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這章寫的很艱難..........)
這樣的一個下午,難得太陽高掛天際,發出微弱的光芒,屋簷角的冰淩慢慢的變小,水漬不停的滴下,滴在地上,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
楊浩手中執著白子,輕輕的放到棋盤之上。
魏征看著楊浩眉頭不展的模樣,道:“陛下,還在為早上的事情而煩心嗎?”
楊浩輕輕的歎口氣。
以魏征為首的大臣,屬於楊浩一係,忠心度自然比其他人要高上一截。當然,早上的事情,無關忠心,而是利益。
隋朝初步實行的三省六部製,管理中央財政稅收的機構稱為度支部(即後世的民部、戶部)。楊浩登基,改度支部為民部。民部的職責,無非是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其中涉及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等各項。
張文瓘在提出鼓勵經商之後,眾人皆認為,商人是最低等的,按照製度,商人再有錢,也是比民、工還要低,這點無可置疑。張文瓘鼓勵經商,是符合楊浩的想法的,雖說楊浩是從後世而來,他懂得一些東西,比如所謂的重商主義,楊浩就明白其中的理論含義,不過,他認為這理論,有些超越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未必是最好的,適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那才是最好的。
這些,本來沒有什麽問題,可是,張文瓘在其中,還提到了許多東西,其中一項卻是對那些世家大族頗為不利。當然這一項,是經過楊浩的指示的,那就是將賦和役分別合並。而且,以往的賦稅都是通過實物來進行繳納,張文瓘的改革,就是想要將這些賦稅折成實物,統一上交。這樣的話,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土地越多,那麽所擔負的賦稅也就越多。
中國人大多喜歡買賣土地,因為他們認為隻要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防微杜漸,楊浩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不能是我死之後,管它洪水滔天。實行這項製度,目的在於防止土地兼並。當然,楊浩初建國,中原各地戰亂,暫時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是正是因為戰亂,才會使得各大勢力重組,在這個時候改革,比國家穩定之後,更容易一些。
可是,楊浩還是想的太簡單了,這個時候,也有不少人出來阻礙,比如裴矩,就連老頭子趙才也極力的反對,說是亂改祖宗法製,於理不合。
這其中的奧秘,楊浩自然是知道,趙老爺子就不說了,忠心不用懷疑,隻是畢竟年紀大了,有些頑固。可是裴矩就不一樣了,裴家在隋朝,乃是盛極一時的大家族,家大業大,土地也就格外的多了,楊浩仿照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政策,自然是觸動了以裴家為代表的利益,所以,裴矩才會不顧一切的反對,搬出祖宗法製,並說如今隋室艱難,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千萬不能動搖國之根本。
本來,曆史上的隋亡,除了楊廣的急功近利之外,那便是楊廣實行的進士科,使得寒門隻要通過努力,也可以改變人生,進階官途。造成許多了世家大族離心,紛紛起來造反。李淵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不過李唐統一全國之後,也曾大力的打擊世家大族,例如清河崔家,例如太原王家。後來直到唐末黃巢起義,才較為徹底的將世家大族給摧毀。
楊浩的目的,也是想要打擊世家大族,尤其是關攏集團,當然,如今關隴集團在李淵手中,如果楊浩攻進長安,恐怕少不了一番清洗。
所以說,追根究底,什麽於理不合,分明是觸犯了他的利益,才會如此的反對。
放下手中棋子,魏征道:“陛下,長痛不如短痛。”
楊浩點點頭,道:“玄成,你說的,朕明白,隻是因為考慮太多。如今河北剛剛穩定,外敵仍在,朕不是不想動,而是擔心此事造成的後果啊。”歎了口氣,楊浩續道:“朕擔心的是,如此一來,各地的世家若是紛紛反對,先帝的情形,可不能在朕的手上重演啊!”
魏征思慮良久,這才道:“陛下所言極是。”頓了一頓,魏征續道:“陛下,此事關係國之根本,卻是不可操之過急,來日方長,需要從長計議,不過微臣以為,以錢幣來代替實物交賦稅,可以先行。”
“不錯。”楊浩點點頭,這就是白日廷議,楊浩沒有反駁的原因之一,他之所以提出,並不是沒有想到可能遇見的阻力,而是在進行一個試探,看看終究,有多少人會支持這個變法。結果是,大臣之中,支持此項變法的,多為寒門子弟,那些世家大族,大多反對。也罷,如今的情形,卻是不合適,等到國家初定,或許就是時機了吧。
兩人下完棋,魏征躬身,回府。
這時,宮女傳來消息,說是蕭太後相見皇上一麵。
楊浩有些疑惑,對於嬸娘,他每次都是問安,這個時候,能有什麽事情呢?
趕往蕭太後的寢宮,隻見燕王楊倓也在。
“嬸娘!”楊浩道,對於蕭太後,楊浩非常的尊敬,心中把她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
“皇上。”蕭太後微笑,轉而向楊倓道:“倓兒,還不向皇上請安?”
“免了,倓兒,最近叔叔教你的武藝學的怎麽樣了?”楊浩一笑。
“叔叔,我已經能打壞兩塊木板了!”楊倓笑著道,要知道以前他擊碎一塊木板都夠嗆。
“很好,過幾天有空,叔叔再教你幾招!”楊浩道,隨後看向蕭太後,道:“嬸娘。”
蕭太後道:“皇上,適才趙老將軍前來探望,將廷議的事情告訴嬸娘。雖說嬸娘是一介女流,不該幹預朝政,可是,嬸娘隻想提醒皇上一聲,先帝的悲劇莫要在重蹈覆轍,如今這種情形,創業艱難,大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楊浩點點頭,道:“嬸娘,浩兒知道,此事茲事體大,自然會考慮清楚。”
“嗯,嬸娘相信你,一定能夠將事情做好。”說著,蕭太後忽然笑了,道:“浩兒,嬸娘聽說皇後有了?”
楊浩一愣,笑道:“嬸娘,這也是半個月的事情。”
蕭太後一笑,道:“那日,嬸娘去瞧瞧皇後,教教她,給浩兒生個大胖小子。”頓了一頓,蕭太後又道:“皇後那邊,似乎宮女不夠吧,這樣,嬸娘也沒有什麽事,翠兒他們跟隨在嬸娘身邊好久了,頗有經驗,就讓她們去伺候皇後吧。”
“浩兒替梓童多謝嬸娘了!”楊浩施禮。隨後,兩人又聊了半響,無非是說一些往事。
兩人聊了半響,楊浩這才站起身來,告別。
蕭太後叫出幾名宮女,隨著楊浩走了出去。
到了崔珺然的寢宮,這才發現宇文漪、竇紅線也在,三人不知道在說些什麽,臉上露出笑意。
看見楊浩,三人也頗為意外,趕緊過來施禮。楊浩哈哈一笑,道:“珺然,嬸娘知道你有孕在身,特意讓她們來照顧你的起居。”
崔珺然卻是搖搖頭,道:“恐怕這下不夠了!”
“不夠?”楊浩吃驚,左右打量了幾人一眼,想了一想,這才試探著,看著宇文漪,問道:“難道是你?”見臉色微紅的宇文漪一聲不吭,隻是用手輕輕的撫摸著小腹,楊浩大喜,哈哈一笑,道:“想不到竟是雙喜臨門。”
“漪兒,這是那天的事?”頓了一頓,楊浩又問。
“今日食時的時候,吃不下去飯,總是嘔吐,還以為生了病,於是請了葉太醫前來,這才發現有了。”宇文漪道,眼中,是掩飾不住的歡喜。
“我聽聽!”楊浩有些興奮的想要靠近,在她的小腹上聽聽,宇文漪卻是躲開了,道:“陛下,你要做什麽?”這麽多人,還有皇後和紅線妹子在,多羞人啊。更何況,這個時候,能聽出什麽?
“哼,陛下就是偏心。”竇紅線卻是裝著生氣的模樣,悶悶的道。
“朕,偏心?”楊浩一愣。
“崔姐姐和宇文姐姐都有了,就我還沒有,那不是偏心?”竇紅線道。
楊浩一陣啞然,暗想這事兒,努力了也不一定命中啊,可怪我不得啊。看著竇紅線生氣的模樣,楊浩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今晚朕就……”
可是楊浩的話沒有沒說完,隻見竇紅線忽然捂著嘴,奔了出去,不一刻傳出了嘔吐之聲。
崔珺然和宇文漪兩人麵麵相窺,楊浩一愣,跑了出去,示意宮女走開,輕輕拍著她的背,道:“紅線,不要緊吧,你莫不是有了?”
竇紅線忽然楞住,想起崔珺然那日的情形,臉色一紅,心中甜蜜,抬起頭來,看見楊浩開心得模樣,擦了擦嘴,跑開了去。
楊浩哈哈一笑,想不到,居然是三喜臨門啊!(未完待續)
這樣的一個下午,難得太陽高掛天際,發出微弱的光芒,屋簷角的冰淩慢慢的變小,水漬不停的滴下,滴在地上,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
楊浩手中執著白子,輕輕的放到棋盤之上。
魏征看著楊浩眉頭不展的模樣,道:“陛下,還在為早上的事情而煩心嗎?”
楊浩輕輕的歎口氣。
以魏征為首的大臣,屬於楊浩一係,忠心度自然比其他人要高上一截。當然,早上的事情,無關忠心,而是利益。
隋朝初步實行的三省六部製,管理中央財政稅收的機構稱為度支部(即後世的民部、戶部)。楊浩登基,改度支部為民部。民部的職責,無非是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其中涉及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等各項。
張文瓘在提出鼓勵經商之後,眾人皆認為,商人是最低等的,按照製度,商人再有錢,也是比民、工還要低,這點無可置疑。張文瓘鼓勵經商,是符合楊浩的想法的,雖說楊浩是從後世而來,他懂得一些東西,比如所謂的重商主義,楊浩就明白其中的理論含義,不過,他認為這理論,有些超越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未必是最好的,適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那才是最好的。
這些,本來沒有什麽問題,可是,張文瓘在其中,還提到了許多東西,其中一項卻是對那些世家大族頗為不利。當然這一項,是經過楊浩的指示的,那就是將賦和役分別合並。而且,以往的賦稅都是通過實物來進行繳納,張文瓘的改革,就是想要將這些賦稅折成實物,統一上交。這樣的話,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土地越多,那麽所擔負的賦稅也就越多。
中國人大多喜歡買賣土地,因為他們認為隻要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防微杜漸,楊浩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不能是我死之後,管它洪水滔天。實行這項製度,目的在於防止土地兼並。當然,楊浩初建國,中原各地戰亂,暫時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是正是因為戰亂,才會使得各大勢力重組,在這個時候改革,比國家穩定之後,更容易一些。
可是,楊浩還是想的太簡單了,這個時候,也有不少人出來阻礙,比如裴矩,就連老頭子趙才也極力的反對,說是亂改祖宗法製,於理不合。
這其中的奧秘,楊浩自然是知道,趙老爺子就不說了,忠心不用懷疑,隻是畢竟年紀大了,有些頑固。可是裴矩就不一樣了,裴家在隋朝,乃是盛極一時的大家族,家大業大,土地也就格外的多了,楊浩仿照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政策,自然是觸動了以裴家為代表的利益,所以,裴矩才會不顧一切的反對,搬出祖宗法製,並說如今隋室艱難,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千萬不能動搖國之根本。
本來,曆史上的隋亡,除了楊廣的急功近利之外,那便是楊廣實行的進士科,使得寒門隻要通過努力,也可以改變人生,進階官途。造成許多了世家大族離心,紛紛起來造反。李淵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不過李唐統一全國之後,也曾大力的打擊世家大族,例如清河崔家,例如太原王家。後來直到唐末黃巢起義,才較為徹底的將世家大族給摧毀。
楊浩的目的,也是想要打擊世家大族,尤其是關攏集團,當然,如今關隴集團在李淵手中,如果楊浩攻進長安,恐怕少不了一番清洗。
所以說,追根究底,什麽於理不合,分明是觸犯了他的利益,才會如此的反對。
放下手中棋子,魏征道:“陛下,長痛不如短痛。”
楊浩點點頭,道:“玄成,你說的,朕明白,隻是因為考慮太多。如今河北剛剛穩定,外敵仍在,朕不是不想動,而是擔心此事造成的後果啊。”歎了口氣,楊浩續道:“朕擔心的是,如此一來,各地的世家若是紛紛反對,先帝的情形,可不能在朕的手上重演啊!”
魏征思慮良久,這才道:“陛下所言極是。”頓了一頓,魏征續道:“陛下,此事關係國之根本,卻是不可操之過急,來日方長,需要從長計議,不過微臣以為,以錢幣來代替實物交賦稅,可以先行。”
“不錯。”楊浩點點頭,這就是白日廷議,楊浩沒有反駁的原因之一,他之所以提出,並不是沒有想到可能遇見的阻力,而是在進行一個試探,看看終究,有多少人會支持這個變法。結果是,大臣之中,支持此項變法的,多為寒門子弟,那些世家大族,大多反對。也罷,如今的情形,卻是不合適,等到國家初定,或許就是時機了吧。
兩人下完棋,魏征躬身,回府。
這時,宮女傳來消息,說是蕭太後相見皇上一麵。
楊浩有些疑惑,對於嬸娘,他每次都是問安,這個時候,能有什麽事情呢?
趕往蕭太後的寢宮,隻見燕王楊倓也在。
“嬸娘!”楊浩道,對於蕭太後,楊浩非常的尊敬,心中把她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
“皇上。”蕭太後微笑,轉而向楊倓道:“倓兒,還不向皇上請安?”
“免了,倓兒,最近叔叔教你的武藝學的怎麽樣了?”楊浩一笑。
“叔叔,我已經能打壞兩塊木板了!”楊倓笑著道,要知道以前他擊碎一塊木板都夠嗆。
“很好,過幾天有空,叔叔再教你幾招!”楊浩道,隨後看向蕭太後,道:“嬸娘。”
蕭太後道:“皇上,適才趙老將軍前來探望,將廷議的事情告訴嬸娘。雖說嬸娘是一介女流,不該幹預朝政,可是,嬸娘隻想提醒皇上一聲,先帝的悲劇莫要在重蹈覆轍,如今這種情形,創業艱難,大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楊浩點點頭,道:“嬸娘,浩兒知道,此事茲事體大,自然會考慮清楚。”
“嗯,嬸娘相信你,一定能夠將事情做好。”說著,蕭太後忽然笑了,道:“浩兒,嬸娘聽說皇後有了?”
楊浩一愣,笑道:“嬸娘,這也是半個月的事情。”
蕭太後一笑,道:“那日,嬸娘去瞧瞧皇後,教教她,給浩兒生個大胖小子。”頓了一頓,蕭太後又道:“皇後那邊,似乎宮女不夠吧,這樣,嬸娘也沒有什麽事,翠兒他們跟隨在嬸娘身邊好久了,頗有經驗,就讓她們去伺候皇後吧。”
“浩兒替梓童多謝嬸娘了!”楊浩施禮。隨後,兩人又聊了半響,無非是說一些往事。
兩人聊了半響,楊浩這才站起身來,告別。
蕭太後叫出幾名宮女,隨著楊浩走了出去。
到了崔珺然的寢宮,這才發現宇文漪、竇紅線也在,三人不知道在說些什麽,臉上露出笑意。
看見楊浩,三人也頗為意外,趕緊過來施禮。楊浩哈哈一笑,道:“珺然,嬸娘知道你有孕在身,特意讓她們來照顧你的起居。”
崔珺然卻是搖搖頭,道:“恐怕這下不夠了!”
“不夠?”楊浩吃驚,左右打量了幾人一眼,想了一想,這才試探著,看著宇文漪,問道:“難道是你?”見臉色微紅的宇文漪一聲不吭,隻是用手輕輕的撫摸著小腹,楊浩大喜,哈哈一笑,道:“想不到竟是雙喜臨門。”
“漪兒,這是那天的事?”頓了一頓,楊浩又問。
“今日食時的時候,吃不下去飯,總是嘔吐,還以為生了病,於是請了葉太醫前來,這才發現有了。”宇文漪道,眼中,是掩飾不住的歡喜。
“我聽聽!”楊浩有些興奮的想要靠近,在她的小腹上聽聽,宇文漪卻是躲開了,道:“陛下,你要做什麽?”這麽多人,還有皇後和紅線妹子在,多羞人啊。更何況,這個時候,能聽出什麽?
“哼,陛下就是偏心。”竇紅線卻是裝著生氣的模樣,悶悶的道。
“朕,偏心?”楊浩一愣。
“崔姐姐和宇文姐姐都有了,就我還沒有,那不是偏心?”竇紅線道。
楊浩一陣啞然,暗想這事兒,努力了也不一定命中啊,可怪我不得啊。看著竇紅線生氣的模樣,楊浩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今晚朕就……”
可是楊浩的話沒有沒說完,隻見竇紅線忽然捂著嘴,奔了出去,不一刻傳出了嘔吐之聲。
崔珺然和宇文漪兩人麵麵相窺,楊浩一愣,跑了出去,示意宮女走開,輕輕拍著她的背,道:“紅線,不要緊吧,你莫不是有了?”
竇紅線忽然楞住,想起崔珺然那日的情形,臉色一紅,心中甜蜜,抬起頭來,看見楊浩開心得模樣,擦了擦嘴,跑開了去。
楊浩哈哈一笑,想不到,居然是三喜臨門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