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的迎親隊伍如此龐大,圍觀隊伍群眾又如此的多,整個場麵隻能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了,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來形容這種場麵了。
若不是官府衙門特意將府衙的衙役全部調集前來開道,迎親的隊伍恐怕還得在這擁擠的人海中寸步難行。
當然這迎親隊伍即便是有衙役開道,可還是在這擁擠的人海中行進得相當的緩慢,因為許多為了一睹楊然風姿的群眾,竟時不時衝開衙役的阻擋,總會有那麽三五兩個攔在大道當中,從而阻礙了迎親隊伍的進程。
幸好迎親隊伍出門比較早,而當初楊紹為了方便跟招募來的江湖能人異士聯絡,又特意選了這樣一處距離王府較近的別院,所以說迎親的隊伍還不至於耽誤成親的吉時。
而楊然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竟也顯得十分悠閑,似乎根本就不擔心會被眼前這些無禮之人耽誤了時辰。
迎親隊伍這樣緩慢的行進,可是即便隊伍行徑得再怎麽緩慢,它隻要是在行進,便總是可以到達王府的,那隻不過就是時間恐怕會稍晚一些而已。
當然成親這樣的大事情即便再晚,還是不可能讓其耽誤了成親的吉時的,所以官府衙門那幫管事的人,眼看這樣下去恐怕會誤了楊然成親的大事,到時候即便是楊然不做責怪,皇上那邊他們也難逃幹係,畢竟這可是皇上賜的婚,他們豈敢怠慢。
因此官府衙門那幫人竟把自己府中的家丁護院也給派了上來,這才致使迎親隊伍準時抵達了王府。
吉時已經臨近,王府大殿中已經聚滿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這些人要不是一派掌門、武林宗師,那就是達官顯貴、朝廷重臣,他們有的手中擁有上千弟子,有的手裏握著上萬兵馬,還有的家財萬貫妻妾成群,總之無一不是曆城近郊特意敢來賀喜的名人。
但是這些人不管身份多麽顯赫,他們此刻也都一樣,隻能在王府的大殿中翹首以待。
正當王府的大殿中這些身份高貴的賓客情緒開始出現騷動之時,一聲嘹亮且高亢的聲音響了起來:“吉時已到,全場肅敬,有請新郎新娘!”
這聲音瞬間讓大殿變得鴉雀無聲,本來坐立在紅毯兩側二十四把交椅上的人全都站起了身,以示他們對楊然的尊敬。
其實這二十四把交椅上的人完全不必起身,因為僅憑他們的地位完全不必尊敬任何人,可他們卻還是為楊然站起了身,由此可見他們對楊然那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而不是表麵上的做做樣子。
若要說一說這二十四把交椅上坐著的人,那首先要說分別坐於大殿最裏麵的左右兩側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了。
其中坐於左側的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遊俠譚三刀,若是說起譚三刀的大名譚江海,興許江湖中人都會搖頭說不知道,但要是說起譚三刀這個名字,基本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然譚三刀的武功並沒有那麽厲害,不過他卻憑著三招自創刀招,在江湖中殺了不少惡貫滿盈的惡賊,因此被人們稱為遊俠,人送外號譚三刀。
譚三刀威名在外,江湖中人個個敬仰,從而也使得譚三刀向來就不會去尊敬任何人,他就隻懂得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從不去管別人的感受。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偏偏卻對楊然這個很少踏足江湖的朝廷中人敬佩有佳,這是為何呢?
其實誰也不知道譚三刀算得上是楊然的徒弟了,他這三刀絕技說是自創,然而卻是在楊然的點撥之下完成的。
譚三刀也正是為了報答楊然的點撥之恩,這才答應楊然要做九百九十九件好事,故而才成就了他遊俠的名號的。
而坐在右邊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乃是朝中大員寇世滄,這寇世滄官拜禮部侍郎,雖說官職不算太大,可是門庭故立,在朝中的名聲也是極好。
當然人無完人,這寇世滄雖說名聲不錯,可是卻有一個桀驁不馴的個性,因此他在朝中就從來沒有服過誰,唯獨卻偏偏敬佩楊然那光明磊落,敢作敢為的瀟灑個性。
正是因為這寇世滄對楊然的敬佩,所以他本在達州辦差,也都特地將手上的事全都推到了一邊,專程連夜趕來了曆城參加這場婚禮。
這坐在最裏麵第一把交椅的兩人身份還不算什麽,他們隻是名望稍微高一點而已,若要論身份高貴,這第二把交椅上左右兩側的兩人才算身份顯赫。
其中第二把交椅左側的這人乃是曆城江湖勢力的龍頭老大錢幫的幫主沈文極。
這沈文極初登幫主之位便給幫內元老級別的人來了一場大換血,原本那些跟著他父親打拚下來的結義兄弟,已全部被他以各種理由擠兌出了錢幫,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幫會勢力的元老也難逃這種宿命。
當然沈文極坐上幫主之位以後還不局限於此,他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先後吞並了曆城大大小小所有江湖勢力,真正做到了他父親活著的時候,苦苦努力了十年時間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隻不過這沈文極能在這麽短的時間一統曆城的江湖勢力,其中跟沈立忠屠滅了紙鳶閣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畢竟曆城最龐大的江湖勢力除了錢幫便是紙鳶閣,沒有了紙鳶閣牽製錢幫,那錢幫必然能夠順利獨霸曆城。
但是紙鳶閣能牽製錢幫也不僅僅隻是靠著曆城的這處小小的分舵便能辦到的,它的背後可是巧手藝園這樣一個在江湖之中僅次於四大門派的第二等大門大派,分舵廣布江南諸地。
而沈文極坐上幫主之位以後,最傑出的成就便是搞定了巧手藝園,化解了兩派之間的紛爭,避免了江湖上又一場血腥的大廝殺。
當然沈文極能化解這場紛爭,除了花了足夠建起兩座紙鳶閣的錢財,其中還是費了不少的周折。
而楊然在兩大江湖勢力之間周旋,也是為化解這場紛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沈文極為此十分感激楊然,此番前來不僅僅是為了道喜,還帶了重禮以謝楊然的幫助。
若不是官府衙門特意將府衙的衙役全部調集前來開道,迎親的隊伍恐怕還得在這擁擠的人海中寸步難行。
當然這迎親隊伍即便是有衙役開道,可還是在這擁擠的人海中行進得相當的緩慢,因為許多為了一睹楊然風姿的群眾,竟時不時衝開衙役的阻擋,總會有那麽三五兩個攔在大道當中,從而阻礙了迎親隊伍的進程。
幸好迎親隊伍出門比較早,而當初楊紹為了方便跟招募來的江湖能人異士聯絡,又特意選了這樣一處距離王府較近的別院,所以說迎親的隊伍還不至於耽誤成親的吉時。
而楊然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竟也顯得十分悠閑,似乎根本就不擔心會被眼前這些無禮之人耽誤了時辰。
迎親隊伍這樣緩慢的行進,可是即便隊伍行徑得再怎麽緩慢,它隻要是在行進,便總是可以到達王府的,那隻不過就是時間恐怕會稍晚一些而已。
當然成親這樣的大事情即便再晚,還是不可能讓其耽誤了成親的吉時的,所以官府衙門那幫管事的人,眼看這樣下去恐怕會誤了楊然成親的大事,到時候即便是楊然不做責怪,皇上那邊他們也難逃幹係,畢竟這可是皇上賜的婚,他們豈敢怠慢。
因此官府衙門那幫人竟把自己府中的家丁護院也給派了上來,這才致使迎親隊伍準時抵達了王府。
吉時已經臨近,王府大殿中已經聚滿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這些人要不是一派掌門、武林宗師,那就是達官顯貴、朝廷重臣,他們有的手中擁有上千弟子,有的手裏握著上萬兵馬,還有的家財萬貫妻妾成群,總之無一不是曆城近郊特意敢來賀喜的名人。
但是這些人不管身份多麽顯赫,他們此刻也都一樣,隻能在王府的大殿中翹首以待。
正當王府的大殿中這些身份高貴的賓客情緒開始出現騷動之時,一聲嘹亮且高亢的聲音響了起來:“吉時已到,全場肅敬,有請新郎新娘!”
這聲音瞬間讓大殿變得鴉雀無聲,本來坐立在紅毯兩側二十四把交椅上的人全都站起了身,以示他們對楊然的尊敬。
其實這二十四把交椅上的人完全不必起身,因為僅憑他們的地位完全不必尊敬任何人,可他們卻還是為楊然站起了身,由此可見他們對楊然那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而不是表麵上的做做樣子。
若要說一說這二十四把交椅上坐著的人,那首先要說分別坐於大殿最裏麵的左右兩側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了。
其中坐於左側的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遊俠譚三刀,若是說起譚三刀的大名譚江海,興許江湖中人都會搖頭說不知道,但要是說起譚三刀這個名字,基本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然譚三刀的武功並沒有那麽厲害,不過他卻憑著三招自創刀招,在江湖中殺了不少惡貫滿盈的惡賊,因此被人們稱為遊俠,人送外號譚三刀。
譚三刀威名在外,江湖中人個個敬仰,從而也使得譚三刀向來就不會去尊敬任何人,他就隻懂得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從不去管別人的感受。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偏偏卻對楊然這個很少踏足江湖的朝廷中人敬佩有佳,這是為何呢?
其實誰也不知道譚三刀算得上是楊然的徒弟了,他這三刀絕技說是自創,然而卻是在楊然的點撥之下完成的。
譚三刀也正是為了報答楊然的點撥之恩,這才答應楊然要做九百九十九件好事,故而才成就了他遊俠的名號的。
而坐在右邊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乃是朝中大員寇世滄,這寇世滄官拜禮部侍郎,雖說官職不算太大,可是門庭故立,在朝中的名聲也是極好。
當然人無完人,這寇世滄雖說名聲不錯,可是卻有一個桀驁不馴的個性,因此他在朝中就從來沒有服過誰,唯獨卻偏偏敬佩楊然那光明磊落,敢作敢為的瀟灑個性。
正是因為這寇世滄對楊然的敬佩,所以他本在達州辦差,也都特地將手上的事全都推到了一邊,專程連夜趕來了曆城參加這場婚禮。
這坐在最裏麵第一把交椅的兩人身份還不算什麽,他們隻是名望稍微高一點而已,若要論身份高貴,這第二把交椅上左右兩側的兩人才算身份顯赫。
其中第二把交椅左側的這人乃是曆城江湖勢力的龍頭老大錢幫的幫主沈文極。
這沈文極初登幫主之位便給幫內元老級別的人來了一場大換血,原本那些跟著他父親打拚下來的結義兄弟,已全部被他以各種理由擠兌出了錢幫,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幫會勢力的元老也難逃這種宿命。
當然沈文極坐上幫主之位以後還不局限於此,他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先後吞並了曆城大大小小所有江湖勢力,真正做到了他父親活著的時候,苦苦努力了十年時間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隻不過這沈文極能在這麽短的時間一統曆城的江湖勢力,其中跟沈立忠屠滅了紙鳶閣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畢竟曆城最龐大的江湖勢力除了錢幫便是紙鳶閣,沒有了紙鳶閣牽製錢幫,那錢幫必然能夠順利獨霸曆城。
但是紙鳶閣能牽製錢幫也不僅僅隻是靠著曆城的這處小小的分舵便能辦到的,它的背後可是巧手藝園這樣一個在江湖之中僅次於四大門派的第二等大門大派,分舵廣布江南諸地。
而沈文極坐上幫主之位以後,最傑出的成就便是搞定了巧手藝園,化解了兩派之間的紛爭,避免了江湖上又一場血腥的大廝殺。
當然沈文極能化解這場紛爭,除了花了足夠建起兩座紙鳶閣的錢財,其中還是費了不少的周折。
而楊然在兩大江湖勢力之間周旋,也是為化解這場紛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沈文極為此十分感激楊然,此番前來不僅僅是為了道喜,還帶了重禮以謝楊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