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二進正廂,鳳舞就張羅著給易子軒收拾行李,一會兒吩咐藍星取這個,一會兒吩咐橙玉拿那個,全然沒把宋姑娘之事放在心上。


    韋嬤嬤心裏卻很替她著急,擔憂的勸道:“奶奶也該想法子治一治大姑奶奶,自從奶奶過了門,她就成日找奶奶麻煩,也不知哪裏來這麽大的仇恨。”


    鳳舞失笑道:“媽媽何必著急,她願意折騰,就讓她折騰好了。等她有求於我的時候,她就知道這些日子辦了多少錯事了。咱們慢慢等,反正也等不了幾天了。”


    韋嬤嬤不解的問道:“奶奶這話,婆子聽著不明白。難道奶奶算著再過不久,大姑奶奶有要事要求奶奶不成?”


    鳳舞笑著用帕子彈了彈裙子,才不緊不慢的道:“爺馬上就要東征了,等爺走後,家裏事事自然都是我說得算。媽媽不要忘了,大姑奶奶在厲害,也隻是一個寡婦。俗話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大姑奶奶要想過上好日子,還是要指望康哥兒能出息。不過康哥兒在玉林的時候,雖然在私塾裏是念過兩年書的,隻是那兩年的書放在京華,跟沒念是一樣的。等大姑奶奶想起康哥兒前程的時候,自然要琢磨著給他請先生或是送書院。隻是無論哪一樣都要求我才行,若不然這偌大的京華城,誰會賣她這個鄉村寡婦的麵子呢?打蛇要掐七寸,珠姐兒的歸宿和康哥兒的前程,就是大姑奶奶的七寸。隻要她不會糊塗到不顧兒女的榮辱,她就還得老老實實的求著我才行。”


    韋嬤嬤聽了這番話,才算是明白過來鳳舞的心思,陪笑著點頭道:“原來奶奶心中早有計較,倒是婆子太過沉不住氣了。看來過不了多久,大姑奶奶就要哭著來求奶奶了。”


    鳳舞不在意的笑了笑,又道:“等咱們搬去京華河畔的大宅院,我想升任泉和任泉媳婦為男女總管,由任媽媽帶著他們小夫妻管理事務。媽媽去跟任媽媽說說,讓她和任泉倆口子早作準備。別臨要上任了,倒慌亂起來。”


    韋嬤嬤聞言,心中歡喜萬分,笑著謝恩道:“婆子替他們小倆口謝奶奶的提拔。奶奶隻管放心,婆子和任婆子定當好好督促他們小倆口,絕不讓他們有負奶奶的恩澤。”


    這任泉雖然是任嬤嬤的兒子,可是任泉媳婦卻是韋嬤嬤的女兒。讓他們小夫妻任男女總管,不僅是對他們小夫妻的提拔,也是對韋嬤嬤和任嬤嬤的信任。


    目送韋嬤嬤出了西暖閣,鳳舞方慵懶的往炕榻上一歪,想著過門後,鬧的這些糟心事,在心中冷笑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還之。我的日子,我自己過。誰要是讓我過不好,誰也別想過好。


    *****************************************************************


    剛用過晌午飯,就有人進來回稟,說宋家的二爺來了。鳳舞一麵命韋嬤嬤去三進把宋姑娘請去正堂,一麵不急不忙的換了身衣裳,然後帶著綠柳和紫霞往正堂走去。


    她身邊的七個大丫鬟裏,綠柳和紫霞的姿色是相對較差的,然而比起那宋姑娘,高了卻也不止一星半點。別說她沒有給易子軒納妾收房的意思,就是有也自然要可著她身邊的心腹丫鬟,總不會傻到讓外人占去了便宜。


    韋嬤嬤已先一步請宋姑娘進了正堂,見一位膚色黑亮的陌生男子坐在那裏,便知道是宋家二爺。正想著張口問好,卻見那宋二爺幾步走了過來,扯過跟在她身後的宋姑娘,抬手就是響亮的一耳光,將宋姑娘打翻在地。


    那宋姑娘挨了兄長的耳光,先是一愣,接著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惹得宋二爺又上去連打帶罵的,與宋姑娘一頓撕扯。韋嬤嬤看著實在不成體統,就使眼色讓丫頭小子們過去拉扯開他們兄妹。


    一時間,正堂裏鬧得是混亂不堪。最後還是任泉倆口子又帶了幾個丫頭小子們進來,才算是連喝斥帶拉扯的,讓他們兄妹安靜的坐了下來。


    站在正堂廊下看了許久熱鬧的鳳舞,見他們兄妹不再作鬧了,才邁步走了進去。韋嬤嬤扶著她於上座坐下,親自奉了杯香茶,才回稟道:“郡主,這就是宋家二爺,宋姑娘的哥哥。”


    那宋二見了鳳舞,已然是愣了心神,聽了韋嬤嬤的話,忙跪下磕頭道:“小民見過郡主。小民的妹妹得了失心瘋,竟追著小民來了京華,實在是小民未料之事。請郡主大人大量,看在宋易兩家幾輩子為鄰的情麵上,饒過小民的妹妹吧。”


    宋二的話說得明白,宋姑娘得了失心瘋,無論她在易府說了什麽、做了什麽,都是不能作數的。


    鳳舞見宋二心裏還算明白,滿意的點了點頭,見宋姑娘站起身來,又要指著宋二大罵,忙厲聲喝道:“宋姑娘,這裏是易府,不是宋家。宋姑娘身為客人,也該注意一下言行。”


    話音剛落,任泉媳婦就帶著四個粗壯的媳婦站到了宋姑娘的身邊。


    嚇得宋姑娘白了臉色,再不敢撒潑,隻惡狠狠的瞪了宋二一眼,就顫顫巍巍的坐了回去。


    鳳舞端起香茶來,略喝了兩口,方正色道:“本郡主過門不過幾日,對宋易兩家之事,知之甚少。因此,宋姑娘所言有幾分真假,宋家又是何意思,本郡主並不敢猜測。如今本郡主隻認二點,一是大爺親口說宋易兩家未定過親,二是太後下旨賜婚之前是查過大爺並無婚配的。不過,宋姑娘既然非要尋個結果,那本郡主也就作個了結。宋二爺也作個見證,事後別說是本郡主欺負了宋姑娘。”


    宋姑娘聞言,以為鳳舞同意讓她進門,歡喜得跪在鳳舞身前,含淚道:“還請郡主救民女一命,民女定當做牛做馬以報大恩。”


    鳳舞看了看一臉歡喜得意的宋姑娘,又看了看一臉疑惑不解的宋二,方冷聲道:“本郡主給宋姑娘兩條路選:若宋姑娘執意要留在易府,那就簽下一張賣身契,由本郡主作主,給大爺納為妾室。隻不過這寫下賣身契的妾室,就是隻比侍妾高一等的賤妾了。生死榮辱全憑主母的心情,本郡主高興就賞你十大板子,不高興就賞你五十大鞭子。想來以本郡主的等品,就是光明正大的賜死一個妾室,也不會有人敢多議論一句。就是太後和皇後,也不會為了一個賤妾,而駁了本郡主的臉麵。當然,若宋姑娘改變主意,決定隨宋二爺回玉林老家,那本郡主給宋姑娘添兩千兩銀子的嫁妝。想來有了這兩千兩銀子作嫁妝,宋姑娘定能尋一門好親事,風風光光的出嫁。不知宋姑娘意下如何呢?”


    一席話,說得宋姑娘癱坐在地,全身顫巍巍的發抖,臉色慘白的瞪著鳳舞,愣是吐不出一字一句來。


    還是宋二反應過來,走過去狠踢了宋姑娘一腳,怒喝道:“你就別作那白日夢了,今天無論如何,我都要把你帶回玉林。就算你不願意回去,我也會把你綁回去的。”


    宋二本來就不敢得罪有東陽公府撐腰的鳳舞,從臨縣趕過來的路上,就想好無論如何也要把宋姑娘帶回玉林。如今鳳舞又張口給了宋家兩千兩銀子,他自然更不願意讓宋姑娘糊塗的闖下大禍。


    開玩笑,那可是兩千兩銀子呀,宋家就是幾輩子捆在一起,也沒有賺過這麽多的錢呀。


    宋姑娘卻仍不死心的亂叫道:“我要見易大姐,我要見易大姐。快讓易大姐出來,她會幫我的,她一定會幫我的。”


    宋姑娘此時已然是大失方寸,心裏想什麽,嘴上就說什麽,毫無理智可言。


    鳳舞聽了她的糊塗話,好笑的搖了搖頭,冷聲道:“本郡主勸宋姑娘還是省些力氣,痛快的跟著宋二爺回玉林去吧。大姑奶奶是寡居的婦人,本就不該管這紅塵俗事。況且,自古沒聽說出嫁的姐姐,還要管著弟弟的房中事的。再者,如今易府的主母是本郡主,縱然是婆婆行事,也要與本郡主商議,更別說大姑奶奶了。大姑奶奶就算是再護著宋姑娘,也不敢真與本郡主鬧翻了臉,除非她連太後和皇後都不放在眼裏了。”


    話說到這份上,宋姑娘才算是徹底的死了心。


    在她看來,鳳舞的郡主身份再尊貴,也是易家的兒媳婦,也得聽婆婆的安排,看大小姑子的臉色。必竟在她生活的環境裏,公公婆婆才是婆家的天。可太後和皇後則不同,她們是皇上的母親和妻子,掌握著大秦上下所有子民的生死。


    想明白了利害關係,宋姑娘才蒼白著臉,不甘不願的給鳳舞磕頭,謝恩道:“民女多謝郡主賞賜的嫁妝,民女這就隨兄長回玉林老家去,再不踏進易府半步。”


    兩千兩銀子,雖然宋家上下不會全讓她帶著出嫁,但哪怕她帶走一千兩,也夠她一輩子吃穿不愁了。想到這裏,宋姑娘縱然再不甘願,也隻能認了。


    鳳舞見宋姑娘鬆了口,笑著點頭道:“既然宋姑娘想明白了,那本郡主就放心了。大爺即將奉旨東征,本郡主要忙著給大爺收拾行李,就不送二位了。”


    話落,邊起身整衣,邊吩咐韋嬤嬤道:“勞煩媽媽去取兩千兩的銀票給宋姑娘,再派兩個侍衛和兩個妥貼的媳婦,送宋二爺和宋姑娘出城去。這天色一黑,城門一關,就不好出城了。”


    韋嬤嬤忙笑應道:“郡主放心,婆子親自送宋二爺和宋姑娘出城。”


    鳳舞安心的點點頭,又看了看宋二和宋姑娘,才帶著綠柳和紫霞回了主屋。


    等到易母和陳易氏、安易氏知道宋姑娘跟著宋二回了玉林之時,宋家兄妹早已出了京華城。了結了一樁糟心事,易母和安易氏都鬆下口氣,隻有陳易氏在心中暗罵宋姑娘不爭氣。


    陳易氏本想大鬧上一場,逼著鳳舞給易子軒納宋姑娘為妾室。這樣不僅壓了鳳舞的風頭和氣焰,自己在這易府裏也能多個膀臂。卻沒想到不過一夜半日的工夫,鳳舞就輕鬆解決了宋姑娘,讓她心中的盤算落了空。


    *****************************************************************


    因為東陽公府為東方晨準備東征所需的應用之物時,也為易子軒兄弟四人各準備了一份,所以鳳舞和燕二奶奶、華三奶奶隻收拾了他們兄弟的隨身常用之物和換洗的衣服鞋襪。


    與之前的兩疆之戰不同,此次出征不是為了守衛被侵犯的疆土,而是為了擴展大秦疆土,去攻打東疆之外的異族。這對易子軒和東方晨來說,都是第一次,更何況率領的精兵足有五十萬之數。


    成,他們二人將會成為大秦朝的棟梁之將;敗,他們二人將無顏麵對大秦朝所有的子民。


    一整夜的激-情纏-綿,讓易子軒和鳳舞直鬧到黎明之時,才氣喘噓噓的相互訴些離別之言。


    對鳳舞來說,送夫出征是第一次,那生死隻有天注定的修羅場,沒有任何人隻敢有去必有回。雖然她與易子軒剛成親不久,感情談不上恩愛入骨,但也稱得上如膠似漆,她是真的怕他有去沒有回。


    隻是聖命難違,況且大丈夫誌在四方,易子軒的雄心壯士,不是她可以澆滅的,她也無權澆滅。即使她貴為郡主,除了笑著送他出門,日夜盼著他的回歸,也再無它法了。


    巳時正,在秦明帝和太子率文武百官的目送下,在京華城子民百姓的注視中,易子軒和東方晨率五千精兵出了京華城正門,與已等候在京華城外的五十萬精兵會合,然後踏上了任重而道遠的東征之路。


    而易府內,鳳舞站在二進正廂的廊下,望著手中易子軒留下的劍穗,聽著滿城的喧鬧聲,漸漸的紅了眼眶。與上次送太子遠赴東疆不同,這一次,鳳舞無論如何也無法送易子軒出征。


    一場猜不出輸贏的征戰,一個猜不透結局的未來。她不希望與易子軒在太過沉重的場麵下分別,那樣會讓她有一種錯覺:此一別、再不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侯門女之將門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塵未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塵未央並收藏穿越侯門女之將門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