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並沒因城外戰火連天而有所削減節日的氣氛,街上到處都是彩燈高懸,在正月十五這一夜裏,街上更是人頭攢動。


    這一天沒有宵禁,大姑娘小媳婦都會無所顧忌地走上街頭,甚至可以向中意的男子表明心意,明示暗示都可以。


    正月十五元宵節,其實才是中國真正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


    孟明遠有時候覺得時空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有的東西它變得麵目全非,有的東西它又很神奇得保持著曆史修正的力量,讓它們得以維持著原樣。


    城中百姓有意願到城外點冰燈的不在少數,畢竟連他們的君主都親自登上城牆與民同樂了,城外除了叛軍還有各地陸續來到的勤王之師,大環境是安全的。


    孟明遠的關注點不在開華帝的身邊,他一介文臣,就算有危險發生,除了舍身當肉盾估計也沒什麽實質功用。


    他留心的是順著繩索下到城外點冰燈的人,這裏麵肯定會有“死士”這個物種。


    城牆上一片人聲喧嘩,城內亦是一片熱鬧景象,而城外對峙的兩軍卻是兩樣感受。


    對叛軍來說 ,京城百姓如此歡騰的情形讓他們倍受打擊。


    對勤王之師來講,皇帝的與民同樂讓他們士氣更受鼓舞。


    在那燈火明亮的城牆上之上,是他們的君主,在這寒風凜冽的元宵夜裏,他們的君主與他們同在,城牆上歡樂的鼓點樂聲隨風絲絲縷縷地飄來,那是對他們最高的嘉獎。


    今天,孟明遠其實沒想跟著新帝到城牆上出風頭的,可他再位高權重畢竟也隻是一個臣子,皇帝開了口讓他隨駕同行,他也隻好跟著。


    威國公和鎮國公兩個老國公當然也是同行護駕的。


    開華帝的儀仗雖然沒有刻意張揚,但是有時候越是隨意親民反而越有意想不到的烘托效果,一路上看到儀仗的百姓很自覺地恭敬避讓,也沒有見到龍駕的惶惶不安。


    孟明遠不經意地打量過隨駕的護從人員,那都是元勳貴戚子弟,是最忠實於皇權的陣營出來的,兩個老國公果然個個都老而不昏,心裏明鏡一般的敞亮。


    兩個老國公陪著開華帝在城牆上來回巡看,而孟明遠則很自覺地落後他們幾步,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比起跟隨太祖打拚天下的國公級老不死,他這個沒什麽根基的丞相根本屁都不算,人,還是有點自知之明比較好。


    不期然地,孟明遠想到了和離的李氏,心中忍不住長長地歎息一聲。


    他原本是打算就跟她與程氏好好走完這一生的,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氏的心太大,要得太多,在他已然背負山一般責任的時候她那樣的後宅謀算真的是火山澆油,讓他無可容忍……如果不是一時盛怒衝動跟李家攤牌,或許他們仍舊是可以相攜一生的,可惜沒有如果啊……


    目光落到城下那些光芒閃爍的冰燈,眼前恍惚閃過李氏秀美的容顏,但卻如同煙花一般轉瞬即逝。


    他們隻是彼此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過客罷了,終究緣淺!


    想到煙花——孟明遠的目光微斂,這個時空尚沒有煙花的出現,所以再大的慶典也沒有煙花盛放的美景。


    想想也是讓人不勝唏噓,火藥明明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明代也擁有了紅衣大炮,可最後卻讓八國聯軍拿著長槍大炮跨過大西洋侵略過來,不能不說是種恥辱。


    微微合了下眼,大炮神馬的暫時可以先不考慮,煙花這種美麗的東西卻是可以弄出來讓百姓歡喜的。


    先民用再軍用,也算是一個過渡吧。


    孟丞相看著城外的冰燈微微地笑了,那笑容在周遭燈火的映襯下如春山一笑。


    公子如玉,春山一笑。


    不知晃掉了幾多人的心魂,有些在城牆上觀燈的大家女子不經意間的一回眸一側目,就此嗟歎半生。


    可惜,心無掛礙的探花郎丞相大人卻是無知無覺。


    伸手攏了攏身上的火狐大敞,孟明遠的目光投入距離更遠的叛軍軍營,不知今晚,南王兄弟可還能安枕啊?


    開華帝一行平安結束與民同樂的任務,安然返宮。


    孟丞相自然也就回家安置了。


    元宵節,畢竟也是一個大日子,孟明遠猶豫了一下到底還是去了程氏的馨院。


    一夜纏綿自是不用提。


    自從出了李氏的事,程雪蘭很是惶恐了一陣子,後來經過家人的勸說才慢慢安下心來,隻要她安分守己,隻要她聽話,郎君是不會像對李氏一樣對她的。否則的話,即使是有先帝賜婚的事由,隻怕也難保郎君會做出什麽事。


    程雪蘭已經漸漸有些明白,郎君可以多情,但他更無情,兒女情長拴不住他的心,也留不住他的意,他的目光總是在那些情愛之外的地方。


    接下來的幾天城內城外俱都風平浪靜,但總給人一種無形的沉悶威壓。


    無論皇帝還是南王,彼此都知道距離結局已經越來越近,這隻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片刻寧靜罷了。


    “回稟陛下,幾個逃脫的兵士確實全死了。”


    “竟然連一個活口都沒能留下?”開華帝還是有些惱的。


    “傳回來的消息確實是這樣的,沒活口。”


    孟明遠站在朝班內,心說:有活口就怪了,在裏麵有牽扯的人都不會是泛泛之輩,碾死幾個小囉嘍輕易之極。


    開華帝看向丞相的方向,“孟卿,看來南王無論如何都一定要留活口了。”


    孟明遠出列,恭聲道:“臣以為然。”南王這下非死不可了,新帝愈是想留活口,那些人的動作就會越加速,他們都不是一個人,身後周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是一門一戶的事,牽扯到家族大業,那些人心狠手辣的程度不亞於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


    所以說,逼狗跳牆從來不是明智之舉。


    當然,有時候該逼還是要逼一下的,火候掌握的問題罷了。


    “南王雖背離父母兄弟姊妹,但畢竟是皇家一脈,聖上有血脈之情,乃我朝百姓之福,南王之幸。”


    臥艸,丞相這話說得真虛偽。


    百官中有人心下對丞相很有不齒,丞相這人無論才智心計都讓人認同,但就是他有時那副諂媚於上的言辭很失文臣風骨,真不知道他那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


    也有官員認為,丞相畢竟宅心仁厚,時刻替聖上分憂。


    還有官員認為,丞相這廝不定挖了多大的坑等著南王往裏跳呢。


    ……


    總之,殿上百官心中各有計較,一不而是。


    當然,那些也都不關孟丞相的事,他隻做自己該做的,對自己有利的,能順便再坑別人一把那自然是最好了,不能的話其實他也沒什麽損失。


    人嘛,知足常樂!


    “報,邊關急報。”


    殿下突如其來的一聲唱喝,讓殿內君臣齊齊心頭一凜。


    他們最擔心的事到底發生了嗎?


    “宣,快宣。”開華帝的眉頭不由蹙緊,初登帝位便諸事不順,這讓他心中著實的憤懣。


    來報的信役一身風塵,甚至衣服上還帶了血汙,一進殿便撲跪於地,聲音透著一股缺水的斯啞,“報,突厥大軍二十萬叩關,邊關告急。”


    “兵部。”開華帝暴怒。


    兵部尚書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伏身於地瑟瑟發抖,“臣……臣在……”


    一看這兵部尚書的熊樣兒,開華帝更是怒不可遏,“這便是朕的大臣們為朕舉薦的人才?”虧他也是出身五姓大族,簡直是不堪入目,這些世家大族明明已經腐朽不堪,卻偏偏還盲目自大,簡直……


    百官跟接受到同一指令一下,全部跪下了。


    於是,沒跪的那個就一下子鶴立雞群了。


    開華帝看過去,龍目湛湛。


    孟明遠抿抿唇,幹巴巴地道:“臣其實隻是跪慢了,聖上莫怒,臣這就跪了。”他咋地也不是土著啊,有時候對他們這個時代人的統一指令難免接收上會有些信號不太好。


    要不是場合不對,不少大臣真的就噴笑了,丞相大人確定自己不是存心的?


    “你給朕站著。”


    “諾。”好吧,皇帝最大,站著就站著,膝蓋不受累。


    “當初兵部尚書的任命你也是點了頭的。”


    孟明遠便道:“聖上,臣以為五姓大家,族下子弟俱是良才,畢竟這是世人皆知的事,臣哪裏卻知道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可見是臣把大家們想得太過美好了,這是臣人生閱曆太淺,理所當然地從眾導致的,可殿上百官比臣資曆深,閱厲深者眾,聖上若隻重責於臣,臣冤。”


    母親的,這都什麽時候了,丞相這貨竟然還在坑人啊?丞相可是百官之首,他現在不是應該著急於問明邊關具體情形嗎?


    報信的信差心裏也很著急,也更加惱怒,覺得這年輕的官員實在太不知輕重緩急,不思為國家社稷著想。


    可,突然瞥到那年輕官員的一身紫袍,猛然想到了這是他們的丞相大人啊……有這樣的丞相,真的是國之幸嗎?


    “孟明遠——”開華帝真心怒了,這都什麽時候了他還這麽不緊不慢地拖?


    孟明遠沒趣地低頭轉身,看向信使,“說說邊關的情況吧,是不是已經破關了?”


    信使差點兒一口血噴出來,丞相這確定不是烏鴉嘴?


    “小的回京報信時尚無。”


    “當時情形如何?突厥那二十萬大軍是隻陳兵一處關隘?還是邊關線上處處開花?”


    “幾處關隘俱受攻擊。”可算問到點子上了。


    “附近郡縣可有救援?”


    信使沉默下去。


    孟丞相懂了,很幹脆地道:“突厥邊關線上不曾救援之縣郡吏部馬上核實人員名單,舉薦新的接任人員,即刻馬上去辦。”


    “戶部。”


    戶部尚書應聲道:“老臣在。???x???地連接* 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子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水伊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水伊人並收藏公子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