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知兵善略,頗富將才,可命徐榮領兵出武關,直撲宛城,可席卷南陽。”
“溫侯駐紮虎牢關已久,隻怕有些太悶了,可命溫侯領並州軍兩萬直撲兗州,擒殺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逆賊曹操,攻破酸棗,則關東諸侯必定心驚膽戰。”
聽到李儒謀劃的兩路齊出之計,董卓麵色由怒轉喜:“好好好……不過,徐榮此人在我涼州軍中聲名不顯,難道還強的過李傕?”
雖然李傕沒能戰勝劉燁,不過好歹在長安城鉗製住了涼州兵,素來都是以董卓麾下第一大將的形象出現,因此董卓還是屬意西路軍的統帥為李傕。
李儒搖搖頭:“李稚然用兵自然不差,不過他遭逢新敗,隻怕軍中士卒不服,況且徐榮聲名不彰,袁術自然不放在眼裏,這正是高祖用韓信為上將軍的原因。”
董卓見到女婿如此堅持徐榮擔任主將,隻好點了點頭。
“派五十名護衛好好‘保護’徐榮家眷。”董卓又道。
李儒點頭稱是,隨後退了出去,卻不由得長歎一聲。
他抬頭望天,憂慮道:“賈文和智謀高深,某本打算此次事了推薦給嶽父,想不到竟然被劉燁捷足先登,難不成他也看出了賈詡的智謀……”
雖然拋棄長安,壯士斷腕是李儒提出來的,不過他忽然感到一陣後悔,劉燁與涼州軍如芒在背,如今雖然暫且擺脫了劉燁的威脅,隻怕日後卷土重來之時,將會席卷天下。
董卓象征性的對劉辯登基駁斥了一番,不過很快就啞口無言,因為劉辯乃是靈帝與何皇後嫡長子,而劉協則是王美人之子,又是董卓扶持,不管是從血緣還是正統性來說,都是劉協勝出一籌。
更何況,劉燁這邊還有一個活著的何太後,正統性毋庸置疑。
董卓並不在乎這些,反而專心於策劃南北兩路大軍進攻。
南陽郡。
袁術坐在宛城的郡守府中眉開眼笑,他雖然被封為後將軍,不過卻不像袁紹劉表等人,直接就被委任為郡守或者是州牧,反而沒有安身之地。
袁術本來想要回到汝南,那是袁氏的發家之地,勢力根深蒂固,不過沒有想到剛出武關就傳來一個好消息。
南陽太守張谘被長沙太守孫堅當場格殺,南陽群龍無首。
袁術大喜之下,當即入主宛城,占據南陽郡,憑借袁氏嫡係的血脈與後將軍的威望,順利的掌管了南陽郡的一切。
就在袁術暢想之際,一員四方臉,麵目孔武的大將急急忙忙走入室內,腳步急促。
“後將軍,大事不好!”
袁術被這道聲音驚醒過來,定睛一看,原來是麾下頭號大將紀靈。
“紀靈,怎麽了,何事驚慌?”袁術皺眉道。
紀靈急忙道:“後將軍,董卓軍忽然從武關之中殺了出來,敵軍兵多,雷薄麾下三千軍馬猝不及防,一戰便被擊潰,雷薄性命還不知道呢。”
袁術猶如聽到一個晴天霹靂,當即便愣住了:“什麽?董卓軍有多少人,領兵大將又是何人,是呂布還是李傕?”
紀靈搖搖頭:“都不是,敵軍之中打一杆徐字旗號,敵軍主將是誰並不清楚。”
袁術思索一陣,“姓徐?某在洛陽呆過一段時間,董卓麾下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胡軫牛輔等諸多大將,還有統帥並州軍的呂布,除此之外剩下的也不算什麽。”
想到這裏,袁術興奮起來:“紀靈,南陽郡還有多少兵馬?”
紀靈抱拳道:“南陽郡還有五萬餘兵馬。”
南陽郡乃是大郡,與汝南郡不相上下 ,在黃巾之亂爆發前足足有兩百四十多萬人口,經曆張曼成占據和朱儁反攻之後,蕭索到不足百萬口。
而袁術來到南陽郡,除了張谘遺留下來的兩萬餘兵馬,二話不說又擴兵三萬,若是論兵力,隻怕關東群雄之中以他袁術為尊。
袁術笑道:“我軍五萬餘人,難道還對付不了一個無名小將的三萬人馬?”
說罷,袁術決然道:“紀靈,張勳,樂就,李豐諸將隨我出城,先破敵軍,再奪武關!”
袁術號令之下,五萬大軍在城中集合起來,隨後打著一麵大大的袁字將旗,列陣衝向城外。
五萬大軍那是何等氣勢?光是營帳都要連綿十餘裏,袁術軍分為五個萬人方陣,分別由紀靈張勳四將各自統領,而中軍一座方陣自然是袁術親自坐鎮。
五座萬人方陣相隔不遠,互相之間都能望見號令,若是袁術揮旗指揮,同時進軍可謂是威風凜凜。
袁術誌得意滿向前看出,隻見得敵軍陣中一麵徐字將旗,卻看不清楚敵將麵容。
敵軍人數大概在三萬上下,袁術當即冷笑一聲。
“敵軍擊敗雷薄靠的不過是兵力優勢,如今我軍兵力強過敵軍,豈不是輕易戰而勝之?”袁術手中握住馬鞭,洋洋得意道。
“紀靈張勳為左翼,李豐樂就為右翼,結雁形陣夾擊敵軍!”
袁術一聲令下,隻見得五萬大軍當即分為三部,成一個“v”字形左右夾擊徐榮軍,袁術中軍稍微落後,等待發起致命一擊。
徐榮是個中年人,騎在馬上披著鎧甲,瘦瘦弱弱麵無表情。
徐榮抬頭看了一眼袁術的五萬大軍,輕輕搖頭。
“傳令,對敵軍兩翼采取防守,向敵中軍接近,五千鐵騎夾在步卒包圍之中不許亂動,一旦接近敵軍三裏之內,立刻發動突擊。”
聽到徐榮號令,三萬董卓軍擂鼓吹號,向前接戰,兩部大軍很快就交戰在一起,宛如兩座山嶽碰撞,喊殺聲不絕於耳。
袁術軍兵力雖多,不過大都是新募之兵,從未經曆過戰陣廝殺,裝備陳舊,而董卓軍則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精銳,裝備精良。
董卓軍五人或十人組成一個小陣,配合嚴密,殺得袁術軍人仰馬翻,戰不多時,袁術軍兵卒各個不複興奮之情,反而掉頭便逃。
“誰若是逃走,俺要他的命!”
紀靈揮動三尖兩刃刀,砍死一人。
“溫侯駐紮虎牢關已久,隻怕有些太悶了,可命溫侯領並州軍兩萬直撲兗州,擒殺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逆賊曹操,攻破酸棗,則關東諸侯必定心驚膽戰。”
聽到李儒謀劃的兩路齊出之計,董卓麵色由怒轉喜:“好好好……不過,徐榮此人在我涼州軍中聲名不顯,難道還強的過李傕?”
雖然李傕沒能戰勝劉燁,不過好歹在長安城鉗製住了涼州兵,素來都是以董卓麾下第一大將的形象出現,因此董卓還是屬意西路軍的統帥為李傕。
李儒搖搖頭:“李稚然用兵自然不差,不過他遭逢新敗,隻怕軍中士卒不服,況且徐榮聲名不彰,袁術自然不放在眼裏,這正是高祖用韓信為上將軍的原因。”
董卓見到女婿如此堅持徐榮擔任主將,隻好點了點頭。
“派五十名護衛好好‘保護’徐榮家眷。”董卓又道。
李儒點頭稱是,隨後退了出去,卻不由得長歎一聲。
他抬頭望天,憂慮道:“賈文和智謀高深,某本打算此次事了推薦給嶽父,想不到竟然被劉燁捷足先登,難不成他也看出了賈詡的智謀……”
雖然拋棄長安,壯士斷腕是李儒提出來的,不過他忽然感到一陣後悔,劉燁與涼州軍如芒在背,如今雖然暫且擺脫了劉燁的威脅,隻怕日後卷土重來之時,將會席卷天下。
董卓象征性的對劉辯登基駁斥了一番,不過很快就啞口無言,因為劉辯乃是靈帝與何皇後嫡長子,而劉協則是王美人之子,又是董卓扶持,不管是從血緣還是正統性來說,都是劉協勝出一籌。
更何況,劉燁這邊還有一個活著的何太後,正統性毋庸置疑。
董卓並不在乎這些,反而專心於策劃南北兩路大軍進攻。
南陽郡。
袁術坐在宛城的郡守府中眉開眼笑,他雖然被封為後將軍,不過卻不像袁紹劉表等人,直接就被委任為郡守或者是州牧,反而沒有安身之地。
袁術本來想要回到汝南,那是袁氏的發家之地,勢力根深蒂固,不過沒有想到剛出武關就傳來一個好消息。
南陽太守張谘被長沙太守孫堅當場格殺,南陽群龍無首。
袁術大喜之下,當即入主宛城,占據南陽郡,憑借袁氏嫡係的血脈與後將軍的威望,順利的掌管了南陽郡的一切。
就在袁術暢想之際,一員四方臉,麵目孔武的大將急急忙忙走入室內,腳步急促。
“後將軍,大事不好!”
袁術被這道聲音驚醒過來,定睛一看,原來是麾下頭號大將紀靈。
“紀靈,怎麽了,何事驚慌?”袁術皺眉道。
紀靈急忙道:“後將軍,董卓軍忽然從武關之中殺了出來,敵軍兵多,雷薄麾下三千軍馬猝不及防,一戰便被擊潰,雷薄性命還不知道呢。”
袁術猶如聽到一個晴天霹靂,當即便愣住了:“什麽?董卓軍有多少人,領兵大將又是何人,是呂布還是李傕?”
紀靈搖搖頭:“都不是,敵軍之中打一杆徐字旗號,敵軍主將是誰並不清楚。”
袁術思索一陣,“姓徐?某在洛陽呆過一段時間,董卓麾下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胡軫牛輔等諸多大將,還有統帥並州軍的呂布,除此之外剩下的也不算什麽。”
想到這裏,袁術興奮起來:“紀靈,南陽郡還有多少兵馬?”
紀靈抱拳道:“南陽郡還有五萬餘兵馬。”
南陽郡乃是大郡,與汝南郡不相上下 ,在黃巾之亂爆發前足足有兩百四十多萬人口,經曆張曼成占據和朱儁反攻之後,蕭索到不足百萬口。
而袁術來到南陽郡,除了張谘遺留下來的兩萬餘兵馬,二話不說又擴兵三萬,若是論兵力,隻怕關東群雄之中以他袁術為尊。
袁術笑道:“我軍五萬餘人,難道還對付不了一個無名小將的三萬人馬?”
說罷,袁術決然道:“紀靈,張勳,樂就,李豐諸將隨我出城,先破敵軍,再奪武關!”
袁術號令之下,五萬大軍在城中集合起來,隨後打著一麵大大的袁字將旗,列陣衝向城外。
五萬大軍那是何等氣勢?光是營帳都要連綿十餘裏,袁術軍分為五個萬人方陣,分別由紀靈張勳四將各自統領,而中軍一座方陣自然是袁術親自坐鎮。
五座萬人方陣相隔不遠,互相之間都能望見號令,若是袁術揮旗指揮,同時進軍可謂是威風凜凜。
袁術誌得意滿向前看出,隻見得敵軍陣中一麵徐字將旗,卻看不清楚敵將麵容。
敵軍人數大概在三萬上下,袁術當即冷笑一聲。
“敵軍擊敗雷薄靠的不過是兵力優勢,如今我軍兵力強過敵軍,豈不是輕易戰而勝之?”袁術手中握住馬鞭,洋洋得意道。
“紀靈張勳為左翼,李豐樂就為右翼,結雁形陣夾擊敵軍!”
袁術一聲令下,隻見得五萬大軍當即分為三部,成一個“v”字形左右夾擊徐榮軍,袁術中軍稍微落後,等待發起致命一擊。
徐榮是個中年人,騎在馬上披著鎧甲,瘦瘦弱弱麵無表情。
徐榮抬頭看了一眼袁術的五萬大軍,輕輕搖頭。
“傳令,對敵軍兩翼采取防守,向敵中軍接近,五千鐵騎夾在步卒包圍之中不許亂動,一旦接近敵軍三裏之內,立刻發動突擊。”
聽到徐榮號令,三萬董卓軍擂鼓吹號,向前接戰,兩部大軍很快就交戰在一起,宛如兩座山嶽碰撞,喊殺聲不絕於耳。
袁術軍兵力雖多,不過大都是新募之兵,從未經曆過戰陣廝殺,裝備陳舊,而董卓軍則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精銳,裝備精良。
董卓軍五人或十人組成一個小陣,配合嚴密,殺得袁術軍人仰馬翻,戰不多時,袁術軍兵卒各個不複興奮之情,反而掉頭便逃。
“誰若是逃走,俺要他的命!”
紀靈揮動三尖兩刃刀,砍死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