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心公主想了想,提議道:“貝貝姐姐,要不你當我伴讀吧。和我一塊兒去尚書房,有你提醒我也會多加注意,而且你和太傅熟了也好跟他提建議嘛。“


    皇子公主挑選伴讀,一般是要皇族的至親,也就是皇上的親戚家的孩子。大家一起學習有利於培養優秀的臣子,以後好輔佐皇上。要不就是有功之臣或者朝廷重用大臣家的孩子,也是有國家政治意味在其中。寧心公主主動提出讓川貝貝當她的伴讀,對川貝貝來說真是很大的殊榮了。雖說川貝貝平時很忙,還要查案什麽的,有那麽點不想去,但還是不好意思直接拒絕。


    看出了川貝貝的猶疑,寧心公主說道:“不用你天天陪我,每周來個兩三天我就很開心啦。而且四皇兄有時候也會來尚書房上課的。“


    川貝貝來了興趣:“他不是都已經封王了嗎,怎麽還要去尚書房上課?”


    寧心公主想了想,解釋道:“對於皇室子弟來說,十五歲就要分封爵位,皇子要搬出皇宮,自個兒在外麵開牙建府。理論上說,這個時候就可以不用去尚書房了。但大多數情況是,分封後的皇子,甚至是結婚後,因為還沒有得到具體的差事,所以還得繼續去上書房念書。於是就有了‘寒暑無間,雖婚娶封爵後,讀書不輟’的記載。不過話說回來,像這樣的皇子,再上尚書房的時候就不會受到像從前那樣嚴格的約束,有的甚至就是去點個卯、應個景而已。當然,學不用那麽認真的上,並不代表功課可以不做。因為皇上會時常考察皇子的學問,所以在學習的方麵,絕大多數皇子還是不敢太怠慢的。”


    “怪不得。”既然趙景明也會時不時去尚書房,川貝貝也想多些時間見到他,就去去好了,果然喜歡的人吸引力是無窮的。而且自己和趙景儀吵架後,針灸館也很少去了,剛好空出這部分時間。


    “那我恭敬不如從命了,多謝寧心公主信任。”


    見川貝貝答應了,寧心公主有些雀躍:“是我謝謝你才對,不然我都要悶死了。我這就回去和皇上、太後說。”


    中午,寧心公主跑跑跳跳來到鍾粹宮,拉過川貝貝的手道:“皇上和太後同意你當我伴讀啦。你下午有空嗎,剛好和我一塊兒去尚書房感受感受。”


    “行啊,那我下午就去吧。剛好今天也不用值班。”


    “太好啦。”


    尚書房位於乾清門內東側南廡,設在暢春園無逸齋,看這名字“無逸”,就是告誡各位學子不要閑著,不要貪玩,不要貪圖享樂。川貝貝和寧心公主來到尚書房,裏麵坐了約莫七八個人,不過川貝貝都不認識。


    “太傅,這位是我的伴讀川貝貝。”寧心公主向太傅介紹道。


    太傅長得就一副老學究的模樣,白白的山羊胡搭在下巴上,眼睛微眯,臉上有些皺紋,手上拿著教鞭晃來晃去:“行,讓她坐你旁邊的位置吧。”


    川貝貝正準備坐下,聽見太傅又說了一句:“伴讀也是需要好好聽課的,到時也要參加考試。”


    川貝貝瞪大眼睛回過頭:“哈?伴讀也要考試?“


    “當然。”


    寧心公主說道:“要不川貝貝就算了吧,她還在太醫院學習,要學的內容太多了。”


    太傅一聽川貝貝是太醫院的學生,愈發嚴肅認真了起來:“那更應該好好學習文化課程了,明代裴一中《言醫·序》中都說‘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學問不貫通古今,見識不通達貫穿天地人間的大道,才華不脫俗出眾,心靈不親近於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這樣的話,寧可種田織布維持生計,也斷不可將醫生作為職業去貽誤生命。隻有天資聰穎,並刻苦學習,通達貫穿天地人間的大道之理,認真鑽研古今之書,而後才可談得上行醫。“


    雖然知道太傅說的很有道理,但川貝貝還是不想給自己徒增壓力_(:」)_


    寧心公主悄悄說:“沒事,大不了考試的時候不來就是了。”


    “這樣不太好吧。”沒想到寧心公主還能提出這種建議,川貝貝有些詫異地看著她。


    寧心公主拍拍胸脯:“有我擔著呢。反正你主要職責是醫工嘛,說那邊忙就行。”


    “好吧。”川貝貝硬著頭皮坐了下來。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論語·鄉黨》。


    川貝貝翻開了書本,見其中一段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


    川貝貝來了興趣:“看來孔子很會養生嘛。不過這不撤薑食是什麽意思?”


    這時,身後一名男子也起身提出了這個問題:“太傅,其它的我都懂了,就是這不撤薑食不知是什麽意思?”


    川貝貝回頭看了看,那男生十五六歲的樣子,生得眉清目秀,幹幹淨淨的,穿著一身淡藍色綢緞長衫,看著十分文雅。


    寧心公主小聲對川貝貝介紹道:“這個是林尚書的兒子,叫林諭遠,成績很好,和四皇兄關係不錯。”


    “哦哦,看起來就是學霸的樣子。果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川貝貝不由得對他多了幾分好感。


    太傅說道:“不撤薑食的意思是不撤走與薑有關的食物。孔子喜食薑或含薑的食物,每次吃飯,都要吃薑。孔子活了七十三歲,有道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齡絕對算是高壽。這和孔子健康的飲食觀和衛生習慣是分不開的,其中就有薑的功勞。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薑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薑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川貝貝點了點頭:“是的,我們那兒也常說‘冬吃蘿卜夏吃薑,醫生不用開處方’。不過我之前也覺得奇怪,夏天這麽熱,怎麽還吃薑這種這麽熱性的東東,不應該喝喝涼茶清熱解毒嗎?後來也是學了《黃帝內經》才明白其中奧妙。”


    哪知林諭遠也提出了這個問題:“夏天這麽熱,孔子也堅持吃薑?不會上火嗎?”


    太傅顯然有些為難,直說道:“這……為師也不是很明白。你可以去太醫院問問。”


    寧心公主立馬舉薦川貝貝道:“現在這兒就有一位太醫院的專業人士。”說完看向川貝貝,還向她抬抬下巴,示意她解釋解釋。


    川貝貝起身說道:“薑確實是消夏解暑的好東西,夏天吃很合適。”


    其他人顯然吃驚不小,頓時在教室裏交頭接耳了起來:“辛溫發散的薑居然可以消暑?”


    川貝貝解釋道:“冬天,自然界的外環境是寒的,但人體的內環境卻是熱的。而夏天外界自然環境熱,人體內環境,尤其是脾胃對比外界卻是寒的。醫學裏講究順應四時,春夏季陽氣生發,正是我們升陽的好時節,所以中醫裏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少人因為天氣熱,吃很多冷飲,反而傷了陽氣,浪費了扶陽的好時機,讓脾胃寒上加寒。而從另一方麵講,夏天氣溫高濕氣重,容易造成濕邪鬱閉,久而久之甚至會形成痰濕體質。如果每天一早能來一碗祛濕的老薑湯,相當於桂枝湯的‘先其時發汗’,就是提前發汗,以汗治汗,鬱熱已經提前散了出來,白天就會身體通泰、身心舒暢,反而不容易出汗了。吃薑,正是充滿了醫學智慧的‘以熱引熱’、‘以汗治汗’之法。”


    全班同學齊齊鼓掌,川貝貝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場麵,有些不好意思。果然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太醫院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在尚書房反倒成了專家。


    坐下後,寧心公主問道:“那貝貝姐,我是不是也可以喝薑湯呀。”


    “可以的,你脾胃虛弱濕寒,喝薑湯既能祛濕,又能散寒,最合適不過了。”寧心公主舌苔白膩,消化不好,又容易腹瀉,明顯是脾胃濕寒淤堵,喝薑湯就是十分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宮鬥第一療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梨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梨糕並收藏宮鬥第一療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