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先鋒趕到


    不光是《三國演義》,就連《三國誌》正史當中都有記載,一般稱呼將帥都是“弓馬嫻熟”,而描寫太史慈的神射技藝之時,卻是用了大篇幅的描寫,描述了太史慈在北海圍城之時如何突圍,箭無虛發。


    李術舉兵反叛之前,特意用借口將程普和太史慈等人支開,因此等到兩人反應過來,手中隻有不到三千兵馬,而李術則是在城中據有五千兵馬,攻城之戰向來是攻城方兵力較多方可,很少有以少量兵力攻取重兵駐守的堅城。


    太史慈與程普一番商議之後,以程普統率大多步卒駐紮城外,他自己則是帶著僅有的百餘騎,在舒縣城外挑釁。


    舒縣的叛軍見到太史慈如此大膽,自然是一個個怒不可遏,紛紛向太史慈齊射,結果太史慈卻是一一避開,握住手中長弓便是連珠急射,一連之間射倒了四五人,而且他眼疾手快,能夠以手接箭,因此城上弓箭手雖多,卻始終奈何不了太史慈。


    太史慈連續數日單騎出營,隻要見到城頭之上有敢露頭的,二話不說張弓便射,這三日以來已經被他射倒了四十餘人,因此廬江叛軍可謂“談太史色變”,也不敢露頭。


    太史慈帶著百餘騎在舒縣四麵城牆環繞一陣,大罵之下卻再也沒有一人敢露頭,隻好破口大罵,隨後率領百餘騎奔回營中。


    “呼!”太史慈摘下頭盔,頭頂冒著噌噌熱氣,氣衝衝的闖進了營帳之中。


    “子義,怎麽了?”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員須發黑白相間的老將,身邊放著一杆鐵脊蛇矛,他正是早就跟隨孫堅的四將之一,程普,字德謀。


    “程老將軍,這幫城中的叛軍實在是無膽!”


    太史慈抱著頭盔坐了下來,冷冷道:“某率領騎兵四麵環城叫罵,城中卻無一人敢抬頭,好不容易有一人露出頭來,被某一箭射死,剩下的人變成了縮頭烏龜。”


    “可惜我軍兵力不足,否則直接攻城便是!”太史慈自信道:“某願為先登,擒殺李術狗賊。”


    程普麵露微笑:“子義意氣高昂,這是好事,不過不用著急,某已經派人知會主公,想必不久之後,援軍就會趕到的。”


    廬江郡位於江北,消息不如居中的吳郡靈便,因此對於山越造反、孫翊被殺之事都不知情。


    太史慈麵色微微黯淡:“伯符公...唉!”


    如果說周瑜是孫策最重視的江東大將,那麽太史慈一定緊緊排在周瑜之後,孫策和太史慈可謂君臣相得的典型,兩人可謂不打不相識,既是君臣,也是朋友。聽說孫策病逝之後,太史慈沉默了很長時間。


    程普出言安慰道:“子義,伯符公已經故去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守護他留下的江東基業。”


    太史慈點了點頭,握拳道:“嗯,抓到李術狗賊,某要用他的人頭來祭奠伯符公。”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響起,程普和太史慈轉頭看去,一名風塵仆仆的江東軍斥候衝了進來。


    “屬下張峰,見過程老將軍和太史校尉。”


    程普問道:“你來何事,莫不是我江東援軍到了?”


    “是的,程老將軍,周將軍從柴桑帶兵趕到吳縣,已經被主公任命為大都督,星夜率軍馳援廬江,屬下乃是徐校尉麾下斥候,特意前來通報。”


    太史慈聞言大喜:“周將軍,不!周都督帶了多少兵馬過來?”


    “都督共計領兵兩萬兩千,由徐校尉率領三千兵馬為先鋒,如今已經渡過長江,到達北岸,半個時辰內便能趕到。”


    程普和太史慈對視一眼,均是滿麵喜色。


    “子義,快快出營迎接文向,哈哈。”


    太史慈命令斥候張峰下去歇息,隨後跟在程普身後走了出去,一同向外看出。


    過不多時,隻見得數千江東軍奔馳而來,扛著一杆“徐”字大旗,這隻軍馬人數雖然不多,但是行進之間陣列如常,基本沒有人掉隊,很顯然是一支久經戰陣的精兵,不管是體力還是意誌都相當堅韌。


    衡量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不光要看陣戰廝殺,行軍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一支軍隊行進有度,經過長時間的急行軍卻依舊能夠保持陣列,自然是精兵,而急行軍之後便拖拖拉拉,自然是散兵遊勇。


    比如宋初之時,宋太宗決心收複燕雲十六州,宋軍步卒創造了古代軍隊急行軍的記錄,六日疾行一千二百裏,平均一日速度達到兩百裏,而且在到達之後,連續投入了八天攻城作戰,由此可見宋軍步卒的精銳。


    反觀明末,女真八旗入寇宣大,盧象升被任命為督師,召集九邊諸軍來援,不少總兵、參將手下有七八千、四五千兵馬,結果第一天趕到的隻有兩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剩下的部隊因為急行軍都被落在後麵,一直到兩三天之後才到達,有的人幹脆當了逃兵,指望這樣的軍隊打勝仗,自然是癡心妄想。


    “末將徐盛,見過程老將軍,太史校尉!”


    來援軍中,一騎奔馳而出,正是徐盛。


    “哈哈哈,文向來得正是時候,快快入營。”


    太史慈上前摟住了徐盛,程普同樣麵帶笑容。


    徐盛安排麾下三千軍馬入駐營寨之中,跟著太史慈到了中軍帳裏。


    他剛一坐下,程普就迫不及待道:“文向,周都督大軍到了何處,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到達?”


    徐盛略加思索,答道:“周都督大軍跟在我軍身後,此刻大概已經到了長江北岸,隻要蔣郎將接應得力,不出意外,一兩日之間,一萬九千大軍便能直抵舒縣城下。”


    蔣郎將也就是蔣欽,他和周泰都是橫行江淮之間的水賊,後來孫策跨江擊劉繇之時,前來投奔。蔣欽精通水戰指揮,因此被孫策任命為橫江中郎將,軍中呼為蔣郎將。


    “好!”程普笑道:“如此一來,我兩萬五千大軍雲集於舒縣城下,破城必矣!”


    “對了,子義兄。”徐盛忽然想起來周瑜的囑托,看向太史慈,道:“周都督曾命某到此之後,派出哨騎廣為搜尋廬江郡境內,查找是否有曹軍蹤跡,不過某軍中探哨稀少,還得麻煩子義兄援手。”


    江東偏南,不產戰馬,隻能夠從北方交易,因此軍中多為步卒和水軍,而騎兵力量基本為零,隻有北方的太史慈麾下才有百餘騎,極為珍貴。


    太史慈豪爽道:“好說,某這就把探哨派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大漢皇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騎繞龍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騎繞龍城並收藏三國之大漢皇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