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軒乃是東陽老國公和天太君頤養天年之所,自老國公病逝後,天太君就改了好熱鬧、愛出門的性子,過上了深居簡出的日子。除了皇室宴請,天太君已甚少出府,就連府內諸事也早已不過問了。
因正是每天請早安的時候,故除了已離府的東方燁和大爺東方景、二爺東方晨,還有尚未到的鳳舞,各軒的主子們都已聚在了佛光軒正廂的東暖閣,向天太君問了早安。
因三爺東方昊還要趕著去皇室學堂“秦墨院”上學,故請過早安後,就急急的向天太君請了辭。在他離去後,東暖閣裏就隻剩下府內女眷和小主子們了。
文華大長公主,也就是天太君,端坐在東暖閣的炕榻上,盯著東陽公夫人高氏的肚子看了看,沉聲問道:“快三個月了吧?聽連珠說昨日下晌的時候,你身子不舒服,請了禦醫過府診治。禦醫可有說什麽?要緊不要緊?”
高夫人聽了天太君的問話,嚇得渾身一顫。她總不能說她身子很好,之所以嚷著不舒服,隻是想引東方燁過去陪陪她。因為心裏亂得很,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隻看著站在一旁的奶母鄧嬤嬤,眼裏全是忐忑不安的求助目光。
鄧嬤嬤見高夫人仍舊如此柔弱,心中苦歎,可又不能將天太君冷在那裏,隻得陪著笑,代回道:“回老太君的話,過了後日,夫人的胎就滿三個月了。昨日來的是禦醫院的李禦醫,說夫人身子尚可,胎也算穩,隻是心中鬱結,才會突感胸悶。因夫人懷著胎,李禦醫並不敢用藥,隻開了兩道疏散的藥膳方子。”
天太君看了看回話的鄧嬤嬤,又看了看一臉忐忑無措的高夫人,問道:“好好的,怎麽會心中鬱結呢?難道是府中誰人讓你受了委屈?”
高夫人本就生性膽小嬌弱,此時被天太君看的不敢抬頭,隻垂首擰著手中的帕子,完全不敢張嘴回話。
鄧嬤嬤見狀,隻能又代回道:“夫人乃是東陽公府的主母,並無人讓夫人受了委屈。隻是夫人進門十年來,僅得了二姑娘一女,如今好容易又懷上了,自然盼子心切,故心中有些憂思罷了。”
鄧嬤嬤一麵說,高夫人一麵跟著點頭,生怕天太君再起疑心。
天太君了然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高夫人的肚子,方叮囑道:“禦醫院裏王禦醫的脈相最準,待滿了三個月,就請他進府來把平安脈吧。”
高夫人聽她的娘親喜川伯夫人說過,這禦醫院裏的王禦醫最會把子嗣脈,是男是女一診就知。故心中早有請他診脈的打算,如今聽得天太君發了話,忙高興的應道:“是,兒媳知道了。勞煩婆婆掛心,都是兒媳的不是。”
說著,還討好的將天太君麵前的香茶端起,恭敬的遞了過去。
天太君接過茶來,淺飲了一口,方不在意的擺手道:“你懷的是我們東方家的子嗣,我做婆婆的,多惦記些也是應該的。”
三姨娘張氏見高夫人一臉的受寵若驚,鄙夷的撇了撇嘴,從奶娘手上領過四爺東方平,走上前去,諂媚的笑道:“老太君昨日賞下來的禦膳點心,四爺吃了很喜歡,高興的直說要給老太君行禮拜謝呢。”
說著,推了推還不太知事的東方平,催道:“四爺昨夜裏怎麽說的?如今老太君就在這兒坐著呢,四爺還不快些行禮拜謝?”
東方平才不過三歲的小孩子,能知道什麽呢?不過是昨夜裏張姨娘怎麽教的,他就怎麽照搬的在天太君麵前表演一番,再用那糯糯的童音道一句“謝謝祖母送孫兒的點心”,便又沒事兒人似的,躲到奶娘的身邊去了。
天太君看了看東方平,又看了看一臉討好的張姨娘,方神色淡然的道:“不過是幾塊禦膳點心,平哥兒若喜歡,我這裏還有,一會兒你們走的時候,給你們帶上。”
張姨娘見討了沒趣兒,心中掃興,臉色有些灰敗的坐了回去。抬眼見高夫人和二姨娘王氏、四姨娘劉氏、五姨娘李氏都看著她笑,心中不悅,回身拉過東方平,又是給他整衣裳,又是哄他喝茶,又是拉他說話。
這一番有心的顯擺,倒真是成功的回擊了高夫人和王姨娘、李姨娘。要知道,東陽公府有五位爺,前三位都是先夫人永樂長公主天妙語所出,五爺東方安是劉姨娘在年初時才生下來的,尚不滿周歲,能不能養大還說不好。
這樣算下來,就隻有張姨娘生的四爺,還真如名字一般,平平安安的養到了三歲,身子向來健康結實,極少生病鬧傷。而高夫人和王姨娘都隻各生有一個女兒,李姨娘更是進門才三個月,喜信尚是全無的。
一時間,東暖閣裏又冷清了下來。
天太君因不見東方景的嫡女東方思慧,便向大奶奶席氏問道:“怎麽沒瞧見慧姐兒?”
席氏聞言,忙笑著上前給天太君添茶,並爽朗的笑回道:“那個淘氣的小丫頭,孫媳哪裏是養了個姐兒,分明是養了個哥兒。如今不過才滿周歲不久,就胡鬧的不像個樣子。因昨日晌午睡多了覺,昨夜裏足鬧到三更多天,奶娘和丫鬟怎麽哄都哄不住。最後還是大爺親自過去哄了一陣子,才把她給哄睡了。今早孫媳趕著過來請安時,那小丫頭還窩在被裏睡著呢。”
一席話,果然逗得天太君露出了慈愛的笑臉。
要說到長孫媳席氏,天太君是真心喜歡的。一是因為席氏出身好,乃是慶元侯府嫡出次女;二是因為席氏為人大方、爽利,待人行事都熱心、周全。無論從哪方麵看,將來都堪擔東陽公府主母的重任。
二奶奶淩氏是兩個月前才過門的新媳婦,正是害羞靦腆的時候,可為了盡快融入到東陽公府這個大家族裏,也跟著湊趣兒道:“才滿周歲的小娃娃,就是再淘氣,又能淘到哪裏去?大嫂不過是顯擺自家女兒正是好玩的時候,讓祖母看著眼熱罷了。”
天太君聞言,笑得更加開懷,邊讚同的點頭,邊指著席氏,對淩氏道:“你大嫂子自有了慧姐兒,就成日在我這老太婆跟前顯擺。前陣子顯擺的我紅了眼,想要抱過來養幾日,她就又不舍得了。倒也不說不讓抱的話,隻不停的在我眼前數落慧姐兒的不是。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把個好好的孩子,說得跟那天降的魔星似的。”
一席話,說得在座眾人都笑了起來。席氏也跟著爽聲大笑,全無羞惱之態,也無辯解之意。
正說笑間,就聞得外麵丫頭稟道:“大姑娘進來了。”
天太君聞言,忙揚聲催道:“舞兒在哪兒?快進來讓祖母瞧瞧。”
話音剛落,就見鳳舞笑著走了進來。
席氏一把拉過鳳舞,送到了天太君身邊,酸虧虧的打趣兒道:“大妹妹也來得太晚了,祖母的脖子都快等長了。這天天都能見著,祖母都這般舍不得。若往後大妹妹出了門子,祖母非得陪著嫁過去不可。”
一席話,又逗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鳳舞雖然是活了兩輩子的人,可必竟說的是她的親事,故她也很配合的羞紅了臉,倒進天太君的懷裏,哼哼著撒嬌。
眼前卻不禁閃過一抹灑脫飄逸的身影,那俊朗非凡的容貌,引得大秦多少世家貴女傾心。這樣一個人中之龍,配上那高貴的身份和地位,卻獨獨對她備加寵愛、嗬護。
這個讓鳳舞心牽的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大秦當朝太子——天浩然。
在大秦朝,女子往往滿了十歲,家中長輩就開始張羅議親之事。等到了十二三之時,親事一般也就能最終定下來,女子也開始一心備嫁。待年滿十五,女子行過了及笄禮,男方家就挑好吉日,準備迎娶。
東方氏是大秦最大的世家大族,東陽公府又是大秦最高等品的國公府,先後更有兩位皇室公主嫁入,而鳳舞是東陽公府的嫡長女,當今聖上的親外甥女兒。按道理,在大秦朝凡是有名有號的皇室宗親或是世家大族,都會想娶這位“忘憂郡主”進門。
可鳳舞長到如今,已年滿十四,卻別說定親,連議親都是沒有的。原因無它,隻因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她是內定的太子妃。隻待年滿十五,行過及笄禮之後,當今皇上就會下旨賜婚。
天太君疼愛的把鳳舞摟在懷裏,笑道:“我們舞兒可是咱們東陽公府的明珠,老婆子可要多留個幾年,哪裏舍得早早把她送出門去?再說了,我們舞兒這樣好的姑娘,世上又有幾個男兒配得上呢。”
高夫人雖然心知鳳舞的親事在皇室,卻仍然順著天太君的話,笑著湊趣兒道:“婆婆說得是,舞兒這樣好的姑娘,咱們家可得挑一位好女婿,萬不能讓舞兒受了委屈。”
天太君心知高夫人是真心喜歡鳳舞,並不是嘴上的簡單敷衍,故滿意的笑了笑,讚同的點了點頭。
眾人見狀,雖然心思各有不一,但也都紛紛笑讚上鳳舞幾句。隻是實心實意的,也不過就是席氏和淩氏兩位嫡親的嫂子罷了。
對於鳳舞,高夫人確實是真心喜歡的。她在娘家是三女,上麵的兩個姐姐,一個強勢,一個冷情,娘親又是一個極挑剔的人。故她習慣了事事聽從娘親和兩位姐姐的意思,萬事不敢可著自己的心思來。
當年東方燁娶續弦之妻時,得以挑中了高夫人,也是相中了她柔弱老實的性情。必竟對於東方燁來說,他隻是想挑選一個聽話的女人,坐穩東陽公夫人的位子,不讓它一直懸空著。倒真是沒有想過要挑選一位當家主母回來,必竟當家理事之職,已經有連珠夫人接手了。
高夫人剛進門時,東陽公府裏隻有天太君、東方燁和三位嫡子、一位嫡女,除了侍妾連珠夫人,就再無人與她分爭寵愛,她倒真是安享了兩年夫君的寵愛。
隻是近八年來,東方燁陸續納了四位妾室進門,個個年輕貌美、溫柔體貼、能說會道。幸而都沒有高過她的家世,若不然就真要將她比下去了。不過即使如此,一直沒有養下男丁的她,在幾位妾室麵前說話也很是沒有底氣。
府內的下人們心知掌管內務的是連珠夫人,高夫人不過是掛名的當家主母罷了,又見她性子麵軟柔弱,便也漸漸的欺了上來。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隻要身為嫡長女的鳳舞在,總會出麵維護她的威信,讓她心裏很是感激。
二姑娘鳳蕊和三姑娘鳳玲隻差兩歲,平日裏向來都玩在一處。前者因為是嫡女,眼高於頂,好發號施令,後者是庶女,知於天命,懂得緊抱大腿,故二人相處得倒也融洽。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對於鳳舞敵視的這一點上,鳳蕊和鳳玲一直都是站在同一陣線的。故此刻見天太君慈愛的摟著鳳舞,滿屋子的人都跟著奉承她,小姐妹倆心裏都很是不悅。
鳳蕊氣惱的冷哼一聲,起身請辭道:“祖母,快巳正了,孫女和三妹妹還要趕去廖先生那裏上課,就先請辭了。”
鳳玲見狀,也忙起身走到鳳蕊的身邊,衝著天太君福了福身子。
天太君是何人?那可是宮裏出來的公主,如何會看不清兩個孫女的心思?不過是覺得她們年紀小,再者各自都有親生母親教導,故也不願意為難她們。本來女兒家就該嬌養的,待出了門子,去了婆家,就再無安生日子享了。
因此天太君也未說什麽,隻點頭道:“廖先生的學識在大秦朝女先生中是最好的,不過是因為身子骨柔弱,已擔不得公主之師,才離了皇宮,到咱們府上來教書。你們要好好跟著廖先生學習,不光要學書本上的東西,也要好好學習廖先生身上的氣質和風度。若學得廖先生的五成,你們的將來也就無憂了。”
鳳蕊向來認為自身毫無瑕疵和不妥,如今聽了天太君的教誨,心中更是不悅,麵上也顯出不喜之色。隻規矩的福了福身子,應了一聲“是”,就拉著鳳玲匆匆的走了。
這裏天太君也無心再與眾人說笑了,放了她們各自回去,獨留下了鳳舞,打算祖孫倆說一說貼心的體己話。
鳳舞也看出來兩位妹妹的舉動,惹了天太君的不喜,故小心的扶著天太君出了東暖閣,往西暖閣裏走,還邊走邊說些小笑話,哄得天太君又露了笑顏。
因正是每天請早安的時候,故除了已離府的東方燁和大爺東方景、二爺東方晨,還有尚未到的鳳舞,各軒的主子們都已聚在了佛光軒正廂的東暖閣,向天太君問了早安。
因三爺東方昊還要趕著去皇室學堂“秦墨院”上學,故請過早安後,就急急的向天太君請了辭。在他離去後,東暖閣裏就隻剩下府內女眷和小主子們了。
文華大長公主,也就是天太君,端坐在東暖閣的炕榻上,盯著東陽公夫人高氏的肚子看了看,沉聲問道:“快三個月了吧?聽連珠說昨日下晌的時候,你身子不舒服,請了禦醫過府診治。禦醫可有說什麽?要緊不要緊?”
高夫人聽了天太君的問話,嚇得渾身一顫。她總不能說她身子很好,之所以嚷著不舒服,隻是想引東方燁過去陪陪她。因為心裏亂得很,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隻看著站在一旁的奶母鄧嬤嬤,眼裏全是忐忑不安的求助目光。
鄧嬤嬤見高夫人仍舊如此柔弱,心中苦歎,可又不能將天太君冷在那裏,隻得陪著笑,代回道:“回老太君的話,過了後日,夫人的胎就滿三個月了。昨日來的是禦醫院的李禦醫,說夫人身子尚可,胎也算穩,隻是心中鬱結,才會突感胸悶。因夫人懷著胎,李禦醫並不敢用藥,隻開了兩道疏散的藥膳方子。”
天太君看了看回話的鄧嬤嬤,又看了看一臉忐忑無措的高夫人,問道:“好好的,怎麽會心中鬱結呢?難道是府中誰人讓你受了委屈?”
高夫人本就生性膽小嬌弱,此時被天太君看的不敢抬頭,隻垂首擰著手中的帕子,完全不敢張嘴回話。
鄧嬤嬤見狀,隻能又代回道:“夫人乃是東陽公府的主母,並無人讓夫人受了委屈。隻是夫人進門十年來,僅得了二姑娘一女,如今好容易又懷上了,自然盼子心切,故心中有些憂思罷了。”
鄧嬤嬤一麵說,高夫人一麵跟著點頭,生怕天太君再起疑心。
天太君了然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高夫人的肚子,方叮囑道:“禦醫院裏王禦醫的脈相最準,待滿了三個月,就請他進府來把平安脈吧。”
高夫人聽她的娘親喜川伯夫人說過,這禦醫院裏的王禦醫最會把子嗣脈,是男是女一診就知。故心中早有請他診脈的打算,如今聽得天太君發了話,忙高興的應道:“是,兒媳知道了。勞煩婆婆掛心,都是兒媳的不是。”
說著,還討好的將天太君麵前的香茶端起,恭敬的遞了過去。
天太君接過茶來,淺飲了一口,方不在意的擺手道:“你懷的是我們東方家的子嗣,我做婆婆的,多惦記些也是應該的。”
三姨娘張氏見高夫人一臉的受寵若驚,鄙夷的撇了撇嘴,從奶娘手上領過四爺東方平,走上前去,諂媚的笑道:“老太君昨日賞下來的禦膳點心,四爺吃了很喜歡,高興的直說要給老太君行禮拜謝呢。”
說著,推了推還不太知事的東方平,催道:“四爺昨夜裏怎麽說的?如今老太君就在這兒坐著呢,四爺還不快些行禮拜謝?”
東方平才不過三歲的小孩子,能知道什麽呢?不過是昨夜裏張姨娘怎麽教的,他就怎麽照搬的在天太君麵前表演一番,再用那糯糯的童音道一句“謝謝祖母送孫兒的點心”,便又沒事兒人似的,躲到奶娘的身邊去了。
天太君看了看東方平,又看了看一臉討好的張姨娘,方神色淡然的道:“不過是幾塊禦膳點心,平哥兒若喜歡,我這裏還有,一會兒你們走的時候,給你們帶上。”
張姨娘見討了沒趣兒,心中掃興,臉色有些灰敗的坐了回去。抬眼見高夫人和二姨娘王氏、四姨娘劉氏、五姨娘李氏都看著她笑,心中不悅,回身拉過東方平,又是給他整衣裳,又是哄他喝茶,又是拉他說話。
這一番有心的顯擺,倒真是成功的回擊了高夫人和王姨娘、李姨娘。要知道,東陽公府有五位爺,前三位都是先夫人永樂長公主天妙語所出,五爺東方安是劉姨娘在年初時才生下來的,尚不滿周歲,能不能養大還說不好。
這樣算下來,就隻有張姨娘生的四爺,還真如名字一般,平平安安的養到了三歲,身子向來健康結實,極少生病鬧傷。而高夫人和王姨娘都隻各生有一個女兒,李姨娘更是進門才三個月,喜信尚是全無的。
一時間,東暖閣裏又冷清了下來。
天太君因不見東方景的嫡女東方思慧,便向大奶奶席氏問道:“怎麽沒瞧見慧姐兒?”
席氏聞言,忙笑著上前給天太君添茶,並爽朗的笑回道:“那個淘氣的小丫頭,孫媳哪裏是養了個姐兒,分明是養了個哥兒。如今不過才滿周歲不久,就胡鬧的不像個樣子。因昨日晌午睡多了覺,昨夜裏足鬧到三更多天,奶娘和丫鬟怎麽哄都哄不住。最後還是大爺親自過去哄了一陣子,才把她給哄睡了。今早孫媳趕著過來請安時,那小丫頭還窩在被裏睡著呢。”
一席話,果然逗得天太君露出了慈愛的笑臉。
要說到長孫媳席氏,天太君是真心喜歡的。一是因為席氏出身好,乃是慶元侯府嫡出次女;二是因為席氏為人大方、爽利,待人行事都熱心、周全。無論從哪方麵看,將來都堪擔東陽公府主母的重任。
二奶奶淩氏是兩個月前才過門的新媳婦,正是害羞靦腆的時候,可為了盡快融入到東陽公府這個大家族裏,也跟著湊趣兒道:“才滿周歲的小娃娃,就是再淘氣,又能淘到哪裏去?大嫂不過是顯擺自家女兒正是好玩的時候,讓祖母看著眼熱罷了。”
天太君聞言,笑得更加開懷,邊讚同的點頭,邊指著席氏,對淩氏道:“你大嫂子自有了慧姐兒,就成日在我這老太婆跟前顯擺。前陣子顯擺的我紅了眼,想要抱過來養幾日,她就又不舍得了。倒也不說不讓抱的話,隻不停的在我眼前數落慧姐兒的不是。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把個好好的孩子,說得跟那天降的魔星似的。”
一席話,說得在座眾人都笑了起來。席氏也跟著爽聲大笑,全無羞惱之態,也無辯解之意。
正說笑間,就聞得外麵丫頭稟道:“大姑娘進來了。”
天太君聞言,忙揚聲催道:“舞兒在哪兒?快進來讓祖母瞧瞧。”
話音剛落,就見鳳舞笑著走了進來。
席氏一把拉過鳳舞,送到了天太君身邊,酸虧虧的打趣兒道:“大妹妹也來得太晚了,祖母的脖子都快等長了。這天天都能見著,祖母都這般舍不得。若往後大妹妹出了門子,祖母非得陪著嫁過去不可。”
一席話,又逗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鳳舞雖然是活了兩輩子的人,可必竟說的是她的親事,故她也很配合的羞紅了臉,倒進天太君的懷裏,哼哼著撒嬌。
眼前卻不禁閃過一抹灑脫飄逸的身影,那俊朗非凡的容貌,引得大秦多少世家貴女傾心。這樣一個人中之龍,配上那高貴的身份和地位,卻獨獨對她備加寵愛、嗬護。
這個讓鳳舞心牽的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大秦當朝太子——天浩然。
在大秦朝,女子往往滿了十歲,家中長輩就開始張羅議親之事。等到了十二三之時,親事一般也就能最終定下來,女子也開始一心備嫁。待年滿十五,女子行過了及笄禮,男方家就挑好吉日,準備迎娶。
東方氏是大秦最大的世家大族,東陽公府又是大秦最高等品的國公府,先後更有兩位皇室公主嫁入,而鳳舞是東陽公府的嫡長女,當今聖上的親外甥女兒。按道理,在大秦朝凡是有名有號的皇室宗親或是世家大族,都會想娶這位“忘憂郡主”進門。
可鳳舞長到如今,已年滿十四,卻別說定親,連議親都是沒有的。原因無它,隻因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她是內定的太子妃。隻待年滿十五,行過及笄禮之後,當今皇上就會下旨賜婚。
天太君疼愛的把鳳舞摟在懷裏,笑道:“我們舞兒可是咱們東陽公府的明珠,老婆子可要多留個幾年,哪裏舍得早早把她送出門去?再說了,我們舞兒這樣好的姑娘,世上又有幾個男兒配得上呢。”
高夫人雖然心知鳳舞的親事在皇室,卻仍然順著天太君的話,笑著湊趣兒道:“婆婆說得是,舞兒這樣好的姑娘,咱們家可得挑一位好女婿,萬不能讓舞兒受了委屈。”
天太君心知高夫人是真心喜歡鳳舞,並不是嘴上的簡單敷衍,故滿意的笑了笑,讚同的點了點頭。
眾人見狀,雖然心思各有不一,但也都紛紛笑讚上鳳舞幾句。隻是實心實意的,也不過就是席氏和淩氏兩位嫡親的嫂子罷了。
對於鳳舞,高夫人確實是真心喜歡的。她在娘家是三女,上麵的兩個姐姐,一個強勢,一個冷情,娘親又是一個極挑剔的人。故她習慣了事事聽從娘親和兩位姐姐的意思,萬事不敢可著自己的心思來。
當年東方燁娶續弦之妻時,得以挑中了高夫人,也是相中了她柔弱老實的性情。必竟對於東方燁來說,他隻是想挑選一個聽話的女人,坐穩東陽公夫人的位子,不讓它一直懸空著。倒真是沒有想過要挑選一位當家主母回來,必竟當家理事之職,已經有連珠夫人接手了。
高夫人剛進門時,東陽公府裏隻有天太君、東方燁和三位嫡子、一位嫡女,除了侍妾連珠夫人,就再無人與她分爭寵愛,她倒真是安享了兩年夫君的寵愛。
隻是近八年來,東方燁陸續納了四位妾室進門,個個年輕貌美、溫柔體貼、能說會道。幸而都沒有高過她的家世,若不然就真要將她比下去了。不過即使如此,一直沒有養下男丁的她,在幾位妾室麵前說話也很是沒有底氣。
府內的下人們心知掌管內務的是連珠夫人,高夫人不過是掛名的當家主母罷了,又見她性子麵軟柔弱,便也漸漸的欺了上來。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隻要身為嫡長女的鳳舞在,總會出麵維護她的威信,讓她心裏很是感激。
二姑娘鳳蕊和三姑娘鳳玲隻差兩歲,平日裏向來都玩在一處。前者因為是嫡女,眼高於頂,好發號施令,後者是庶女,知於天命,懂得緊抱大腿,故二人相處得倒也融洽。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對於鳳舞敵視的這一點上,鳳蕊和鳳玲一直都是站在同一陣線的。故此刻見天太君慈愛的摟著鳳舞,滿屋子的人都跟著奉承她,小姐妹倆心裏都很是不悅。
鳳蕊氣惱的冷哼一聲,起身請辭道:“祖母,快巳正了,孫女和三妹妹還要趕去廖先生那裏上課,就先請辭了。”
鳳玲見狀,也忙起身走到鳳蕊的身邊,衝著天太君福了福身子。
天太君是何人?那可是宮裏出來的公主,如何會看不清兩個孫女的心思?不過是覺得她們年紀小,再者各自都有親生母親教導,故也不願意為難她們。本來女兒家就該嬌養的,待出了門子,去了婆家,就再無安生日子享了。
因此天太君也未說什麽,隻點頭道:“廖先生的學識在大秦朝女先生中是最好的,不過是因為身子骨柔弱,已擔不得公主之師,才離了皇宮,到咱們府上來教書。你們要好好跟著廖先生學習,不光要學書本上的東西,也要好好學習廖先生身上的氣質和風度。若學得廖先生的五成,你們的將來也就無憂了。”
鳳蕊向來認為自身毫無瑕疵和不妥,如今聽了天太君的教誨,心中更是不悅,麵上也顯出不喜之色。隻規矩的福了福身子,應了一聲“是”,就拉著鳳玲匆匆的走了。
這裏天太君也無心再與眾人說笑了,放了她們各自回去,獨留下了鳳舞,打算祖孫倆說一說貼心的體己話。
鳳舞也看出來兩位妹妹的舉動,惹了天太君的不喜,故小心的扶著天太君出了東暖閣,往西暖閣裏走,還邊走邊說些小笑話,哄得天太君又露了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