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後總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尤其是有誥命和尊位的女子,隻進宮朝拜就要兩三次。不過對於鳳舞而言,雖然進宮來回總是難免辛苦,卻要比旁人自在許多。必竟在皇上和太後、皇後麵前,她是不需要謹小慎微的。
再見到太子妃謝玉芙的時候,看著她挺著已有五六個月的肚子,鳳舞心裏很為她高興。當年的太子妃易位,已然是過眼雲煙,她和易子軒過得很好,也盼著天浩然和謝玉芙能夫妻恩愛。必竟太過於執著往事,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隻是玉安公主的變化很大,儼然是賢良淑德的傳統貴婦,再沒有出閣前的天真爛漫。雖然她沒有問,玉安公主也沒有說,但從那些命婦的口中,她知道玉安駙馬已納了兩房妾室。
大的是秦明帝在玉安公主懷孕期間,親自挑選了,賞賜給駙馬的。小的則是玉安公主生下嫡長女後,在近身隨侍的宮女中選了一位,給了駙馬當妾。
童雪夢說自那之後,玉安公主得了賢惠之名,成了京華城的婦人典範。可鳳舞卻清楚的看到,玉安公主的笑容,已很少發自內心,大多都沒有達到眼底。
大年初一的入宮朝賀,鳳舞還見到了久聞的淩三奶奶蕭錦瑟。正如童雪夢對她的形容,是一位極為淡漠雅然的女子。隻有在談到淩以墨時,雙眸中才會顯現幸福的目光,臉上也會露出亮麗的笑容。
童雪夢私下裏跟鳳舞說起她的時候,連連苦歎她初嫁淩以墨時,在南寧公府裏所受的委屈和冷遇。不過在鳳舞看來,蕭錦瑟的委屈沒有白受,必竟如今她與淩以墨是極恩愛的。
有些夫妻是先苦後甜,有些夫妻是先甜後苦,前者總要比後者強上千萬倍。遠的不說,隻拿玉安公主和駙馬,與蕭錦瑟和淩以墨相較,幸與不幸已然清晰分明。當然,一輩子很長很長,總要到閉眼的那一刻,才能知道是否白活一世。
一生一世一雙人,說得容易,卻很難達成。在現代社會都算是半個笑話,更何況是在封建的古代。想想那些手持綠色離婚證的夫妻,他們領紅色結婚證的時候,期盼的定然也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
好容易忙過了正月,鳳舞命韋嬤嬤備了貴重的滋補品,想親自去張家拜訪,探一探張家公子的病情。卻沒想衛院裏傳來了小淩氏有喜的消息,她隻得先趕去衛院道喜,順便送上一些養胎的滋補品。
因小淩氏請的是禦醫院的李禦醫,青鳶便說起鳳舞近期有些沒有精神,請李禦醫也為她把把脈。結果,李禦醫這脈一把完,就診出了鳳舞的喜脈。這下換成小淩氏向鳳舞連連道喜,韋嬤嬤和青鳶更是為鳳舞高興,子嗣多總是好事。
韋嬤嬤忙命青鳶趕去東陽公府報喜,然後又派了小丫頭們去福壽軒、寒雪軒和燕院、華院報喜,接著又吩咐任泉媳婦,賞闔府下仆每人兩個月的月錢。
雖然已生過一次,可鳳舞還是有些憂心,必竟古代沒有現代那些先進的醫料設備,所以安胎、養胎成了重中之重。
也因此,陳張兩家之事,鳳舞便不願再親自操勞了,隻交給韋嬤嬤去料理。好在韋嬤嬤是鳳舞的奶娘,而鳳舞又是郡主之尊,倒談不上輕視了張家。況且,隻是代表易陳兩家盡份心,探望一下張公子的病,有韋嬤嬤出麵也足夠了。
陳院那裏,仍舊緊封著門,不允許陳院任何人出來。若是沒有鳳舞和韋嬤嬤的命令,也不允許任何人進去。不過,鳳舞倒是派韋嬤嬤去與陳美珠談過,必竟是她的終身大事,總要探探她的意思。
而韋嬤嬤帶回來的消息,是陳美珠也不同意與張家退親。這讓鳳舞感到很欣慰,至少說明陳美珠不像陳易氏那麽糊塗。
再說東疆那邊,易子軒和衛東收到了鳳舞和小淩氏有喜的家書,心中都很是激動和高興。不僅各自寫了情真意切的家書送回來,還派出一小隊人馬,送了幾大車的滋補之品和珍貴東西回來。
尤其是初為人父的衛東,因為太過高興的關係,送回來的家書裏,可說是前言不搭後語。不過即使如此,仍是讓小淩氏看著看著,就流下了幸福的淚水。成親已過了兩年,他們小夫妻總算是盼來了苦等的喜信。
*****************************************************************
雖然鳳舞給張家送去了許多滋補之品,又請了禦醫院的禦醫為張公子診治,隻是到底沒有留住張公子。春夏交替的時節,張家送走了張公子,張老爺膝下僅有的一根獨苗。
白發人送黑發人,悲傷之情可想而之。也不知是陳易氏早有退親之意的事傳揚了出去,還是張太太因失了獨子而傷了心神,總之張家傳出了陳美珠克夫的言論。但凡有人登張家門去探望,張太太總會嚎苦一場陳美珠的克夫。
俗話說:人言可畏。尤其是在封建的古代,最是看重這些迷信之說。不過短短半個月的工夫,陳美珠命硬克夫之事,就傳遍了京華城。許多人家都抱著“無風不起浪”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相信了這可笑的言論。
這下算是徹底毀了陳美珠的閨譽,也毀了陳美珠的終身。鳳舞雖然全然不信那些荒誕之言,然而卻不能以郡主之尊,要求京華諸人也跟著相信。好在除了張家,再無人敢公然議論此事,隻是也再無人願意娶陳美珠為妻。
鳳舞深恨張家和張太太,隻是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去尋麻煩,必竟全京華的人都在看著,她總也要顧著易子軒的官譽和易府的聲譽。要知道,若說平民欺壓權貴,是無人會信的,可要說權貴欺壓平民,卻是人人都信的。
於是鳳舞收了找張家算賬的心思,一麵讓安易氏和韋嬤嬤去照看、勸撫陳美珠,一麵在心裏琢磨陳美珠的終身怎麽解決。不過她也不是會白白忍氣吞生的,明裏雖然沒有把張家如何,可一個月後,張家還是悄悄的舉家遷出了京華。
鬧到這般地步,陳易氏卻又作出了新的花樣。她不去勸撫陳美珠,反而口口聲聲說是鳳舞不讓退親,這才拖累了陳美珠的終身,要鳳舞負起任責,為陳美珠找戶好婆家。
其實事情發展到這步,就是陳易氏不說,鳳舞也會幫著張羅陳美珠的親事,到底是無辜的受了牽累,她心裏自然又是同情又是憐惜。可讓陳易氏這麽一攪,鳳舞心裏也起了火,雖然心裏仍舊盤算陳美珠的親事,但麵上卻隻有兩個字——不管。
陳易氏見鳳舞如此,心裏越發的氣恨,在去陳院探望陳美珠的易母麵前,耍齊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本事,還口口聲聲說要帶著陳美珠共赴黃泉,省得被鳳舞活活的逼死。
易母心疼長女和長外孫女,也覺得鳳舞不管不問確實過分,心裏自然對兒媳滿是怨氣。不過易母向來膽小軟弱,又怕鳳舞郡主的位份,也隻能陪著陳易氏一起大哭,倒真是不敢跑去質問和責罵鳳舞。
*****************************************************************
六月末的時候,燕二太太在疼了半宿之後,平安的生下了嫡子。燕家後繼了香火,燕二太太的也終於鬆下了一直吊著的心,燕磊更是高興的跑到父母的牌位前,結實響亮的磕了三個頭。
隻是五月的時候,陳美珠因傷心積鬱過度,病臥不起。鳳舞又要養胎,又要發愁陳美珠的病情和親事,心裏很是煩躁和焦慮。況且又有“同孕避見”之說,故鳳舞也沒有去探望燕二太太,隻命韋嬤嬤代她送去了賀喜之禮,再替易子軒和她向燕磊夫妻道得子之喜。
就在鳳舞愁得恨不能給易子軒修書一封,讓他在東疆大營裏給陳美珠挑選夫婿之時,安易氏過來探望她,並提了一個讓鳳舞沒有想到的人選——易明漢。
安易氏見鳳舞很是吃驚,忙笑道:“這事說來還要問問明漢的意思,總也要他心裏願意才行。嫂子是知道的,珠姐兒的親事,已然是難議了。在我想來,隻要男方人品端正,又有供養妻兒的本事,別的也就強求不得了。明漢來咱家的日子也不短,我冷眼看著確是不錯的孩子,樣貌、品性都很好,有本事又能幹,是能托付終身的。再者,他是孤兒,又是哥哥的養子,算是半個自家人。有哥哥和嫂子在,想來他也不會虧待了珠姐兒。況且,若是珠姐兒嫁給了明漢,自然仍舊是在家裏過日子。在咱們眼皮子低下,總比嫁出去受罪強,好不好的,到底能護著孩子。”
聽了安易氏的話,鳳舞倒真覺得這未嚐不是一樁好親事。對於易明漢,鳳舞還是放心的,供養得起妻兒,也不會虧待了珠姐兒。況且,就如安易氏所說,有易子軒和她在,易明漢也不敢虧待了珠姐兒。
隻是成不成的,一要問問易子軒的意思,二要問問易明漢是否願意,三也要探探陳美珠的口風,總不能強成一對怨偶。至於陳易氏是否滿意這樁親事,倒是真不重要。以她糊塗的程度,永遠也想不明白怎麽才是真正的為子女好。
送走了安易氏,鳳舞就急急的修書一封,派人速送往東疆,問問易子軒的意思。信送出去之後,鳳舞又與韋嬤嬤商議了一番,見韋嬤嬤也很讚同,便請她去陳院探一探陳美珠的口風。當然,不可能明著說易明漢,隻是探探陳美珠想找個什麽樣的夫婿,再側麵問問陳美珠對易明漢的評價。
要說陳美珠嘛,心裏是極明白的,比陳易氏強了不止百倍。套用她自己的話說:閨譽毀到了這般地步,隻要有人願娶她就成了,否則也隻能終身伴佛了。好好的姑娘家,自然是不願意被逼得走投無路,隻能出家為尼的。
*****************************************************************
易子軒在東疆也心急陳美珠的親事,所以收到鳳舞的信後,沉思了一夜,第二天就送出了回信。正如鳳舞所料的,易子軒也讚同安易氏的話,覺得確是樁好親事,但也問問易明漢的意思。
陳美珠今年已是十四了,明年就要行及笄禮,親事是不能再拖下去了。故鳳舞也沒有耽擱,早上收到易子軒的回信,下晌就喚來易明漢,問了問他的意思。
論起來,雖然陳家是實實在在的寒門,可到底比易明漢連家都沒有的強。因此,易明漢娶陳美珠,也算得上是高攀。再者,大秦對男女大妨要求不嚴,易明漢與陳美珠還是接觸過的,自然知道她的品性和樣貌。又是鳳舞親自張的口,易子軒也是同意的,易明漢自然沒有拒絕。
見易明漢點了頭,鳳舞便派人給安易氏送了信,讓她去跟易母和陳易氏商議此事。易母是最沒有主意的,別人怎麽說好,她就覺得怎麽好。雖然她如今對鳳舞不滿意,可這親事是安易氏先提的,易子軒又點了頭,她也就覺得很好。
陳易氏自然作鬧著不願意,可奈何陳美珠已點了頭。再者,到了這般地步,陳美珠的親事,已然不是陳易氏能左右的了。況且,鳳舞也懶得理會她,隻讓易母和安易氏勸她。
張家公子病逝後,兩家就走流程,解除了親事。如今把陳美珠許給易明漢,鳳舞既是婆家人也是娘家人,便不管易母和陳易氏的想法,直接讓韋嬤嬤去請了官媒,趕著把定親的程序走完了。
陳美珠的終身定下了,易家諸人也就鬆下口氣。雖然說低嫁有些委屈了陳美珠,可在鳳舞看來,比起麵上好看,不如日子過得舒坦。
高嫁說得響亮,可哪有不在婆家受委屈的媳婦?連玉安公主都過得不順心,更別說寒門小戶的平民女了。
好在陳美珠很知足,對與易明漢的親事,還是滿意的。易明漢對陳美珠想來也是滿意的,自陳美珠點了頭,定親的程序還沒有走完,他就開始盡自己的能力張羅娶親之事了。
易子軒還派人送了一萬兩的銀票回來,說是用作小倆口結親的。鳳舞自然不把這一萬兩當回事,況且又是嫁姑娘、又是娶媳婦,親上加親的大喜事,自然要辦得體體麵麵的。故她直接把一萬兩銀票給了韋嬤嬤,令她全權料理小倆口的嫁娶之事。
再見到太子妃謝玉芙的時候,看著她挺著已有五六個月的肚子,鳳舞心裏很為她高興。當年的太子妃易位,已然是過眼雲煙,她和易子軒過得很好,也盼著天浩然和謝玉芙能夫妻恩愛。必竟太過於執著往事,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隻是玉安公主的變化很大,儼然是賢良淑德的傳統貴婦,再沒有出閣前的天真爛漫。雖然她沒有問,玉安公主也沒有說,但從那些命婦的口中,她知道玉安駙馬已納了兩房妾室。
大的是秦明帝在玉安公主懷孕期間,親自挑選了,賞賜給駙馬的。小的則是玉安公主生下嫡長女後,在近身隨侍的宮女中選了一位,給了駙馬當妾。
童雪夢說自那之後,玉安公主得了賢惠之名,成了京華城的婦人典範。可鳳舞卻清楚的看到,玉安公主的笑容,已很少發自內心,大多都沒有達到眼底。
大年初一的入宮朝賀,鳳舞還見到了久聞的淩三奶奶蕭錦瑟。正如童雪夢對她的形容,是一位極為淡漠雅然的女子。隻有在談到淩以墨時,雙眸中才會顯現幸福的目光,臉上也會露出亮麗的笑容。
童雪夢私下裏跟鳳舞說起她的時候,連連苦歎她初嫁淩以墨時,在南寧公府裏所受的委屈和冷遇。不過在鳳舞看來,蕭錦瑟的委屈沒有白受,必竟如今她與淩以墨是極恩愛的。
有些夫妻是先苦後甜,有些夫妻是先甜後苦,前者總要比後者強上千萬倍。遠的不說,隻拿玉安公主和駙馬,與蕭錦瑟和淩以墨相較,幸與不幸已然清晰分明。當然,一輩子很長很長,總要到閉眼的那一刻,才能知道是否白活一世。
一生一世一雙人,說得容易,卻很難達成。在現代社會都算是半個笑話,更何況是在封建的古代。想想那些手持綠色離婚證的夫妻,他們領紅色結婚證的時候,期盼的定然也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
好容易忙過了正月,鳳舞命韋嬤嬤備了貴重的滋補品,想親自去張家拜訪,探一探張家公子的病情。卻沒想衛院裏傳來了小淩氏有喜的消息,她隻得先趕去衛院道喜,順便送上一些養胎的滋補品。
因小淩氏請的是禦醫院的李禦醫,青鳶便說起鳳舞近期有些沒有精神,請李禦醫也為她把把脈。結果,李禦醫這脈一把完,就診出了鳳舞的喜脈。這下換成小淩氏向鳳舞連連道喜,韋嬤嬤和青鳶更是為鳳舞高興,子嗣多總是好事。
韋嬤嬤忙命青鳶趕去東陽公府報喜,然後又派了小丫頭們去福壽軒、寒雪軒和燕院、華院報喜,接著又吩咐任泉媳婦,賞闔府下仆每人兩個月的月錢。
雖然已生過一次,可鳳舞還是有些憂心,必竟古代沒有現代那些先進的醫料設備,所以安胎、養胎成了重中之重。
也因此,陳張兩家之事,鳳舞便不願再親自操勞了,隻交給韋嬤嬤去料理。好在韋嬤嬤是鳳舞的奶娘,而鳳舞又是郡主之尊,倒談不上輕視了張家。況且,隻是代表易陳兩家盡份心,探望一下張公子的病,有韋嬤嬤出麵也足夠了。
陳院那裏,仍舊緊封著門,不允許陳院任何人出來。若是沒有鳳舞和韋嬤嬤的命令,也不允許任何人進去。不過,鳳舞倒是派韋嬤嬤去與陳美珠談過,必竟是她的終身大事,總要探探她的意思。
而韋嬤嬤帶回來的消息,是陳美珠也不同意與張家退親。這讓鳳舞感到很欣慰,至少說明陳美珠不像陳易氏那麽糊塗。
再說東疆那邊,易子軒和衛東收到了鳳舞和小淩氏有喜的家書,心中都很是激動和高興。不僅各自寫了情真意切的家書送回來,還派出一小隊人馬,送了幾大車的滋補之品和珍貴東西回來。
尤其是初為人父的衛東,因為太過高興的關係,送回來的家書裏,可說是前言不搭後語。不過即使如此,仍是讓小淩氏看著看著,就流下了幸福的淚水。成親已過了兩年,他們小夫妻總算是盼來了苦等的喜信。
*****************************************************************
雖然鳳舞給張家送去了許多滋補之品,又請了禦醫院的禦醫為張公子診治,隻是到底沒有留住張公子。春夏交替的時節,張家送走了張公子,張老爺膝下僅有的一根獨苗。
白發人送黑發人,悲傷之情可想而之。也不知是陳易氏早有退親之意的事傳揚了出去,還是張太太因失了獨子而傷了心神,總之張家傳出了陳美珠克夫的言論。但凡有人登張家門去探望,張太太總會嚎苦一場陳美珠的克夫。
俗話說:人言可畏。尤其是在封建的古代,最是看重這些迷信之說。不過短短半個月的工夫,陳美珠命硬克夫之事,就傳遍了京華城。許多人家都抱著“無風不起浪”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相信了這可笑的言論。
這下算是徹底毀了陳美珠的閨譽,也毀了陳美珠的終身。鳳舞雖然全然不信那些荒誕之言,然而卻不能以郡主之尊,要求京華諸人也跟著相信。好在除了張家,再無人敢公然議論此事,隻是也再無人願意娶陳美珠為妻。
鳳舞深恨張家和張太太,隻是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去尋麻煩,必竟全京華的人都在看著,她總也要顧著易子軒的官譽和易府的聲譽。要知道,若說平民欺壓權貴,是無人會信的,可要說權貴欺壓平民,卻是人人都信的。
於是鳳舞收了找張家算賬的心思,一麵讓安易氏和韋嬤嬤去照看、勸撫陳美珠,一麵在心裏琢磨陳美珠的終身怎麽解決。不過她也不是會白白忍氣吞生的,明裏雖然沒有把張家如何,可一個月後,張家還是悄悄的舉家遷出了京華。
鬧到這般地步,陳易氏卻又作出了新的花樣。她不去勸撫陳美珠,反而口口聲聲說是鳳舞不讓退親,這才拖累了陳美珠的終身,要鳳舞負起任責,為陳美珠找戶好婆家。
其實事情發展到這步,就是陳易氏不說,鳳舞也會幫著張羅陳美珠的親事,到底是無辜的受了牽累,她心裏自然又是同情又是憐惜。可讓陳易氏這麽一攪,鳳舞心裏也起了火,雖然心裏仍舊盤算陳美珠的親事,但麵上卻隻有兩個字——不管。
陳易氏見鳳舞如此,心裏越發的氣恨,在去陳院探望陳美珠的易母麵前,耍齊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本事,還口口聲聲說要帶著陳美珠共赴黃泉,省得被鳳舞活活的逼死。
易母心疼長女和長外孫女,也覺得鳳舞不管不問確實過分,心裏自然對兒媳滿是怨氣。不過易母向來膽小軟弱,又怕鳳舞郡主的位份,也隻能陪著陳易氏一起大哭,倒真是不敢跑去質問和責罵鳳舞。
*****************************************************************
六月末的時候,燕二太太在疼了半宿之後,平安的生下了嫡子。燕家後繼了香火,燕二太太的也終於鬆下了一直吊著的心,燕磊更是高興的跑到父母的牌位前,結實響亮的磕了三個頭。
隻是五月的時候,陳美珠因傷心積鬱過度,病臥不起。鳳舞又要養胎,又要發愁陳美珠的病情和親事,心裏很是煩躁和焦慮。況且又有“同孕避見”之說,故鳳舞也沒有去探望燕二太太,隻命韋嬤嬤代她送去了賀喜之禮,再替易子軒和她向燕磊夫妻道得子之喜。
就在鳳舞愁得恨不能給易子軒修書一封,讓他在東疆大營裏給陳美珠挑選夫婿之時,安易氏過來探望她,並提了一個讓鳳舞沒有想到的人選——易明漢。
安易氏見鳳舞很是吃驚,忙笑道:“這事說來還要問問明漢的意思,總也要他心裏願意才行。嫂子是知道的,珠姐兒的親事,已然是難議了。在我想來,隻要男方人品端正,又有供養妻兒的本事,別的也就強求不得了。明漢來咱家的日子也不短,我冷眼看著確是不錯的孩子,樣貌、品性都很好,有本事又能幹,是能托付終身的。再者,他是孤兒,又是哥哥的養子,算是半個自家人。有哥哥和嫂子在,想來他也不會虧待了珠姐兒。況且,若是珠姐兒嫁給了明漢,自然仍舊是在家裏過日子。在咱們眼皮子低下,總比嫁出去受罪強,好不好的,到底能護著孩子。”
聽了安易氏的話,鳳舞倒真覺得這未嚐不是一樁好親事。對於易明漢,鳳舞還是放心的,供養得起妻兒,也不會虧待了珠姐兒。況且,就如安易氏所說,有易子軒和她在,易明漢也不敢虧待了珠姐兒。
隻是成不成的,一要問問易子軒的意思,二要問問易明漢是否願意,三也要探探陳美珠的口風,總不能強成一對怨偶。至於陳易氏是否滿意這樁親事,倒是真不重要。以她糊塗的程度,永遠也想不明白怎麽才是真正的為子女好。
送走了安易氏,鳳舞就急急的修書一封,派人速送往東疆,問問易子軒的意思。信送出去之後,鳳舞又與韋嬤嬤商議了一番,見韋嬤嬤也很讚同,便請她去陳院探一探陳美珠的口風。當然,不可能明著說易明漢,隻是探探陳美珠想找個什麽樣的夫婿,再側麵問問陳美珠對易明漢的評價。
要說陳美珠嘛,心裏是極明白的,比陳易氏強了不止百倍。套用她自己的話說:閨譽毀到了這般地步,隻要有人願娶她就成了,否則也隻能終身伴佛了。好好的姑娘家,自然是不願意被逼得走投無路,隻能出家為尼的。
*****************************************************************
易子軒在東疆也心急陳美珠的親事,所以收到鳳舞的信後,沉思了一夜,第二天就送出了回信。正如鳳舞所料的,易子軒也讚同安易氏的話,覺得確是樁好親事,但也問問易明漢的意思。
陳美珠今年已是十四了,明年就要行及笄禮,親事是不能再拖下去了。故鳳舞也沒有耽擱,早上收到易子軒的回信,下晌就喚來易明漢,問了問他的意思。
論起來,雖然陳家是實實在在的寒門,可到底比易明漢連家都沒有的強。因此,易明漢娶陳美珠,也算得上是高攀。再者,大秦對男女大妨要求不嚴,易明漢與陳美珠還是接觸過的,自然知道她的品性和樣貌。又是鳳舞親自張的口,易子軒也是同意的,易明漢自然沒有拒絕。
見易明漢點了頭,鳳舞便派人給安易氏送了信,讓她去跟易母和陳易氏商議此事。易母是最沒有主意的,別人怎麽說好,她就覺得怎麽好。雖然她如今對鳳舞不滿意,可這親事是安易氏先提的,易子軒又點了頭,她也就覺得很好。
陳易氏自然作鬧著不願意,可奈何陳美珠已點了頭。再者,到了這般地步,陳美珠的親事,已然不是陳易氏能左右的了。況且,鳳舞也懶得理會她,隻讓易母和安易氏勸她。
張家公子病逝後,兩家就走流程,解除了親事。如今把陳美珠許給易明漢,鳳舞既是婆家人也是娘家人,便不管易母和陳易氏的想法,直接讓韋嬤嬤去請了官媒,趕著把定親的程序走完了。
陳美珠的終身定下了,易家諸人也就鬆下口氣。雖然說低嫁有些委屈了陳美珠,可在鳳舞看來,比起麵上好看,不如日子過得舒坦。
高嫁說得響亮,可哪有不在婆家受委屈的媳婦?連玉安公主都過得不順心,更別說寒門小戶的平民女了。
好在陳美珠很知足,對與易明漢的親事,還是滿意的。易明漢對陳美珠想來也是滿意的,自陳美珠點了頭,定親的程序還沒有走完,他就開始盡自己的能力張羅娶親之事了。
易子軒還派人送了一萬兩的銀票回來,說是用作小倆口結親的。鳳舞自然不把這一萬兩當回事,況且又是嫁姑娘、又是娶媳婦,親上加親的大喜事,自然要辦得體體麵麵的。故她直接把一萬兩銀票給了韋嬤嬤,令她全權料理小倆口的嫁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