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萬成想再等待一會兒,隻要再等一會兒都看不到他要等的人來,那他就可以安心的去死了。
可是侯萬成如果想要多活一點時間,那就得順從著楊然的意思,即便他內心是千萬個不願意再去回答楊然的問題了,嘴上還是得讓楊然問。
楊然是怎麽也想不到侯萬成會答應的,可侯萬成既然已經答應了,那他就得想個問題來問一問侯萬成。
可是楊然不知道該問一個將死之人什麽問題了,他站在那裏尷尬了好一會兒,腦中才突然想起了之前在跟侯萬成打鬥的時候,他見侯萬成使出了青山寺的十二絕技鷹爪手。
當時楊然就有些納悶,本來是想問一下侯萬成是哪裏學來的,可是因為打鬥的情況危急,他竟把這事給忘了。
其實這事也不算什麽事,所以楊然也沒有往心裏去,尤其是在楊然把侯萬成的手剁下來以後,更是已經把這事完全忘記了。
若不是現在楊然實在想不出什麽問題來問侯萬成了,也不會想到這事上麵去。
楊然沉聲問道:“本王方才見你使用的武功好像是出自青山寺的十二絕技,可是據本王所知,這十二絕技可是絕不外傳的內家武功,你該不會是青山寺的還俗僧人吧?”
眾人一聽頓時一片嘩然,大家都開始對侯萬成指指點點起來,有的甚至還直言道:“原來他是青山寺的和尚啊,難怪他在軍中從不談及自己的過往,敢情是個浴血和尚。”
還有的則稍微好點:“佛門弟子也有參軍報國之誌,值得讚揚,難怪他做教頭的時候,我就感覺他的武功不簡單呢!”
更有人這樣說:“佛門弟子手握屠刀就已經是大忌了,還偏偏要做馳騁沙場的將士,真沒搞懂他的心中還有佛嗎?我看他就是六根不淨,否則也不會去青樓那種地方,甚至還在青樓闖下大禍,這肯定就是佛主對他的懲罰。”
這些人不管說好的,說歹的,總之他們口中都把侯萬成當作是一名六根不淨的佛門弟子了,那侯萬成具體是不是佛門中人呢?
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侯萬成根本就不是佛家弟子,那些都隻不過是楊然的憑空猜測罷了。
“你們別在那裏胡說八道了,我才不是什麽佛門中人,我的武功都是從一位青山寺叛僧那裏學來的。我也是他一手帶大的,我是一個記事起就不知道父母是誰的孤兒,也不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遺棄了,還是因為戰亂父母都死了,這些才是我不願提及過往的原因,現在你們滿意了吧?”
侯萬成本來是不想回答楊然這個問題的,因為其中涉及到了他的師傅,而他的師傅又是一個身份不怎麽光彩的青山寺叛僧,甚至這個問題還直接跟他的生世有些牽扯。
他是非常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並且他為了避免這些事被公之於眾,侯萬成一直以來都是盡可能的不用青山寺的武功,剛剛也是在情況危急的時刻,不小心用了這樣一招鷹爪手,沒想到就被楊然問了出來這樣的問題。
侯萬成很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可偏偏這些人要非議他的身份,非議他的報國心,非議他的人品,他實在無法忍受之下,不得不把自己的過往說了出來,甚至還把自己是被一個叛僧養大的事都口誤給說了。
當大家聽到這些的時候,一個個都驚得呆若木雞,似乎沒有人想得到會是這樣一個原因。
楊然當然也沒有想到侯萬成會青山寺十二絕技的背後竟然會有這樣一段故事,楊然也不知道這樣的故事應該說是悲慘呢?還是幸運?
總之楊然覺得侯萬成有些地方是比自己悲慘的,比如侯萬成連自己的父母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而自己起碼還和父母有過幾年的幸福生活。
當然有的地方侯萬成又要比他幸運一些,比如侯萬成遇到了一位叛僧收養,雖然楊然不知道這個叛僧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最起碼他肯把自己的武功傳授給侯萬成,而不是像自己的義父那樣跟防賊一樣防著他。
楊然通過侯萬成被逼急了之下吐露出來的隻字片語,便已經大致知道了侯萬成的過去,同時也明白侯萬成為什麽會有一顆報國之心了。
楊然認為侯萬成一定把自己的父母想成是死在了戰火中的無辜百姓,所以他一心報國就是想讓隋國人民不要再飽受戰火的摧殘,讓自己的悲劇不要再無限重演。
楊然是如此這般理解侯萬成,可有人卻根本不理解侯萬成,甚至還借著侯萬成的生世大做文章。
這個人不是那些冷眼旁觀、隻知道看好戲的將領們,而是剛剛還在跟侯萬成就內奸一事發生過激勵爭執的沈霆章。
沈霆章似笑非笑地說道:“現在總算是真相大白了,內奸肯定就是他了,人家那可是有著一個叛僧養父,這可是與生俱來的內奸天賦,難怪咱們都被他給騙了。”
“閉嘴!我不準你說他的不適,有什麽你盡管衝著我來。”侯萬成聽到有人罵他的養父,他的脾氣就不受控製了,他真後悔自己剛剛為什麽要把養父是叛僧的事給說漏出來。
沈霆章冷嘲熱諷道:“喲喲喲,我看是言中了你的身份了吧!既然都開始氣急敗壞起來了,還在死不承認,真是搞不懂你還在裝什麽?有個叛僧養父還不許人說呢!”
“你給我住嘴!我要殺了你。”侯萬成氣得滿臉通紅,似想對沈霆章動手,可是他的手才輕輕一動,斷手的疼痛就直鑽心田,疼得他不得不停下自己的動作。
狄青山見勢,也站了出來,說道:“嘿嘿,和尚養大的孩子脾氣還這麽暴躁,我看你那叛僧養父是隻教了你背叛,沒有教你佛家的修身養性之道吧!”
“青山兄,修身養性那是道家提倡的。”沈霆章見狄青山出來幫襯著說話,心中甚是感動,以往的私怨都拋到了九霄雲外。當他聽到狄青山因為不懂佛學說錯了話,趕緊俯身貼耳給他指正。
可是侯萬成如果想要多活一點時間,那就得順從著楊然的意思,即便他內心是千萬個不願意再去回答楊然的問題了,嘴上還是得讓楊然問。
楊然是怎麽也想不到侯萬成會答應的,可侯萬成既然已經答應了,那他就得想個問題來問一問侯萬成。
可是楊然不知道該問一個將死之人什麽問題了,他站在那裏尷尬了好一會兒,腦中才突然想起了之前在跟侯萬成打鬥的時候,他見侯萬成使出了青山寺的十二絕技鷹爪手。
當時楊然就有些納悶,本來是想問一下侯萬成是哪裏學來的,可是因為打鬥的情況危急,他竟把這事給忘了。
其實這事也不算什麽事,所以楊然也沒有往心裏去,尤其是在楊然把侯萬成的手剁下來以後,更是已經把這事完全忘記了。
若不是現在楊然實在想不出什麽問題來問侯萬成了,也不會想到這事上麵去。
楊然沉聲問道:“本王方才見你使用的武功好像是出自青山寺的十二絕技,可是據本王所知,這十二絕技可是絕不外傳的內家武功,你該不會是青山寺的還俗僧人吧?”
眾人一聽頓時一片嘩然,大家都開始對侯萬成指指點點起來,有的甚至還直言道:“原來他是青山寺的和尚啊,難怪他在軍中從不談及自己的過往,敢情是個浴血和尚。”
還有的則稍微好點:“佛門弟子也有參軍報國之誌,值得讚揚,難怪他做教頭的時候,我就感覺他的武功不簡單呢!”
更有人這樣說:“佛門弟子手握屠刀就已經是大忌了,還偏偏要做馳騁沙場的將士,真沒搞懂他的心中還有佛嗎?我看他就是六根不淨,否則也不會去青樓那種地方,甚至還在青樓闖下大禍,這肯定就是佛主對他的懲罰。”
這些人不管說好的,說歹的,總之他們口中都把侯萬成當作是一名六根不淨的佛門弟子了,那侯萬成具體是不是佛門中人呢?
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侯萬成根本就不是佛家弟子,那些都隻不過是楊然的憑空猜測罷了。
“你們別在那裏胡說八道了,我才不是什麽佛門中人,我的武功都是從一位青山寺叛僧那裏學來的。我也是他一手帶大的,我是一個記事起就不知道父母是誰的孤兒,也不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遺棄了,還是因為戰亂父母都死了,這些才是我不願提及過往的原因,現在你們滿意了吧?”
侯萬成本來是不想回答楊然這個問題的,因為其中涉及到了他的師傅,而他的師傅又是一個身份不怎麽光彩的青山寺叛僧,甚至這個問題還直接跟他的生世有些牽扯。
他是非常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並且他為了避免這些事被公之於眾,侯萬成一直以來都是盡可能的不用青山寺的武功,剛剛也是在情況危急的時刻,不小心用了這樣一招鷹爪手,沒想到就被楊然問了出來這樣的問題。
侯萬成很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可偏偏這些人要非議他的身份,非議他的報國心,非議他的人品,他實在無法忍受之下,不得不把自己的過往說了出來,甚至還把自己是被一個叛僧養大的事都口誤給說了。
當大家聽到這些的時候,一個個都驚得呆若木雞,似乎沒有人想得到會是這樣一個原因。
楊然當然也沒有想到侯萬成會青山寺十二絕技的背後竟然會有這樣一段故事,楊然也不知道這樣的故事應該說是悲慘呢?還是幸運?
總之楊然覺得侯萬成有些地方是比自己悲慘的,比如侯萬成連自己的父母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而自己起碼還和父母有過幾年的幸福生活。
當然有的地方侯萬成又要比他幸運一些,比如侯萬成遇到了一位叛僧收養,雖然楊然不知道這個叛僧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最起碼他肯把自己的武功傳授給侯萬成,而不是像自己的義父那樣跟防賊一樣防著他。
楊然通過侯萬成被逼急了之下吐露出來的隻字片語,便已經大致知道了侯萬成的過去,同時也明白侯萬成為什麽會有一顆報國之心了。
楊然認為侯萬成一定把自己的父母想成是死在了戰火中的無辜百姓,所以他一心報國就是想讓隋國人民不要再飽受戰火的摧殘,讓自己的悲劇不要再無限重演。
楊然是如此這般理解侯萬成,可有人卻根本不理解侯萬成,甚至還借著侯萬成的生世大做文章。
這個人不是那些冷眼旁觀、隻知道看好戲的將領們,而是剛剛還在跟侯萬成就內奸一事發生過激勵爭執的沈霆章。
沈霆章似笑非笑地說道:“現在總算是真相大白了,內奸肯定就是他了,人家那可是有著一個叛僧養父,這可是與生俱來的內奸天賦,難怪咱們都被他給騙了。”
“閉嘴!我不準你說他的不適,有什麽你盡管衝著我來。”侯萬成聽到有人罵他的養父,他的脾氣就不受控製了,他真後悔自己剛剛為什麽要把養父是叛僧的事給說漏出來。
沈霆章冷嘲熱諷道:“喲喲喲,我看是言中了你的身份了吧!既然都開始氣急敗壞起來了,還在死不承認,真是搞不懂你還在裝什麽?有個叛僧養父還不許人說呢!”
“你給我住嘴!我要殺了你。”侯萬成氣得滿臉通紅,似想對沈霆章動手,可是他的手才輕輕一動,斷手的疼痛就直鑽心田,疼得他不得不停下自己的動作。
狄青山見勢,也站了出來,說道:“嘿嘿,和尚養大的孩子脾氣還這麽暴躁,我看你那叛僧養父是隻教了你背叛,沒有教你佛家的修身養性之道吧!”
“青山兄,修身養性那是道家提倡的。”沈霆章見狄青山出來幫襯著說話,心中甚是感動,以往的私怨都拋到了九霄雲外。當他聽到狄青山因為不懂佛學說錯了話,趕緊俯身貼耳給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