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也不出曾誌國預料之外。招降的建奴逃回去之後,大隊的清兵雖然又擂鼓呐喊恐嚇一番,究竟還是沒有選擇攻城。
揚州城怎麽也是重鎮,城牆方圓二十餘裏,城高險峻,除了西門地勢稍低外,其餘各門均是高大巍峨,綿延二十餘裏的城牆上每隔百十步就有一處專門射殺爬城敵軍而建造的敵台,城頭上雖無太多火器,不過強帑硬弓的數量足敷使用。
揚州畢竟是史可法駐節之所,軍需物資由此地儲存調撥,所以軍械盔甲糧草弓箭等儲備極其豐富,想用人命來耗光這些,實在是比較愚蠢的想法和行為。
其實曾誌國是很希望曆史記錄有所變化,被激怒的多鐸把自己的瘋狂性子爆發一下,來個揮師直上,用全軍玉碎的方法和揚州守城兵馬來一次死嗑的……這樣守住揚州的機會就會大上許多啊。
可惜,多鐸不愧是建奴貴族中難得的帥才,瘋狂偏執殘酷好殺的外表下,其實是縝密而細致的大軍統帥的冷酷心腸……
對麵的大軍統帥顯然是合格靠譜的,不過自己眼前這位,似乎就有點那麽小悲劇了……
史可法,說到底還是隻是一個有那麽一點小單純和純潔的讀書人啊。
從他對馬士英那個老狐狸的應對之策,再到對江北四鎮的駕馭失控,然後再就是極其悲劇的守揚州一役,總之,在史督鎮身上,曾誌國看不到一點兒厚黑與權術的影子。
如果說史老先生隻是一個教書匠,那當然再好不過,經他一調教,人品那肯定是涮涮的好。不過做為國家重臣一方總督,負責著華夏文明一脈的守護,這擔子,對史可法來說,未免有些兒過於沉重了……
就這樣,史閣部還是東林一黨裏難得的幹才,通世務曉軍事,為人不算拘泥,有權變,也知道以大局為重,可以說,以東林黨的眼光來看,史閣部算是一位無雙國士了。
悲劇,真是太悲劇了。
史可法當然不懂自己眼前的這位“虎將”的陰微心思,他現在關心的隻是,這個曾遊擊,似乎在守城做戰上,有那麽一把兩把的涮子。
“曾將軍,以你之見,建奴非得等紅衣大炮前來,方能攻城?”史可法清瘦的臉龐上竟是泛起一抹紅暈,又忍不住搓搓雙手,嗬嗬笑道:“若是這樣,揚州最少在一個月內,可保無事。有此時間,我可以檄調各鎮兵馬急速來援,如此,如此大明天下還有望啊!”
曾誌國一時默然…有些人,心裏的信念足以光耀天地,眼前的這位史公,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
“督鎮大人,雖然建奴沒有紅衣大炮,不過再過三五日,他們還會攻城的。”
“這又是為何?”
“大人,別忘了他們還有江北降兵十餘萬人,足堪使用。揚州這樣規模的大城池,沒有三萬以上的精兵是守不住的,守城兵力太過薄弱,經不起敵人強敵。”
史可法搖頭苦笑:“城中士卒止有一萬一千餘人,且軍心渙散,雖有今日,然士氣終難恢複。若三五日內,再有幾股強兵入城方可。而城中百姓,縱召集十萬丁壯,也不過幫著遞遞磚石助守,經不起戰陣的。”
這話倒是事實,丁壯臨時召集,很多人連血都沒見過,守城之戰殘酷而無退路,倚堅城而守可使敵人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守城一方,則必定再無退路。
這樣的戰爭,注定是無比殘酷的。
曾誌國心念一動,向著史可法試探著問:“督鎮大人,可想守住此城?”
史可法咬著牙齒,漲紅了臉道:“笑話,守江必守淮,沒有揚州,南京也失,失東南半壁,大明天下想不亡者,幾希!”
他看一眼城頭下旌旗飄揚的八旗大軍,臉色突然由通紅變的鐵青:“建奴小邦而臨大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蒙元臨中國百年,而中國元氣曆二百年方才恢複,若是再有蠻夷據中國之事,吾恐華夏將一跌不振矣。”
就憑史可法的這一番見識,就夠資格給他老人家死後修個祠堂啦……
曾誌國在心裏暗自嘀咕著,臉上卻是一副恭敬之極的表情:“督鎮大人請放寬心,以末將之見,數日之內大軍雲集來援自無可能,不過附近還有甘肅鎮一部兵馬距離極近,應當來援,留此數千人,守城當添幾分把握,若是守城兵馬能夠同城敵愾,新附降軍戰意不堅,當不會為建奴當真賣力,蟻附攻城折損過大,建奴未必肯如此強攻。豈不見當年寧遠一事?末將料定,隻要堅守超過半月,揚州城必定無恙!”
“李棲鳳此人……”史可法略一沉吟,語氣森然道:“此人心誌不堅,縱是入城也打的是賣城邀功的主意,本閣部原本不欲讓他入城,隨他去留,不過既然守城有望,那就由不得他了。”
“若是大人依末將之言,末將敢保守城有七成的把握。縱是最終守不住,也拖得時間!”
曾誌國傲然放話,雖還是一副愚魯無敵的虎將樣兒,不過怎麽說,話裏也是蘊藏著強大的自信與人格魅力,不由得史可法不霍然動容。
史可法倒也不是輕信無能到這種地步兒,不過一個溺水無望之人,眼前突然出現那麽一點兒希望,就算是一根稻草,也非得抓住不可。
當下便向著曾誌國動容道:“喔,曾遊擊若有善策,但說不妨!”
“選將立責,分門而守,督鎮您坐鎮此處,提調從容。檄調揚州城外兵馬,趁著合圍不密,速速入城。入城後,心意不軌者,或斬或囚,要有雷霆霹靂手段!此其一。”
“哦,還有其二,請說?”
“其二,當使城中軍民百姓知建奴殘暴凶橫,屠戮生民,且又有剃發、圈地、逃人、投充諸法,若是降了,將來必定沒有好果子吃!”
“圈地等說,倒是確有其事。不過剃發一說,建奴的攝政王不是說了,滿漢各異,並不勉強,在京師有人剃發邀功,反而斥責,此事江南已經知道,拿來說,怕是無用啊。”
“這件事若是督鎮大人能放心,就請交給末將去做。”
“好,然後呢?”
曾誌國微微一笑,道:“嚴防奸細,謹防降軍助建奴詐城,城下多備器械,激勵城中軍民百姓士氣,挑選壯士發給軍械,上城備守。雖然壯丁不能與精銳相比,不過多備旌旗鼓號,用來虛張聲勢,不使建奴知道城防虛實,還是有些用處的。除此,督鎮大人應該多去巡城,慰問軍兵百姓,杜絕謠傳,安官心軍心民心,督鎮大人縱有死守之意,也需要讓軍民百姓知道,這樣才能同仇敵愾,使城池不失。”
史可法沉吟道:“這個,倒是有人擬過一個公告,說明此次守城是我一人的主張,不會連累百姓,如此這般,也能安心民心吧?”
“不可!”曾誌國身形一震,怒吼道:“督鎮您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他這般反應,史可法倒是不怒,隻是奇道:“這話是怎麽說?”
“城中軍民都有僥幸的心思,如果督鎮這樣一說,還有誰願意殊死抵抗,還有誰願意竭力助督鎮守城,反正這是督鎮一個人的事,如果是這樣,末將敢說,三天之內揚州會被攻克,督鎮您到時身邊最多有幾十騎相隨逃走,然後不免被執,要麽降,要麽死!”(未完待續)
揚州城怎麽也是重鎮,城牆方圓二十餘裏,城高險峻,除了西門地勢稍低外,其餘各門均是高大巍峨,綿延二十餘裏的城牆上每隔百十步就有一處專門射殺爬城敵軍而建造的敵台,城頭上雖無太多火器,不過強帑硬弓的數量足敷使用。
揚州畢竟是史可法駐節之所,軍需物資由此地儲存調撥,所以軍械盔甲糧草弓箭等儲備極其豐富,想用人命來耗光這些,實在是比較愚蠢的想法和行為。
其實曾誌國是很希望曆史記錄有所變化,被激怒的多鐸把自己的瘋狂性子爆發一下,來個揮師直上,用全軍玉碎的方法和揚州守城兵馬來一次死嗑的……這樣守住揚州的機會就會大上許多啊。
可惜,多鐸不愧是建奴貴族中難得的帥才,瘋狂偏執殘酷好殺的外表下,其實是縝密而細致的大軍統帥的冷酷心腸……
對麵的大軍統帥顯然是合格靠譜的,不過自己眼前這位,似乎就有點那麽小悲劇了……
史可法,說到底還是隻是一個有那麽一點小單純和純潔的讀書人啊。
從他對馬士英那個老狐狸的應對之策,再到對江北四鎮的駕馭失控,然後再就是極其悲劇的守揚州一役,總之,在史督鎮身上,曾誌國看不到一點兒厚黑與權術的影子。
如果說史老先生隻是一個教書匠,那當然再好不過,經他一調教,人品那肯定是涮涮的好。不過做為國家重臣一方總督,負責著華夏文明一脈的守護,這擔子,對史可法來說,未免有些兒過於沉重了……
就這樣,史閣部還是東林一黨裏難得的幹才,通世務曉軍事,為人不算拘泥,有權變,也知道以大局為重,可以說,以東林黨的眼光來看,史閣部算是一位無雙國士了。
悲劇,真是太悲劇了。
史可法當然不懂自己眼前的這位“虎將”的陰微心思,他現在關心的隻是,這個曾遊擊,似乎在守城做戰上,有那麽一把兩把的涮子。
“曾將軍,以你之見,建奴非得等紅衣大炮前來,方能攻城?”史可法清瘦的臉龐上竟是泛起一抹紅暈,又忍不住搓搓雙手,嗬嗬笑道:“若是這樣,揚州最少在一個月內,可保無事。有此時間,我可以檄調各鎮兵馬急速來援,如此,如此大明天下還有望啊!”
曾誌國一時默然…有些人,心裏的信念足以光耀天地,眼前的這位史公,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
“督鎮大人,雖然建奴沒有紅衣大炮,不過再過三五日,他們還會攻城的。”
“這又是為何?”
“大人,別忘了他們還有江北降兵十餘萬人,足堪使用。揚州這樣規模的大城池,沒有三萬以上的精兵是守不住的,守城兵力太過薄弱,經不起敵人強敵。”
史可法搖頭苦笑:“城中士卒止有一萬一千餘人,且軍心渙散,雖有今日,然士氣終難恢複。若三五日內,再有幾股強兵入城方可。而城中百姓,縱召集十萬丁壯,也不過幫著遞遞磚石助守,經不起戰陣的。”
這話倒是事實,丁壯臨時召集,很多人連血都沒見過,守城之戰殘酷而無退路,倚堅城而守可使敵人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守城一方,則必定再無退路。
這樣的戰爭,注定是無比殘酷的。
曾誌國心念一動,向著史可法試探著問:“督鎮大人,可想守住此城?”
史可法咬著牙齒,漲紅了臉道:“笑話,守江必守淮,沒有揚州,南京也失,失東南半壁,大明天下想不亡者,幾希!”
他看一眼城頭下旌旗飄揚的八旗大軍,臉色突然由通紅變的鐵青:“建奴小邦而臨大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蒙元臨中國百年,而中國元氣曆二百年方才恢複,若是再有蠻夷據中國之事,吾恐華夏將一跌不振矣。”
就憑史可法的這一番見識,就夠資格給他老人家死後修個祠堂啦……
曾誌國在心裏暗自嘀咕著,臉上卻是一副恭敬之極的表情:“督鎮大人請放寬心,以末將之見,數日之內大軍雲集來援自無可能,不過附近還有甘肅鎮一部兵馬距離極近,應當來援,留此數千人,守城當添幾分把握,若是守城兵馬能夠同城敵愾,新附降軍戰意不堅,當不會為建奴當真賣力,蟻附攻城折損過大,建奴未必肯如此強攻。豈不見當年寧遠一事?末將料定,隻要堅守超過半月,揚州城必定無恙!”
“李棲鳳此人……”史可法略一沉吟,語氣森然道:“此人心誌不堅,縱是入城也打的是賣城邀功的主意,本閣部原本不欲讓他入城,隨他去留,不過既然守城有望,那就由不得他了。”
“若是大人依末將之言,末將敢保守城有七成的把握。縱是最終守不住,也拖得時間!”
曾誌國傲然放話,雖還是一副愚魯無敵的虎將樣兒,不過怎麽說,話裏也是蘊藏著強大的自信與人格魅力,不由得史可法不霍然動容。
史可法倒也不是輕信無能到這種地步兒,不過一個溺水無望之人,眼前突然出現那麽一點兒希望,就算是一根稻草,也非得抓住不可。
當下便向著曾誌國動容道:“喔,曾遊擊若有善策,但說不妨!”
“選將立責,分門而守,督鎮您坐鎮此處,提調從容。檄調揚州城外兵馬,趁著合圍不密,速速入城。入城後,心意不軌者,或斬或囚,要有雷霆霹靂手段!此其一。”
“哦,還有其二,請說?”
“其二,當使城中軍民百姓知建奴殘暴凶橫,屠戮生民,且又有剃發、圈地、逃人、投充諸法,若是降了,將來必定沒有好果子吃!”
“圈地等說,倒是確有其事。不過剃發一說,建奴的攝政王不是說了,滿漢各異,並不勉強,在京師有人剃發邀功,反而斥責,此事江南已經知道,拿來說,怕是無用啊。”
“這件事若是督鎮大人能放心,就請交給末將去做。”
“好,然後呢?”
曾誌國微微一笑,道:“嚴防奸細,謹防降軍助建奴詐城,城下多備器械,激勵城中軍民百姓士氣,挑選壯士發給軍械,上城備守。雖然壯丁不能與精銳相比,不過多備旌旗鼓號,用來虛張聲勢,不使建奴知道城防虛實,還是有些用處的。除此,督鎮大人應該多去巡城,慰問軍兵百姓,杜絕謠傳,安官心軍心民心,督鎮大人縱有死守之意,也需要讓軍民百姓知道,這樣才能同仇敵愾,使城池不失。”
史可法沉吟道:“這個,倒是有人擬過一個公告,說明此次守城是我一人的主張,不會連累百姓,如此這般,也能安心民心吧?”
“不可!”曾誌國身形一震,怒吼道:“督鎮您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他這般反應,史可法倒是不怒,隻是奇道:“這話是怎麽說?”
“城中軍民都有僥幸的心思,如果督鎮這樣一說,還有誰願意殊死抵抗,還有誰願意竭力助督鎮守城,反正這是督鎮一個人的事,如果是這樣,末將敢說,三天之內揚州會被攻克,督鎮您到時身邊最多有幾十騎相隨逃走,然後不免被執,要麽降,要麽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