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明和張威兩位千總不愧是配合多年的老搭擋,事實上,他們原本就是來自薊鎮邊軍中的匪類。當年搶蒙古人那些騷韃子,兩位千總就配合默契,經常嗷嗷叫喚著騎著高頭大馬去搶劫那些褲子都穿不上的蒙古牧民,順手也搶一些邊境的漢人百姓。然後建奴屢次犯境,兩位千總大爺雖然不敢正麵對敵,不過在建奴掃蕩山東回軍的後期,也曾經跟在建奴身後打打秋風,倒也撿了不少洋撈。
後來追趕伏擊大貝勒阿敏一役,秉持著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當時還隻是小旗官的兩位千總並肩攜手做戰,一直到把凶殘的大貝勒阿敏打跑為止,收複了永寧和遵化之後,兩人自然也撈取了不少的好處。
很多日子之後,當曾誌國大帥知道這兩個屬下的光輝過去後,不覺感慨道:“誰說當年明軍畏怯不敢戰的……看看張老哥和楊老哥,當年那是何等英雄!”
不過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了……現在這兩位英雄的老哥正揮舞著大刀片子,恐嚇著一群頭戴方巾的儒林士紳,看那威風勁兒,似乎也不比當年追擊阿敏大貝勒稍遜半籌。
曾誌國徹底楞神了,從今兒見到這群兵痞開頭起,他就楞是沒有找著自己該有的狀態。
這也不怪他,換了您,能成嗎?
一個其實也是讀死書的現代二百五擱到明朝,就算是滿腹經綸一肚子超越時代的知識,可眼跟前就是在戰場上廝混了十來年的老兵油子,曾誌國若是開頭就能降得住他們,倒還真算是活見了鬼了。
其實,楊英明和張威鬧這麽一出,一則是嫌眼前這些士紳老財們沒有半點眼力價,當著自己新任上司的麵楞是不給麵兒。二則,也是順捎手的給曾誌國這個二楞子上司來個下馬威,且來瞧瞧,這上司該會怎麽處置。
這曾遊擊呢是和大夥兒同流合汙呢,還是怎麽著個說法?要是不識趣……嘿嘿,那就且再說了。
反正這揚州城現下兵荒馬亂的,老實說哥幾個還真不怎麽把督鎮大人放在眼裏了。若是換了幾年前,還真有點兒不敢,現在麽,陰奉陽違大麵兒上過的去,誰還能拿咱哥幾個開刀不成!
眼看著自己的麾下虎賁就這麽如狼似虎的往人家後院殺過去了,可曾遊擊如墮夢中,就這麽直眉瞪眼的坐在那兒幹看著,一張大嘴張的瓢兒也似,卻是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麽。
就在曾遊擊楞神的這麽一小會兒功夫,張威千總已經一路踹門踢戶的衝進了後院,就聽見一陣子雞飛狗跳的聲響出來,有大兵們得意的獰笑聲,還有砸東西的脆響,偶爾一聲兩聲的,就是後院女眷們的驚叫和哭喊聲了。
間或還似乎有張威千總那京味兒十足的淫笑聲……
“大人饒命,大人請恕罪啊!”惹事的也正是這家的苦主,現在一張臉當真是比苦瓜還苦,眼見曾誌國還在發呆,當下也顧不得架在自己頭頂的大刀片子,順勢一撲,趴在了曾誌國的腳邊,拽著他的褲角哭泣求告,請求遊擊大人看在自己給督鎮大人效過力的情份上,寬恕一回。
王秀楚一跪下,其餘一起陪同宴客的眾陪客也一起跪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請求曾誌國給他們做主,饒恕不恭之過。
說起來,這王秀楚倒是當真給史可法做過幕僚,他也算是揚州城內的知名士紳,所以史可法剛到揚州時曾經召他做過幕賓。不過,這隻是當時的權宜之計,收買人心用的,史可法真正得用的還是他那一夥來自東林的同黨麽,王秀楚這樣的平常士紳,估摸著史可法現在已經徹底給忘了。
要不然,那倆明軍千總也不能如此囂張,再怎麽說,也是督鎮閣部大人的幕僚啊。
“這,這是鬧的哪一出啊!”曾誌國憋了半天,總算出來一句囫圇話兒。
“噗嗤……”眼瞅著他急著臉紅脖子粗的楊千總立時就笑出了聲來,聲音一出來又覺著不對,連忙又憋了回去,倒是把自己的黑臉膛也憋的通紅。
其餘幾個把總也是如此,個個似笑非笑,看著懵懵懂懂的曾誌國。
便是一幫求情的士紳,也是迷迷瞪瞪的看著曾誌國,心道:“您這又是哪一出?”
倒也怪不得別人,曾誌國一個堂堂的遊擊將軍,換在幾十年前也是統領幾千兵馬管鎮一方的威風人物,一個尋常軍戶,花個四十年時間奮鬥,有身板有智略再加上有運氣,不能在戰場上早早就死了,才能混個千總或守備啥的,想當遊擊?成,你祖上最少也得是個千戶或是百戶吧?
曾誌國這位遊擊大人,可也算是活寶獨一份兒了。
“這,這……”曾誌國鬧了一個大紅臉,又見眼前鬧的雞飛狗跳不成體統,心裏冷不丁的竄上來一股子正義感,紅赤白臉的喝道:“這也鬧的太不成話,都給我住手!”
一語既出,按理來說部下們應該諾然聽命,不過眼下的曾誌國沒有半點兒威嚴可言,話音一落,楊英明便灑笑道:“大人,您沒跟過黃帥他老人家征過餉不成?咱們征餉比這厲害的還有哪,這王秀楚太也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也還罷了,不把大人您放在眼裏,那可就寬貸不得了啊。”
這兵油子說話當真是一套接著一套,給自己開脫的理由居然是幫著遊擊大人撐麵子,同時又點了曾誌國一下,怎麽著,咱哥幾個當年跟著黃得功黃大帥時,就是這麽著的,您看怎麽辦吧?
確實也是如此,明軍四鎮在江北甚至是早在崇禎年間就沒了官餉,小兵們不能餓肚皮打仗,將軍們當然也不能白給皇上賣命,於是征餉的花樣惡毒殘酷,花樣百出,今兒這一出,算是極其文明,也是看在對方是士紳的麵子上了,若是不然,先殺了幹淨,再慢慢兒尋找財物,比現在雞飛狗跳的要輕鬆隨意多了。
再或者,把家裏的女人孩子一古腦的全帶走,您帶人來贖買,要是沒錢,那後果可就難說的緊了。
所以在曾誌國眼前的這一幕,實在是明軍多年積習,楊英明與張威這兩個千總,所做的事情,也隻是他們的前輩教授下來,而他兩人有樣學樣,或是發揚光大罷了。(未完待續)
後來追趕伏擊大貝勒阿敏一役,秉持著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當時還隻是小旗官的兩位千總並肩攜手做戰,一直到把凶殘的大貝勒阿敏打跑為止,收複了永寧和遵化之後,兩人自然也撈取了不少的好處。
很多日子之後,當曾誌國大帥知道這兩個屬下的光輝過去後,不覺感慨道:“誰說當年明軍畏怯不敢戰的……看看張老哥和楊老哥,當年那是何等英雄!”
不過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了……現在這兩位英雄的老哥正揮舞著大刀片子,恐嚇著一群頭戴方巾的儒林士紳,看那威風勁兒,似乎也不比當年追擊阿敏大貝勒稍遜半籌。
曾誌國徹底楞神了,從今兒見到這群兵痞開頭起,他就楞是沒有找著自己該有的狀態。
這也不怪他,換了您,能成嗎?
一個其實也是讀死書的現代二百五擱到明朝,就算是滿腹經綸一肚子超越時代的知識,可眼跟前就是在戰場上廝混了十來年的老兵油子,曾誌國若是開頭就能降得住他們,倒還真算是活見了鬼了。
其實,楊英明和張威鬧這麽一出,一則是嫌眼前這些士紳老財們沒有半點眼力價,當著自己新任上司的麵楞是不給麵兒。二則,也是順捎手的給曾誌國這個二楞子上司來個下馬威,且來瞧瞧,這上司該會怎麽處置。
這曾遊擊呢是和大夥兒同流合汙呢,還是怎麽著個說法?要是不識趣……嘿嘿,那就且再說了。
反正這揚州城現下兵荒馬亂的,老實說哥幾個還真不怎麽把督鎮大人放在眼裏了。若是換了幾年前,還真有點兒不敢,現在麽,陰奉陽違大麵兒上過的去,誰還能拿咱哥幾個開刀不成!
眼看著自己的麾下虎賁就這麽如狼似虎的往人家後院殺過去了,可曾遊擊如墮夢中,就這麽直眉瞪眼的坐在那兒幹看著,一張大嘴張的瓢兒也似,卻是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麽。
就在曾遊擊楞神的這麽一小會兒功夫,張威千總已經一路踹門踢戶的衝進了後院,就聽見一陣子雞飛狗跳的聲響出來,有大兵們得意的獰笑聲,還有砸東西的脆響,偶爾一聲兩聲的,就是後院女眷們的驚叫和哭喊聲了。
間或還似乎有張威千總那京味兒十足的淫笑聲……
“大人饒命,大人請恕罪啊!”惹事的也正是這家的苦主,現在一張臉當真是比苦瓜還苦,眼見曾誌國還在發呆,當下也顧不得架在自己頭頂的大刀片子,順勢一撲,趴在了曾誌國的腳邊,拽著他的褲角哭泣求告,請求遊擊大人看在自己給督鎮大人效過力的情份上,寬恕一回。
王秀楚一跪下,其餘一起陪同宴客的眾陪客也一起跪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請求曾誌國給他們做主,饒恕不恭之過。
說起來,這王秀楚倒是當真給史可法做過幕僚,他也算是揚州城內的知名士紳,所以史可法剛到揚州時曾經召他做過幕賓。不過,這隻是當時的權宜之計,收買人心用的,史可法真正得用的還是他那一夥來自東林的同黨麽,王秀楚這樣的平常士紳,估摸著史可法現在已經徹底給忘了。
要不然,那倆明軍千總也不能如此囂張,再怎麽說,也是督鎮閣部大人的幕僚啊。
“這,這是鬧的哪一出啊!”曾誌國憋了半天,總算出來一句囫圇話兒。
“噗嗤……”眼瞅著他急著臉紅脖子粗的楊千總立時就笑出了聲來,聲音一出來又覺著不對,連忙又憋了回去,倒是把自己的黑臉膛也憋的通紅。
其餘幾個把總也是如此,個個似笑非笑,看著懵懵懂懂的曾誌國。
便是一幫求情的士紳,也是迷迷瞪瞪的看著曾誌國,心道:“您這又是哪一出?”
倒也怪不得別人,曾誌國一個堂堂的遊擊將軍,換在幾十年前也是統領幾千兵馬管鎮一方的威風人物,一個尋常軍戶,花個四十年時間奮鬥,有身板有智略再加上有運氣,不能在戰場上早早就死了,才能混個千總或守備啥的,想當遊擊?成,你祖上最少也得是個千戶或是百戶吧?
曾誌國這位遊擊大人,可也算是活寶獨一份兒了。
“這,這……”曾誌國鬧了一個大紅臉,又見眼前鬧的雞飛狗跳不成體統,心裏冷不丁的竄上來一股子正義感,紅赤白臉的喝道:“這也鬧的太不成話,都給我住手!”
一語既出,按理來說部下們應該諾然聽命,不過眼下的曾誌國沒有半點兒威嚴可言,話音一落,楊英明便灑笑道:“大人,您沒跟過黃帥他老人家征過餉不成?咱們征餉比這厲害的還有哪,這王秀楚太也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也還罷了,不把大人您放在眼裏,那可就寬貸不得了啊。”
這兵油子說話當真是一套接著一套,給自己開脫的理由居然是幫著遊擊大人撐麵子,同時又點了曾誌國一下,怎麽著,咱哥幾個當年跟著黃得功黃大帥時,就是這麽著的,您看怎麽辦吧?
確實也是如此,明軍四鎮在江北甚至是早在崇禎年間就沒了官餉,小兵們不能餓肚皮打仗,將軍們當然也不能白給皇上賣命,於是征餉的花樣惡毒殘酷,花樣百出,今兒這一出,算是極其文明,也是看在對方是士紳的麵子上了,若是不然,先殺了幹淨,再慢慢兒尋找財物,比現在雞飛狗跳的要輕鬆隨意多了。
再或者,把家裏的女人孩子一古腦的全帶走,您帶人來贖買,要是沒錢,那後果可就難說的緊了。
所以在曾誌國眼前的這一幕,實在是明軍多年積習,楊英明與張威這兩個千總,所做的事情,也隻是他們的前輩教授下來,而他兩人有樣學樣,或是發揚光大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