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人說道:“原來太子竟也知道此事。臣等認為,此不過是黃大人等人的猜測罷了,無憑無據,實不能作數。
畢竟,兩國開戰,非同等閑,豈能如此兒戲的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全憑猜測呢?這可是會讓我朝蒙受不必要的巨大損失的。”
白一弦看了看這位鄭大人,他名叫鄭功堯,官職與他一樣,都是光祿大夫,不過人家是正二品,特進光祿大夫,位列開府儀同三司之下。
白一弦隻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不看爵位,隻看官位品級的話,這位鄭大人,比白一弦高了兩級。
慕容楚聞言,皺皺眉,不讚同的說道:“鄭大人此言差矣,難道不知居安思危,更要防患於未然嗎?
更何況,楚國顯然已經居心不軌,頻頻試探,此番回棘來人,更是一個預兆,我們需提前做好布置,有所防範才好。”
黃庸父子一聽,咦,原來太子也讚同出兵,有備無患,真的是太好了。
希望太子能說服他們,要是白郡公此時再出言相助太子,那就更好了。於是兩人更加期待的看著白一弦。
此時魏大人又說道:“太子思慮周全,想要有備無患,所言極是。不過,想必太子也是受了黃將軍等人的影響吧。
須知邊境平時的布防,就已經足夠防備了。此時楚國意圖進攻我朝一事,根本還是沒影兒的事。
若是貿然揮軍北上,容易引起誤會不說,還平白消耗軍餉。此舉並非是明智之舉。”
這位魏大人,名為魏有道,乃是新任的丞相。
當初慕容煜,弄了那個巫蠱之禍,累及自身,被賜了毒酒身亡之後,他的母親賢妃被褫奪封號,打入了冷宮。
而賢妃的父親,當時的丞相大人,也因為此事受到了連累。
雖然當時皇帝沒有處置他,但事後沒多久,皇帝就找了個由頭,將丞相給貶黜了。
三、五皇子,所犯之罪都不小,結果卻一個死、一個生。
不外乎就是一個軍權的問題。說到底,燕朝雖然重文輕武,但這是風氣如此。
而身為皇帝,自然是更加的忌憚手握軍權的人的。
賢妃的父親是丞相,所以,子死、自己進冷宮。德妃的父親可是手握軍權的將軍,燕皇可指著黃庸震懾楚國呢。
所以德妃還是妃子,五皇子隻是被關了起來,留了一命。
這位魏有道魏大人,便是在賢妃之父被貶之後,才上任的。
白一弦正在一邊聽著場中的爭執,一抬頭卻猛然發現,黃庸和黃忠燕父子正一臉‘含情脈脈’的看著他,目光之中滿是期待之意。
白一弦冷不防之下還被兩人那熱切的目光給嚇了一跳。
黃庸兩人坐在白一弦的對麵,一見白一弦終於注意到了自己,不由更加賣力的期待了起來。
好在白一弦也聰明,他立即就明白了過來,應該是這兩人是支持出兵的。
隻是,有可能他們沒能說過鄭、魏為首的這些文官,所以才把期望放在了太子的身上。
又知道自己與太子交好,定然也支持太子的意見,所以現在希望自己能開口幫腔太子,說服皇帝,出兵北上。
白一弦想明白過來之後,便衝他們微微點頭示意,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隻是,他卻並未開口說什麽,而是仔細聽了一下這些文官說的話。
這些大臣便將之前在禦書房的時候,對皇帝說的那番話,對慕容楚又說了一遍。
一個個說的有理有據,言之鑿鑿,聽上去很有道理,還讓人無法反駁。
白一弦聽著這些話,猛一聽,也覺得沒什麽毛病。
而且由於他們從國家、百姓、邦交、國庫等方麵入手,讓人想要反駁,都一時找不到什麽切入點,反駁不了。
白一弦看著他們,心道為何文官大都喜歡主和呢。
眼前這些人,這就跟前世記憶裏的曆史上的文官差不多,很多官員,都喜歡主和不主戰。
白一弦在前世的時候,對曆史並不是太了解,但在他的印象之中,曆史上的一些文官,不管朝廷強盛還是衰弱。
能打過的時候,也議和,打不過的時候,就更加議和了。有時候明明可以勝利,可他們寧願認輸割地賠款也要議和。
曆史上有多少武將,在前線與敵人戰鬥的時候沒有輸,偏偏是被自己國家的這些官員給拖了後腿。
他們在前方拚命,一些文官就在後麵拚命的拆台,在皇帝麵前搬弄是非,給這些武將上眼藥。
當然,皇帝一般耳根子軟,也架不住這些人天天在耳邊逼叨逼叨的,最後就莫名其妙的將人給召回來,然後再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對此,白一弦隻想罵一句:傻比!
而一般情況,主和的官員,還有一個大利器,那便是和親。
前世的曆史之中,自漢朝起,他們更加偏向於和親這種辦法,來換取和平。
送過去一個公主,不用戰鬥不用死人不用消耗國力,僅僅犧牲一個女人,便可以換取幾十年的和平,多好。
曆史上,不管是強漢還是盛唐,都有無數的公主被送去和親。這些被和親的公主,鮮少有好下場的。
甚至有位公主,極為悲慘的剛到地方,就被人給砍了腦袋祭旗了。
除了和親之外,有些孱弱的朝代,還會割地賠款。
前世似乎隻有明朝的時候,整個明朝曆史,都是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鐵骨錚錚的朝代。
白一弦看著眼前的這一幕,這些文臣,在他眼裏,與前世記憶中的曆史上的那些議和派何其相似。
當然,白一弦前世對曆史了解不多,所以他的觀念並不全對。
曆史上的文官們可不僅僅隻是和平派,有時候也會極力主戰。
你以為文官們真的全都看不出來形勢嗎?他們想和,又或者是想戰,主要還是看利益。
文官主和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戰時,國家資源會偏向軍中,將軍們的價值才有所體現,地位也會有所上升。
而文官們的權利和地位則會相應的下降一些,他們能得到的利益也會大大降低。這在一些文官看來,自然是無法忍受的。
畢竟,兩國開戰,非同等閑,豈能如此兒戲的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全憑猜測呢?這可是會讓我朝蒙受不必要的巨大損失的。”
白一弦看了看這位鄭大人,他名叫鄭功堯,官職與他一樣,都是光祿大夫,不過人家是正二品,特進光祿大夫,位列開府儀同三司之下。
白一弦隻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不看爵位,隻看官位品級的話,這位鄭大人,比白一弦高了兩級。
慕容楚聞言,皺皺眉,不讚同的說道:“鄭大人此言差矣,難道不知居安思危,更要防患於未然嗎?
更何況,楚國顯然已經居心不軌,頻頻試探,此番回棘來人,更是一個預兆,我們需提前做好布置,有所防範才好。”
黃庸父子一聽,咦,原來太子也讚同出兵,有備無患,真的是太好了。
希望太子能說服他們,要是白郡公此時再出言相助太子,那就更好了。於是兩人更加期待的看著白一弦。
此時魏大人又說道:“太子思慮周全,想要有備無患,所言極是。不過,想必太子也是受了黃將軍等人的影響吧。
須知邊境平時的布防,就已經足夠防備了。此時楚國意圖進攻我朝一事,根本還是沒影兒的事。
若是貿然揮軍北上,容易引起誤會不說,還平白消耗軍餉。此舉並非是明智之舉。”
這位魏大人,名為魏有道,乃是新任的丞相。
當初慕容煜,弄了那個巫蠱之禍,累及自身,被賜了毒酒身亡之後,他的母親賢妃被褫奪封號,打入了冷宮。
而賢妃的父親,當時的丞相大人,也因為此事受到了連累。
雖然當時皇帝沒有處置他,但事後沒多久,皇帝就找了個由頭,將丞相給貶黜了。
三、五皇子,所犯之罪都不小,結果卻一個死、一個生。
不外乎就是一個軍權的問題。說到底,燕朝雖然重文輕武,但這是風氣如此。
而身為皇帝,自然是更加的忌憚手握軍權的人的。
賢妃的父親是丞相,所以,子死、自己進冷宮。德妃的父親可是手握軍權的將軍,燕皇可指著黃庸震懾楚國呢。
所以德妃還是妃子,五皇子隻是被關了起來,留了一命。
這位魏有道魏大人,便是在賢妃之父被貶之後,才上任的。
白一弦正在一邊聽著場中的爭執,一抬頭卻猛然發現,黃庸和黃忠燕父子正一臉‘含情脈脈’的看著他,目光之中滿是期待之意。
白一弦冷不防之下還被兩人那熱切的目光給嚇了一跳。
黃庸兩人坐在白一弦的對麵,一見白一弦終於注意到了自己,不由更加賣力的期待了起來。
好在白一弦也聰明,他立即就明白了過來,應該是這兩人是支持出兵的。
隻是,有可能他們沒能說過鄭、魏為首的這些文官,所以才把期望放在了太子的身上。
又知道自己與太子交好,定然也支持太子的意見,所以現在希望自己能開口幫腔太子,說服皇帝,出兵北上。
白一弦想明白過來之後,便衝他們微微點頭示意,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隻是,他卻並未開口說什麽,而是仔細聽了一下這些文官說的話。
這些大臣便將之前在禦書房的時候,對皇帝說的那番話,對慕容楚又說了一遍。
一個個說的有理有據,言之鑿鑿,聽上去很有道理,還讓人無法反駁。
白一弦聽著這些話,猛一聽,也覺得沒什麽毛病。
而且由於他們從國家、百姓、邦交、國庫等方麵入手,讓人想要反駁,都一時找不到什麽切入點,反駁不了。
白一弦看著他們,心道為何文官大都喜歡主和呢。
眼前這些人,這就跟前世記憶裏的曆史上的文官差不多,很多官員,都喜歡主和不主戰。
白一弦在前世的時候,對曆史並不是太了解,但在他的印象之中,曆史上的一些文官,不管朝廷強盛還是衰弱。
能打過的時候,也議和,打不過的時候,就更加議和了。有時候明明可以勝利,可他們寧願認輸割地賠款也要議和。
曆史上有多少武將,在前線與敵人戰鬥的時候沒有輸,偏偏是被自己國家的這些官員給拖了後腿。
他們在前方拚命,一些文官就在後麵拚命的拆台,在皇帝麵前搬弄是非,給這些武將上眼藥。
當然,皇帝一般耳根子軟,也架不住這些人天天在耳邊逼叨逼叨的,最後就莫名其妙的將人給召回來,然後再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對此,白一弦隻想罵一句:傻比!
而一般情況,主和的官員,還有一個大利器,那便是和親。
前世的曆史之中,自漢朝起,他們更加偏向於和親這種辦法,來換取和平。
送過去一個公主,不用戰鬥不用死人不用消耗國力,僅僅犧牲一個女人,便可以換取幾十年的和平,多好。
曆史上,不管是強漢還是盛唐,都有無數的公主被送去和親。這些被和親的公主,鮮少有好下場的。
甚至有位公主,極為悲慘的剛到地方,就被人給砍了腦袋祭旗了。
除了和親之外,有些孱弱的朝代,還會割地賠款。
前世似乎隻有明朝的時候,整個明朝曆史,都是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鐵骨錚錚的朝代。
白一弦看著眼前的這一幕,這些文臣,在他眼裏,與前世記憶中的曆史上的那些議和派何其相似。
當然,白一弦前世對曆史了解不多,所以他的觀念並不全對。
曆史上的文官們可不僅僅隻是和平派,有時候也會極力主戰。
你以為文官們真的全都看不出來形勢嗎?他們想和,又或者是想戰,主要還是看利益。
文官主和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戰時,國家資源會偏向軍中,將軍們的價值才有所體現,地位也會有所上升。
而文官們的權利和地位則會相應的下降一些,他們能得到的利益也會大大降低。這在一些文官看來,自然是無法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