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四個兒子當中,老大最是孝順,卻因為自小就跟著父親東奔西走奔波生計,雖然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商人,卻一點也沒能繼承父親在學術方麵的才華。


    老二則是一半一半。半是商人,半是父親的繼承者。


    老三腦子木訥,做生意不成,做學問也不成。便隻倚靠著父親和兄長們。


    金家最小的四少爺,卻是天生就繼承了他父親那無盡的求知欲,因此也是老爺子最疼愛的兒子。


    遺憾的是,四少爺雖然從接了家人的急報之後,便快馬加鞭一路急趕,卻還是沒能趕上見老爺子最後一麵!當這少年撲在父親遺體上痛哭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在那屋中的一角放置的那個奇怪的模型。


    事實上,沒有人注意。當整個葬禮的過程終於結束,金家老二倒是想起來這個東西,一問才知,已經成了廚房灶膛裏的灰燼了。其實除了二少爺,別人雖然知道老爺子臨終前幾天都在研究這個東西,但他們並不認為三個紙糊的,都不能被稱作燈籠的燈籠,會是老爺子最後癲狂的罪魁禍首。他們認定,那是老爺子的心魔作祟。想到父親終究是帶著遺憾和迷惑去世,金家長子就憾恨不已。


    人總難免一死,而生活總是要繼續。一晃經年,這金家的四個兒子也各自有了家室,已經分家別過,各自開枝散葉去了。


    這一年,金家老二在他四十一歲的時候病逝了,遺下孀妻少子。他的妻子並不識字,在整理丈夫的遺物時發現了大量的筆記。其中一部分是很多年前就已經去世了的公公的,其他的則是丈夫生前所記的。這位妻子卻知道那筆記中大量的圖,就是丈夫告訴過她的星圖。這位通情達理的嫂子便想起了這個家族中繼承了公公的那些雜學的除了丈夫便隻有四叔了。


    於是三十一歲的金家老四便從他二嫂那裏如獲至寶般帶回了這些珍貴的筆記。因為筆記的數量很龐大,直到兩年後,老四才從亡兄的一本筆記中看到了那些在父親逝世前後所做的筆記,這才知道父親竟在臨終前有過這樣的情況。而他的兄長們,本著“為長者諱”的原則,這麽多年來都沒有告訴這個最小的弟弟,甚至他二哥,也沒有把金老爺子臨終前最後那幾句“穢語”記錄下來。


    讀完兄長筆記的老四對筆記中提到的“小蘇小姐”所送來的那個東西產生了好奇。照著兄長的懷疑,這東西中應該很有些奧妙,否則父親也不會在最後幾天癡迷於它。好在筆記中除了文字的描述,他的兄長還憑著記憶畫了一副圖。借助這本筆記老四很容易就複製除了那個被兄長稱為“三星燈”的模型。


    但是這個模型究竟有什麽奧秘?老四苦苦鑽研了三年。


    三年後的老四變了。


    他癡了,狂了。他不再關心產業田地或是生意興隆否。他一夜一夜的在屋頂上測繪星圖,在紙上寫著別人不懂的東西。他的妻子埋怨他,哀求他,他都不予理會。他像沉溺進去一般,鑽研,鑽研!


    終於有一天,金雞鳴曉,他如往常般站在屋頂上,看著墨藍色的夜空漸漸淡去。東邊血紅的是一輪初升的朝陽,而西邊,白玉盤似的月亮還沒來得及落下。遠處,無邊無垠的是黃色的大地。


    那一刻,他終於明白了那盞三星燈的隱意!他終於知道父親為何而癲狂!他終於參透了天地的奧秘!


    他沒有瘋。世人卻以為他瘋了。


    他死的時候隻有三十九歲。他是自盡死的。


    他留給十三歲的兒子一盞“三星燈”,在遺書裏寫道:世人皆謂我癲狂,我笑世人眼不張。


    他的兒子在他的墳前磕了三個頭。這墳墓顯得有些寒酸,因為這些年來的經營不善,金家已經敗落了。小小的少年和母親及一個忠心的仆人相依為命。母親怕他走上他父親的老路,曾想將那些筆記一把火燒掉。但臨到下手,想起亡夫為之所付出的心血,甚至性命,終於沒有下得了手。那些筆記便裝進箱子裏,鎖在庫房中。


    她卻沒想到,她兒子在那仆人金石頭的幫助下,總是能避過她的耳目,偷偷的學習那些筆記。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年紀雖然小,心卻很大。


    這少年心裏,有個必須實現的目標。他——要為自己的父親正名!


    父親不是瘋子!父親是了不起的人!


    父親告訴了他一個天地間至大的奧秘!


    可是當父親將這個奧秘告訴別的人的時候,他們卻斥之為荒謬。他們不相信他,鄙視他,嘲笑他,疏遠他,唾棄他。終於逼得他憤而自盡。


    少年孜孜不倦的學習和研究。慢慢的,母親老去,悒鬱而終,而少年也變成了青年。這青年四方奔走,企圖宣講自己所掌握的真知。但是就像他父親那樣,他並不能為世人所接受。


    生活益發的困難,青年在窮困潦倒中死去,死的時候甚至比他的父親還要年輕,僅僅二十六歲。


    昔日老仆金石頭用自己的私房錢為年輕的舊主人下葬,然後繼承了破舊茅屋中金家祖孫三代人那幾大箱的筆記。金石頭並不知道,這幾箱筆記,記載著遠遠超越了這個時代的知識!僅僅出於對舊主人的忠誠,金石頭小心的保存著這些筆記。


    眨眼般的,一晃又是一個甲子。這時大宋學術風氣已成氣候。數術,格物,化學,天文,醫科等等,與經史子集一同在各大學院中教授,不再被稱為“雜學”。


    赫赫有名的西湖學院的一位天文學教授,北上汴京訪友,回來的時候帶回了滿滿一大車的筆記。


    這位因為偶然的機遇獲得了金氏筆記的教授,便是日後提出“大地球形說”的第一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夢千年不覺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二.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二.QD並收藏一夢千年不覺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