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隻是葉家的那個院子、或者葉家的一千畝水澆地,怎麽處置都是無所謂的;隻是現在事情的走向葉英兒拿不準,劉旦縉是什麽樣的人且不說,單他把苕子嶺那一片地主土豪官府裏水地旱地山地一個不剩的都攏到手,必定是有因果的。
這個因果葉英兒不需要知道。
劉旦縉也很滿意這個女人懂事兒,很快去官府把剩下的事情辦利索,又緊著安排了三五日的時間專門去了一趟嶺子山山裏的窯廠,草創初建,窯廠的師傅拿出這一個月來燒的頂好的幾件甜白瓷,雖說比起官窯燒製的胎釉稍厚了一些,顏色卻瑩白剔透,十分的惹人喜歡。
回到府上,除去在元氏的屋裏之外,就是去葉氏那裏多,一來二去的劉旦縉態度擺在那裏,葉英兒原本就是不耐煩的人,見他對自己好,也從開始的小心的意兒漸漸放了開。
晌午才過了不多久,葉英兒為著消食站在東暖閣裏書架前零零散散翻書,都是劉旦縉之前在這裏午歇時候翻來看看的,諸子文祿誌怪駢散都有一些。
隨手抽出一本翻了翻,才看了個目錄行,外頭一陣動靜,那男人的聲音遠遠的傳了過來,隻好把書扔到炕上理了理衣裳出去迎接。
葉英兒才掀了簾子,就聽見廳堂外頭珠簾拂動的聲響,很快那男人進來,葉英兒行著禮,而後扶著腰偏頭看他,“爺怎麽這時候過來?”
進了內室,劉旦縉讓丫鬟侍候退去外衣,洗了手,用熱毛巾貼著臉,暖和的常常出了一口氣,“讓廚房煮一些湯麵上來,別弄費事兒了。”
葉英兒笑道,“我那裏正讓人溫了些菌湯,從前日就開始燉了的,拿來直接下了麵筋就能成,再讓切一盤火腿在油鍋裏過一遍,蘸上醬料,伴著泡辣椒丁就拿上來罷。——要熱酒麽?”幫他解開腰間勒緊的玉帶。
“不用。”
葉英兒擺擺手,綠枝領命而去。
“蘇州的帳才算完,”劉旦縉換了一身輕裝,寬袍大袖的,“沒什麽事兒,就過來看看。大廚房弄個東西煩的很,你這裏清閑。”
葉英兒在一旁協著他脫了衣裳又穿了衣裳,用水青色的汗巾係上,笑道,“挺清閑。……爺待會兒還出去?”作勢彈了彈他衣襟下擺,y整齊了。
劉旦縉抬著手任她侍候,笑道,“鎖門罷。”也就是留在這裏過夜。
照顧著他吃了一大碗湯麵,加上一大盤火腿拌著,很快就吃見了底。葉英兒覺著香,不禁也跟著進了一小盅熱湯之類。
飯畢,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可能是飯飽食香屋子裏也暖和,身子漸漸生了些疲懶懈怠,此時也不好就躺著積食,讓人去東暖閣那邊取了方才扔在炕頭的書過來。
劉旦縉站在窗下,條案旁邊的s花紋高腳套幾上擺滿了各式的瓶瓶罐罐,其中有個裝藥的白色小瓷壺,似乎頗有意思,正拿起來端詳,聽她要讀書,稀奇得很,“要書做什麽。——這是拿你們那裏的白泥燒的?”
葉英兒瞧了一眼,正是前些日子糊弄安嬤嬤說的那些個藥丸子,因要做出“隱於野”的高深樣子來,正好手頭上有從家裏帶來的幾支泥塑小壺,才用的了。
從裏頭倒出來九十粒丸子送與安嬤嬤,後頭瓶子就撇在那裏沒動,見他問,很無所謂的點點頭,“白泥,鄉下多得是。”
劉旦縉失笑,什麽叫鄉下多得是?!隻有苕子嶺才有這種能燒製甜白瓷的白泥!要不是有鄉下村鄙人自己用這泥燒了罐子拿到州城集市來賣,讓自己碰巧見了,……
小丫鬟小蓮很快跑過去取了書過來,正要遞給六姨娘,橫過來一隻大手拿了去,——劉旦縉瞧了眼封皮,是本官印的《群書》,不由得看了眼葉氏,“你看的懂?”
索性自己翻開書本,靠坐在一邊的大搖椅上自己看了幾頁。
葉英兒無所謂的坐回美人榻上,“自然是看不懂,——念給你兒子聽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聽得習慣了以後也不會厭倦。”說著就搭手撫上自己的半球一樣的腹部。
劉旦縉回頭掃了她一眼,“你想讓他以後做官?”揚了揚手中的書。
葉英兒不解。
劉旦縉笑笑,“念字容易,讀書難,”隨意翻看一頁,“明日從外頭挑一個懂句讀的,省的教壞兒子改不過來。”
坐到她身側,從塌內側拉來小被子覆在她身上,蓋住肚子,從翻開的那一頁挑了兩段默讀了一遍,才開始慢悠悠念起:“太公曰,忠臣良士,天地之所生,何為無有?……”
念完這一頁感覺還不錯,翻了翻,挑出另一段開始念,左手端著書,右手摟著那女人枕躺在自己膝上。聲音平緩有力。
葉英兒的呼吸漸漸綿長平穩,雙手攥著男人腰間的汗巾蜷在胸前,眉心一片澄然,偶爾劉旦縉低頭掃她一眼,指尖抽玩著垂鬢的細發青絲。
……
次日早晨,葉英兒在床上翻了個身,輕輕嗬了個哈欠,等意識清楚了睜開眼,盯著床頂羅幃手往那男人昨晚睡著的地方摸了摸,涼的。
睫毛微微閃動,好一陣兒才翻身換了個方向,朝著床簾外喚人。
“起身罷。——爺什麽時辰走的?”
綠枝幫六姨娘腳穿上棉拖,放好裙擺,“卯時一刻的樣子,——爺不讓咱們吵醒您,又問了姨娘您平時的飲食休息,讓劉福家的端了熱湯喝了才走的。兩位姐姐去送爺出了門,就落了鎖。”
葉英兒點頭,“這就好。”既然已經醒了,就再睡不著。
蒲芮將六姨娘身上換下的衣裳拿去洗了,迎柳跟前的木華此時在這裏侍候,少言多行,學著蒲芮以前的樣子,安分的很。
葉英兒也挺滿意這個丫頭,正說著話,迎絮迎柳從外頭進來,請了安讓人抬熱水過來張羅六姨娘洗澡,潤膚抹露的,一時忙碌起來,也就把早上起來床的另一半已經冷了的矯情收了起來。
再兩天,劉旦縉都歇在延蘊院,——整個府裏就葉氏和元氏能留得下五爺過夜。
元氏從嫁入劉府以後就好似活在天上一般,不用從前如履薄冰的侍奉母親,不用晨醒昏定請安長輩時勾心鬥角,更不曾想到,美妾如雲的丈夫竟然在自己房裏連歇兩個月之久,現在也就是除了有孕的葉氏能分一點兒寵!
那一點的寵幸放在元氏眼中根本不算什麽。
卸了了裙釵眉黛的元氏站在紅燭之下身姿綽約,少了白日間的雍容富貴,添了幾分少女的香氣,劉旦縉自然不會有美不享,讓人侍候更衣後就躺上床去。
延蘊院西側的跨院裏大姨娘萬氏房內隻有一個丫鬟侍候上夜,將正院裏的事情小心翼翼的提了提,萬氏狠狠的抓了被麵,上好的緞麵當即就被劃了絲,很是難看。
後麵一進住著的四姨娘聽了後狠狠地冷笑一番,很快又想起自己被人挾走的可憐的小兒子,獨自坐於窗下對月惆悵,想撫箏又忌憚元氏之前的手段,隻好讓人磨墨,寫幾句悲詞傷調聊以安慰。
劉旦縉自是盡興,待午夜醒來尋茶喝,正要下床去,吵醒了睡覺極淺的元氏,連忙安撫了丈夫自己,伸胳膊在床頭撈了件衣裳罩身下床去拿茶壺倒水。
男人隻喝了一口,便又倒頭而睡。
元氏放回茶碗,走到床邊踟躕了再三,還是紅著臉褪了罩袍輕輕的掀開被子睡在丈夫的身側。這一回五爺卻沒有動靜,呼呼便睡到次日。……
過了臘八,劉府上下開始正式準備過年的物什。
各大莊子的管事陸續拉著牛馬車輛回府上交差,幾座州城大市的鋪子帳銀也都回籠納入劉家錢莊,劉旦縉就又忙得腳不沾地。
先頭兩場大雪壓下,好幾個大莊子的行程拖後,京城老二家和西南老四也都隨後遣了人送年貨,元氏接過二姨娘手裏的賬本鑰匙後,將內庫整整齊齊的理了一番,又新添京城元家的一竿子姻親故裏,且以往管內院事的兩位姨娘很是撂開手,這些子事兒比往年更繁忙許多。
葉英兒雖兩耳不聞窗外事,緊緊箍著錦繡院不讓外頭生事兒,可這一小院的年前灑掃裝扮儲備送迎事務就讓人忙的夠嗆,實在不能想元氏那樣一個初中生大小的人怎樣挑起劉府上下。
越近年節,凜冽寒意就好像發了瘋似的要反撲,冷的人連門檻都不願出了。
也正是在五爺派人去蔡山莊子接閑養的老爺子回府的前幾天,下了一場新雪,老頭兒瞧著滿山的銀裝素裹十分得意,早早晨起鬧著要去打拳,結果被雪滑了一跤,跌得至今沒能清醒。
劉旦縉夫妻二人當即撇下所有事兒,務必請了三四位醫生連夜趕去蔡山莊子,灌下無數奇珍異藥下去,終究年老難捱,正月初二辰時一刻,老爺子歸天。
葉英兒聽到這件事,已經是正月初三劉五爺夫婦搬靈回府之時。換了一身慘白的素裝,內芯裏綿綿軟軟的都是新棉花,順著其他幾位神色不一的姨娘身後,老實的叩首哭起了靈來。
喪事重大,劉旦縉跪在老父靈前,身心都悲傷至極,潛意識裏不免人事脫力,本身心弦緊繃壓抑,忙碌奔波抑了一冬的疲憊壓力被這事一再催化,踏至壓了下來,堪堪把劉五爺哭昏了去。
葉英兒跪在最後看著元氏一身槁白,搖搖欲墜,卻能挺起大梁,指揮著下人攙扶五爺去一旁休息治療,心中暗暗稱讚這女人的能耐,思量間,不免也動了些其他的心思出來。
幾路報喪的草備幹糧飛馬而去,劉府東西兩院統統換下喜慶年裝,和著雪色慘白,肅穆低沉;下麵做事的仆從卻因年節披白,忙死也沒有賞銀懈怠了一些。
可劉家家大業大,州城的官員老爺們、族裏的老少鄉親,各大商號高台都有人來拜祭,元氏既要應酬這些人物,又得夜夜與劉旦縉守靈,暫時動不得的管事娘子都咬著牙不去當場發作,隻等頭七、百天一過,一一算賬。
當然做這些偷奸耍滑的,各位姨娘是少不了費心思。
隻她們誰也沒葉英兒手腳利索,才劉旦縉支撐不住玄玄欲墜的,葉英兒就狠狠用薑汁手帕往自己眼睛裏塞,而後身子一軟,撞到一旁同跪著的五姨娘身上,驚得她一聲低叫。
這可把支持儀禮的元氏急死了!
前頭連忙叫了人攙扶照顧五爺,後頭還得顧著有身子的葉氏,這樣大的場麵也不能亂起來,——尤其見著葉氏雙目緊閉昏迷不醒,但雙眼紅的腫了一般眼淚還在受不住的滾滾往下掉,紙做的嬌嫩人兒,元氏簡直恨不能暈過去的是自己。
死撐著也要維持下來。
其他姨娘見這病況,每每暗自忖思自己暈不到這個程度,又瞧見元氏鐵腕手段鎮壓,讓她抓住作假豈不是自取其辱一番雲雲,倒也不敢貿貿然跟著做暈倒之勢。
這些人的心思元氏怎麽也看了出來,轉念一思量:就當葉氏是個不中用的,更千萬不能在這當口給人把柄!對葉氏的安排就更上心妥帖,對其他人的打壓更加淩厲。
得了這一位留了心意的保障,葉英兒往往掩著帕子跪在軟墊之上,去想自己孤苦無依流落這裏,做了不名一文的小老婆,再淒淒艾艾的啼哭一陣子;
想不起這些,穩穩當當的腳大拇指疊壓坐於腳跟之上,隨著腹式呼吸調整身體機能,撐個場麵樣子也不讓自己受傷;
再或者覺得累了,便暗暗掐住脈門做虛弱裝,被元氏硬搬弄到暖房裏休息睡覺等等。
再加上她修飾工作做得好,那一絹素白裹身,稍微上一些熏妝,……幾日守靈守著下來,怎麽看都給人一種不忍嬌弱羸怯的念頭來,兮兮可憐。
受葉氏的啟發,四姨娘蘇氏幾次教四歲的益哥兒做生病狀偷懶,被益哥兒的嫡母元氏冷冷看在眼裏記在心上,自是有話後頭說了。
正月初八,京城的劉二爺和西南的四爺快馬奔回,終於在頭七之前趕回。
葉英兒和眾位少爺姨娘們跪在設靈的淳熙堂西側下角,直從上午說“馬上就到”馬上了兩三個小時才等到。
葉英兒咬嚼著帕子一角,恨恨的透過巾帕遮掩的去瞪從門裏湧進來的一批人,還沒怎樣,整個靈堂轟然哭聲大作,和著雕廊大棟的回環立體繞音洪亮的可怕,嚇得葉英兒哆嗦咒罵了一聲,低了頭用那帕子掩麵瑟瑟發抖。
隻聽得靈堂最前頭那端那一兩聲哭嚎錘地:“父親,兒子回來的遲了!!”
葉英兒身子一軟,伏趴在蒲團上抖了抖,再不肯動了。
很快的就有專門守著她的兩個丫鬟噌噌跑過來,熟練地將人抬扶著挪到暖房裏。暖房在淳熙堂東跨院的廂房,葉英兒睡得還算愜意,中間醒來了一次,墊了些迎絮拿來的點心,又接著狠狠睡到第二天,把跪地的虛氣補睡回來。
二爺四爺帶著家眷們齊齊奔喪回來,淳熙堂裏跪著的麻孝一下子就熱鬧起來,頭七、起靈之事越發的冗繁駁雜,送往迎來亂哄哄蓬遭遭的善後事宜之後,葉英兒和其他姨娘不參與上層正經主子們得事務,從淳熙堂各自搬回原處。
也錯過了淳熙堂裏的大事。
這個因果葉英兒不需要知道。
劉旦縉也很滿意這個女人懂事兒,很快去官府把剩下的事情辦利索,又緊著安排了三五日的時間專門去了一趟嶺子山山裏的窯廠,草創初建,窯廠的師傅拿出這一個月來燒的頂好的幾件甜白瓷,雖說比起官窯燒製的胎釉稍厚了一些,顏色卻瑩白剔透,十分的惹人喜歡。
回到府上,除去在元氏的屋裏之外,就是去葉氏那裏多,一來二去的劉旦縉態度擺在那裏,葉英兒原本就是不耐煩的人,見他對自己好,也從開始的小心的意兒漸漸放了開。
晌午才過了不多久,葉英兒為著消食站在東暖閣裏書架前零零散散翻書,都是劉旦縉之前在這裏午歇時候翻來看看的,諸子文祿誌怪駢散都有一些。
隨手抽出一本翻了翻,才看了個目錄行,外頭一陣動靜,那男人的聲音遠遠的傳了過來,隻好把書扔到炕上理了理衣裳出去迎接。
葉英兒才掀了簾子,就聽見廳堂外頭珠簾拂動的聲響,很快那男人進來,葉英兒行著禮,而後扶著腰偏頭看他,“爺怎麽這時候過來?”
進了內室,劉旦縉讓丫鬟侍候退去外衣,洗了手,用熱毛巾貼著臉,暖和的常常出了一口氣,“讓廚房煮一些湯麵上來,別弄費事兒了。”
葉英兒笑道,“我那裏正讓人溫了些菌湯,從前日就開始燉了的,拿來直接下了麵筋就能成,再讓切一盤火腿在油鍋裏過一遍,蘸上醬料,伴著泡辣椒丁就拿上來罷。——要熱酒麽?”幫他解開腰間勒緊的玉帶。
“不用。”
葉英兒擺擺手,綠枝領命而去。
“蘇州的帳才算完,”劉旦縉換了一身輕裝,寬袍大袖的,“沒什麽事兒,就過來看看。大廚房弄個東西煩的很,你這裏清閑。”
葉英兒在一旁協著他脫了衣裳又穿了衣裳,用水青色的汗巾係上,笑道,“挺清閑。……爺待會兒還出去?”作勢彈了彈他衣襟下擺,y整齊了。
劉旦縉抬著手任她侍候,笑道,“鎖門罷。”也就是留在這裏過夜。
照顧著他吃了一大碗湯麵,加上一大盤火腿拌著,很快就吃見了底。葉英兒覺著香,不禁也跟著進了一小盅熱湯之類。
飯畢,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可能是飯飽食香屋子裏也暖和,身子漸漸生了些疲懶懈怠,此時也不好就躺著積食,讓人去東暖閣那邊取了方才扔在炕頭的書過來。
劉旦縉站在窗下,條案旁邊的s花紋高腳套幾上擺滿了各式的瓶瓶罐罐,其中有個裝藥的白色小瓷壺,似乎頗有意思,正拿起來端詳,聽她要讀書,稀奇得很,“要書做什麽。——這是拿你們那裏的白泥燒的?”
葉英兒瞧了一眼,正是前些日子糊弄安嬤嬤說的那些個藥丸子,因要做出“隱於野”的高深樣子來,正好手頭上有從家裏帶來的幾支泥塑小壺,才用的了。
從裏頭倒出來九十粒丸子送與安嬤嬤,後頭瓶子就撇在那裏沒動,見他問,很無所謂的點點頭,“白泥,鄉下多得是。”
劉旦縉失笑,什麽叫鄉下多得是?!隻有苕子嶺才有這種能燒製甜白瓷的白泥!要不是有鄉下村鄙人自己用這泥燒了罐子拿到州城集市來賣,讓自己碰巧見了,……
小丫鬟小蓮很快跑過去取了書過來,正要遞給六姨娘,橫過來一隻大手拿了去,——劉旦縉瞧了眼封皮,是本官印的《群書》,不由得看了眼葉氏,“你看的懂?”
索性自己翻開書本,靠坐在一邊的大搖椅上自己看了幾頁。
葉英兒無所謂的坐回美人榻上,“自然是看不懂,——念給你兒子聽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聽得習慣了以後也不會厭倦。”說著就搭手撫上自己的半球一樣的腹部。
劉旦縉回頭掃了她一眼,“你想讓他以後做官?”揚了揚手中的書。
葉英兒不解。
劉旦縉笑笑,“念字容易,讀書難,”隨意翻看一頁,“明日從外頭挑一個懂句讀的,省的教壞兒子改不過來。”
坐到她身側,從塌內側拉來小被子覆在她身上,蓋住肚子,從翻開的那一頁挑了兩段默讀了一遍,才開始慢悠悠念起:“太公曰,忠臣良士,天地之所生,何為無有?……”
念完這一頁感覺還不錯,翻了翻,挑出另一段開始念,左手端著書,右手摟著那女人枕躺在自己膝上。聲音平緩有力。
葉英兒的呼吸漸漸綿長平穩,雙手攥著男人腰間的汗巾蜷在胸前,眉心一片澄然,偶爾劉旦縉低頭掃她一眼,指尖抽玩著垂鬢的細發青絲。
……
次日早晨,葉英兒在床上翻了個身,輕輕嗬了個哈欠,等意識清楚了睜開眼,盯著床頂羅幃手往那男人昨晚睡著的地方摸了摸,涼的。
睫毛微微閃動,好一陣兒才翻身換了個方向,朝著床簾外喚人。
“起身罷。——爺什麽時辰走的?”
綠枝幫六姨娘腳穿上棉拖,放好裙擺,“卯時一刻的樣子,——爺不讓咱們吵醒您,又問了姨娘您平時的飲食休息,讓劉福家的端了熱湯喝了才走的。兩位姐姐去送爺出了門,就落了鎖。”
葉英兒點頭,“這就好。”既然已經醒了,就再睡不著。
蒲芮將六姨娘身上換下的衣裳拿去洗了,迎柳跟前的木華此時在這裏侍候,少言多行,學著蒲芮以前的樣子,安分的很。
葉英兒也挺滿意這個丫頭,正說著話,迎絮迎柳從外頭進來,請了安讓人抬熱水過來張羅六姨娘洗澡,潤膚抹露的,一時忙碌起來,也就把早上起來床的另一半已經冷了的矯情收了起來。
再兩天,劉旦縉都歇在延蘊院,——整個府裏就葉氏和元氏能留得下五爺過夜。
元氏從嫁入劉府以後就好似活在天上一般,不用從前如履薄冰的侍奉母親,不用晨醒昏定請安長輩時勾心鬥角,更不曾想到,美妾如雲的丈夫竟然在自己房裏連歇兩個月之久,現在也就是除了有孕的葉氏能分一點兒寵!
那一點的寵幸放在元氏眼中根本不算什麽。
卸了了裙釵眉黛的元氏站在紅燭之下身姿綽約,少了白日間的雍容富貴,添了幾分少女的香氣,劉旦縉自然不會有美不享,讓人侍候更衣後就躺上床去。
延蘊院西側的跨院裏大姨娘萬氏房內隻有一個丫鬟侍候上夜,將正院裏的事情小心翼翼的提了提,萬氏狠狠的抓了被麵,上好的緞麵當即就被劃了絲,很是難看。
後麵一進住著的四姨娘聽了後狠狠地冷笑一番,很快又想起自己被人挾走的可憐的小兒子,獨自坐於窗下對月惆悵,想撫箏又忌憚元氏之前的手段,隻好讓人磨墨,寫幾句悲詞傷調聊以安慰。
劉旦縉自是盡興,待午夜醒來尋茶喝,正要下床去,吵醒了睡覺極淺的元氏,連忙安撫了丈夫自己,伸胳膊在床頭撈了件衣裳罩身下床去拿茶壺倒水。
男人隻喝了一口,便又倒頭而睡。
元氏放回茶碗,走到床邊踟躕了再三,還是紅著臉褪了罩袍輕輕的掀開被子睡在丈夫的身側。這一回五爺卻沒有動靜,呼呼便睡到次日。……
過了臘八,劉府上下開始正式準備過年的物什。
各大莊子的管事陸續拉著牛馬車輛回府上交差,幾座州城大市的鋪子帳銀也都回籠納入劉家錢莊,劉旦縉就又忙得腳不沾地。
先頭兩場大雪壓下,好幾個大莊子的行程拖後,京城老二家和西南老四也都隨後遣了人送年貨,元氏接過二姨娘手裏的賬本鑰匙後,將內庫整整齊齊的理了一番,又新添京城元家的一竿子姻親故裏,且以往管內院事的兩位姨娘很是撂開手,這些子事兒比往年更繁忙許多。
葉英兒雖兩耳不聞窗外事,緊緊箍著錦繡院不讓外頭生事兒,可這一小院的年前灑掃裝扮儲備送迎事務就讓人忙的夠嗆,實在不能想元氏那樣一個初中生大小的人怎樣挑起劉府上下。
越近年節,凜冽寒意就好像發了瘋似的要反撲,冷的人連門檻都不願出了。
也正是在五爺派人去蔡山莊子接閑養的老爺子回府的前幾天,下了一場新雪,老頭兒瞧著滿山的銀裝素裹十分得意,早早晨起鬧著要去打拳,結果被雪滑了一跤,跌得至今沒能清醒。
劉旦縉夫妻二人當即撇下所有事兒,務必請了三四位醫生連夜趕去蔡山莊子,灌下無數奇珍異藥下去,終究年老難捱,正月初二辰時一刻,老爺子歸天。
葉英兒聽到這件事,已經是正月初三劉五爺夫婦搬靈回府之時。換了一身慘白的素裝,內芯裏綿綿軟軟的都是新棉花,順著其他幾位神色不一的姨娘身後,老實的叩首哭起了靈來。
喪事重大,劉旦縉跪在老父靈前,身心都悲傷至極,潛意識裏不免人事脫力,本身心弦緊繃壓抑,忙碌奔波抑了一冬的疲憊壓力被這事一再催化,踏至壓了下來,堪堪把劉五爺哭昏了去。
葉英兒跪在最後看著元氏一身槁白,搖搖欲墜,卻能挺起大梁,指揮著下人攙扶五爺去一旁休息治療,心中暗暗稱讚這女人的能耐,思量間,不免也動了些其他的心思出來。
幾路報喪的草備幹糧飛馬而去,劉府東西兩院統統換下喜慶年裝,和著雪色慘白,肅穆低沉;下麵做事的仆從卻因年節披白,忙死也沒有賞銀懈怠了一些。
可劉家家大業大,州城的官員老爺們、族裏的老少鄉親,各大商號高台都有人來拜祭,元氏既要應酬這些人物,又得夜夜與劉旦縉守靈,暫時動不得的管事娘子都咬著牙不去當場發作,隻等頭七、百天一過,一一算賬。
當然做這些偷奸耍滑的,各位姨娘是少不了費心思。
隻她們誰也沒葉英兒手腳利索,才劉旦縉支撐不住玄玄欲墜的,葉英兒就狠狠用薑汁手帕往自己眼睛裏塞,而後身子一軟,撞到一旁同跪著的五姨娘身上,驚得她一聲低叫。
這可把支持儀禮的元氏急死了!
前頭連忙叫了人攙扶照顧五爺,後頭還得顧著有身子的葉氏,這樣大的場麵也不能亂起來,——尤其見著葉氏雙目緊閉昏迷不醒,但雙眼紅的腫了一般眼淚還在受不住的滾滾往下掉,紙做的嬌嫩人兒,元氏簡直恨不能暈過去的是自己。
死撐著也要維持下來。
其他姨娘見這病況,每每暗自忖思自己暈不到這個程度,又瞧見元氏鐵腕手段鎮壓,讓她抓住作假豈不是自取其辱一番雲雲,倒也不敢貿貿然跟著做暈倒之勢。
這些人的心思元氏怎麽也看了出來,轉念一思量:就當葉氏是個不中用的,更千萬不能在這當口給人把柄!對葉氏的安排就更上心妥帖,對其他人的打壓更加淩厲。
得了這一位留了心意的保障,葉英兒往往掩著帕子跪在軟墊之上,去想自己孤苦無依流落這裏,做了不名一文的小老婆,再淒淒艾艾的啼哭一陣子;
想不起這些,穩穩當當的腳大拇指疊壓坐於腳跟之上,隨著腹式呼吸調整身體機能,撐個場麵樣子也不讓自己受傷;
再或者覺得累了,便暗暗掐住脈門做虛弱裝,被元氏硬搬弄到暖房裏休息睡覺等等。
再加上她修飾工作做得好,那一絹素白裹身,稍微上一些熏妝,……幾日守靈守著下來,怎麽看都給人一種不忍嬌弱羸怯的念頭來,兮兮可憐。
受葉氏的啟發,四姨娘蘇氏幾次教四歲的益哥兒做生病狀偷懶,被益哥兒的嫡母元氏冷冷看在眼裏記在心上,自是有話後頭說了。
正月初八,京城的劉二爺和西南的四爺快馬奔回,終於在頭七之前趕回。
葉英兒和眾位少爺姨娘們跪在設靈的淳熙堂西側下角,直從上午說“馬上就到”馬上了兩三個小時才等到。
葉英兒咬嚼著帕子一角,恨恨的透過巾帕遮掩的去瞪從門裏湧進來的一批人,還沒怎樣,整個靈堂轟然哭聲大作,和著雕廊大棟的回環立體繞音洪亮的可怕,嚇得葉英兒哆嗦咒罵了一聲,低了頭用那帕子掩麵瑟瑟發抖。
隻聽得靈堂最前頭那端那一兩聲哭嚎錘地:“父親,兒子回來的遲了!!”
葉英兒身子一軟,伏趴在蒲團上抖了抖,再不肯動了。
很快的就有專門守著她的兩個丫鬟噌噌跑過來,熟練地將人抬扶著挪到暖房裏。暖房在淳熙堂東跨院的廂房,葉英兒睡得還算愜意,中間醒來了一次,墊了些迎絮拿來的點心,又接著狠狠睡到第二天,把跪地的虛氣補睡回來。
二爺四爺帶著家眷們齊齊奔喪回來,淳熙堂裏跪著的麻孝一下子就熱鬧起來,頭七、起靈之事越發的冗繁駁雜,送往迎來亂哄哄蓬遭遭的善後事宜之後,葉英兒和其他姨娘不參與上層正經主子們得事務,從淳熙堂各自搬回原處。
也錯過了淳熙堂裏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