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宗旬雖然年輕,修為也隻有築基一層,但是在青玄宗的地位卻比較高,不下於剛剛築基時的寒煙。
他是宗門內少見的陣法師,這種人才一旦成長起來,對青玄宗的幫助極大。一旦他能進階四級陣法師,就連金老祖也會給他不小的臉麵。
因此即使修為相差甚遠,一路上張誌玄也不敢怠慢,恭敬的將魏宗旬請到了家族。
隨著與魏宗旬的不斷交談,張誌玄對開辟火眼的過程也稍有了解。
地火雖然穩定,燃燒的溫度也極高,可惜卻不像修士的真火一樣純粹淨潔。地火之中有無數的礦脈雜質,日積月累熔煉之後就會變成地肺毒火。
這種地肺毒火無色無味、無影無蹤、無聲無息、無形無質,而且會混在普通地火中間。除非一些修煉火屬性功法的修士,常人幾乎很難分辯。
地下的毒火陰毒無比,異常麻煩,一旦沾染,即使紫府金丹等高階修士,如果不能馬上祛除,也會留下難以解決的隱患。
所以想要開辟火眼,最先一步就是淨化地火,將地肺毒火排除在外麵。想要淨化地火,就必須布置陣法,並且需要一個不怕地火熔煉的三階法器充當陣眼。
此外地火的溫度非常高,普通的材料都會被輕易熔煉,根本使用不了太長的時間,
建造火室的材料,也必須使用非常好的耐火材料,這往往又需要三階煉器師幫忙熔煉。不過張家有張思道這個三階煉器師,此次為了建造煉丹室,張思道也跟著張誌玄一同回山幫忙。
在東南三郡,最好的耐火材料就是青玄宗發明的祛火磚。這種耐火磚使用了精銅、玄英石,白水晶、陶土等十三種材料,再用修士體內的真火才能熔煉。
祛火磚的配方一直保密,不向附庸的築基家族外傳,不過當年吳家為了建造地火室,也請了宗門內部的煉器師幫忙煉製祛火磚。有了吳家這個先例,張誌玄一樣能讓思道幫忙煉製祛火磚。
思道築基十五年,在青玄宗內部已經學會了十幾種三階法器的煉製方法。因為張誌玄提前通知,他也消耗了二百善功學會了祛火磚的煉製方法。
隻要張家找來了材料,思道就能在家裏祭煉祛火磚。
煉製祛火磚的材料,既有精銅、玄英石這種修士修煉的靈物,也有陶土,白水晶這些凡間的礦脈。張誌玄回家之後,馬上發動下麵的修士,開始收集材料,供給張思道煉製祛火磚。
這一過程就消耗了兩年時間,兩年中思道煉製的祛火磚,已經能夠建造三間火煉室。
等祛火磚煉製成功後,張家僅僅在這一項投入上,就消耗了差不多三千靈石本錢。
這兩年中,張誌玄陪著魏宗旬走遍了家族大小四座靈脈,隨他考察山脈,尋找適合的地點打開火穴。
靈井山最先被排除,這裏雖然靈氣最好,可惜地域狹小,一旦打通地脈,底火爆發之後就能將這座精致的靈山毀於一旦。
萬蛇窟這裏也不合適,雖然萬蛇窟在地下,可能耗費的工程量更小一些。但是這座靈脈強度不夠,而且還在地下寒潭中間,一旦打通了地火,隻怕水火衝突馬上就會引起劇烈的爆炸,將靈脈徹底炸毀。
而且萬蛇窟寒潭之中種植了大量的玄幽草,這種靈草是張家很重要的一項財源,除非沒有其他合適的地點,否則張誌玄根本不會選擇這裏開辟火穴。
最終地點還是在地域廣大的九樺山、天台峰挑選、天台峰山勢雄偉,如果開辟火眼,需要徹底打通靈山,需要的工程量太大,恐怕會持續幾十年時間。
九樺山雖然也是大山,可是高度隻有天台峰的十分之一,是張家四條靈脈中最適合的地點。
選定了地方,張誌玄馬上安排修士挖掘洞穴,準備慢慢打通地脈,引出地火。
這種工作,一開始完全可以交給普通凡人來幹,等到挖掘出地下水源,然後就交給練氣期修士出麵排幹地下水,繼續向更深處挖掘。
越往下挖,洞穴的溫度就越高,最終普通凡人就會堅持不下去,此後挖掘的工作就會交給練氣期修士進行,等到了最後一千丈的距離,因為有地下瘴氣的緣故,甚至會需要築基期修士親自動手。
這兩年中,思道一邊煉製耐火磚,張誌玄一邊安排人手挖掘火穴,而魏宗旬也會收集材料,煉製淨化地火的陣法。
各項工作在張誌玄統籌安排之下齊頭並進,一塊塊祛火磚被安放在火穴中,然後使用一道道法術融為一體,三座火煉室已經似模似樣,火穴的挖掘也快到了需要築基修士出麵的時候。
為了加快進度,張誌玄、族長、張思泓三個築基期修士親自出麵,進入地下挖掘火眼。
至於剛剛築基的張通槐,被張誌玄打發去了潮音山,接替鎮守的張思泓回山。他畢竟剛剛築基,法力也不足,還需要一段時間穩定境界。
思泓築基已經快有十年,他是二靈根修士,在潮音山這種靈氣充足的地方修煉,十年間連續突破兩層境界,遠遠超過了比他早幾年築基的思道。再過幾年他就能準備服用妙真丹,嚐試突破築基中期了。
三人之中,張誌玄修為最高法力最厚,又年輕力壯很快就挖到了最深處。
再有百十丈就能挖穿地脈,打開火眼。
地火爆發的威勢相當狂暴,即使張誌玄法力已經有紫府修士一半,也沒有能力壓下這種程度的爆炸。最後打通火眼的一步,就隻能麻煩修為最高的青禪。
青禪早已經準備多時,連續祭出六陽弩,三箭之後就擊穿了地脈,引出了地火。
一陣強烈的爆炸從火眼中傳遞上來,赤紅滾燙的熔岩順著火眼湧向了青禪身邊。
這一股股熔岩,有可能混雜著地肺毒火,即使青禪打開了紫府,這種地火依然對她有強烈的威脅。
畢竟相比威能浩瀚的天地自然,青禪的法力根本微不足道,很難在底火中保護自己太久。
他是宗門內少見的陣法師,這種人才一旦成長起來,對青玄宗的幫助極大。一旦他能進階四級陣法師,就連金老祖也會給他不小的臉麵。
因此即使修為相差甚遠,一路上張誌玄也不敢怠慢,恭敬的將魏宗旬請到了家族。
隨著與魏宗旬的不斷交談,張誌玄對開辟火眼的過程也稍有了解。
地火雖然穩定,燃燒的溫度也極高,可惜卻不像修士的真火一樣純粹淨潔。地火之中有無數的礦脈雜質,日積月累熔煉之後就會變成地肺毒火。
這種地肺毒火無色無味、無影無蹤、無聲無息、無形無質,而且會混在普通地火中間。除非一些修煉火屬性功法的修士,常人幾乎很難分辯。
地下的毒火陰毒無比,異常麻煩,一旦沾染,即使紫府金丹等高階修士,如果不能馬上祛除,也會留下難以解決的隱患。
所以想要開辟火眼,最先一步就是淨化地火,將地肺毒火排除在外麵。想要淨化地火,就必須布置陣法,並且需要一個不怕地火熔煉的三階法器充當陣眼。
此外地火的溫度非常高,普通的材料都會被輕易熔煉,根本使用不了太長的時間,
建造火室的材料,也必須使用非常好的耐火材料,這往往又需要三階煉器師幫忙熔煉。不過張家有張思道這個三階煉器師,此次為了建造煉丹室,張思道也跟著張誌玄一同回山幫忙。
在東南三郡,最好的耐火材料就是青玄宗發明的祛火磚。這種耐火磚使用了精銅、玄英石,白水晶、陶土等十三種材料,再用修士體內的真火才能熔煉。
祛火磚的配方一直保密,不向附庸的築基家族外傳,不過當年吳家為了建造地火室,也請了宗門內部的煉器師幫忙煉製祛火磚。有了吳家這個先例,張誌玄一樣能讓思道幫忙煉製祛火磚。
思道築基十五年,在青玄宗內部已經學會了十幾種三階法器的煉製方法。因為張誌玄提前通知,他也消耗了二百善功學會了祛火磚的煉製方法。
隻要張家找來了材料,思道就能在家裏祭煉祛火磚。
煉製祛火磚的材料,既有精銅、玄英石這種修士修煉的靈物,也有陶土,白水晶這些凡間的礦脈。張誌玄回家之後,馬上發動下麵的修士,開始收集材料,供給張思道煉製祛火磚。
這一過程就消耗了兩年時間,兩年中思道煉製的祛火磚,已經能夠建造三間火煉室。
等祛火磚煉製成功後,張家僅僅在這一項投入上,就消耗了差不多三千靈石本錢。
這兩年中,張誌玄陪著魏宗旬走遍了家族大小四座靈脈,隨他考察山脈,尋找適合的地點打開火穴。
靈井山最先被排除,這裏雖然靈氣最好,可惜地域狹小,一旦打通地脈,底火爆發之後就能將這座精致的靈山毀於一旦。
萬蛇窟這裏也不合適,雖然萬蛇窟在地下,可能耗費的工程量更小一些。但是這座靈脈強度不夠,而且還在地下寒潭中間,一旦打通了地火,隻怕水火衝突馬上就會引起劇烈的爆炸,將靈脈徹底炸毀。
而且萬蛇窟寒潭之中種植了大量的玄幽草,這種靈草是張家很重要的一項財源,除非沒有其他合適的地點,否則張誌玄根本不會選擇這裏開辟火穴。
最終地點還是在地域廣大的九樺山、天台峰挑選、天台峰山勢雄偉,如果開辟火眼,需要徹底打通靈山,需要的工程量太大,恐怕會持續幾十年時間。
九樺山雖然也是大山,可是高度隻有天台峰的十分之一,是張家四條靈脈中最適合的地點。
選定了地方,張誌玄馬上安排修士挖掘洞穴,準備慢慢打通地脈,引出地火。
這種工作,一開始完全可以交給普通凡人來幹,等到挖掘出地下水源,然後就交給練氣期修士出麵排幹地下水,繼續向更深處挖掘。
越往下挖,洞穴的溫度就越高,最終普通凡人就會堅持不下去,此後挖掘的工作就會交給練氣期修士進行,等到了最後一千丈的距離,因為有地下瘴氣的緣故,甚至會需要築基期修士親自動手。
這兩年中,思道一邊煉製耐火磚,張誌玄一邊安排人手挖掘火穴,而魏宗旬也會收集材料,煉製淨化地火的陣法。
各項工作在張誌玄統籌安排之下齊頭並進,一塊塊祛火磚被安放在火穴中,然後使用一道道法術融為一體,三座火煉室已經似模似樣,火穴的挖掘也快到了需要築基修士出麵的時候。
為了加快進度,張誌玄、族長、張思泓三個築基期修士親自出麵,進入地下挖掘火眼。
至於剛剛築基的張通槐,被張誌玄打發去了潮音山,接替鎮守的張思泓回山。他畢竟剛剛築基,法力也不足,還需要一段時間穩定境界。
思泓築基已經快有十年,他是二靈根修士,在潮音山這種靈氣充足的地方修煉,十年間連續突破兩層境界,遠遠超過了比他早幾年築基的思道。再過幾年他就能準備服用妙真丹,嚐試突破築基中期了。
三人之中,張誌玄修為最高法力最厚,又年輕力壯很快就挖到了最深處。
再有百十丈就能挖穿地脈,打開火眼。
地火爆發的威勢相當狂暴,即使張誌玄法力已經有紫府修士一半,也沒有能力壓下這種程度的爆炸。最後打通火眼的一步,就隻能麻煩修為最高的青禪。
青禪早已經準備多時,連續祭出六陽弩,三箭之後就擊穿了地脈,引出了地火。
一陣強烈的爆炸從火眼中傳遞上來,赤紅滾燙的熔岩順著火眼湧向了青禪身邊。
這一股股熔岩,有可能混雜著地肺毒火,即使青禪打開了紫府,這種地火依然對她有強烈的威脅。
畢竟相比威能浩瀚的天地自然,青禪的法力根本微不足道,很難在底火中保護自己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