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在定縣待了兩日,一來與表哥等人敘舊,二來與博陵郡的其他世家大族聯絡,在得到了這些人的支持之後,又處理了一些小事,這才趕緊動身回到深澤縣。


    定縣交給崔家,楊浩自然是很放心的,他相信有了博陵崔家的幫忙,一切很快走上正軌。要知道從漢開始,崔家就在博陵開始經營,勢力根深蒂固。可謂登高一呼,雲者眾。


    到了深澤縣,那裏已經在李靖的主持下,走上了正軌。本來,深澤縣縣令被曆山飛殺死了,現在曆山飛死掉,李靖在縣人的推舉下,讓一個頗得聲望的世家子弟做了一縣之令,處理日常的事物。在深澤縣休息了一日,楊浩決定乘此良機,攻打幽薊,從而奪取那裏的馬匹。


    大隋的養馬地,一是隴西,二是幽薊。如今李唐已經打敗了薛舉,大涼王李軌也是早晚必敗,他楊浩要打下幽薊,建立起一支騎兵,從而對抗李唐,對抗突厥。


    楊浩路過河間時,王琮親自出城相迎,送來了大量的糧草輜重。畢竟再從清河運來,有些遠了,不如就地取河間的糧食。


    楊浩在河間與王琮聚了半日,特別叮囑了一些事情,等到糧草交割完畢,這才帶著兵馬直撲幽薊。一路上,旌旗招展,兵容強盛。至於楊公卿,楊浩也一並讓他帶領著他的本部人馬,一同殺向占據幽薊的羅藝。


    而這個時候,河東郡,發生了一件大事。


    占據關中的李唐想要奪取天下,自然不能久困關中,勢必要出潼關與諸雄爭霸,可是他要出潼關,就必須先要解決掉盤踞在河東的隋朝殘餘勢力,不然,這股敵人隨時可以兵進長安,或是騷擾潼關後路,截斷李唐的糧道,那麽李唐勢必陷入困境。


    可是那個堯君素,還真是讓李淵傷透了腦筋,一開始,他就讓屈突通,也就是堯君素的老上司去勸降,可是堯君素全部領情,反而將屈突通一陣痛罵,令屈突通羞愧而退;隨後,李唐攻打河東甚急,一時間,行李斷絕,城中缺糧,無奈的他,隻能令人做了一個木鵝,置表於頸,然後順著黃河而下,被河陽守將發現,送到東都,傳達給了當時的越王楊侗。那個時候,李密攻打東都甚急,那王世充屢敗,東都自保尚且不能,哪有餘力去救他?無奈的楊侗隻能拜了他一個金紫光祿大夫的虛職(因為堯君素接不到這個消息,路已經被切斷了),以示嘉勉。


    後來王世充發動政變,龐玉、皇甫無逸等人投奔洛陽,李淵又派了這兩人前去勸降,並且讓他們送給堯君素一個東西——李淵賜給堯君素的免死金券。可是堯君素不為所動,隨後,無奈的李淵讓堯君素的家人前去勸降,可是堯君素毫不猶豫的,將他的妻子射死,繼續守城。


    李淵派了獨孤懷恩率領大軍猛攻河東,在黃河岸邊地戰場上,遭到了堯君素的猛烈反擊,行軍總管,桂陽公主的丈夫趙慈景被君素擒獲。為了表明自己和李唐政權不共戴天地立場,堯君素下令將趙慈景在城外斬首,表示決不投降。


    李淵很是大怒,可是這個時候,他的兒子李世民正率領大軍同薛仁果對抗在淺水原,抽不出多餘的兵力,趕去河東。


    所以李淵隻能忍,等世民消滅了薛仁果,然後在揮師河東,攻打河東,解決掉這個後顧之憂。


    可是很快,堯君素就死了。


    是內部的叛變。


    河東城在李唐的長期圍困之下,城內的糧食早已經吃完了,城內士卒與百姓相繼餓死,有的甚至開始吃死人。為了活下去,一些人也嚐試易子而食。自己的兒女舍不得吃,雙方就交換一下,都下得去口。這時候,皮包骨頭的人大有人在。浮腫、軟腳病、瘟疫開始大肆蔓延。


    而這個時候,因為消息閉塞的原因,堯君素並不知道,楊廣已經被宇文化及殺死。


    堯君素在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就跟隨在他的身邊,可以說是楊廣身邊的老人了,自然很是忠心。


    忠心耿耿的堯君素曾經對手下的人說道:“現在,我們的城池很牢固。以後的形勢不知道會怎樣發展,所以,我懇請大家不要想投降的事,我們一定能堅持到皇上殺回來!”後來,城中的百姓死的越來越多,他不無傷感的道:“如果哪天隋朝天命真的終結了(其實早就玩兒完了),我還是不會投降。但你們可以殺了我,取下我的頭顱,去換取你們的榮華富貴!”


    正是這句話,讓他的手下生出了殺意!


    畢竟,河東城已經守了很久了,缺糧,使得人們瘋狂起來。


    此時的河東郡守府,屍橫遍野,觸目之處,一片血紅,刺鼻的血腥味從滿在院子裏。


    在大堂前的庭院和台階上,橫七豎八地躺著眾多身披甲冑的屍體,有幾個士卒在屍體中走動,瞧見還未死透的,順手給了對方一刀,讓他死的痛快些。


    “為什麽?”堯君素伸出顫抖的手,指著眼前的幾個人,道:“我有那裏對不起諸位?”隨著他的聲音,另一隻手捂著的胸口處,更多的鮮血流淌了出來。


    那幾個人不敢直視堯君素的眼睛,紛紛掉過頭去,神色有些尷尬,他們人皆是堯君素的左右侍從,算得上是堯君素的心腹,今日做這背主之事,雖非迫不得已,卻也不敢堂堂正正地麵對堯君素的訓斥。


    看見那幾個心腹一聲不吭,他想要再度大聲的叱喝,可是他身形一顫,忍不住的咳嗽了幾聲,從嘴中咳出鮮血。


    一個心腹麵色鐵青,他大步向前行來,不待堯君素再言,手起刀落,將他的腦袋斬了下來。殺了吧,殺了就安靜了,也不用在苦苦的守在這個孤城之中,沒有吃食。


    另一個心腹深深的吐出一口氣,臉色緩和了許多。


    說什麽“聖上身為晉王的時候,我就伴隨在聖上左右,聖上對我有大恩,在大義上,我不得不以死相報,現在,河東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因此,麾下眾人不可以橫生二心。”


    在得到了聖上死去的消息之後,曾經有人你進言,勸你開城投降,負隅頑抗乃是不歸之路,為了這滿城的百姓開城投降,就算是在史書上,也不會有人說你不忠,畢竟,已經堅守到了最後的一刻,主上已死,投降並不負你忠義之名。可是你二話不說,就將那人當場格殺,還說什麽“若再有勸他投降者,皆殺無赦!”


    聖上已死,,大隋宗室也死得差不多了,大隋江山即將不保,苦守孤城又有何用?


    你堯君素一人要為聖上盡忠,要為大隋帝國殉葬,盡可以去做,為何偏偏要拖我等下水呢?若是盡自己的忠心,你自己拔刀子一刀自刎追隨聖上不就行了,卻非要拖著全城的百姓陪你一起死,就連城中軍民自相格殺吞食這樣的人間慘劇,難道看不見嗎?


    所以這些心腹親兵暗地裏勾結起來,他們決定為了自己的前途,開城投降李唐,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殺掉堯君素,更何況,他不是說了可以取下他的頭顱,去換取榮華富貴嗎?


    所以這些人聯合起來,發動了兵變,殺死了堯君素,可是這個時候,唐軍已經退卻。叛軍立刻令人送了降書給獨孤懷恩,請求投降。


    可是,這個時候,鎮守西城的王行本得到消息,率領七百精兵飛速殺了過來。


    那些鎮守河東城的隋軍,毫無防範極端消瘦,已經是弱不禁風了,王行本很快的就衝進城裏,將那些反叛的士兵殺死,然後,登城據守。


    坐鎮河東之後,王行本立刻下令將城門緊閉,繼續實行抵抗李唐的政策,堅決不投降。


    得到王行本重新占據河東城據守的獨孤懷恩大怒,本來他得到了河東守將殺死堯君素投降的消息,心中大喜,已經派人趕往長安通知了李淵,報告這一個好消息!不容易啊,前前後後,攻打河東城足足有了一年多,可是堯君素帶領很有一套,他攻打了許久,不能奏效,如今得到這個好消息,自然是立刻派人前去報喜。興高采烈的他,趕緊領兵趕往河東城,可是居然發現,情況又有了變化,王行本居然重新據守了城池!這讓獨孤懷恩很是憤怒,這不是在打我自己的臉嗎?大唐皇帝,會怎麽想?


    大怒的獨孤懷恩再度下令大軍圍城,一定要攻下河東城,才能讓他解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立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牂牁野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牂牁野人並收藏立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