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七忽然想到的,自然是快跑,他怎麽能落到仇人手裏,雖然不知道動手的人到底是誰,但來人絕對是來自帝都的人物,這是許多人都說的,雖然也有不少人聽聞了帝都的事情後,將頭發剃了,招搖撞騙扮作帝都的人騙錢,但都很快被專政鐵拳擊倒。
在這個戰亂饑荒四起的時代,對於當兵其實抵觸心理的人不多,隻要能夠混上幾頓飽飯吃,就算投了叛軍似乎也沒啥大不了的,或許還能憑著一刀一槍殺出個富貴呢!
但胡三七想到的,卻是報仇!
他自家本是地主出身,自然看得起戲,什麽祭祖啊,做壽什麽的,原本那戲班子不可能來他家這樣的小圍子,不過誰讓兵荒馬亂了,誰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哪怕年紀不大,胡三七也看過一些戲文,雖然那些嘰嘰喳喳的唱戲內容聽不懂,裏麵固然什麽才子佳人後花園之類的瑪麗蘇不少,但是如同寶劍記、浣紗記這樣描寫林衝、越王勾踐複仇故事的也不少,殺死仇人,報仇雪恨的橋段也知道。
對,報仇,當了兵,就可以找到仇人,殺人報仇,雖然他懵懵懂懂的還不知道到底誰是仇人,但到了帝都不就知道了,到時候,他胡三七就可以帶著自己的手下,殺盡帝都裏的大官兒報仇了!
他惴惴不安的報名當兵,那招兵的人卻也是皺眉,對於聽命於帝都的招兵者來說,最怕的就是招到不合格的士兵,以前做過土匪、邪教的不算,身子骨不硬朗的可也不好啊。
皺著眉檢查了一下這個年歲不大的乞兒,不過還算滿意,胡三七做乞丐不過幾個月,他的運氣不錯,再賣掉了身上最後一點好東西後,還有些糧食,在野外的時候,也撿到過不少野果衝擊,因此雖然也很瘦,但在這個時代卻非常正常,尚且算是健康。
如果被退兵的話可不好,不過也不多他一個了,因此問了幾句胡三七,就將其納入了招兵的隊伍。
胡三七緊張起來,生怕被看出什麽,當然說話也含糊的很,對於自己出身何處卻是裝傻充愣,聲稱忘記。
這倒也並不意外,在這個時代,最底層平民幾乎都沒有名字,也記不住自己多少歲數,當然了,為了記住自己生日,他們創造性的發明了把名字和生日相結合的方式,朱重八自然是裏麵的佼佼者。
胡三七的名字自然也屬於這一檔了。
當然了,下麵的事情就很驚恐了,等到傍晚,湯水喝的差不多了,許多人卻也是和親戚類別,這個招兵船算是滿員後,自然就收拾好一切,那主事的人卻是命令所有人脫光衣服,除了幾對夫妻之外,男人都脫光了,下水洗幹淨,他提供了一塊肥皂,合夥使用倒也洗的不慢。
那幾對夫妻卻也是給予更好的待遇,畢竟對於海外殖民來說,一對夫妻就意味著穩定的生育,北美家庭式移民而讓人口保持白人血統,而南美都是各種屌絲,導致民族認同的問題,自然是讓人記憶猶新,連洗澡都是可以去船艙裏輪流洗了。
之後每個人發的衣服卻不是軍服,而是非常簡單的套服,男人其實都是大褲衩外加背心,涼快的很,雖然被道學先生眼裏這不算衣服,而是蠻夷衣冠,但讓他們出錢給窮人買衣服是不可能的,再每個人發一雙拖鞋,也就可以挨個上船了。
胡三七也在惴惴不安中上了這條沙船,過程雖然驚險,不過起碼船上還有地方坐著,每個人還發給了一個透明但摔不壞的水杯。
這船以前似乎是漕運上的船隻,船老板也是以前給朝廷運糧的,但現在帝都既然已經不需要運糧,那麽節省下來的運力自然不能浪費,除了盡量“由漕轉海”去賺錢,沿著運河進行人口集散自然也是首選。
從山東入河北,很快到達天津,也不過花了一夜,此時的運河比起過去蕭條的多。
胡三七卻是個識數的,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地主家庭之所以成為地主,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些粗淺知識,可以利用這些東西,利用和欺負農民,小鬥出大鬥進都是虛的,高利貸將人弄得家破人亡才是根本!
這艘船上一共在此拉到了三百人,其中有四十個左右的投了帝都的仇人當兵,其餘的都是去某位將軍打下的新領土,大概有十來個婦人,都是夫妻,這些一對對的男女也是待遇最好的,二十多人一起住在一個艙室內,不必與其他人人擠人。
胡三七和四十個預備參軍的人擠在一個艙室,雖然隻能人擠人,但是比起百多人擠在一個艙室算是好多了,不過這氣味和聲響就別說了,不過始終都有人興奮的談論著未來當了兵後,如何被上麵看中,做了親兵,打進某個大城,然後上司下令屠城,他也跟在後麵進了一家大戶,上司自然是霸占那家裏的夫人和小姐,來個親子丼,姐妹同吃,他就在旁邊拿下那些丫鬟……
晚上,在這些呼嚕聲,吐痰聲和意淫聲中,胡三七昏昏沉沉的睡去,但也不斷的夢見許久未見的爹娘,似乎還有那早已忘記的家鄉,過去的人生不斷的回返,直到……
巨大的顛簸汽笛聲響起,驚醒了不少人,胡三七勉強站起,卻是到了艙門口,由於航行距離很近,不過一夜,因此是直接鎖上艙門的,這也是害怕這些拿了安家費的家夥跑路,當然了,他們都是好好的。
從門口的小透氣孔,外麵的天蒙蒙亮,胡三七看過去,卻是有不少船!
那些船樣式不一,都屬於運河上的各類駁船,不過此時卻可以看到,那些船上基本上都裝滿了和他差不多的男子,擠得滿滿的!
這一條船上就是三四百人,那麽靠岸的這麽多條船,究竟會有多少人?
胡三七在心中打了個顫,到底有多少人,已經超出他的計算能力,但是怕不是比家鄉縣城裏的人還多吧。
在明末的年代,中原各地都是“人口過剩”、民不聊生,而官府的對策就是朝上麵哭窮,要求賑濟以及免稅。
但免稅以後,對於那些小民的強製收稅反而可能變本加厲,因為這樣收到的稅就完全是官老爺所有,自然是美滋滋啊美滋滋。
至於賑濟,嗬嗬。
一萬兩銀子從國庫裏被提出來,立刻就要被戶部官員按照“常例”漂沒掉三千兩。在銀子出了戶部之後,接下來又要經過兵部衙門,同樣要被再狠狠宰上一刀。然後還要經過兵備道衙門和總兵衙門的克扣,才能發到負責募兵的軍官手裏,這時候的銀子若是能夠剩下三千兩,就該燒高香了。
然後,這些募兵的軍官又會按照常規,克扣五成到七成左右的餉銀,用來交際應酬和養他們自己的家丁……這麽一層層的雁過拔毛下來,最後天曉得能有百分之幾的銀子,會被真正地用在募兵上?!
既然如此,諸位重臣們又何必要拿出自己辛苦貪汙來的銀子,白白送給那些下級官吏去發福利呢?
總的來說,古代的“肉食者”真的是相當的“鄙”,似乎總是處於某種吃一百個豆子也不嫌腥的狀況,即使這些貪得無厭的家夥,明明知道破家亡國的危機就在眼前,可是他們也依然不會吸取任何的教訓。
這已經不是愚蠢,而簡直就是愚蠢了。
在傳說中,李自成的故事裏,有這樣的“有趣”傳聞:當時李自成糾集農民軍圍攻洛陽,企圖奪取洛陽城內福王府囤積的無數金銀糧米。而洛陽的城牆和堡壘雖然十分堅固,守軍卻在戰前就已經欠了半年的軍餉,對身後的洛陽官府和福王朱常洵自然是怨聲載道,紛紛怒言:“洛陽王府富於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軍心一時間極為不穩。
麵對這樣的情況,正如大明朝臣一遇到缺錢就想讓皇帝撥發內帑一樣,洛陽文武也是自己一毛不拔,一心指望著福王能夠忠君愛國、慷慨解囊,先是洛陽知府和總兵去福王府上門勸捐,未果之後,又請當時隱居洛陽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入福王府,勸朱常洵開府庫賑濟饑民、犒賞軍士。可惜據說當時福王嗜財如命,根本不聽。最終導致守軍因怨生恨,隻戰鬥了一天就倒戈嘩變,向李自成獻城投降,洛陽遂陷。
李自成攻破洛陽之後,逮著了逃跑失敗的福王,便命令手下人把這個三百斤重的肥王爺給綁起來,剝光洗淨,又從福王府的花園弄來幾頭梅花鹿宰殺,與福王一起丟進一隻大鼎裏共煮成肉糜,名為“福祿宴”,供將士們共享,從此,福王朱常洵就成了文人們口誅筆伐的笑柄,好像洛陽陷落都是他的罪過一樣。
可當時實際的情況並非如此,在洛陽之戰爆發前夕,福王雖然一開始確實是推脫著不肯出錢,但在前兵部尚書呂維祺的再三勸說之下,最終還是捐獻了三萬兩銀子。再加上洛陽城內其它士紳的捐獻,最後總算是湊到了五萬兩白銀,一千石糧米。在這批錢糧送來之時,洛陽的守城官兵當即就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可問題是,即使是在這等兵危戰凶之時,洛陽文武依然沒忘了漂沒錢糧,甚至克扣得比平時還要凶狠,五萬兩銀子剛剛到手,洛陽分巡道王胤昌便留下了一萬兩,王紹禹總兵也克扣了一萬兩,洛陽知府馮大人吞了八千兩,洛陽推官衛大人拿了三千兩,一番七折八扣下來,發到守城的四千多官兵手裏時,賬目上的五萬兩銀子已經隻剩八千兩,幾個小軍官又合謀吞了五千兩,最後每個官兵隻分到了區區幾錢銀子。
偏偏之前官府募集到五萬兩銀子的事情,全體官兵早已知曉,都眼巴巴地等著這筆空前大犒賞呢。此時一看,即使已經是流寇兵臨城下的要命關頭,諸位上司們依然這般苛待自己,於是一起一落的巨大落差之下,自然是氣得人人大罵,滿肚子怨氣。接著,各路守軍還因為各營銀兩分配不均,而在城牆上為搶銀子爆發內訌,乃至於動刀子死了人。李自成趁機揮師猛攻,守軍自然是投降的投降、潰逃的潰逃了……
或許,那位福王朱常洵一開始之所以不肯出錢,恐怕就是因為知道以洛陽這幫昏官的作死秉性,即使給了他們再多的銀兩,即使刀子已經架到了脖子上,也隻會拿去中飽私囊,照樣不肯花在戰事之上吧。
自古至今,自然災害之後的賑濟最後總會變成基層當權者的盛宴,這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連皇帝也無可奈何,明知道救濟錢糧撥下去就會被層層盤剝,到災民手裏十不存一,可還是要繼續下撥,否則自然災害就會激起民變,很多時候就是撥了再多的錢糧也一樣會激起民變,所謂盛世和末世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在盛世的時候,救災物資即使經過層層克扣,災民最後多少還是能分到一些。而到末世就成了官僚集團徹底吞掉一切的撥款和物資,壓榨得老百姓活不下去,最後激起民變讓皇帝上吊來頂缸。
當一個封建王朝處於盛世的時候,機構一般還能保持正常運轉,官吏的腐敗程度還沒有影響到行政執行能力。但到了王朝後期,隨著腐敗越來越嚴重,行政體係的執行能力也跟著下降了。到了最末期的時候,整個國家就會進入無政府狀態,別說災民了,就連軍隊也得靠打家劫舍過日子,哪怕敵兵圍城、刀鋒都架到脖子上了,文官們還是不忘貪汙和克扣。
因此,在這樣德行滿滿的公務員的幫助下,人口自然是不得不被逼迫到外地尋求活路,這也給了李向前等人機會去收割人口。
在這個戰亂饑荒四起的時代,對於當兵其實抵觸心理的人不多,隻要能夠混上幾頓飽飯吃,就算投了叛軍似乎也沒啥大不了的,或許還能憑著一刀一槍殺出個富貴呢!
但胡三七想到的,卻是報仇!
他自家本是地主出身,自然看得起戲,什麽祭祖啊,做壽什麽的,原本那戲班子不可能來他家這樣的小圍子,不過誰讓兵荒馬亂了,誰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哪怕年紀不大,胡三七也看過一些戲文,雖然那些嘰嘰喳喳的唱戲內容聽不懂,裏麵固然什麽才子佳人後花園之類的瑪麗蘇不少,但是如同寶劍記、浣紗記這樣描寫林衝、越王勾踐複仇故事的也不少,殺死仇人,報仇雪恨的橋段也知道。
對,報仇,當了兵,就可以找到仇人,殺人報仇,雖然他懵懵懂懂的還不知道到底誰是仇人,但到了帝都不就知道了,到時候,他胡三七就可以帶著自己的手下,殺盡帝都裏的大官兒報仇了!
他惴惴不安的報名當兵,那招兵的人卻也是皺眉,對於聽命於帝都的招兵者來說,最怕的就是招到不合格的士兵,以前做過土匪、邪教的不算,身子骨不硬朗的可也不好啊。
皺著眉檢查了一下這個年歲不大的乞兒,不過還算滿意,胡三七做乞丐不過幾個月,他的運氣不錯,再賣掉了身上最後一點好東西後,還有些糧食,在野外的時候,也撿到過不少野果衝擊,因此雖然也很瘦,但在這個時代卻非常正常,尚且算是健康。
如果被退兵的話可不好,不過也不多他一個了,因此問了幾句胡三七,就將其納入了招兵的隊伍。
胡三七緊張起來,生怕被看出什麽,當然說話也含糊的很,對於自己出身何處卻是裝傻充愣,聲稱忘記。
這倒也並不意外,在這個時代,最底層平民幾乎都沒有名字,也記不住自己多少歲數,當然了,為了記住自己生日,他們創造性的發明了把名字和生日相結合的方式,朱重八自然是裏麵的佼佼者。
胡三七的名字自然也屬於這一檔了。
當然了,下麵的事情就很驚恐了,等到傍晚,湯水喝的差不多了,許多人卻也是和親戚類別,這個招兵船算是滿員後,自然就收拾好一切,那主事的人卻是命令所有人脫光衣服,除了幾對夫妻之外,男人都脫光了,下水洗幹淨,他提供了一塊肥皂,合夥使用倒也洗的不慢。
那幾對夫妻卻也是給予更好的待遇,畢竟對於海外殖民來說,一對夫妻就意味著穩定的生育,北美家庭式移民而讓人口保持白人血統,而南美都是各種屌絲,導致民族認同的問題,自然是讓人記憶猶新,連洗澡都是可以去船艙裏輪流洗了。
之後每個人發的衣服卻不是軍服,而是非常簡單的套服,男人其實都是大褲衩外加背心,涼快的很,雖然被道學先生眼裏這不算衣服,而是蠻夷衣冠,但讓他們出錢給窮人買衣服是不可能的,再每個人發一雙拖鞋,也就可以挨個上船了。
胡三七也在惴惴不安中上了這條沙船,過程雖然驚險,不過起碼船上還有地方坐著,每個人還發給了一個透明但摔不壞的水杯。
這船以前似乎是漕運上的船隻,船老板也是以前給朝廷運糧的,但現在帝都既然已經不需要運糧,那麽節省下來的運力自然不能浪費,除了盡量“由漕轉海”去賺錢,沿著運河進行人口集散自然也是首選。
從山東入河北,很快到達天津,也不過花了一夜,此時的運河比起過去蕭條的多。
胡三七卻是個識數的,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地主家庭之所以成為地主,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些粗淺知識,可以利用這些東西,利用和欺負農民,小鬥出大鬥進都是虛的,高利貸將人弄得家破人亡才是根本!
這艘船上一共在此拉到了三百人,其中有四十個左右的投了帝都的仇人當兵,其餘的都是去某位將軍打下的新領土,大概有十來個婦人,都是夫妻,這些一對對的男女也是待遇最好的,二十多人一起住在一個艙室內,不必與其他人人擠人。
胡三七和四十個預備參軍的人擠在一個艙室,雖然隻能人擠人,但是比起百多人擠在一個艙室算是好多了,不過這氣味和聲響就別說了,不過始終都有人興奮的談論著未來當了兵後,如何被上麵看中,做了親兵,打進某個大城,然後上司下令屠城,他也跟在後麵進了一家大戶,上司自然是霸占那家裏的夫人和小姐,來個親子丼,姐妹同吃,他就在旁邊拿下那些丫鬟……
晚上,在這些呼嚕聲,吐痰聲和意淫聲中,胡三七昏昏沉沉的睡去,但也不斷的夢見許久未見的爹娘,似乎還有那早已忘記的家鄉,過去的人生不斷的回返,直到……
巨大的顛簸汽笛聲響起,驚醒了不少人,胡三七勉強站起,卻是到了艙門口,由於航行距離很近,不過一夜,因此是直接鎖上艙門的,這也是害怕這些拿了安家費的家夥跑路,當然了,他們都是好好的。
從門口的小透氣孔,外麵的天蒙蒙亮,胡三七看過去,卻是有不少船!
那些船樣式不一,都屬於運河上的各類駁船,不過此時卻可以看到,那些船上基本上都裝滿了和他差不多的男子,擠得滿滿的!
這一條船上就是三四百人,那麽靠岸的這麽多條船,究竟會有多少人?
胡三七在心中打了個顫,到底有多少人,已經超出他的計算能力,但是怕不是比家鄉縣城裏的人還多吧。
在明末的年代,中原各地都是“人口過剩”、民不聊生,而官府的對策就是朝上麵哭窮,要求賑濟以及免稅。
但免稅以後,對於那些小民的強製收稅反而可能變本加厲,因為這樣收到的稅就完全是官老爺所有,自然是美滋滋啊美滋滋。
至於賑濟,嗬嗬。
一萬兩銀子從國庫裏被提出來,立刻就要被戶部官員按照“常例”漂沒掉三千兩。在銀子出了戶部之後,接下來又要經過兵部衙門,同樣要被再狠狠宰上一刀。然後還要經過兵備道衙門和總兵衙門的克扣,才能發到負責募兵的軍官手裏,這時候的銀子若是能夠剩下三千兩,就該燒高香了。
然後,這些募兵的軍官又會按照常規,克扣五成到七成左右的餉銀,用來交際應酬和養他們自己的家丁……這麽一層層的雁過拔毛下來,最後天曉得能有百分之幾的銀子,會被真正地用在募兵上?!
既然如此,諸位重臣們又何必要拿出自己辛苦貪汙來的銀子,白白送給那些下級官吏去發福利呢?
總的來說,古代的“肉食者”真的是相當的“鄙”,似乎總是處於某種吃一百個豆子也不嫌腥的狀況,即使這些貪得無厭的家夥,明明知道破家亡國的危機就在眼前,可是他們也依然不會吸取任何的教訓。
這已經不是愚蠢,而簡直就是愚蠢了。
在傳說中,李自成的故事裏,有這樣的“有趣”傳聞:當時李自成糾集農民軍圍攻洛陽,企圖奪取洛陽城內福王府囤積的無數金銀糧米。而洛陽的城牆和堡壘雖然十分堅固,守軍卻在戰前就已經欠了半年的軍餉,對身後的洛陽官府和福王朱常洵自然是怨聲載道,紛紛怒言:“洛陽王府富於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軍心一時間極為不穩。
麵對這樣的情況,正如大明朝臣一遇到缺錢就想讓皇帝撥發內帑一樣,洛陽文武也是自己一毛不拔,一心指望著福王能夠忠君愛國、慷慨解囊,先是洛陽知府和總兵去福王府上門勸捐,未果之後,又請當時隱居洛陽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入福王府,勸朱常洵開府庫賑濟饑民、犒賞軍士。可惜據說當時福王嗜財如命,根本不聽。最終導致守軍因怨生恨,隻戰鬥了一天就倒戈嘩變,向李自成獻城投降,洛陽遂陷。
李自成攻破洛陽之後,逮著了逃跑失敗的福王,便命令手下人把這個三百斤重的肥王爺給綁起來,剝光洗淨,又從福王府的花園弄來幾頭梅花鹿宰殺,與福王一起丟進一隻大鼎裏共煮成肉糜,名為“福祿宴”,供將士們共享,從此,福王朱常洵就成了文人們口誅筆伐的笑柄,好像洛陽陷落都是他的罪過一樣。
可當時實際的情況並非如此,在洛陽之戰爆發前夕,福王雖然一開始確實是推脫著不肯出錢,但在前兵部尚書呂維祺的再三勸說之下,最終還是捐獻了三萬兩銀子。再加上洛陽城內其它士紳的捐獻,最後總算是湊到了五萬兩白銀,一千石糧米。在這批錢糧送來之時,洛陽的守城官兵當即就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可問題是,即使是在這等兵危戰凶之時,洛陽文武依然沒忘了漂沒錢糧,甚至克扣得比平時還要凶狠,五萬兩銀子剛剛到手,洛陽分巡道王胤昌便留下了一萬兩,王紹禹總兵也克扣了一萬兩,洛陽知府馮大人吞了八千兩,洛陽推官衛大人拿了三千兩,一番七折八扣下來,發到守城的四千多官兵手裏時,賬目上的五萬兩銀子已經隻剩八千兩,幾個小軍官又合謀吞了五千兩,最後每個官兵隻分到了區區幾錢銀子。
偏偏之前官府募集到五萬兩銀子的事情,全體官兵早已知曉,都眼巴巴地等著這筆空前大犒賞呢。此時一看,即使已經是流寇兵臨城下的要命關頭,諸位上司們依然這般苛待自己,於是一起一落的巨大落差之下,自然是氣得人人大罵,滿肚子怨氣。接著,各路守軍還因為各營銀兩分配不均,而在城牆上為搶銀子爆發內訌,乃至於動刀子死了人。李自成趁機揮師猛攻,守軍自然是投降的投降、潰逃的潰逃了……
或許,那位福王朱常洵一開始之所以不肯出錢,恐怕就是因為知道以洛陽這幫昏官的作死秉性,即使給了他們再多的銀兩,即使刀子已經架到了脖子上,也隻會拿去中飽私囊,照樣不肯花在戰事之上吧。
自古至今,自然災害之後的賑濟最後總會變成基層當權者的盛宴,這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連皇帝也無可奈何,明知道救濟錢糧撥下去就會被層層盤剝,到災民手裏十不存一,可還是要繼續下撥,否則自然災害就會激起民變,很多時候就是撥了再多的錢糧也一樣會激起民變,所謂盛世和末世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在盛世的時候,救災物資即使經過層層克扣,災民最後多少還是能分到一些。而到末世就成了官僚集團徹底吞掉一切的撥款和物資,壓榨得老百姓活不下去,最後激起民變讓皇帝上吊來頂缸。
當一個封建王朝處於盛世的時候,機構一般還能保持正常運轉,官吏的腐敗程度還沒有影響到行政執行能力。但到了王朝後期,隨著腐敗越來越嚴重,行政體係的執行能力也跟著下降了。到了最末期的時候,整個國家就會進入無政府狀態,別說災民了,就連軍隊也得靠打家劫舍過日子,哪怕敵兵圍城、刀鋒都架到脖子上了,文官們還是不忘貪汙和克扣。
因此,在這樣德行滿滿的公務員的幫助下,人口自然是不得不被逼迫到外地尋求活路,這也給了李向前等人機會去收割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