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寬大的木凳上,張美鳳才有時間觀察起方丈的這間臥室,其實也是他平時看書習字的地方。
“好簡單啊!”這是留給張美鳳的第一印象。對著門的最裏麵是一張床,旁邊放了一個木櫃子,櫃子旁邊還有一個書櫃,上麵放滿了書。進門靠左放置了一張木桌,比一般的要寬大一點,一邊緊靠著窗戶,上麵放了幾本書,還有一些筆墨。木桌寬的兩邊一邊放了一條長的木凳,賈振坤夫婦現在就坐在靠門這邊的木凳上麵,濟慈方丈則坐在木桌的另一邊。這可是聞名瀚江的方丈啊,居住環境這麽簡陋、生活條件這麽樸素,這就是僅僅滿足了一個人最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啊!
再看看濟慈方丈,也沒有印象中的那麽高大偉岸,個子比賈振坤還矮一些,身材也瘦小一些。原本深褐色的佛家長袍也已經成了淺褐色,光著的頭皮上麵已經開始露出一些花白的發樁,隻是那雙深邃的眼睛透露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夠看透世間的這一切過往。
“請喝茶。”小和尚端過來兩杯茶放在賈振坤夫婦麵前。
“謝謝、謝謝!”賈振坤夫婦齊聲回應道。
小和尚上完茶,退後幾步,就站在了濟慈方丈的旁邊。
張美鳳看了看木桌上的茶杯,她還沒有見過這樣的茶杯。原來這杯子是用竹子做成的,竹節就是天然的杯底,去皮後打磨,做起來應該也很簡單。從外觀看來,杯子的上下邊沿都已經很是圓滑了,顏色也已經是土褐色,看來這個杯子也用過一些年頭了。
張美鳳端起茶杯,一股別樣的清香從杯子裏麵飄了出來。
這是什麽茶呢?張美鳳正想問,濟慈方丈說話了。“這是我們這裏山裏麵生長的一種特有的茶,叫老鷹茶。”
張美鳳淺淺地喝了一口,是什麽味道呢?苦、澀,然後好像又有幾許香、甜。
看著張美鳳那疑惑的樣子,濟慈方丈又慢慢介紹起來。“還不大習慣吧?喝幾次就好了。這可是好東西啊,把老鷹茶樹的嫩枝嫩葉曬幹後就可當茶泡著飲用,滋味厚實,先澀後甘。在夏天飲用還可以消暑解渴、提神助興啊!”
“就是啊,老鷹茶樹一般都長在高山的懸崖旁邊,就是老鷹經常飛翔盤旋的地方,所以說叫老鷹茶樹,一般人是不容易采得到的哦。”賈振坤也插話進來。小時候就經常喝這個東西,所以還是有所了解的。
濟慈方丈微微笑笑、點了點頭。“我已經叫徒弟準備了一小包老鷹茶,作為給賈夫人的見麵禮,一會走的時候他們會拿給你。”
張美鳳連忙起身,“謝謝方丈。”
談了一會茶,濟慈方丈覺得應該談正題了。當然也不一定說是正題,反正是與佛相關的事情,或許是與今天賈振坤夫婦來寺廟相關的事情吧。
“難得賈夫人今天能到我們小廟來。看起來賈夫人還是有很深的佛緣啊。還是俗話說得好啊,有緣千裏來相逢,佛緣也一樣啊。”
望著濟慈方丈那慈祥而笑容可掬的麵容,聽著他娓娓道來、似乎又像長輩似的諄諄教誨,張美鳳從內心也有些激動。
“我結佛緣的時間還不長,今天能夠見到濟慈大師是我的榮幸。今後還望您能夠多多指點。”
“佛會保佑我們的,會保佑善良的人的,會保佑好人的。”濟慈方丈仍然是麵帶微笑,說著又把目光轉向了賈振坤。
“賈台長呢,我們是老朋友了。上次來呢,碰巧老僧不在寺裏,有些對不住。”
“哪裏、哪裏,我每次來呢都來得突然,也沒有事先給您聯係,實在是有些冒昧。”賈振坤也連忙解釋。
“隻要有這個心就好。有心就會有緣,有緣就會有果。”其實濟慈方丈對賈振坤每次來寺廟看他都是知道有些緣由的,當然這個也不好明說,心裏相互明白就好了。
“我想也是的,還要感謝方丈上次的禮物,感謝方丈的指點。”賈振坤似乎也像一個信徒一樣,變得虔誠起來。
濟慈微微擺了擺手,“不必客氣。剛才還寫了幾個字,要是賈台長不嫌棄的話,我把它也送給你。”說罷,濟慈從木桌旁邊拿起卷起來的一幅字打開。
賈振坤連忙站起來,看見上麵寫著“會心不遠”四個大字,右下角還落有“濟慈”兩個小字。也不像其它的書法作品那樣,還有某年某月什麽的。“濟慈”兩個字下麵還蓋有濟慈書法的專用印章“東山濟慈”。“會”字上方還蓋有一枚閑章“山野閑人。”
從東山寺回來,賈振坤就把濟慈方丈送給他的那幅字找人裝裱起來,掛在了他的辦公室。不過不是掛在一般掛字畫的辦公桌後麵那個地方,而是正對辦公桌前方的那麵牆上,這樣賈振坤坐在老板椅上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它。
“會心不遠”?什麽意思呢?賈振坤一下子還沒有想明白。自從濟慈方丈在他那間簡陋的居室裏麵展開這幅字以後,這四個字就經常在他腦海裏浮現。回來的路上開車時他在想,回來以後一閑下來他也在想。
以前大家比較常用的詞叫“會心一笑”,這個大家都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一件什麽事兩個人或者是大家心裏都明白,也都不說出口,相互一笑。有點“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味吧。
那麽“會心不遠”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我專門到東山寺去拜訪濟慈方丈,我為什麽去呢?看來我的那點心思,濟慈方丈一看就明白,於是就給我送了這一幅字。我的心思他是明白了,可他是什麽意思呢?“我知道了你的那點心思,隻是你的那點心思、那個目標也不會很遠了!”應該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在鼓勵我啊,這是在要我積極努力、盡力而為啊!想了幾天,有一天賈振坤在辦公室終於覺得有點明白了,濟慈方丈是在給我指明方向啊!
感覺明白了方丈的點撥,賈振坤心裏一下子輕鬆了許多,精神也振奮了不少。坐在高大舒適的老板椅上、又往後靠了一靠,又感覺舒服了一些,又不由得欣賞起方丈的書法來。前段時間主要是去琢磨這幾個字的含義去了,還沒有來得及去仔細領略濟慈方丈書法的精妙。
乍一看,這四個字既不像是行書、也不是草書、也不是行草,也不是楷書。賈振坤想起來了,在他的印象中,許多佛學大家的字好像都是這樣。他們的字就是自己的字,沒有什麽特定的章法,完全是隨心而來,長期這樣寫下來,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濟慈方丈的字也是這樣,看似無派無體,隨手得來,沒有什麽章法,每個字也不甚工整,也沒有按照常規的筆劃輕重來寫。如“心”字,一點一鉤以後,上麵的兩點基本上就連成了一字;“不”字也是,一橫一撇一氣嗬成,成了這個字的主體,一豎一點則好像成了點綴。“會”字和“遠”字還是繁體字,由於筆劃比較多,看起來還算比較規範一點,但每個字也有自己的特點。“會”字上麵的人字一撇一捺占比就比較大,“遠”字的走之筆劃也更加醒目。
分開看去,四個字也都說不出有什麽好,但搭配在一起、整體看來卻又是那麽和諧,相得益彰。曲中有型、柔中有剛,輕重有序、自然而流暢。賈振坤不由得內心發出感歎,佩服不已。
其實要說賈振坤真還有什麽業餘愛好的話,那麽對書畫作品的欣賞和收藏可以算一個。
產生這樣的興趣還得從賈振坤剛開始當記者時說起。八十年代初期,沉寂了多年的文學書畫等藝術開始複蘇。為政治服務了多年以後開始回歸其藝術的本質,許多藝術家也在苦苦探尋。
瀚江省是一個藝術底蘊非常豐富的地方,文學、書法、繪畫、曲藝等藝術成果在全國都很有影響,曾經產生了一批蜚聲全國的藝術家。那個時期,賈振坤采訪報道了許多瀚江的藝術家,特別是書法繪畫方麵的藝術家,從此他就與書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蕭子鼇就是其中之一。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蕭子鼇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就已在瀚江及全國嶄露頭角,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成為瀚江一流的中國畫畫家,在全國也頗有名氣。但他一直在為傳統的中國畫如何與中國迅猛發展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而冥思苦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蕭子鼇終於有了一個宏大的計劃,沿著瀚江進行實地考察,尋找藝術的靈感。除了蕭子鼇帶的兩個學生、一個向導還有兩個挑夫外,隨行的媒體記者就隻有瀚江電視台新聞中心社會新聞組的記者賈振坤,那時他也隻有二十多歲。
前後二十多天的實地考察,讓他們這一行人經曆了太多的艱辛和磨難,甚至是生死的考驗,當然也讓蕭子鼇這位老畫家和賈振坤這位年輕的電視記者結下了忘年之交。賈振坤回來之後,在《瀚江新聞聯播》中編輯播發了“著名畫家蕭子鼇瀚江實地尋源”的三條連續新聞報道,同時還綜合編輯了一條在中央台《新聞聯播》中播出,一時間在瀚江全省及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蕭子鼇也是一邊探尋、一邊思考,終於使自己的藝術造詣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麵,陸續創作了一大批帶有強烈時代特征的山水畫作,在全國畫壇掀起了一股創新之潮,蕭子鼇也成為中國畫氣勢派的開宗創派者與理論建樹者。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改革開放時期的代表性水墨畫家,是因為他對以往的主流山水畫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淡化了寫實性,強化了寫意性;淡化了政治性,強化了文化性。他所畫的高山大河、側嶺橫峰以及落日流雲等都極有氣勢。畫中景象的氣韻撲麵而來,具有很強的擴張力和衝擊力,把對山河的描繪與對一種人文精神乃至中華民族曆史的表現融合起來。
《瀚江魂》後來就成為蕭子鼇這一時期藝術創作的代表作。在這件作品裏,蕭子鼇用洗練的筆觸表現了一隻昂首遠眺、躍躍欲試的雄獅,並用大塊麵的色彩來展現波濤翻滾、氣勢磅礴的瀚江。在談到這幅畫的創作時,畫家就想起了他當時的感受。他說,在對瀚江的考察中,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生命力,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堅毅、勇敢、痛苦、犧牲和創造曆史的不折不撓的精神,並力圖從曆史的縱深,從對生活的豐富體驗中開掘時代精神。以呼喚民族大眾靈魂為使命,展示中國水墨畫新的時代風範。
其實蕭子鼇當時畫《瀚江魂》的時候一共畫了兩幅。那天剛好賈振坤去蕭子鼇的畫室采訪。蕭子鼇先畫了一幅四平尺大小的,畫好以後別的感覺都很滿意,就是覺得畫幅尺寸小了一點,沒有完全體現出畫的內涵和氣勢。後來他又畫了一幅八平尺的。後來就是這幅八平尺的《瀚江魂》讓世人開始領略中國畫新時期的雄風,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畫創新先鋒、一位瀚江的老畫家蕭子鼇。作為一個時代中國畫的代表作,後來這幅畫還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而這幅小的四平尺的《瀚江魂》蕭子鼇當時就送給了賈振坤,但是知道這件事的人很少。後來被圈內以及愛好國畫收藏的人一傳,這幅驚世之作的下落也是就被傳得神乎其神,讓不少人是魂牽夢繞。(未完待續)
“好簡單啊!”這是留給張美鳳的第一印象。對著門的最裏麵是一張床,旁邊放了一個木櫃子,櫃子旁邊還有一個書櫃,上麵放滿了書。進門靠左放置了一張木桌,比一般的要寬大一點,一邊緊靠著窗戶,上麵放了幾本書,還有一些筆墨。木桌寬的兩邊一邊放了一條長的木凳,賈振坤夫婦現在就坐在靠門這邊的木凳上麵,濟慈方丈則坐在木桌的另一邊。這可是聞名瀚江的方丈啊,居住環境這麽簡陋、生活條件這麽樸素,這就是僅僅滿足了一個人最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啊!
再看看濟慈方丈,也沒有印象中的那麽高大偉岸,個子比賈振坤還矮一些,身材也瘦小一些。原本深褐色的佛家長袍也已經成了淺褐色,光著的頭皮上麵已經開始露出一些花白的發樁,隻是那雙深邃的眼睛透露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夠看透世間的這一切過往。
“請喝茶。”小和尚端過來兩杯茶放在賈振坤夫婦麵前。
“謝謝、謝謝!”賈振坤夫婦齊聲回應道。
小和尚上完茶,退後幾步,就站在了濟慈方丈的旁邊。
張美鳳看了看木桌上的茶杯,她還沒有見過這樣的茶杯。原來這杯子是用竹子做成的,竹節就是天然的杯底,去皮後打磨,做起來應該也很簡單。從外觀看來,杯子的上下邊沿都已經很是圓滑了,顏色也已經是土褐色,看來這個杯子也用過一些年頭了。
張美鳳端起茶杯,一股別樣的清香從杯子裏麵飄了出來。
這是什麽茶呢?張美鳳正想問,濟慈方丈說話了。“這是我們這裏山裏麵生長的一種特有的茶,叫老鷹茶。”
張美鳳淺淺地喝了一口,是什麽味道呢?苦、澀,然後好像又有幾許香、甜。
看著張美鳳那疑惑的樣子,濟慈方丈又慢慢介紹起來。“還不大習慣吧?喝幾次就好了。這可是好東西啊,把老鷹茶樹的嫩枝嫩葉曬幹後就可當茶泡著飲用,滋味厚實,先澀後甘。在夏天飲用還可以消暑解渴、提神助興啊!”
“就是啊,老鷹茶樹一般都長在高山的懸崖旁邊,就是老鷹經常飛翔盤旋的地方,所以說叫老鷹茶樹,一般人是不容易采得到的哦。”賈振坤也插話進來。小時候就經常喝這個東西,所以還是有所了解的。
濟慈方丈微微笑笑、點了點頭。“我已經叫徒弟準備了一小包老鷹茶,作為給賈夫人的見麵禮,一會走的時候他們會拿給你。”
張美鳳連忙起身,“謝謝方丈。”
談了一會茶,濟慈方丈覺得應該談正題了。當然也不一定說是正題,反正是與佛相關的事情,或許是與今天賈振坤夫婦來寺廟相關的事情吧。
“難得賈夫人今天能到我們小廟來。看起來賈夫人還是有很深的佛緣啊。還是俗話說得好啊,有緣千裏來相逢,佛緣也一樣啊。”
望著濟慈方丈那慈祥而笑容可掬的麵容,聽著他娓娓道來、似乎又像長輩似的諄諄教誨,張美鳳從內心也有些激動。
“我結佛緣的時間還不長,今天能夠見到濟慈大師是我的榮幸。今後還望您能夠多多指點。”
“佛會保佑我們的,會保佑善良的人的,會保佑好人的。”濟慈方丈仍然是麵帶微笑,說著又把目光轉向了賈振坤。
“賈台長呢,我們是老朋友了。上次來呢,碰巧老僧不在寺裏,有些對不住。”
“哪裏、哪裏,我每次來呢都來得突然,也沒有事先給您聯係,實在是有些冒昧。”賈振坤也連忙解釋。
“隻要有這個心就好。有心就會有緣,有緣就會有果。”其實濟慈方丈對賈振坤每次來寺廟看他都是知道有些緣由的,當然這個也不好明說,心裏相互明白就好了。
“我想也是的,還要感謝方丈上次的禮物,感謝方丈的指點。”賈振坤似乎也像一個信徒一樣,變得虔誠起來。
濟慈微微擺了擺手,“不必客氣。剛才還寫了幾個字,要是賈台長不嫌棄的話,我把它也送給你。”說罷,濟慈從木桌旁邊拿起卷起來的一幅字打開。
賈振坤連忙站起來,看見上麵寫著“會心不遠”四個大字,右下角還落有“濟慈”兩個小字。也不像其它的書法作品那樣,還有某年某月什麽的。“濟慈”兩個字下麵還蓋有濟慈書法的專用印章“東山濟慈”。“會”字上方還蓋有一枚閑章“山野閑人。”
從東山寺回來,賈振坤就把濟慈方丈送給他的那幅字找人裝裱起來,掛在了他的辦公室。不過不是掛在一般掛字畫的辦公桌後麵那個地方,而是正對辦公桌前方的那麵牆上,這樣賈振坤坐在老板椅上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它。
“會心不遠”?什麽意思呢?賈振坤一下子還沒有想明白。自從濟慈方丈在他那間簡陋的居室裏麵展開這幅字以後,這四個字就經常在他腦海裏浮現。回來的路上開車時他在想,回來以後一閑下來他也在想。
以前大家比較常用的詞叫“會心一笑”,這個大家都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一件什麽事兩個人或者是大家心裏都明白,也都不說出口,相互一笑。有點“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味吧。
那麽“會心不遠”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我專門到東山寺去拜訪濟慈方丈,我為什麽去呢?看來我的那點心思,濟慈方丈一看就明白,於是就給我送了這一幅字。我的心思他是明白了,可他是什麽意思呢?“我知道了你的那點心思,隻是你的那點心思、那個目標也不會很遠了!”應該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在鼓勵我啊,這是在要我積極努力、盡力而為啊!想了幾天,有一天賈振坤在辦公室終於覺得有點明白了,濟慈方丈是在給我指明方向啊!
感覺明白了方丈的點撥,賈振坤心裏一下子輕鬆了許多,精神也振奮了不少。坐在高大舒適的老板椅上、又往後靠了一靠,又感覺舒服了一些,又不由得欣賞起方丈的書法來。前段時間主要是去琢磨這幾個字的含義去了,還沒有來得及去仔細領略濟慈方丈書法的精妙。
乍一看,這四個字既不像是行書、也不是草書、也不是行草,也不是楷書。賈振坤想起來了,在他的印象中,許多佛學大家的字好像都是這樣。他們的字就是自己的字,沒有什麽特定的章法,完全是隨心而來,長期這樣寫下來,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濟慈方丈的字也是這樣,看似無派無體,隨手得來,沒有什麽章法,每個字也不甚工整,也沒有按照常規的筆劃輕重來寫。如“心”字,一點一鉤以後,上麵的兩點基本上就連成了一字;“不”字也是,一橫一撇一氣嗬成,成了這個字的主體,一豎一點則好像成了點綴。“會”字和“遠”字還是繁體字,由於筆劃比較多,看起來還算比較規範一點,但每個字也有自己的特點。“會”字上麵的人字一撇一捺占比就比較大,“遠”字的走之筆劃也更加醒目。
分開看去,四個字也都說不出有什麽好,但搭配在一起、整體看來卻又是那麽和諧,相得益彰。曲中有型、柔中有剛,輕重有序、自然而流暢。賈振坤不由得內心發出感歎,佩服不已。
其實要說賈振坤真還有什麽業餘愛好的話,那麽對書畫作品的欣賞和收藏可以算一個。
產生這樣的興趣還得從賈振坤剛開始當記者時說起。八十年代初期,沉寂了多年的文學書畫等藝術開始複蘇。為政治服務了多年以後開始回歸其藝術的本質,許多藝術家也在苦苦探尋。
瀚江省是一個藝術底蘊非常豐富的地方,文學、書法、繪畫、曲藝等藝術成果在全國都很有影響,曾經產生了一批蜚聲全國的藝術家。那個時期,賈振坤采訪報道了許多瀚江的藝術家,特別是書法繪畫方麵的藝術家,從此他就與書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蕭子鼇就是其中之一。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蕭子鼇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就已在瀚江及全國嶄露頭角,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成為瀚江一流的中國畫畫家,在全國也頗有名氣。但他一直在為傳統的中國畫如何與中國迅猛發展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而冥思苦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蕭子鼇終於有了一個宏大的計劃,沿著瀚江進行實地考察,尋找藝術的靈感。除了蕭子鼇帶的兩個學生、一個向導還有兩個挑夫外,隨行的媒體記者就隻有瀚江電視台新聞中心社會新聞組的記者賈振坤,那時他也隻有二十多歲。
前後二十多天的實地考察,讓他們這一行人經曆了太多的艱辛和磨難,甚至是生死的考驗,當然也讓蕭子鼇這位老畫家和賈振坤這位年輕的電視記者結下了忘年之交。賈振坤回來之後,在《瀚江新聞聯播》中編輯播發了“著名畫家蕭子鼇瀚江實地尋源”的三條連續新聞報道,同時還綜合編輯了一條在中央台《新聞聯播》中播出,一時間在瀚江全省及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蕭子鼇也是一邊探尋、一邊思考,終於使自己的藝術造詣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麵,陸續創作了一大批帶有強烈時代特征的山水畫作,在全國畫壇掀起了一股創新之潮,蕭子鼇也成為中國畫氣勢派的開宗創派者與理論建樹者。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改革開放時期的代表性水墨畫家,是因為他對以往的主流山水畫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淡化了寫實性,強化了寫意性;淡化了政治性,強化了文化性。他所畫的高山大河、側嶺橫峰以及落日流雲等都極有氣勢。畫中景象的氣韻撲麵而來,具有很強的擴張力和衝擊力,把對山河的描繪與對一種人文精神乃至中華民族曆史的表現融合起來。
《瀚江魂》後來就成為蕭子鼇這一時期藝術創作的代表作。在這件作品裏,蕭子鼇用洗練的筆觸表現了一隻昂首遠眺、躍躍欲試的雄獅,並用大塊麵的色彩來展現波濤翻滾、氣勢磅礴的瀚江。在談到這幅畫的創作時,畫家就想起了他當時的感受。他說,在對瀚江的考察中,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生命力,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堅毅、勇敢、痛苦、犧牲和創造曆史的不折不撓的精神,並力圖從曆史的縱深,從對生活的豐富體驗中開掘時代精神。以呼喚民族大眾靈魂為使命,展示中國水墨畫新的時代風範。
其實蕭子鼇當時畫《瀚江魂》的時候一共畫了兩幅。那天剛好賈振坤去蕭子鼇的畫室采訪。蕭子鼇先畫了一幅四平尺大小的,畫好以後別的感覺都很滿意,就是覺得畫幅尺寸小了一點,沒有完全體現出畫的內涵和氣勢。後來他又畫了一幅八平尺的。後來就是這幅八平尺的《瀚江魂》讓世人開始領略中國畫新時期的雄風,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畫創新先鋒、一位瀚江的老畫家蕭子鼇。作為一個時代中國畫的代表作,後來這幅畫還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而這幅小的四平尺的《瀚江魂》蕭子鼇當時就送給了賈振坤,但是知道這件事的人很少。後來被圈內以及愛好國畫收藏的人一傳,這幅驚世之作的下落也是就被傳得神乎其神,讓不少人是魂牽夢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