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已是秋末時節,長安涼意更濃。
李世民一直都在等慶州城的消息,可是一連幾天,卻並無一點消息傳來。
這讓他突然想起秦天說的那番話來。
他眉頭微凝,心裏有些不安。
“輔機,慶州那邊真的都安排好了嗎?”
“殿下放心吧,絕對不會出現問題的,楊文幹肯定會得知長安事。”
李世民神色微動:“可如果他知道了,卻並沒有謀反呢?”
“這……”長孫無忌有點猶豫,之前他對於這點是很肯定的,可到現在慶州那邊都沒有消息傳來,他也隱隱不那麽確定了。
而就在兩人這樣說著的時候,一名侍衛急匆匆來報:“王爺,慶州那邊有人回來了。”
“讓他進來。”有人回來了,這並沒有讓李世民太過興奮,反而有些緊張。
如果楊文幹造反,他等到的應該是造反的消息,而不是回來的人。
不多時,一名探子來到了客廳。
“王爺!”、
“慶州什麽情況?”
“王爺,楊文幹進京了!”
“什麽?”李世民有些震驚,立馬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長孫無忌更是張大了嘴巴,他對楊文幹算是了解的,他怎麽可能明知回京必死,可還回來?
“你們沒有讓他得知太子被關押的事情嗎?”
“讓他知道了,可他知道之後,卻還是跟著特使回京了,我們一點辦法沒有。”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相互望了一眼,他們都有點失算。
“輔機,楊文幹既然知道太子被押進了大牢,父皇也已經懷疑他了,讓他進京,就是為了防止他謀反,他進京之後,隻怕很快就會被逮捕,可他為何還要回來?”
長孫無忌沉眉,細思。
“難道他有不死的辦法,可這怎麽可能?護甲和兵刃都是證據確鑿的啊。”長孫無忌此時有點像自言自語,而他這麽說著的時候,又隱隱覺得整件事情,好像那個環節出了問題。
隻是到底那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卻怎麽都想不透。
李世民凝眉,許久之後,道:“楊文幹若是進京,不管他死還是不死,我們的計劃恐怕都無法實施啊。”
長孫無忌頷首,他自然明白這點。
如果楊文幹被殺,那麽慶州的那些人要麽反叛,要麽不反叛,他們不反叛,李世民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把自己的人再召集回來。
而那些人反叛,沒有楊文幹的領導,他們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李淵隨便派一個將軍,都有可能把慶州給收服,根本用不到李世民出手。
若楊文幹不死,那就表明他父皇根本就不信李建成意圖逼宮,那整件事情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殿下,如此的話,不如半途截殺楊文幹,若他被殺,慶州的那些人有可能跳反,雖然他們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但不要忘記慶州跟吐穀渾和黨項離的很近,若吐穀渾出兵的話,聖上必定要王爺領兵出征的。”
外敵的話,整個大唐隻有李世民有把握打勝仗。
不過長孫無忌說完,李世民卻是搖了搖頭:“不行,我們內鬥可以,但不能給外敵機會,不然影響我大唐穩定,而且,楊文幹還未進京便被殺,父皇必定疑心是本王所為,那時反倒幫了太子。”
“那王爺的意思是?”
“既然楊文幹回來了,那就讓他回來,本王倒很好奇,他為何明知是死,可還要回來。”
---------------------
楊文幹一路上有些沉默寡言,不過這一路上倒是相對平靜了許多,他們並沒有遇到什麽麻煩。
回到長安的時候,是這天的傍晚。
秋末的傍晚天已經黑的早了。
不過楊文幹還是立馬進了皇宮。
皇宮戒備森嚴,仍舊蕭殺。
禦書房,李淵望著跪在他前麵的楊文幹,神色反倒出奇的冷靜。
“可知朕宣你回來的意圖?”
“回聖上話,回來的途中,已經得知了。”
“既然知道了,你還跟著回來,難道就不怕朕殺了你嗎?”
楊文幹輕聲一笑:“太子殿下的確派人送了一批護甲和兵刃到慶州,不過那是因為慶州軍備不足,無法抵抗外地,所以末將向太子請求要的,並無謀反逼宮之意。”
李淵嘴角撇動:“你以為朕會相信你的話?那批護甲和兵刃,在朝廷戶部和兵部並無任何的記錄,甚至整個行動都十分的隱秘,你以為朕都不知道?”
李淵的話很冷,楊文幹抬起頭看了一眼李淵,而他的眼神異常的堅定。
“既然聖上不信末將的話,那末將隻能一死來表明忠心了。”
說著,楊文幹突然一頭向旁邊的柱子上撞了過去,隻聽得砰一聲響,楊文幹整個人便東倒西歪起來。
他的額頭冒著鮮血,他整個人也突然變得奄奄一息。
“末將,對大唐忠心耿耿,對聖上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說末將有意謀反,實乃是陷害冤枉,請聖上明察。”
話罷,楊文幹已是撲通一聲,倒地而亡。
剛才的一切發生的很快,李淵沒想到楊文幹為了證明清白,竟然自殺。
這讓他突然動搖了之前的想法。
如果楊文幹和太子真的有意謀反,楊文幹又怎麽會回京城,就算回來了,他又怎麽可能會以死來證明清白?
人人都惜命,楊文幹明明有機會反叛的,而且反叛之後,他活下來的可能性還很大,可是他沒有。
這是忠臣的行為啊。
他又突然想到了太子,如果他真的有意謀反逼宮,他怎麽可能束手就擒,除非他並沒有任何要謀反的意思,他相信自己是清白的,也相信他這個父皇可以給他清白。
李淵的心突然軟了下來。
李淵在禦書房來回的走著,楊文幹的屍體已經被人給抬了出去,而就在黃昏落盡,秋風又起的時候,李淵下了一道詔令:“放太子回去。”
長安已是人心惶惶,再無結果,很有可能釀成不必要的麻煩,再有就是,他知道楊文幹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太子。
若太子不能重新獲得自由,慶州的那些人隻怕還要謀反吧?
很多事情,李淵都清楚,隻是有時候,他又不得不裝糊塗,所需的,也許隻是一個台階,比如說楊文幹的死。
已是秋末時節,長安涼意更濃。
李世民一直都在等慶州城的消息,可是一連幾天,卻並無一點消息傳來。
這讓他突然想起秦天說的那番話來。
他眉頭微凝,心裏有些不安。
“輔機,慶州那邊真的都安排好了嗎?”
“殿下放心吧,絕對不會出現問題的,楊文幹肯定會得知長安事。”
李世民神色微動:“可如果他知道了,卻並沒有謀反呢?”
“這……”長孫無忌有點猶豫,之前他對於這點是很肯定的,可到現在慶州那邊都沒有消息傳來,他也隱隱不那麽確定了。
而就在兩人這樣說著的時候,一名侍衛急匆匆來報:“王爺,慶州那邊有人回來了。”
“讓他進來。”有人回來了,這並沒有讓李世民太過興奮,反而有些緊張。
如果楊文幹造反,他等到的應該是造反的消息,而不是回來的人。
不多時,一名探子來到了客廳。
“王爺!”、
“慶州什麽情況?”
“王爺,楊文幹進京了!”
“什麽?”李世民有些震驚,立馬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長孫無忌更是張大了嘴巴,他對楊文幹算是了解的,他怎麽可能明知回京必死,可還回來?
“你們沒有讓他得知太子被關押的事情嗎?”
“讓他知道了,可他知道之後,卻還是跟著特使回京了,我們一點辦法沒有。”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相互望了一眼,他們都有點失算。
“輔機,楊文幹既然知道太子被押進了大牢,父皇也已經懷疑他了,讓他進京,就是為了防止他謀反,他進京之後,隻怕很快就會被逮捕,可他為何還要回來?”
長孫無忌沉眉,細思。
“難道他有不死的辦法,可這怎麽可能?護甲和兵刃都是證據確鑿的啊。”長孫無忌此時有點像自言自語,而他這麽說著的時候,又隱隱覺得整件事情,好像那個環節出了問題。
隻是到底那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卻怎麽都想不透。
李世民凝眉,許久之後,道:“楊文幹若是進京,不管他死還是不死,我們的計劃恐怕都無法實施啊。”
長孫無忌頷首,他自然明白這點。
如果楊文幹被殺,那麽慶州的那些人要麽反叛,要麽不反叛,他們不反叛,李世民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把自己的人再召集回來。
而那些人反叛,沒有楊文幹的領導,他們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李淵隨便派一個將軍,都有可能把慶州給收服,根本用不到李世民出手。
若楊文幹不死,那就表明他父皇根本就不信李建成意圖逼宮,那整件事情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殿下,如此的話,不如半途截殺楊文幹,若他被殺,慶州的那些人有可能跳反,雖然他們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但不要忘記慶州跟吐穀渾和黨項離的很近,若吐穀渾出兵的話,聖上必定要王爺領兵出征的。”
外敵的話,整個大唐隻有李世民有把握打勝仗。
不過長孫無忌說完,李世民卻是搖了搖頭:“不行,我們內鬥可以,但不能給外敵機會,不然影響我大唐穩定,而且,楊文幹還未進京便被殺,父皇必定疑心是本王所為,那時反倒幫了太子。”
“那王爺的意思是?”
“既然楊文幹回來了,那就讓他回來,本王倒很好奇,他為何明知是死,可還要回來。”
---------------------
楊文幹一路上有些沉默寡言,不過這一路上倒是相對平靜了許多,他們並沒有遇到什麽麻煩。
回到長安的時候,是這天的傍晚。
秋末的傍晚天已經黑的早了。
不過楊文幹還是立馬進了皇宮。
皇宮戒備森嚴,仍舊蕭殺。
禦書房,李淵望著跪在他前麵的楊文幹,神色反倒出奇的冷靜。
“可知朕宣你回來的意圖?”
“回聖上話,回來的途中,已經得知了。”
“既然知道了,你還跟著回來,難道就不怕朕殺了你嗎?”
楊文幹輕聲一笑:“太子殿下的確派人送了一批護甲和兵刃到慶州,不過那是因為慶州軍備不足,無法抵抗外地,所以末將向太子請求要的,並無謀反逼宮之意。”
李淵嘴角撇動:“你以為朕會相信你的話?那批護甲和兵刃,在朝廷戶部和兵部並無任何的記錄,甚至整個行動都十分的隱秘,你以為朕都不知道?”
李淵的話很冷,楊文幹抬起頭看了一眼李淵,而他的眼神異常的堅定。
“既然聖上不信末將的話,那末將隻能一死來表明忠心了。”
說著,楊文幹突然一頭向旁邊的柱子上撞了過去,隻聽得砰一聲響,楊文幹整個人便東倒西歪起來。
他的額頭冒著鮮血,他整個人也突然變得奄奄一息。
“末將,對大唐忠心耿耿,對聖上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說末將有意謀反,實乃是陷害冤枉,請聖上明察。”
話罷,楊文幹已是撲通一聲,倒地而亡。
剛才的一切發生的很快,李淵沒想到楊文幹為了證明清白,竟然自殺。
這讓他突然動搖了之前的想法。
如果楊文幹和太子真的有意謀反,楊文幹又怎麽會回京城,就算回來了,他又怎麽可能會以死來證明清白?
人人都惜命,楊文幹明明有機會反叛的,而且反叛之後,他活下來的可能性還很大,可是他沒有。
這是忠臣的行為啊。
他又突然想到了太子,如果他真的有意謀反逼宮,他怎麽可能束手就擒,除非他並沒有任何要謀反的意思,他相信自己是清白的,也相信他這個父皇可以給他清白。
李淵的心突然軟了下來。
李淵在禦書房來回的走著,楊文幹的屍體已經被人給抬了出去,而就在黃昏落盡,秋風又起的時候,李淵下了一道詔令:“放太子回去。”
長安已是人心惶惶,再無結果,很有可能釀成不必要的麻煩,再有就是,他知道楊文幹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太子。
若太子不能重新獲得自由,慶州的那些人隻怕還要謀反吧?
很多事情,李淵都清楚,隻是有時候,他又不得不裝糊塗,所需的,也許隻是一個台階,比如說楊文幹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