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液來到天理院時,鬆林還是冷而靜,蕭蕭肅肅,一路上沒什麽身影。


    方繼道早已在窗前默讀了,朱問端嚴的身姿坐在堂前,低眉批解著什麽,學堂裏隻有安靜。


    裴液沉默地走進來落座,取出那本《儀禮》。


    朱問道:“裴液,入學堂需與先生行禮。”


    “唔。”


    裴液起身揖禮,朱問還了半禮,學堂複又安靜下去。


    裴液目光落在書上並不是很專注,今日他另外半個腦子沒有想劍,縈繞的是晨時那片灰白的人海,石碑上那抹鮮豔的紅時不時又竄上來。


    少年的印象裏這些士服總是和詩與文一同出現,他們在國子監明朗的學堂裏圍攏著談經論事,那也是個令他很身心放鬆的地方,而激怒扭曲的臉和血往往是江湖所獨有,他下意識把它們分得很開。


    他沒讀過什麽史書,今晨的所見給了他有些怔然的衝擊。


    但這間學堂仿佛與那個世界無關,朱問垂目認真地批著手中的書本,天色將暮時又如昨天一樣進行了細致而長久的答問,之後方繼道拜別離去,裴液則想再去看看那座小塘——他隱約覺得那些灰白的士服像一道道淡薄的影子,命如草芥,隨時可能就那樣碾碎飄散了,而它們隱約牽係的好像隻有這座莫名的池塘,令他感到一些不安。


    “昨日已看過,今日無異,何必再看。”朱問斂著桌上的書墨,抬眸看了他一眼。


    “我想,有沒有什麽可以幫忙之處,先生。”裴液頓一下,“有沒有什麽做法可以讓結果出得快些……反正,您做什麽,我都可以幫忙。”


    “沒有。”朱問低著頭斂好書,這位哲子的每個動作都那樣端正,“我每日掃拭而已,你願意去看就如昨日立在簷下看,不要做多餘的事。”


    “……好。”


    裴液照常沉默地跟在朱問身後向院後而去,但今次他們剛一出了學堂,裴液餘光瞥見院門,就已怔住。


    門敞開著,一灰一白兩襲士服跪伏著,頭冠深深地埋在地上,凜冽的冬日裏他們的穿著肉眼可見的單薄,貼地的手指已經通紅。


    朱問停下了步子。


    兩襲士服依然一動不動地跪伏在那裏,其中一人時有隱約的嗚咽傳出。


    “季安,所來何事?”朱問輕聲道。


    白衣士子抬起頭來,神色悲戚:“朱師,我受友人年安之托將他帶入院中拜見,願受院規處置,唯請您聽他一番話!”


    言罷再拜。


    另一灰衣士子抬起頭來,他正是喉間嗚咽的那位,此時麵上神色令裴液心中一顫,紅腫的眼眶,涕泗的痕跡幹在臉上,頰麵沾著泥土與碎葉,看著朱問聲音沙啞道:“朱哲子,今日刑部忽然一並刑理積壓的士林之案……文,文兄……被判以大辟……”


    他一時哽咽喑啞,半晌顫聲道:“您是大哲子,請您救他一救吧!”


    言罷伏地而泣。


    朱問沉默看著院門前的兩人,安靜站了兩息,低聲道:“大唐有律,刑部有官,違律當判,我無可施救,請回吧。”


    “哲子!!”年安哭喊道,“文兄他在您門牆求學這許多年,一朝落於囹圄,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我們知您清高,私下一力施救,從未敢對您多加煩擾,但如今……”


    他再次哽咽失語,啞聲道:“刑部令半月之後便要監斬,文兄這樣正直敢言之士,豈能折於如此英年?也請您一顧師生之情!”


    “請回吧。”這位哲子依然端嚴安靜地立著,木然的聲音近乎冷漠,“人不擇其生,而能擇其死。世事如潮,百年彈指,在茲已擇其仁而死之,幸矣。”


    朱問轉過身,肅聲道:“裴液,送他們離院吧。”


    “……”裴液走出門扶起他,回身關上朱問的院門,與季安一同將此人送出了天理院。


    他注意到此人身上也寫了“五姓豈不在大唐律中”這樣的句子,想來是今晨人群中的一員。


    文在茲的案子既然已壓了那麽久,為何又忽然開始審理呢……或者是今晨人潮推動的另一結果吧。


    裴液回到朱問院中,那道冠帶整齊的身影已在院中掃去今日飄入的雜葉,冰冷肅然的氣質與冬塘那樣和諧。


    裴液立在簷下安靜看著,他不知道這“實證”是怎麽進行,但他隱約覺得二天論這樣的事情總會有人在意……即便除了世家。


    而他們想要的和自己未必是同一個結果。


    那麽沒有人會來做一些手腳嗎……所謂天理院,找個人帶便能進來。


    他沉默地擔憂著,但這種關於“天”的事情,總離他還太遠。


    肉食者謀之吧。


    ……


    ……


    冬天漸漸深入了。


    裴液在天理院裏過著日日如一的日子。


    平時他總覺得練劍的時間不夠,但如今塞了四個時辰的讀書進來,習劍的任務竟然還是可以完成。


    裴液會在早上和方繼道前後腳坐在學堂中等待,朱問則在大約兩刻鍾後進門,這時方繼道便站起行禮,裴液則坐在原地,朱問便肅聲叫他行禮。


    他每天都忘一次,朱問也每天都叫他一次,而所學則確實隻是德與禮,朱問仔細地監督著他讀書的進度,旁征博引地向他釋解經義。


    裴液從無如此紮實地研讀經籍的經曆,不是幼時的淺嚐輒止,不是國子監裏的耳濡目染,朱問的教學與他的為人一樣認真,即便一開始便說定隻跟他一月,他依然能在一個字的釋義上帶著少年花一整個下午來查近二十本書——隻為在最後確認這個字如今確實沒有定解。


    裴液由來能和他人在相處中關係越深,唯這位哲子始終令他頗有距離之感,那或者是師生間一絲不苟的禮儀,或者是經義文字總令心在劍上的少年感到疏離,亦或者正如其人對待越沐舟的態度,兩個本質不同的人本就難以走近。


    總之裴液隻是在他院牆內讀著那些書,他尋到朱問說:“先生,時至今日《儀禮》才堪堪一半,看著是連‘三禮’都讀不完,遑論後麵‘德’的部分了,是不是該加快些進度。”


    朱問隻說“讀一字有一字之得,讀一段有一段之得,精而未盡,好過囫圇吞棗。騙自己通讀了一遍,並無什麽益處。”裴液便不再多言。


    而朱問確實每天都仔細認真地打掃一遍那座後院,隨著冬日寒重,動作間難免顯出些吃力來,但他不要裴液幫忙,裴液便每日立在簷下看著,漸漸地不知從哪天開始,塘麵確實開始結上一些薄冰了。


    隻是朱問打掃間又會將它們仔細擊散,重新融化為水。


    做這件事時這位他似乎有些痛苦,眉頭總是皺得很深,於是後麵他下階前總是先泡一壺滾燙的熱茶,回來後便在爐邊烤著冷顫的手,將大半壺茶慢慢飲下。


    而在另外一邊,裴液則過著另外的日子。


    崔照夜在許綽交代後的第一天就抵達了舊宅,但少女似乎並不想在許綽的注視中與裴液研討劍道,從第二天開始,她便在下午和少年約在修劍院裏。


    而或許是許綽了打了招呼,裴液得到的照顧遠超他的預料——秋驥子和三位老閣守都圍在他身邊,細析著他在用劍時的每處感受。


    本屆劍生中唯一一位述劍與薦信皆定評九樓的劍道璞玉,正是最可名正言順投以資源的天才,可惜入院一個多月來隻在外麵跑來跑去,幾位老閣守時不時便尋秋驥子來問他的狀況,生怕什麽時候折了損了,更有甚者還想要秋驥子去貼身保護。


    秋驥子自然隻有白眼,但如今這些老閣守們終於得償所願了,在修劍院最悉心的培養下,裴液的劍道底蘊飛一般地拔升——如果說在天理院的經籍間裴液是逆水行舟,細讀苦思,那麽在修劍院他就是鯤鵬飲滄海。


    少年汲取知識、一通百通的速度幾乎令人心驚,崔照夜看他的眼神說不清是愛惜還是崇敬,蓋因少女但凡有想不通的地方,少年立刻就能極快極準地配合她的一切想法。


    例如上次她苦惱喃喃:“若有個會用《蒼鬆三劍》的人就可驗證了。”


    少年便從藏劍樓裏取了這門劍出來,花了兩個時辰就像模像樣地用出了第一式——正是那劍招未經修剪,但真意已在其中的做派。


    【劍態】的構想便如此迅速地推進著,除了裴液表示不願意再學什麽鳥叫蟬叫,也不願配合她其他封閉五感捆綁身體之類的接劍實驗。


    他認真道:“崔姑娘,這事情累的半死不活是我,樂在其中的卻好像是你,我輕易不會再做了。”


    “可是你不做……我就沒辦法驗證心中的想法啊。”崔照夜可憐道,“那你要怎樣才肯做?”


    “得給錢。”


    在日日一心的努力中,本隻存在於構想中的“劍態”形貌漸漸清晰起來,它確實是發於心,生於劍,又歸於身,而與少女之前從劍招中尋覓的構想不同的是,真正決定“劍態”的,是也隻是劍者的心。


    每人之心不同,而一心又有多麵。


    在少女關於未來的構想中,【劍態】會是一項許多天賦劍者皆有機會參得的神藏,而每個人悟得的【劍態】一定又全然不同,那取決你心的形態和力量——它是銳利還是溫和,是鏡子還是劍刃,明有多明,銳又有多銳。


    它是極大程度的將【劍】之仙權賦予、或者說還歸於人本身,一定能令禦使者最直觀地感受到手握仙權的感覺。


    “我覺得,當它出現時,你自然就知道它叫什麽。”崔照夜認真道。


    但裴液今次一身汗水地練完坐在劍場中安靜望著星空,暫時還沒找到自己的第一枚劍態的樣子,心中也沒浮現出它的名字。


    而在兩座與世隔絕般的學院之外,風波浪湧已經越發激烈地掀起在整個神京城。


    那天幾千士人聚於皇城之下,很多人以為是場巨浪,但後來才發現竟是一場風,它掀起的波浪從那時才剛剛開始初見影蹤。


    它尚沒有翻上來,因為真正駭浪的前奏也總是更長。


    而也正是在那天過後,朝堂的動向開始明朗了起來,刑部和京兆府這幾個月積壓的士與五姓之案同時開始清理,一些早月遞上去的折子也零星批複下來——很多人都看出,這是清晰的從上而下的動向了。


    一些消息也隨著時間漸漸傳了出來——聖人似乎要看二天之論的虛實,由之來判定這次風波的方向。


    這是個決定性的、有些令人心高高懸起的消息。


    整個神京有無數的人在觀望著,因為許多位居高處,或者嗅覺敏銳的人開始發現……所謂科舉改製,背後似乎確實牽扯著一些更加令人心驚膽戰的東西了。


    元照可以接受《新法改》的,他的聲望同樣會就此拔升。


    他拒絕,代表其背後之人是想要更加堅決地將士人的利益釘死在大唐,也正由此使這一階層更緊密團結地圍繞在自己身邊。


    而他身後之人……是誰呢?


    即便已經想到這一層的人,也難免在此略微茫然,隻有很少一部分人開始感到一陣冷悚。


    商家將門已經離開朝堂中心很久了。


    士人階層也久被忽視。


    就如那個快被遺忘的名字一樣。


    ……還有四個月,就是麟血之驗了吧。


    許多尚未入局的人們在這時開始立刻著手深入了解此事,《二天論》的本子第一次擺在了許多人的桌上……而到了這一天,火在神京熊熊燃燒之時,天理院仍未把此論的定評交出來。


    很多人聽說了朱問哲子是個一二分明之人,也有很多人聽說他已在二天論上琢磨了十年,如今這份實證仍未拿出。


    士林的心緒開始有些搖晃了,世家的聲浪壓迫過來,在形勢越發明朗的情況下,己方旗杆的缺失近乎致命。


    十一月已經跨過去了,十二月的冬天更加寒冷,《二天論》已難以再含糊地停留於文字口頭,天理院的定評,每個人都在忐忑地翹首以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食仙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鸚鵡咬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鸚鵡咬舌並收藏食仙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