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貝回了鍾粹宮,“左扭扭右扭扭~~~”看來我也要發明一種小傻傻功,比八段錦更膩害的,先在皇宮傳播,然後全民推廣,流芳百世。
這天,川貝貝去太醫院上課。
“貝貝,你複習得怎麽樣啦?還有兩個月不到就考試啦。”白芷邊翻書邊說道。
“對哦,馬上就考試了!差點忘了這麽重要的事!”川貝貝拍了拍腦袋,又接著問道:“主要是考哪些內容?”
“《內經》上的東西。”
“這樣呀……”川貝貝忙把《黃帝內經》翻了出來。
“真滴是很難懂耶,都沒有白話翻譯。不對,《小傻傻養生寶典》裏應該有白話版才對,我在那上麵複習好啦。”
這時,太醫已經走進教室,“大家安靜,今天和大家講“陰陽”這個概念。
川貝貝知道中醫裏麵是分陰陽的,平日裏自己看病也常常用到這個。比如前幾日給陳妃開的“扶陽溫通茶”,就是針對陽氣不足的。不過,她一直覺得這個概念很抽象,如果有人問她,陰陽具體是什麽,她估計也答不上來。
太醫拿著書本道:“醫學雖然複雜,但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的,所以《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以生理病理來看,正常的生理活動,全依靠人體內的‘陽氣’和‘陰精’保持協調的結果,如果陰陽失調,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現象,就會生病。就診斷治療來說,正確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陽。從以上所說來看,中醫是離不開陰陽來說理的。《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二字。”
“還是沒聽懂。”川貝貝扶著腦袋昏昏欲睡,又掐了掐自己打起精神。
老太醫看了川貝貝一眼,又繼續說道:“我們以水火作為陰陽的征象,水為陰,火為陽,反映了陰陽的基本特性。如水性寒而就下,火性熱而炎上。其運動狀態,水比火相對的靜,火較水相對的動,寒熱、上下、動靜,如此推演下去,即可以用來說明事物的陰陽屬性。劃分事物或現象陰陽屬性的標準是:凡屬於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屬於陽的範疇;靜止的、內在的、下降的、寒涼的、晦暗的、物質的……屬於陰的範疇。”
“哦~這樣就好理解多了。”川貝貝若有所思點點頭。
“陽虛則寒,陽虛是人體陽氣虛損,根據陰陽動態平衡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導致另一方相對的偏盛。陽虛不能製約陰,則陰相對偏盛而出現寒象:如機體陽氣虛弱,可出現麵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蜷臥、自汗、脈微等表現,其性質亦屬寒。陰虛則熱,陰虛是人體的陰液不足。陰虛不能製約陽,則陽相對偏亢而出現熱象。如久病耗陰或素體陰液虧損,可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舌幹燥、脈細數等表現,其性質亦屬熱。“
一上午時間就快過去,川貝貝對陰陽算是有了全新的認識。下課前,老太醫又叮囑了一番:“這節課的內容非常重要,是我們學醫治人的基礎,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
下午,輪到川貝貝坐班看病。川貝貝也已經被加入了值班表。來人居然是趙嫣然。
“貝貝?今天是你坐診呀?”趙嫣然有些吃驚。
“對呀。”
“對啦,梁貴人壽宴怎麽沒穿白裙呀?”趙嫣然有意無意提起了這個,畢竟自己送的綢緞沒派上用場,心裏有點不平。
趙嫣然不說川貝貝都差點忘了,白裙的事還沒解決呢,便直接說了:“梁貴人穿了那條白裙穿了渾身起疹子。”
“渾身起疹子?怎麽會?那批料子可是皇上賞賜的。”趙嫣然一臉難以置信。
川貝貝撇了撇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下了藥。”
趙嫣然撫著胸口道:“那真是太可怕了。可有什麽懷疑對象?”
“沒有。”川貝貝搖搖頭。
“我陪你去尚衣居問問吧,都想嫁禍我了,定不能放過!”
“好。對了,趙婕妤來這兒是有什麽事?”
“我最近老是長痘痘。吃了很多清涼的東西也不見好。”
川貝貝摸了摸趙嫣然的手,冰冰的。
“你手都這麽涼了,還吃寒涼的東東啊? ”
“長痘痘不就是上火嗎?我每次一吃熱性的東西,就會長痘。這不,前幾日嘴饞沒忍住,吃了點烤鹿肉。”趙嫣然吐了吐舌頭。
川貝貝一看,舌苔白白的哪裏有火啊?
“你這是虛火,其實身體寒得不得了。吃寒涼的藥雖然可以下一時之火,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耗損身體的陽氣,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川貝貝想到了上午學的陰陽理論。
“既然我身體這麽寒涼,那為什麽還這麽容易上火呢?還動不動就喉嚨痛之類的。“趙嫣然表示奇怪。
“你這是典型的上熱下寒。上熱下寒證,泛指上部有熱、下部有寒,熱證、寒證同時出現的一類的證候。亦即寒熱錯雜表現之一。”上熱下寒證出於《黃帝內經》中的《靈樞·刺節真邪》,川貝貝之前還專門多看了幾遍,因為自己也是這種症狀,多為陽盛於上,陰盛於下。症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虛寒,陽氣上越之症,症見足脛寒冷,而麵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泄瀉。多出於上焦有熱,中焦有寒,寒熱互阻,陰陽不升降失職發展而成。證屬寒熱錯雜、胃失和降、虛實互見之候。其病位雖在脾胃,往波及多個髒腑如腎、大小腸等,使病情複雜而加重。
現代很多人因為吹空調、飲食不節等原因都有這個症,上焦虛火生生不息,口腔潰瘍、失眠、滿臉的痘痘、脾氣火爆,看誰都不順眼;下焦如冰天雪窯一般,遊泳圈、大象腿、腹痛、腹瀉、姨媽駕到時生無可戀。
趙嫣然一臉鬱悶:“還有這種的?那這樣豈不是很難治?吃熱性的東西又會上火,吃寒性的東西又傷身體。”
“中醫治療上有種引火歸元法,是張景嶽提出的,即將上越之火引導回到命門之中,方法是在滋陰藥中加入附子、肉桂之類溫陽之品。腎為先天之本,真陰真陽寓之於裏。若真陰不足,則陽無以依附,虛陽外浮,這是其一;其二,若陰寒內盛,格陽於外,出現真寒假熱現象。這些都可以使用引火歸元的方法治療。”
“可我聽說附子是有毒的?”
“嗯,附子裏有烏頭堿,確實有毒性,不過隻要炮製得當,還是安全的。”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本草匯言》: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遊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其實中國很多扶陽名醫,很多享八九十歲之高齡,甚至有過百歲者。扶陽名醫之中,多有長期大劑量服用附子劑養生袪病的習慣。如果以每周服用二兩附子來計算,一生服用附子量,應至少達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長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應不容置疑。
張仲景用附子,並不要求先煎,藥不眩冥,厥疾不療。反觀目前,行業幾乎全有普遍共識,生附子之烏頭堿,經加熱轉化為苯甲酰烏頭胺和烏頭胺後,毒性可減低近二千分之一,故醫者一般會囑咐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現代附子劑的烏頭堿水解度,肯定遠高於仲景時代,毒性理應極低。
但在現實中,附子中毒的個案時有所聞,甚至有累積性中毒的報導。究其原因,就是現在很多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將附子偽造成已經炮製過的狀態,如采用灌膽,袪皮,染色,加毒,增白等方法。導致在中藥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溫陽五虎將之一——附子,在近代屢屢蒙寃。
不過,鑒於川貝貝沒學過專業的炮製學,隻是聽說了傳說中的引火歸元法,所以還提了個安全性更高的方法:“要不你每天晚上泡泡腳吧。”
“泡腳?”
“泡腳也是可以引火下行的。大家都知道艾葉、紅花之類的藥材泡腳祛寒濕,虛火重又手腳涼、腿腫的時候來一泡,很有效。”
“可現在天氣這麽熱?還需要泡腳嗎?”畢竟現在正值夏天,天氣悶熱,還時不時可以聽見蟬鳴聲。
“有句話叫‘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濕除暑;秋天泡腳,潤肺濡腸;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夏天泡腳有好處,而且是有依據的。夏季濕氣重,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容易煩躁等表現,夏天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因為腳部是僅次於心髒的重要部位,分布著大量的毛細血管,此時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的髒腑機能。不過身體比較虛的人不要泡太燙的水,也不要泡太久,最好泡一刻鍾時間,身體微微發汗就行,畢竟出大汗會傷‘心’。”
“好好好,都聽你的。”
這天,川貝貝去太醫院上課。
“貝貝,你複習得怎麽樣啦?還有兩個月不到就考試啦。”白芷邊翻書邊說道。
“對哦,馬上就考試了!差點忘了這麽重要的事!”川貝貝拍了拍腦袋,又接著問道:“主要是考哪些內容?”
“《內經》上的東西。”
“這樣呀……”川貝貝忙把《黃帝內經》翻了出來。
“真滴是很難懂耶,都沒有白話翻譯。不對,《小傻傻養生寶典》裏應該有白話版才對,我在那上麵複習好啦。”
這時,太醫已經走進教室,“大家安靜,今天和大家講“陰陽”這個概念。
川貝貝知道中醫裏麵是分陰陽的,平日裏自己看病也常常用到這個。比如前幾日給陳妃開的“扶陽溫通茶”,就是針對陽氣不足的。不過,她一直覺得這個概念很抽象,如果有人問她,陰陽具體是什麽,她估計也答不上來。
太醫拿著書本道:“醫學雖然複雜,但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的,所以《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以生理病理來看,正常的生理活動,全依靠人體內的‘陽氣’和‘陰精’保持協調的結果,如果陰陽失調,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現象,就會生病。就診斷治療來說,正確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陽。從以上所說來看,中醫是離不開陰陽來說理的。《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二字。”
“還是沒聽懂。”川貝貝扶著腦袋昏昏欲睡,又掐了掐自己打起精神。
老太醫看了川貝貝一眼,又繼續說道:“我們以水火作為陰陽的征象,水為陰,火為陽,反映了陰陽的基本特性。如水性寒而就下,火性熱而炎上。其運動狀態,水比火相對的靜,火較水相對的動,寒熱、上下、動靜,如此推演下去,即可以用來說明事物的陰陽屬性。劃分事物或現象陰陽屬性的標準是:凡屬於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屬於陽的範疇;靜止的、內在的、下降的、寒涼的、晦暗的、物質的……屬於陰的範疇。”
“哦~這樣就好理解多了。”川貝貝若有所思點點頭。
“陽虛則寒,陽虛是人體陽氣虛損,根據陰陽動態平衡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導致另一方相對的偏盛。陽虛不能製約陰,則陰相對偏盛而出現寒象:如機體陽氣虛弱,可出現麵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蜷臥、自汗、脈微等表現,其性質亦屬寒。陰虛則熱,陰虛是人體的陰液不足。陰虛不能製約陽,則陽相對偏亢而出現熱象。如久病耗陰或素體陰液虧損,可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舌幹燥、脈細數等表現,其性質亦屬熱。“
一上午時間就快過去,川貝貝對陰陽算是有了全新的認識。下課前,老太醫又叮囑了一番:“這節課的內容非常重要,是我們學醫治人的基礎,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
下午,輪到川貝貝坐班看病。川貝貝也已經被加入了值班表。來人居然是趙嫣然。
“貝貝?今天是你坐診呀?”趙嫣然有些吃驚。
“對呀。”
“對啦,梁貴人壽宴怎麽沒穿白裙呀?”趙嫣然有意無意提起了這個,畢竟自己送的綢緞沒派上用場,心裏有點不平。
趙嫣然不說川貝貝都差點忘了,白裙的事還沒解決呢,便直接說了:“梁貴人穿了那條白裙穿了渾身起疹子。”
“渾身起疹子?怎麽會?那批料子可是皇上賞賜的。”趙嫣然一臉難以置信。
川貝貝撇了撇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下了藥。”
趙嫣然撫著胸口道:“那真是太可怕了。可有什麽懷疑對象?”
“沒有。”川貝貝搖搖頭。
“我陪你去尚衣居問問吧,都想嫁禍我了,定不能放過!”
“好。對了,趙婕妤來這兒是有什麽事?”
“我最近老是長痘痘。吃了很多清涼的東西也不見好。”
川貝貝摸了摸趙嫣然的手,冰冰的。
“你手都這麽涼了,還吃寒涼的東東啊? ”
“長痘痘不就是上火嗎?我每次一吃熱性的東西,就會長痘。這不,前幾日嘴饞沒忍住,吃了點烤鹿肉。”趙嫣然吐了吐舌頭。
川貝貝一看,舌苔白白的哪裏有火啊?
“你這是虛火,其實身體寒得不得了。吃寒涼的藥雖然可以下一時之火,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耗損身體的陽氣,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川貝貝想到了上午學的陰陽理論。
“既然我身體這麽寒涼,那為什麽還這麽容易上火呢?還動不動就喉嚨痛之類的。“趙嫣然表示奇怪。
“你這是典型的上熱下寒。上熱下寒證,泛指上部有熱、下部有寒,熱證、寒證同時出現的一類的證候。亦即寒熱錯雜表現之一。”上熱下寒證出於《黃帝內經》中的《靈樞·刺節真邪》,川貝貝之前還專門多看了幾遍,因為自己也是這種症狀,多為陽盛於上,陰盛於下。症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虛寒,陽氣上越之症,症見足脛寒冷,而麵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泄瀉。多出於上焦有熱,中焦有寒,寒熱互阻,陰陽不升降失職發展而成。證屬寒熱錯雜、胃失和降、虛實互見之候。其病位雖在脾胃,往波及多個髒腑如腎、大小腸等,使病情複雜而加重。
現代很多人因為吹空調、飲食不節等原因都有這個症,上焦虛火生生不息,口腔潰瘍、失眠、滿臉的痘痘、脾氣火爆,看誰都不順眼;下焦如冰天雪窯一般,遊泳圈、大象腿、腹痛、腹瀉、姨媽駕到時生無可戀。
趙嫣然一臉鬱悶:“還有這種的?那這樣豈不是很難治?吃熱性的東西又會上火,吃寒性的東西又傷身體。”
“中醫治療上有種引火歸元法,是張景嶽提出的,即將上越之火引導回到命門之中,方法是在滋陰藥中加入附子、肉桂之類溫陽之品。腎為先天之本,真陰真陽寓之於裏。若真陰不足,則陽無以依附,虛陽外浮,這是其一;其二,若陰寒內盛,格陽於外,出現真寒假熱現象。這些都可以使用引火歸元的方法治療。”
“可我聽說附子是有毒的?”
“嗯,附子裏有烏頭堿,確實有毒性,不過隻要炮製得當,還是安全的。”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本草匯言》: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遊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其實中國很多扶陽名醫,很多享八九十歲之高齡,甚至有過百歲者。扶陽名醫之中,多有長期大劑量服用附子劑養生袪病的習慣。如果以每周服用二兩附子來計算,一生服用附子量,應至少達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長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應不容置疑。
張仲景用附子,並不要求先煎,藥不眩冥,厥疾不療。反觀目前,行業幾乎全有普遍共識,生附子之烏頭堿,經加熱轉化為苯甲酰烏頭胺和烏頭胺後,毒性可減低近二千分之一,故醫者一般會囑咐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現代附子劑的烏頭堿水解度,肯定遠高於仲景時代,毒性理應極低。
但在現實中,附子中毒的個案時有所聞,甚至有累積性中毒的報導。究其原因,就是現在很多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將附子偽造成已經炮製過的狀態,如采用灌膽,袪皮,染色,加毒,增白等方法。導致在中藥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溫陽五虎將之一——附子,在近代屢屢蒙寃。
不過,鑒於川貝貝沒學過專業的炮製學,隻是聽說了傳說中的引火歸元法,所以還提了個安全性更高的方法:“要不你每天晚上泡泡腳吧。”
“泡腳?”
“泡腳也是可以引火下行的。大家都知道艾葉、紅花之類的藥材泡腳祛寒濕,虛火重又手腳涼、腿腫的時候來一泡,很有效。”
“可現在天氣這麽熱?還需要泡腳嗎?”畢竟現在正值夏天,天氣悶熱,還時不時可以聽見蟬鳴聲。
“有句話叫‘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濕除暑;秋天泡腳,潤肺濡腸;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夏天泡腳有好處,而且是有依據的。夏季濕氣重,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容易煩躁等表現,夏天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因為腳部是僅次於心髒的重要部位,分布著大量的毛細血管,此時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的髒腑機能。不過身體比較虛的人不要泡太燙的水,也不要泡太久,最好泡一刻鍾時間,身體微微發汗就行,畢竟出大汗會傷‘心’。”
“好好好,都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