輕鬆落敗,更重要的是曹操不會再敢戰。”


    房玄齡鎮定的解釋道。


    “劉辯的確給了曹操壓力,讓曹操不敢擅自動兵,不敢糾纏,但是若是得到荊州相助了,荊州加上曹操兵力可以達到五六十萬,我軍根本擋不住,短時間就能解決戰鬥。”


    “這樣一來不僅讓劉辯無機可乘,還除去了我項氏這個大患,讓他們在將來的大戰中免除啊後顧之憂。”項梁反駁道。


    “項將軍忘了嗎,劉備與主公一戰,損兵折將,折損了數萬大軍,諸葛亮與益州一戰,雖然打退了益州的兵馬,但同樣損失不小,荊州力量大減如何會戰。”


    “更加重要的是劉備因為大戰失利,無奈之下在家修養,再加上荊州之主本就是劉琦,劉琦柔弱,仁慈他如何敢戰,光憑曹操一家之力,如何能在這等時候追擊我軍。”


    房玄齡繼續解釋,希望說服項梁。


    “我原本打算在五天後撤兵,但是這幾天又讓我改變主意了,我想與曹操戰上一場。”項梁堅定的說道。


    “唉!”


    房玄齡無奈一歎,他沒想到廢了這麽多的口舌依舊沒有說服項梁。


    “作為項氏的後人,楚霸王的後人,項梁焉有不戰而逃的道理。”項梁肅聲道,


    按照原本項梁的性格,項梁應該是會退的,但是沒辦法,如今的項梁不是項籍的叔父而是項籍的後人,他的性格已經受到了項籍的感染。


    再加上會稽郡的特殊,讓他留下來戰上一場的執念更強了。


    “先生,我願將會稽的百姓遷入交州,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再次開口,項梁放低了姿態,似乎有意向房玄齡表示歉意。


    “這幾年已經有上萬會稽的百姓進入交州境內了,將軍這次想大批遷移,有可行之處,但依舊隻能遷移靠近交州的百姓,否則隻會害了百姓害了大軍。”


    房玄齡想了一下,然後回答道。


    “那這件事不知可否交給先生還有莊兒?”項梁詢問道。


    “善!”


    “有勞先生了!”


    ……


    荊州,


    “不行,絕對不行!”


    劉琦憤怒的說道,


    “公子,此事利大於弊,完全可行啊!”諸葛亮勸說道,


    “我荊州本就損兵折將,元氣大傷,還去與項羽交戰,先生是想讓荊州毀於一旦嗎?”劉琦對諸葛亮質問道。


    “公子,此次不同,除了我荊州之軍外,還有曹操啊,兩方聯合,左右夾擊,數十萬大軍,那項氏絕對擋不住啊。”諸葛亮繼續勸說。


    “哼,說得到輕鬆上次桂陽一戰,兩倍的兵力,你們也是信誓旦旦的,可結果了,損兵折將,十幾萬大軍隻剩下了不到一半,整個荊州大軍現在一提到項羽就害怕,再去打那隻會輸得更慘。”


    劉琦憤怒的說道,劉琦一段話說的諸葛亮啞口無言,誰叫他們打了敗仗了,他能怎麽反駁。


    “公子,這次不同,這次我軍並非主力,曹操才是主力,而且如果不除掉項氏,在將來隻會對我荊州不利啊。”諸葛亮無奈,隻能繼續勸說。


    “有什麽不同,對手依舊是項羽,的確有所不同,那就是我軍的士氣低了,對麵的士氣高了。”


    劉琦想也沒怎麽想就直接反駁了諸葛亮。


    “公子,劉辯與我荊州必定有一戰,荊州的實力不如劉辯,公子應該知曉,在這等情況下發生大戰,本就於我荊州不利,若是項氏這時候在插手對付我荊州,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荊州如何能擋得住,除去項氏勢在必行。”


    諸葛亮再次開口,對於劉琦的心思諸葛亮再清楚不過了,他知道劉琦不願意出兵的原因,但是他不得不勸說啊,因為機會難得啊。


    “既然打不過,為何要戰,而且你忘了一件事,如果荊州傾盡全力攻打項氏,那益州之敵怎麽辦,而且南陽的張繡早就蠢蠢欲動了,他會放過這個機會嗎?”


    當一個人想要拒絕你的時候,他總會挖掘自己的潛力,看到不一般的方麵,想出不一般的計策,說出不一般的話,這時候的劉琦正是這樣。


    因為平常的劉琦絕對不會想的這麽多,看的這麽透徹。


    “公子!”


    諸葛亮第一次感到絕望,而且讓他絕望的這個人還是他並沒有放在眼裏的人。


    “你不必再說了,某絕不會出兵的,為了荊州,為了百姓,為了將士,絕不會出兵。”


    劉琦大義凜然的說道。


    “諸葛亮告退!”


    無奈之下諸葛亮隻能退了出去,這一幕蒯良,蒯越兄弟全部看在眼裏,自始至終他二人一句話也沒說。


    諸葛亮帶著怨氣離開了劉琦的府邸,去了劉備那裏。


    “孔明,為何如此大的怨氣啊?”看著怒氣衝衝的諸葛亮,劉備不解。


    “唉,曹操邀荊州兵馬與他共同對付項氏,一舉消滅項氏,但是被劉琦公子拒絕了。”諸葛亮歎息道。


    “莫非孔明勸說,他也不聽。”劉備不解道。


    “不僅不聽,還說的某啞口無言啊,某還從未想過劉琦公子會有這麽機敏。”諸葛亮歎息道。


    “孔明來我這,莫非是想讓某出麵勸說?”劉備試探的問道。


    “並非如此,劉琦心意已決,非他人所能勸說的,更何況主公出麵多有不便。”諸葛亮答道。


    “莫非孔明是來找某發泄怨氣的?”劉備猜測道。


    “主公說笑了,亮豈敢向主公發泄怨氣。”諸葛亮苦笑。


    “亮希望主公提早行動,兵行險招。”諸葛亮凝重的說道。


    “不可!”


    劉備斷然拒絕了諸葛亮的提議。


    “主公,亮知你仁義,重情重義,但事關重大,當舍棄一些東西,要知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啊。”諸葛亮勸說道。


    “孔明無需再勸,劉備絕不會這麽做的。”劉備依舊拒絕。


    “主公!”


    諸葛亮無奈,


    “孔明某不留你了,你先走吧!”


    劉備轉身往房間走去,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召喚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知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知浪子並收藏三國之召喚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