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然不愧是久經沙場的戰神,他在處理善後的事情上麵考慮得確實周到,而且也把傷的和死的都處理得非常好。
所以楊然興師決定要跟楊紹對抗的時候,立馬就得到了曆城各村鎮的人紛紛響應,甚至就連渝州附近也有山匪和百姓紛紛遷移過來投誠。
一時間,楊然很快就在三萬鐵血軍之外,又組建起來了一支五萬多人的新軍,並且原有基礎上的護城軍也從不足一萬擴充到了兩萬。
這兩萬護城官兵可都是老兵胚子,有些是以前跟著楊然的舊部,退役以後也不肯離開曆城,如今楊然有難,他們不顧年老的身體,依然披甲上陣。
霎時間,一股伸張正義,抵抗暴君楊紹的運動就在大隋爆發了,大隋各地都紛紛出現了起義軍和農民暴動,山匪也是借機偷襲了官府衙門,整個本來最為安寧的大隋,因為在失去了楊然這個戰神的庇護之下,動蕩不安。
唯獨隻有曆城最為祥和,因為曆城的百姓都相信楊然隻要還在,曆城就肯定能夠保得住。
楊然不僅抓住了民心,而且也抓住了江湖中人的心,因為楊然在處理錢幫和巧手藝園的紛爭上麵,始終沒有出兵幹預,哪怕沈文極最終死在的王府,那也有很多人作證楊然沒有幹預此事,完全屬於蘇陌寒在尋仇。
真不得不說楊然擺下那場鴻門宴確實高明,原來是讓天下人替他澄清他沒參與江湖紛爭。
所以楊然興師討伐楊紹,立馬就得到了許多江湖勢力的支持,雖然像四大門派那樣的勢力不會卷進這種朝堂之爭來,但是以巧手藝園這個二流大派為首的江湖勢力,那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甚至就連素有第二大中立勢力的太極門也首次發聲支持楊然興正義之師,並且表示北冥教如果敢幹預此事,他們將從中立門派轉為戰鬥門派,率先向北冥教發起進攻。
這太極門走出這步棋實在足以體現掌門人關滄海的遠見著實厲害,一是他瞧準了楊然的鋒芒正盛,勝利隻是遲早的事。二是他們位置身處北冥教附近,若是要在天下局勢目前插上一腳,必須得搬走北冥教這塊大石,所以他們借助楊然自立一事,公然向北冥教挑釁,如此一來他們也算師出有名,正要跟北冥教打了起來,其他江湖正義之勢必然會來鼎力相助,畢竟北冥教早就已經臭名昭著。
當然除了北冥教以外,巔峰齋、西域陸家、鹽城秦府、芳草堂這些二流大派也都紛紛響應,他們結成聯盟,推舉掌法高手碑第一的秦廣海為盟主,已經組織了近四萬人的江湖勢力向著北冥教開拔而去了。
其實這些二流大派紛紛響應楊然,無疑就是想要利用這個機會打倒北冥教,撼動它作為天下第一門派近百年的地位,從而躋身進入四大門派的行列之中,這就跟秦府當初參加圍攻白平劍派時的想法一樣,真是朝堂紛爭永遠跟江湖爭鬥隔離不開啊!
而北冥教的冥帝偏偏在這個時候接到了暗殺楊然的任務,自顧不暇的北冥教哪裏還會去聽楊紹的命令,他們現在組織抵抗紛紛湧入京師的各股江湖小勢力都來不及,更別說各大門派組織的聯盟軍早就已經在路上了。
這一次北冥教甚至還把在外麵活動的人全都招了回去,什麽十二判官、黑白雙煞、五大鬼王、左右無常、三大閻君、牛頭馬麵,全部大小頭目的都招了回去。
隻是北冥雙煞已經死了,所以自然回不去了,而三大閻君中的吸功狂魔聽聞蘇陌寒居然在王府,他不顧冥帝的詔令,跟隨京師的禁軍已經去曆城報仇去了。
當然除了這三位高手以外,北冥教的頭目全都聚齊了,這還是北冥教自創教以來,第一次麵臨如此的危機,一場江湖大戰即將在大隋的王城拉開帷幕。
而另外一邊,京師派出的二十禁軍也已開拔到了曆城,禁軍的主帥真的有些出乎楊然的預料。
本來楊然猜想楊紹派來的主將要麽是身經百戰老將軍,或者就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新悍將,畢竟這是他們之間的首戰,楊紹作為曾經的常勝將軍,肯定不會輕視這場戰役。
但是楊然萬萬沒有想到首戰遇到的主帥居然會是自己的老對頭楊傲,副將劉威,軍師倒是有些名氣,名叫常景龍。
可是這樣的軍師配給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太子楊傲,簡直白瞎了那麽好的謀士。
常景龍原本是宋國的一位謀士,曾經跟著宋國老皇帝趙敬安還迎擊過楊紹興兵江南的大戰,就是這個趙敬安出謀劃策,引誘楊紹大軍深入大宋腹地,從而阻斷楊紹的運糧隊伍,成功逼迫楊紹退軍的。
後來常景龍又在討伐大宋叛軍上麵立下過無數汗馬功勞,隻可惜在幾年前與楊然的交鋒之中,不幸被俘,進而才成了隋國的降將。
可惜常景龍在宋國的境遇一點也不好,他作為降將肯定處處招人不待見,尤其是曾經跟隨楊紹興兵江南,一度拜在他手上的當朝宰相劉易霄更是不喜歡他。
本來文人相斥就是不變的定律,再加之有那樣的仇怨,可想而知常景龍的境遇有多慘。
而這一次常景龍為了報當年的被俘虜之仇,主動請纓出戰,所以才有了他這樣一位老謀深算的軍師隨軍而來。
至於劉威和楊傲這兩個從來就沒打過戰的人又是怎麽說服楊紹任他們為主將的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楊紹認為禁軍有著高處鐵血軍五倍的數量,再加上曆城附近還有二十萬大軍以供馳援。
楊紹想到楊然肯定必敗無疑,換誰去都是立功的,正巧他的兒子要繼承正統、榮登九五,還缺少一些功勳,擔心其日後難以控製當今這種亂世局麵,所以才讓他帶著劉易霄的兒子劉威一起前去曆練。
或許正是因為楊紹有著這樣一份自信,這讓楊然想到了一計,可以輕輕鬆鬆殲滅楊傲率領前來的二十萬禁軍。
所以楊然興師決定要跟楊紹對抗的時候,立馬就得到了曆城各村鎮的人紛紛響應,甚至就連渝州附近也有山匪和百姓紛紛遷移過來投誠。
一時間,楊然很快就在三萬鐵血軍之外,又組建起來了一支五萬多人的新軍,並且原有基礎上的護城軍也從不足一萬擴充到了兩萬。
這兩萬護城官兵可都是老兵胚子,有些是以前跟著楊然的舊部,退役以後也不肯離開曆城,如今楊然有難,他們不顧年老的身體,依然披甲上陣。
霎時間,一股伸張正義,抵抗暴君楊紹的運動就在大隋爆發了,大隋各地都紛紛出現了起義軍和農民暴動,山匪也是借機偷襲了官府衙門,整個本來最為安寧的大隋,因為在失去了楊然這個戰神的庇護之下,動蕩不安。
唯獨隻有曆城最為祥和,因為曆城的百姓都相信楊然隻要還在,曆城就肯定能夠保得住。
楊然不僅抓住了民心,而且也抓住了江湖中人的心,因為楊然在處理錢幫和巧手藝園的紛爭上麵,始終沒有出兵幹預,哪怕沈文極最終死在的王府,那也有很多人作證楊然沒有幹預此事,完全屬於蘇陌寒在尋仇。
真不得不說楊然擺下那場鴻門宴確實高明,原來是讓天下人替他澄清他沒參與江湖紛爭。
所以楊然興師討伐楊紹,立馬就得到了許多江湖勢力的支持,雖然像四大門派那樣的勢力不會卷進這種朝堂之爭來,但是以巧手藝園這個二流大派為首的江湖勢力,那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甚至就連素有第二大中立勢力的太極門也首次發聲支持楊然興正義之師,並且表示北冥教如果敢幹預此事,他們將從中立門派轉為戰鬥門派,率先向北冥教發起進攻。
這太極門走出這步棋實在足以體現掌門人關滄海的遠見著實厲害,一是他瞧準了楊然的鋒芒正盛,勝利隻是遲早的事。二是他們位置身處北冥教附近,若是要在天下局勢目前插上一腳,必須得搬走北冥教這塊大石,所以他們借助楊然自立一事,公然向北冥教挑釁,如此一來他們也算師出有名,正要跟北冥教打了起來,其他江湖正義之勢必然會來鼎力相助,畢竟北冥教早就已經臭名昭著。
當然除了北冥教以外,巔峰齋、西域陸家、鹽城秦府、芳草堂這些二流大派也都紛紛響應,他們結成聯盟,推舉掌法高手碑第一的秦廣海為盟主,已經組織了近四萬人的江湖勢力向著北冥教開拔而去了。
其實這些二流大派紛紛響應楊然,無疑就是想要利用這個機會打倒北冥教,撼動它作為天下第一門派近百年的地位,從而躋身進入四大門派的行列之中,這就跟秦府當初參加圍攻白平劍派時的想法一樣,真是朝堂紛爭永遠跟江湖爭鬥隔離不開啊!
而北冥教的冥帝偏偏在這個時候接到了暗殺楊然的任務,自顧不暇的北冥教哪裏還會去聽楊紹的命令,他們現在組織抵抗紛紛湧入京師的各股江湖小勢力都來不及,更別說各大門派組織的聯盟軍早就已經在路上了。
這一次北冥教甚至還把在外麵活動的人全都招了回去,什麽十二判官、黑白雙煞、五大鬼王、左右無常、三大閻君、牛頭馬麵,全部大小頭目的都招了回去。
隻是北冥雙煞已經死了,所以自然回不去了,而三大閻君中的吸功狂魔聽聞蘇陌寒居然在王府,他不顧冥帝的詔令,跟隨京師的禁軍已經去曆城報仇去了。
當然除了這三位高手以外,北冥教的頭目全都聚齊了,這還是北冥教自創教以來,第一次麵臨如此的危機,一場江湖大戰即將在大隋的王城拉開帷幕。
而另外一邊,京師派出的二十禁軍也已開拔到了曆城,禁軍的主帥真的有些出乎楊然的預料。
本來楊然猜想楊紹派來的主將要麽是身經百戰老將軍,或者就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新悍將,畢竟這是他們之間的首戰,楊紹作為曾經的常勝將軍,肯定不會輕視這場戰役。
但是楊然萬萬沒有想到首戰遇到的主帥居然會是自己的老對頭楊傲,副將劉威,軍師倒是有些名氣,名叫常景龍。
可是這樣的軍師配給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太子楊傲,簡直白瞎了那麽好的謀士。
常景龍原本是宋國的一位謀士,曾經跟著宋國老皇帝趙敬安還迎擊過楊紹興兵江南的大戰,就是這個趙敬安出謀劃策,引誘楊紹大軍深入大宋腹地,從而阻斷楊紹的運糧隊伍,成功逼迫楊紹退軍的。
後來常景龍又在討伐大宋叛軍上麵立下過無數汗馬功勞,隻可惜在幾年前與楊然的交鋒之中,不幸被俘,進而才成了隋國的降將。
可惜常景龍在宋國的境遇一點也不好,他作為降將肯定處處招人不待見,尤其是曾經跟隨楊紹興兵江南,一度拜在他手上的當朝宰相劉易霄更是不喜歡他。
本來文人相斥就是不變的定律,再加之有那樣的仇怨,可想而知常景龍的境遇有多慘。
而這一次常景龍為了報當年的被俘虜之仇,主動請纓出戰,所以才有了他這樣一位老謀深算的軍師隨軍而來。
至於劉威和楊傲這兩個從來就沒打過戰的人又是怎麽說服楊紹任他們為主將的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楊紹認為禁軍有著高處鐵血軍五倍的數量,再加上曆城附近還有二十萬大軍以供馳援。
楊紹想到楊然肯定必敗無疑,換誰去都是立功的,正巧他的兒子要繼承正統、榮登九五,還缺少一些功勳,擔心其日後難以控製當今這種亂世局麵,所以才讓他帶著劉易霄的兒子劉威一起前去曆練。
或許正是因為楊紹有著這樣一份自信,這讓楊然想到了一計,可以輕輕鬆鬆殲滅楊傲率領前來的二十萬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