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cia派了三個據說是很厲害的人過來專門教導底火公司的員工。www.tsxsw.com
此時,中東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媒體的報道悄然轉向,繼續報道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及fbi的糾紛之時,同時開始報道中東的新聞,為以色列造勢。連媒體都轉移了視線,可見留給底火公司的時間以及不多了。
伯納德?約翰遜給出一個確切時間:最快一個星期,最遲十天。
也就是說,戰爭打響之前,底火公司的員工必須完成間諜培訓,除去準備的時間,最多隻剩下五天。五天內把人培訓成合格的間諜,根本是癡人說夢話,所以,cia來的人縮減了訓練項目,著重教導他們如何獲取情報。至於情報分析,不管有用沒用的一律交給上麵的人,交由cia負責處理。
不得不說,專業與業餘的差別非常巨大。李爾從王彼得處獲取培訓的方式後,感慨連連。
底火公司的成立,算是徹底賺了。且不說拉攏了那些將軍和政客,隻憑cia在間諜方麵的訓練課程,便是價值連城。
時間很緊,一百個人同時培訓,最後,cia的人隻挑中了僅僅十二個人,重點培訓這十二人。
而在輿論上,總統尼克鬆抓住難得的機會,極力把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一觸即發的中東戰爭。效果很不錯,不是因為尼克鬆大力宣傳以色列的必要性,而是高層因為政治鬥爭在對待戰爭上互相爭吵,被一家媒體報道出來後,專注於水門事件及其後續的民眾發現另一件有趣的事,多少轉移了些許視線。
繼《華盛頓郵報》報道了水門事件、《紐約時報》報道了深喉的真實身份之後,好像一夜之間,美國的媒體變得大膽起來,不怕惹官司,隻怕挖不到大新聞。其結果,必然是亂上加亂,該少的一點也沒少,反而多了很多不該的東西。
――總統如今依舊深陷水門,fbi依舊看似風雨飄搖,民主黨依舊不被信任。
李爾頗感哭笑不得,暗歎一聲:“這蝴蝶效應,夠大的。”他不曾了解過第四次中東戰爭,隻大概知道戰爭發生的時間,否則一定會更為感慨:這蝴蝶翅膀一扇,颶風竟從美國刮到了蘇聯。
明明原來的時空中蘇聯在前期並不看重這場戰爭,怎麽突然間變得如此熱衷了呢?其中的聯係性,足以讓李爾想破腦袋。萬幸他“前世”不是軍事迷,更沒查找過相關資料,才免去了思考的痛苦。
但不管如何,得到許多阿拉伯國家支持的埃及和敘利亞,如今又獲得蘇聯的武器支持,至少在武力上不下於美國及其盟友支持的以色列。這場戰爭,絕對會打得異常慘烈。
第五天。
在許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已經在邊境上布置好兵力,而底火公司的員工必須出發了。王彼得是教官不是司令官,這一百退役士兵中李爾一開始也隻認識王彼得,自然不肯讓王彼得離開,所以,經由雙方商討,這次出動由cia的人帶隊。為此,這個cia的人辭去公職,加入底火公司,成為底火公司的臨時員工。
那個和底火簽訂合約的軍火公司名為“卡帕-萊特公司”,莫說李爾,就連王彼得都沒聽說過這個公司。奇怪的是,這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拿出來的全是好貨。以李爾非軍事迷卻參加過戰爭的眼光,卡帕-萊特公司提供的武器在技術上至少領先了十幾二十年,尤其是一些輔助設備,如夜視鏡和通話器之類的,竟與李爾在“前世”電影中看到的差別無幾。
與底火員工和一批武器一同飛往以色列的,還有卡帕-萊特公司的工程師。為了保護這些工程師,底火在十二名員工的基礎上再增加了三十人,這三十個人的職責隻有一個,那就是讓卡帕-萊特公司的工程師安然無恙地回國。對此,cia對底火員工非常有信心。
――收集情報底火或許不在行,但作為殺手和保鏢,他們不次於任何人。
他們出發了。登機前,王彼得像個盡職的奶媽,一個一個檢查員工的裝備,並每人勉勵兩句。李爾沒說話,安靜地瞧著王彼得,對於王彼得從未見過的舉動,李爾很感興趣。然後,他發現自己的心態終於無限接近美國的大資本家。
此時,他已經能夠冷靜地看著員工加入戰場,沒有絲毫情緒波動;此時,他已經能將親友和員工區分開來,兩者絕不混淆。員工,隻是賺錢的工具而已。
“嗬……”頗為自嘲地笑了一聲,李爾讓王彼得長話短說,否則明天也走不了。
在李爾的提醒下,王彼得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搖搖頭,簡短地鼓勵了一番員工們,叫機師關上機艙門。他站在李爾身邊,喃喃說道:“我有點怕了啊……”也不知是自言自語,還是說給李爾聽。
李爾知道,王彼得怕的不是戰爭,而是人去了就回不來了。所以,他訓練員工時才會格外嚴格。
“放心,他們很快就會回來的。”李爾寬慰道。
局部戰爭,尤其是現代的局部戰爭通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就是在短短六日內結束,因此才被人稱為“六日戰爭”。
王彼得隻是輕輕一歎,點點頭不再說話。
戰爭時間越短,采用的戰術而越犀利,傷亡人數也會急劇增加。四十二個人雖然目標很小,但和cia簽訂的合約中,他們由cia的人指揮,誰也不知道cia會派什麽任務給他們。暗殺?攻堅?還是僅僅保護人和物?
“等他們回來,肯定有人有能力擔任指揮官,下次就不會由cia做主了。”李爾輕聲笑道,“我相信他們會很好地完成任務的。”
聽見李爾絕口不提員工可能造成的傷亡情況,王彼得轉頭看了李爾一會,發出一聲隻有自己才聽得到的歎息。
1973年10月6日,比cia推測的時間晚了些許,卻和原來的曆史一模一樣,埃及軍方在設置了種種迷惑以色列的舉動後,於猶太人的全國放假日――贖罪日發動突襲。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此時,中東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媒體的報道悄然轉向,繼續報道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及fbi的糾紛之時,同時開始報道中東的新聞,為以色列造勢。連媒體都轉移了視線,可見留給底火公司的時間以及不多了。
伯納德?約翰遜給出一個確切時間:最快一個星期,最遲十天。
也就是說,戰爭打響之前,底火公司的員工必須完成間諜培訓,除去準備的時間,最多隻剩下五天。五天內把人培訓成合格的間諜,根本是癡人說夢話,所以,cia來的人縮減了訓練項目,著重教導他們如何獲取情報。至於情報分析,不管有用沒用的一律交給上麵的人,交由cia負責處理。
不得不說,專業與業餘的差別非常巨大。李爾從王彼得處獲取培訓的方式後,感慨連連。
底火公司的成立,算是徹底賺了。且不說拉攏了那些將軍和政客,隻憑cia在間諜方麵的訓練課程,便是價值連城。
時間很緊,一百個人同時培訓,最後,cia的人隻挑中了僅僅十二個人,重點培訓這十二人。
而在輿論上,總統尼克鬆抓住難得的機會,極力把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一觸即發的中東戰爭。效果很不錯,不是因為尼克鬆大力宣傳以色列的必要性,而是高層因為政治鬥爭在對待戰爭上互相爭吵,被一家媒體報道出來後,專注於水門事件及其後續的民眾發現另一件有趣的事,多少轉移了些許視線。
繼《華盛頓郵報》報道了水門事件、《紐約時報》報道了深喉的真實身份之後,好像一夜之間,美國的媒體變得大膽起來,不怕惹官司,隻怕挖不到大新聞。其結果,必然是亂上加亂,該少的一點也沒少,反而多了很多不該的東西。
――總統如今依舊深陷水門,fbi依舊看似風雨飄搖,民主黨依舊不被信任。
李爾頗感哭笑不得,暗歎一聲:“這蝴蝶效應,夠大的。”他不曾了解過第四次中東戰爭,隻大概知道戰爭發生的時間,否則一定會更為感慨:這蝴蝶翅膀一扇,颶風竟從美國刮到了蘇聯。
明明原來的時空中蘇聯在前期並不看重這場戰爭,怎麽突然間變得如此熱衷了呢?其中的聯係性,足以讓李爾想破腦袋。萬幸他“前世”不是軍事迷,更沒查找過相關資料,才免去了思考的痛苦。
但不管如何,得到許多阿拉伯國家支持的埃及和敘利亞,如今又獲得蘇聯的武器支持,至少在武力上不下於美國及其盟友支持的以色列。這場戰爭,絕對會打得異常慘烈。
第五天。
在許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已經在邊境上布置好兵力,而底火公司的員工必須出發了。王彼得是教官不是司令官,這一百退役士兵中李爾一開始也隻認識王彼得,自然不肯讓王彼得離開,所以,經由雙方商討,這次出動由cia的人帶隊。為此,這個cia的人辭去公職,加入底火公司,成為底火公司的臨時員工。
那個和底火簽訂合約的軍火公司名為“卡帕-萊特公司”,莫說李爾,就連王彼得都沒聽說過這個公司。奇怪的是,這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拿出來的全是好貨。以李爾非軍事迷卻參加過戰爭的眼光,卡帕-萊特公司提供的武器在技術上至少領先了十幾二十年,尤其是一些輔助設備,如夜視鏡和通話器之類的,竟與李爾在“前世”電影中看到的差別無幾。
與底火員工和一批武器一同飛往以色列的,還有卡帕-萊特公司的工程師。為了保護這些工程師,底火在十二名員工的基礎上再增加了三十人,這三十個人的職責隻有一個,那就是讓卡帕-萊特公司的工程師安然無恙地回國。對此,cia對底火員工非常有信心。
――收集情報底火或許不在行,但作為殺手和保鏢,他們不次於任何人。
他們出發了。登機前,王彼得像個盡職的奶媽,一個一個檢查員工的裝備,並每人勉勵兩句。李爾沒說話,安靜地瞧著王彼得,對於王彼得從未見過的舉動,李爾很感興趣。然後,他發現自己的心態終於無限接近美國的大資本家。
此時,他已經能夠冷靜地看著員工加入戰場,沒有絲毫情緒波動;此時,他已經能將親友和員工區分開來,兩者絕不混淆。員工,隻是賺錢的工具而已。
“嗬……”頗為自嘲地笑了一聲,李爾讓王彼得長話短說,否則明天也走不了。
在李爾的提醒下,王彼得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搖搖頭,簡短地鼓勵了一番員工們,叫機師關上機艙門。他站在李爾身邊,喃喃說道:“我有點怕了啊……”也不知是自言自語,還是說給李爾聽。
李爾知道,王彼得怕的不是戰爭,而是人去了就回不來了。所以,他訓練員工時才會格外嚴格。
“放心,他們很快就會回來的。”李爾寬慰道。
局部戰爭,尤其是現代的局部戰爭通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就是在短短六日內結束,因此才被人稱為“六日戰爭”。
王彼得隻是輕輕一歎,點點頭不再說話。
戰爭時間越短,采用的戰術而越犀利,傷亡人數也會急劇增加。四十二個人雖然目標很小,但和cia簽訂的合約中,他們由cia的人指揮,誰也不知道cia會派什麽任務給他們。暗殺?攻堅?還是僅僅保護人和物?
“等他們回來,肯定有人有能力擔任指揮官,下次就不會由cia做主了。”李爾輕聲笑道,“我相信他們會很好地完成任務的。”
聽見李爾絕口不提員工可能造成的傷亡情況,王彼得轉頭看了李爾一會,發出一聲隻有自己才聽得到的歎息。
1973年10月6日,比cia推測的時間晚了些許,卻和原來的曆史一模一樣,埃及軍方在設置了種種迷惑以色列的舉動後,於猶太人的全國放假日――贖罪日發動突襲。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