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內往城外的道路擁擠難行,充滿危險。往宮城的道路卻是暢通無阻,除了滿地的雜物之外,一個人影也瞧不見。
錢謙益邊行邊笑,隻覺人生如浮華一夢,平時爭來奪去,到這時候,才知道什麽東林黨,閹黨,全是些空話屁話,人家屠刀臨頭之時,真是什麽黨也沒用了。
到端門時,往常都有錦衣衛的校尉把守,今天卻是空空蕩蕩,扔了滿地的鎧甲兵杖。大約這些大明的走狗鷹犬嗅覺靈敏,要麽上街去搶劫殺人,要麽就去搶著投降,在新主麵前搶個頭籌。
“錢大人,你怎麽也來了?”
到午門的時候,總算看見一些錦衣校尉和大漢將軍在守門,不過,稀稀拉拉的,最多也不到百人。
帶隊的倒也是老熟人,懷遠侯常延齡。
“學生前來護駕。”錢謙益狼狽極了。身上被砍了幾刀,所幸大半砍空,或是砍在衣服上,隻有一刀劃破了胳膊,隻割破一層皮,傷的極輕,但也是血染青袍,看著當真可憐。
到這時,常延齡也無心問他為什麽易裝換服,他極欣慰:“好,滿朝文武大臣,肯來宮門護駕的,隻有錢大人你一個人。”
“馬士英這廝,早就跑了。”
錢謙益也極憤恨,不過,他奇怪道:“劉總憲呢,他也走了?”
常延齡冷笑道:“劉宗周這等人,怎肯這麽不明不白的死在亂兵從中。他要死,也得沐浴更衣,焚香賦詩,總得教天下人知道他老人家要死了,這才死的不算便宜。聽說,他是和馬士英一撥走的,他的弟子架著他,趕了一輛車,還有複社的一些有頭有臉的公子哥兒,都一道跑了。”
南京的公侯之中,常延齡是鄂國公常遇春的後人,品性高潔,素懷忠義。崇禎年間請求出來帶兵,但被峻拒,然後便不理世事,唯在家中謹守本份,南京公侯中的那些齷齪事從來與懷遠侯府無關。
這麽一個人物,因為是勳臣,東林黨和複社中人對他當然也不讚一詞。其實論起品行來,一個常延齡就是東林與複社人物無法比擬的了。
隻是文人有筆有黨,互相吹捧,而公侯之家雖享富貴,但想邀清名存世,卻是千難萬難了。
錢謙益心中感慨極了!
這麽多人逃的蹤影不見,國難之時,倒是向來不被清流所重視的勳戚中還有人前來宮門護衛,相比之下,自己真是慚愧極了。
他問:“老先生,除我二人之外,再無別人了嗎?”
“沒有。”常延齡道:“忻城伯、誠意伯、魏國公等城中勳戚會議,聚集了一起到中華門迎曾帥去了。”
“可恥!”
“馬士英與劉宗周等逃走,其餘各閣老,尚書等,要麽藏匿家中,要麽四散而逃。吾來此處時,未曾見一大臣一並前來。”
“為何不去見聖上?”
“聖上剛剛帶著幾個閹人欲出宮而走,我告訴他,出城之路已經斷絕,需防亂兵做亂,聖上哭泣不止,適才剛剛進去了。”
說到這,常延齡自覺有話要說,他帶著一點薄怒,道:“錢大人,不是我說,你們待聖上亦太刻薄!”
錢謙益心亂如麻,現在哪有心情和他論政說道,不過,也無法躲避,隻得帶著一點畏怯道:“老先生,言重了,言重了。”
“並不重!”常延齡稍解怒色,道:“聖上雖不是衝齡即位,然則亦不過是懵懂少年耳。七不可立一說,就是你們東林君子汙蔑聖上的胡說八道。聖上雖不是英主,亦不如東林所言那般不堪,中人之主還是夠的。再有,蛤蟆天子一說,更是喪盡天良。宮中捉蛤蟆已經二百多年,逢日子一到就自然去捉,聖上怎麽能聞此等小事?說蛤蟆皮壯陽,編什麽蛤蟆天子,真是混帳極了!”
這些話,在東林和複社威風八麵的時候,常延齡沒有辦法說,說了也無人來聽。今天逮到錢謙益這個東林黨,還真是罵的痛快極了。
錢謙益麵若死灰,一麵擔心自己,一麵擔心家裏,心裏原本一點忠君報國的心思也是沒有,哪有心思聽常延齡在這裏嘮叨!
盡管當初的七不可立也有他的功勞在裏頭,現在的錢謙益無力也無心辯解,隻有諾諾連聲,隨常延齡說去好了。
“唉,罷了,我們去見聖上吧。”常延齡也很心灰意冷。大明天命已盡,再說這些沒用的也無益於事了,北京已經陷落,南京亦不保,兩都皆失,兩位天子一位已經上吊煤山,一位坐困愁城,紫金山上,太祖孝陵在望,不知道大明太祖在陵中得見此慘景,卻又做如何是想!
錢謙益快天明時趕到宮門,待入見弘光帝,君臣三人加上一群內侍,相對垂淚而已。到了快午時的時候,城中嘈雜聲響已經漸漸停歇,諸人都是麵若死灰,大夥心裏都明白,曾軍已經控製全城,眼看就要殺到宮中來了!
弘光原本就是個庸才,無有急智和辦法,原本的曆史上他是在南京投降時帶著幾個親信,連夜跑到了黃得功軍中避難,結果黃得功垂淚道:“陛下怎可輕易出奔,陛下在城中,臣在外頭奔走,國事尚有可為,今如此,臣亦沒有辦法了。”
果然是沒有辦法,黃得功的副將在黃得功戰死後,挾持著弘光投降,多鐸把弘光當奇貨把玩了一番,接著就送到北京,然後九王多爾袞下令將弘光並後來在杭州監國又投降的潞王一道開刀問斬,一國之君,就這麽慘死刀下。
可以說,曆朝開國,心胸最小,器宇最小,最為無恥的,莫過於滿清。
而此時此刻,弘光的下場仍然不大樂觀。曾誌國以藩鎮做亂,是奉弘光這麵大旗清君側,還是直接就闖宮弑帝,現在都是很難說的事。
以曾誌國在江南殺的人頭滾滾的經曆,似乎這位曾帥是不大怕殺人的。
有念於此,在場諸人就算是一心要殉國的常延齡亦是緊張起來,越是平靜,則說明暴風雨就要到來了!
果然,到了午正三刻,宮中處守門的校尉來報,午門之外,開來了大隊兵馬,領頭的將軍說要進宮麵聖。
“告訴他們,”事到臨頭,弘光反而鎮定的多,他道:“叫曾誌國來,朕是一國之君,便是死,也不能死在小卒之手。”
“是,皇爺!”
現在留守的錦衣校尉都是世受國恩而不忍棄皇帝而去的忠良之士,弘光的話語也是大義凜然,那校尉答應了,原本有點低垂的頭又抬的老高,就這麽昂然而去。
聽了皇帝這話,便是一直惴惴不安的錢謙益也偷偷正了正衣冠,坐的更端正了一些。
常延齡心中感動極了!有弘光這一席話,便是為國死難,也很值得了。常家始祖為大明征戰而歿,他這個不肖子孫,既然不能在疆場上為國效力,那麽,為國死難總是做的到的。
他站起身來,向弘光帝奏道:“聖上,臣請到午門處,候曾帥前來。”
言下之義,若是來的不是曾誌國,那麽就是在午門抗敵,以宮中守備的力量和天雄軍相抗,也隻有唯死而已了。
弘光心中感動,低泣道:“懷遠侯,朕封你為公爵!”
“不必,”常延齡正了正冠,在殿中叩了頭,正色道:“如果事難挽回,還望陛下死的象個天子。”
“朕答應你就是了。”
“那麽臣告退了。”
等常延齡從乾清宮出來,再度趕到午門的時候,卻是見了一大堆的熟人。
幾個閣老,六部尚書除了錢謙益外,都到齊了。還有,魏國公、忻城伯、誠意伯等勳侯外戚。各人看到他,都是將頭低垂,一臉慚愧。
“一群無恥之徒!”比起錢謙益來,常延齡罵的到是擲地有聲,中氣十足。
“不錯,原就是無恥之徒!”
常延齡話音猶未落,曾誌國已經大笑而至。他一來,除了天雄軍的將士外,在場的諸人無不色變。
曾誌國也是剛剛入城不久。
他去找黃得功去了。鎮江丹陽一戰,黃得功部主力全沒,是夜大雨,黃得功趁雨而逃,收攏殘兵,也隻有千人出頭。
畢生辛苦,還有天子門生的情意,一下子就全部風吹雨打去了。
激憤之下,曾經嘔血,以致元氣大傷,後來重病難起,而且部下皆知事不可為,於是簇擁著黃得功退走,打算遠走浙東,和浙兵會合之後,再做打算。
他畢竟是曾誌國以前的上司,曾誌國敬他忠義,不願他陷的太深,於是自己帶著幾百輕騎猛追,在江浙邊境,將黃得功殘部追住,團團圍住。
黃得功堅不投降,後來倒是曾誌國記得曆史故事,暗中買通了黃得功的部將田雄和馬得功,兩個叛奴將病中的黃得功背了,連夜出營,送給了曾誌國。
黃得功醒後,第一句話便是:“曾帥,什麽也不必說,留得聖上性命,再活坑了這兩個畜生,老夫這條殘命就是你的!”
如此一說,還有什麽不好做的?當下就挖坑埋人,不理會田馬二人的苦苦哀求,當真挖了個大坑,把這兩個叛主的敗類給活埋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錢謙益邊行邊笑,隻覺人生如浮華一夢,平時爭來奪去,到這時候,才知道什麽東林黨,閹黨,全是些空話屁話,人家屠刀臨頭之時,真是什麽黨也沒用了。
到端門時,往常都有錦衣衛的校尉把守,今天卻是空空蕩蕩,扔了滿地的鎧甲兵杖。大約這些大明的走狗鷹犬嗅覺靈敏,要麽上街去搶劫殺人,要麽就去搶著投降,在新主麵前搶個頭籌。
“錢大人,你怎麽也來了?”
到午門的時候,總算看見一些錦衣校尉和大漢將軍在守門,不過,稀稀拉拉的,最多也不到百人。
帶隊的倒也是老熟人,懷遠侯常延齡。
“學生前來護駕。”錢謙益狼狽極了。身上被砍了幾刀,所幸大半砍空,或是砍在衣服上,隻有一刀劃破了胳膊,隻割破一層皮,傷的極輕,但也是血染青袍,看著當真可憐。
到這時,常延齡也無心問他為什麽易裝換服,他極欣慰:“好,滿朝文武大臣,肯來宮門護駕的,隻有錢大人你一個人。”
“馬士英這廝,早就跑了。”
錢謙益也極憤恨,不過,他奇怪道:“劉總憲呢,他也走了?”
常延齡冷笑道:“劉宗周這等人,怎肯這麽不明不白的死在亂兵從中。他要死,也得沐浴更衣,焚香賦詩,總得教天下人知道他老人家要死了,這才死的不算便宜。聽說,他是和馬士英一撥走的,他的弟子架著他,趕了一輛車,還有複社的一些有頭有臉的公子哥兒,都一道跑了。”
南京的公侯之中,常延齡是鄂國公常遇春的後人,品性高潔,素懷忠義。崇禎年間請求出來帶兵,但被峻拒,然後便不理世事,唯在家中謹守本份,南京公侯中的那些齷齪事從來與懷遠侯府無關。
這麽一個人物,因為是勳臣,東林黨和複社中人對他當然也不讚一詞。其實論起品行來,一個常延齡就是東林與複社人物無法比擬的了。
隻是文人有筆有黨,互相吹捧,而公侯之家雖享富貴,但想邀清名存世,卻是千難萬難了。
錢謙益心中感慨極了!
這麽多人逃的蹤影不見,國難之時,倒是向來不被清流所重視的勳戚中還有人前來宮門護衛,相比之下,自己真是慚愧極了。
他問:“老先生,除我二人之外,再無別人了嗎?”
“沒有。”常延齡道:“忻城伯、誠意伯、魏國公等城中勳戚會議,聚集了一起到中華門迎曾帥去了。”
“可恥!”
“馬士英與劉宗周等逃走,其餘各閣老,尚書等,要麽藏匿家中,要麽四散而逃。吾來此處時,未曾見一大臣一並前來。”
“為何不去見聖上?”
“聖上剛剛帶著幾個閹人欲出宮而走,我告訴他,出城之路已經斷絕,需防亂兵做亂,聖上哭泣不止,適才剛剛進去了。”
說到這,常延齡自覺有話要說,他帶著一點薄怒,道:“錢大人,不是我說,你們待聖上亦太刻薄!”
錢謙益心亂如麻,現在哪有心情和他論政說道,不過,也無法躲避,隻得帶著一點畏怯道:“老先生,言重了,言重了。”
“並不重!”常延齡稍解怒色,道:“聖上雖不是衝齡即位,然則亦不過是懵懂少年耳。七不可立一說,就是你們東林君子汙蔑聖上的胡說八道。聖上雖不是英主,亦不如東林所言那般不堪,中人之主還是夠的。再有,蛤蟆天子一說,更是喪盡天良。宮中捉蛤蟆已經二百多年,逢日子一到就自然去捉,聖上怎麽能聞此等小事?說蛤蟆皮壯陽,編什麽蛤蟆天子,真是混帳極了!”
這些話,在東林和複社威風八麵的時候,常延齡沒有辦法說,說了也無人來聽。今天逮到錢謙益這個東林黨,還真是罵的痛快極了。
錢謙益麵若死灰,一麵擔心自己,一麵擔心家裏,心裏原本一點忠君報國的心思也是沒有,哪有心思聽常延齡在這裏嘮叨!
盡管當初的七不可立也有他的功勞在裏頭,現在的錢謙益無力也無心辯解,隻有諾諾連聲,隨常延齡說去好了。
“唉,罷了,我們去見聖上吧。”常延齡也很心灰意冷。大明天命已盡,再說這些沒用的也無益於事了,北京已經陷落,南京亦不保,兩都皆失,兩位天子一位已經上吊煤山,一位坐困愁城,紫金山上,太祖孝陵在望,不知道大明太祖在陵中得見此慘景,卻又做如何是想!
錢謙益快天明時趕到宮門,待入見弘光帝,君臣三人加上一群內侍,相對垂淚而已。到了快午時的時候,城中嘈雜聲響已經漸漸停歇,諸人都是麵若死灰,大夥心裏都明白,曾軍已經控製全城,眼看就要殺到宮中來了!
弘光原本就是個庸才,無有急智和辦法,原本的曆史上他是在南京投降時帶著幾個親信,連夜跑到了黃得功軍中避難,結果黃得功垂淚道:“陛下怎可輕易出奔,陛下在城中,臣在外頭奔走,國事尚有可為,今如此,臣亦沒有辦法了。”
果然是沒有辦法,黃得功的副將在黃得功戰死後,挾持著弘光投降,多鐸把弘光當奇貨把玩了一番,接著就送到北京,然後九王多爾袞下令將弘光並後來在杭州監國又投降的潞王一道開刀問斬,一國之君,就這麽慘死刀下。
可以說,曆朝開國,心胸最小,器宇最小,最為無恥的,莫過於滿清。
而此時此刻,弘光的下場仍然不大樂觀。曾誌國以藩鎮做亂,是奉弘光這麵大旗清君側,還是直接就闖宮弑帝,現在都是很難說的事。
以曾誌國在江南殺的人頭滾滾的經曆,似乎這位曾帥是不大怕殺人的。
有念於此,在場諸人就算是一心要殉國的常延齡亦是緊張起來,越是平靜,則說明暴風雨就要到來了!
果然,到了午正三刻,宮中處守門的校尉來報,午門之外,開來了大隊兵馬,領頭的將軍說要進宮麵聖。
“告訴他們,”事到臨頭,弘光反而鎮定的多,他道:“叫曾誌國來,朕是一國之君,便是死,也不能死在小卒之手。”
“是,皇爺!”
現在留守的錦衣校尉都是世受國恩而不忍棄皇帝而去的忠良之士,弘光的話語也是大義凜然,那校尉答應了,原本有點低垂的頭又抬的老高,就這麽昂然而去。
聽了皇帝這話,便是一直惴惴不安的錢謙益也偷偷正了正衣冠,坐的更端正了一些。
常延齡心中感動極了!有弘光這一席話,便是為國死難,也很值得了。常家始祖為大明征戰而歿,他這個不肖子孫,既然不能在疆場上為國效力,那麽,為國死難總是做的到的。
他站起身來,向弘光帝奏道:“聖上,臣請到午門處,候曾帥前來。”
言下之義,若是來的不是曾誌國,那麽就是在午門抗敵,以宮中守備的力量和天雄軍相抗,也隻有唯死而已了。
弘光心中感動,低泣道:“懷遠侯,朕封你為公爵!”
“不必,”常延齡正了正冠,在殿中叩了頭,正色道:“如果事難挽回,還望陛下死的象個天子。”
“朕答應你就是了。”
“那麽臣告退了。”
等常延齡從乾清宮出來,再度趕到午門的時候,卻是見了一大堆的熟人。
幾個閣老,六部尚書除了錢謙益外,都到齊了。還有,魏國公、忻城伯、誠意伯等勳侯外戚。各人看到他,都是將頭低垂,一臉慚愧。
“一群無恥之徒!”比起錢謙益來,常延齡罵的到是擲地有聲,中氣十足。
“不錯,原就是無恥之徒!”
常延齡話音猶未落,曾誌國已經大笑而至。他一來,除了天雄軍的將士外,在場的諸人無不色變。
曾誌國也是剛剛入城不久。
他去找黃得功去了。鎮江丹陽一戰,黃得功部主力全沒,是夜大雨,黃得功趁雨而逃,收攏殘兵,也隻有千人出頭。
畢生辛苦,還有天子門生的情意,一下子就全部風吹雨打去了。
激憤之下,曾經嘔血,以致元氣大傷,後來重病難起,而且部下皆知事不可為,於是簇擁著黃得功退走,打算遠走浙東,和浙兵會合之後,再做打算。
他畢竟是曾誌國以前的上司,曾誌國敬他忠義,不願他陷的太深,於是自己帶著幾百輕騎猛追,在江浙邊境,將黃得功殘部追住,團團圍住。
黃得功堅不投降,後來倒是曾誌國記得曆史故事,暗中買通了黃得功的部將田雄和馬得功,兩個叛奴將病中的黃得功背了,連夜出營,送給了曾誌國。
黃得功醒後,第一句話便是:“曾帥,什麽也不必說,留得聖上性命,再活坑了這兩個畜生,老夫這條殘命就是你的!”
如此一說,還有什麽不好做的?當下就挖坑埋人,不理會田馬二人的苦苦哀求,當真挖了個大坑,把這兩個叛主的敗類給活埋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