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同樣不結冰,南陽的冬季卻要比長沙冷許多。
人老了,在這樣的冷天裏真不想動彈,可是睡眠也少,再窩在榻上左右睡不著。
天才微微亮,前幾日早上有霧,到正午放晴。今日不見起霧,想是陰天了,黃漁輕歎口氣,還是坐起身來。
他的歎息聲很輕,可外間的人耳目聰敏,聽到歎息聲,便自推開門進來。
“阿爺可是醒了?”
說話的少年四肢修長,雙眼明亮,知道黃漁耳朵不好,前麵一句估計聽不清楚,又咧著嘴大聲笑道:“阿爺起得早!”
這是廖青家的仲子廖刨,黃漁沉默著點點頭,少年郎便靠過來,手腳麻利地取衣物鞋帽為他穿戴。
待收拾妥當,廖刨扶著黃漁出門,廖青妻羅氏從廚房門口探頭出來,諂笑著招呼:“阿翁起了,今日可還去船塢?”
他耳朵背,羅氏的聲音也很大。
在家也是無事,悶得慌,還是去船塢呆著自在,黃漁又沉默著點點頭。
羅氏便急縮回廚房去,黃漁在屋院裏走動幾步,有些畏冷,由廖刨攙扶著進廳房中去等待。
這娘倆都早起做了準備,不一會,羅氏就將一碗魚肉,一碗羊肉,一碗醃菜羹端進來,廖刨跑去幫手,將蒸籠中的米飯抬進。
黃漁搖搖頭,略有些不滿,就算那鄧使君重視船匠,賞賜下的東西甚多,日日這般奢侈。也有些過了。
飯菜豐盛可口,可黃漁如今的年紀也吃不了多少,小半碗飯後,便停下箸。看廖刨吃飯。
這小子倒不輸自家當年,連吃三大碗飯、將剩下的肉食全吃完,才停下扯抹布擦嘴。
發現黃漁起身出門,羅氏又探頭大聲喊:“河岸風大。今日天冷,阿翁仔細身涼!”
聽到母親的話,廖刨忙跑回黃漁臥室,取出狐裘,追上給老人披到背上,再大聲笑:“鄧使君賜下裘衣,阿爺今日正該用!”
黃漁看他一眼,點點頭。等少年又套起牛車,攙扶著他上牛車,爺孫兩個齊往船塢去。
這一家子的殷勤黃漁明白,不過為學他那點手藝罷了。
自從黃漁到宛城,鄧季便讓北海船匠廖青一家奉養老人,可是並非親兒孫,豈能才幾日便得相處融洽?在黃漁眼裏。廖青一家子殷勤都有些做作了。
無論鄧使君還是廖青家,為的都是自己造樓船、造戰船的手藝,掏幹自家手藝後,還能如此相待麽?
在白沙洲為劉表辛勞幾年,老到不能再做活計,才得放歸回家,黃漁萬萬想不到,等待他的卻是家人盡遭疫而亡的噩耗。
若不是前主家劉緒,黃漁都想跳進江裏,把這身老骨頭喂魚算了。
兒孫盡亡去。自家這把年紀。還能做什麽?還能再圖什麽?
遭受如此打擊後,黃漁覺得自己已經什麽都能看淡。
前主家將自己與第一批船料送到育陽交付後,又繼續駕商船往長沙、南郡收購船料去了,他為自家外甥倒舍得賣力。可自己如今已七十有餘。再掙紮活兩年,也就該死了。膝下兒孫全無,造船手藝那鄧使君、廖青真想要,拿去就是,難道自家還有必要藏著?
船塢離宛城隻有四五裏路,但牛車行得慢,足用了三刻多時間才到。
船塢外間軍士把守甚嚴,黃漁從被育陽官府送至宛城起,進出已有七八次,每次卻都還有人探頭到牛車中來檢查。
鄧季的船塢也不算小,牛車入內,從幾十棟新建起的房舍前、從裝放生牛皮、棉帆的庫房門前經過,一直行到淯水邊造船之地才停下。
一架八丈長的龍骨架在岸邊,此時,眾多匠人正在上麵製作、測量,旁邊守著兩名文吏,不停往冊子上記錄各項數據。
廖刨扶黃漁下牛車,又為他將狐裘係緊,一起往船上行去。
對於鄧季的船塢,黃漁第一日觀察後就得出結論,太麻煩太死板,連最微小的木楔都要求丈量精準,如此造船,幾時才得成?
廖青等北海船匠,黃漁倒沒什麽好說的,試製出的第一艘艨艟在老人到之前半個月已經下水,雖然才行駛一個時辰就開始漏水,不得不駛回擱淺在船塢邊上,但老人去看過,隻有數處結合部不穩、風帆的位置也不對,北海船匠們第一次試手,能有此結果已是很難得。
黃漁雖因心灰意冷,平日話極少,但造船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長處,平時幾乎都不說話,隻有在船塢中例外,看見不恰當就會忍不住要責怪,精妙處就要讚歎。
也正因如此,黃漁才不愛閑在廖青家中,每日都要往船塢中來。
鄧季要等艨艟製作熟練無誤才開始製樓船,新建造的這艘艨艟,得黃漁指點已經不會再犯之前的錯誤,可每一構件都要仔細來回測量清楚長、寬、高,全要記錄在案,再則造好的物件不知為何,不許先裝訂、粘合上去,隻要能前後吻合就先放下不顧。
這般實在太耗時間,自祖輩起,哪家船匠造船不是憑眼力手活、憑腦中記憶,誰用得著這些東西?誰不是造好一件裝訂一件?丟失、弄混了怎麽辦?
關於鄧季的要求,別說黃漁,廖青等北海匠也很不解,隻是鄧將軍堅持如此,每日監督的官府吏員不肯放鬆一星半點,誰也違拗不了。
看到黃漁走來,很多匠民包括兩名官吏都開口打招呼,廖青更是放下手中活計,奔過來大聲喊:“阿翁!”
眾人的招呼黃漁都不搭理,隻是揮揮手讓各司其事,自家轉悠著四處看有無錯漏之處。
讓黃漁親自動手造船已經不可能,但他耳背眼卻明。又有幾十年的造船經驗,查缺補漏監督建造,求每一道工序精良正好,他如今孤僻卻溫和。就算發現錯處也隻會輕輕指出,反倒更得船工敬重。
廖刨攙扶著黃漁,眼睛往四下裏瞄,自家兄長廖斧正舉著條木板在船尾處比比劃劃。
今日廖斧有些奇怪。拿木板比劃一小會,臉上就會莫名其妙的笑,放下木板,再比劃會,又笑。廖刨看他幾眼都是如此,而他竟沒發現自己和阿爺走過,明顯的心不在焉,父親等也不喝罵。
廖刨覺得奇怪。回頭問不管不顧隻厚著臉皮跟在阿爺身後的父親:“大兄今日何如此?”
他開口一問,廖青看著他,忍不住亦笑起來,隻是不說話。
廖刨正覺摸不著頭腦,另一北海船匠首腦陳謝開口:“今日吏者相告,使君夫人自河南請得鄧、伍、焦、楊等各族近百適婚女,隨軍南下。午間便當至宛城,我船工未婚子弟晌食後可往太守府見,若得兩下合意,便可配婚,謂之‘相親’。”
廖刨張口難信,以前大多數船匠家並無土地,天下動亂後又很難再接到活,生計都艱難,年輕一輩尋不到妻室的多,到鄧季治下賞戶籍土地之外。還有此等好事?
聽聞請來的都還是大族女子。既慕人家膚白體段窈窕,又恐人眼高看不上,看得上又怕人家婚後不適窮苦生活,不善待老父老母。
廖刨隻覺得一顆心七上八下。既忐忑又興奮。
非但兄長廖斧,他自己也是適齡未婚配的!
相親?晚上就可去“相親”?
廖刨的性子和兄長不同。興奮起來可不會一個人躲著偷樂,馬上大聲將這好消息告訴黃漁。
“相親?”
黃漁弄明白後,也有些疑惑,廖青已是功民之家,在鄧季治下算是比較有身份的,祖輩匠人能有幾個得此際遇?鄧季尚肯如此相待匠人?
天氣雖冷,忙碌的匠人們卻大多興奮,時間過得飛快,快到正午時,有軍士熱來飯食,黃漁隨匠民們再略吃些,再歇一會,開始下半日的活計。
到未時初,船塢門口突喧鬧聲大起,黃漁聽不清,不過多數船工都停下手中活計,轉頭注視門口,黃漁也就隨之轉向。
一會後,船塢門口處,當先進入的正是此地主人鄧季。廖青告訴過黃漁,鄧使君妻子、兄長等都已歸雒陽,鄧使君之所以遇刺後仍一直滯留宛城,就是要等水軍第一批可用戰船下水。
黃漁聽後是不信的,第一批戰船?以船塢中這速度,第一艘艨艟都不知幾時才好。
船塢門口,鄧季身後隨之又擁進來四五百人,卻並非軍士,全穿短袍短褲,身挎匠具箱,腰帶紫牌。
鄧季領人行到造船之地,看見黃漁,先到老人身邊施禮:“黃老亦在!”
見黃漁好奇地打量後麵的人群,鄧季大聲告訴他:“此等皆河南、河內、河東三郡木匠,我月前令招之於雒陽,今日方隨隊至宛!”
船塢內已有近百雒陽木匠,對造船確實幫忙不少,不過都隻能按船匠吩咐做事,稍微叮囑不到的地方就要出錯,現在的就已嫌多,這樣的木匠來再多也幫不上忙,鄧季卻又招人來,黃漁疑惑道:“其等雖木工嫻熟,製船卻是新手,難以大用!”
鄧季笑而不答,那邊已有文吏去分派圖紙,又從新艨艟上拆下實物發給每人,不多久,廖青等忙碌著的這艘艨艟就隻剩下光禿禿的龍骨一具,新來的木匠人人都分到一二個船件。
船件很多,文吏好一會才分派完畢,最後,又站在高處大聲道:“樣式明日便需歸還!船料難得,諸位製時務求精準,此次薪資雖高,然亦當知,十日後逢五錯一,便要扣薪!”
逢五錯一,就是每五件成品最多錯一件。
這些木匠才新到,都還未得歇息,接了任務和樣式,又開始分配各自居住的房舍,黃漁才明白之前船塢中為何新建起這般多住所。
之前的船件都被分走,廖青、陳謝等今日已不能再繼續工作,鄧季令船匠們收起物什,各自回家去,未婚配少年晚間往太守府去。
牛車行回宛城時,黃漁還在想鄧季的用意,琢磨半天,突然想起要求長短粗細統一的龍骨,龍骨上嚴格要求的每個楔口,猛然而悟。
好一會後,黃漁才用顫抖的聲音第一次主動對廖青道:“鄧使君招數百木匠相助,非為製一船,實乃同製數艘艨艟,若料足,或可得更多!”(未 完待續 ~^~)
人老了,在這樣的冷天裏真不想動彈,可是睡眠也少,再窩在榻上左右睡不著。
天才微微亮,前幾日早上有霧,到正午放晴。今日不見起霧,想是陰天了,黃漁輕歎口氣,還是坐起身來。
他的歎息聲很輕,可外間的人耳目聰敏,聽到歎息聲,便自推開門進來。
“阿爺可是醒了?”
說話的少年四肢修長,雙眼明亮,知道黃漁耳朵不好,前麵一句估計聽不清楚,又咧著嘴大聲笑道:“阿爺起得早!”
這是廖青家的仲子廖刨,黃漁沉默著點點頭,少年郎便靠過來,手腳麻利地取衣物鞋帽為他穿戴。
待收拾妥當,廖刨扶著黃漁出門,廖青妻羅氏從廚房門口探頭出來,諂笑著招呼:“阿翁起了,今日可還去船塢?”
他耳朵背,羅氏的聲音也很大。
在家也是無事,悶得慌,還是去船塢呆著自在,黃漁又沉默著點點頭。
羅氏便急縮回廚房去,黃漁在屋院裏走動幾步,有些畏冷,由廖刨攙扶著進廳房中去等待。
這娘倆都早起做了準備,不一會,羅氏就將一碗魚肉,一碗羊肉,一碗醃菜羹端進來,廖刨跑去幫手,將蒸籠中的米飯抬進。
黃漁搖搖頭,略有些不滿,就算那鄧使君重視船匠,賞賜下的東西甚多,日日這般奢侈。也有些過了。
飯菜豐盛可口,可黃漁如今的年紀也吃不了多少,小半碗飯後,便停下箸。看廖刨吃飯。
這小子倒不輸自家當年,連吃三大碗飯、將剩下的肉食全吃完,才停下扯抹布擦嘴。
發現黃漁起身出門,羅氏又探頭大聲喊:“河岸風大。今日天冷,阿翁仔細身涼!”
聽到母親的話,廖刨忙跑回黃漁臥室,取出狐裘,追上給老人披到背上,再大聲笑:“鄧使君賜下裘衣,阿爺今日正該用!”
黃漁看他一眼,點點頭。等少年又套起牛車,攙扶著他上牛車,爺孫兩個齊往船塢去。
這一家子的殷勤黃漁明白,不過為學他那點手藝罷了。
自從黃漁到宛城,鄧季便讓北海船匠廖青一家奉養老人,可是並非親兒孫,豈能才幾日便得相處融洽?在黃漁眼裏。廖青一家子殷勤都有些做作了。
無論鄧使君還是廖青家,為的都是自己造樓船、造戰船的手藝,掏幹自家手藝後,還能如此相待麽?
在白沙洲為劉表辛勞幾年,老到不能再做活計,才得放歸回家,黃漁萬萬想不到,等待他的卻是家人盡遭疫而亡的噩耗。
若不是前主家劉緒,黃漁都想跳進江裏,把這身老骨頭喂魚算了。
兒孫盡亡去。自家這把年紀。還能做什麽?還能再圖什麽?
遭受如此打擊後,黃漁覺得自己已經什麽都能看淡。
前主家將自己與第一批船料送到育陽交付後,又繼續駕商船往長沙、南郡收購船料去了,他為自家外甥倒舍得賣力。可自己如今已七十有餘。再掙紮活兩年,也就該死了。膝下兒孫全無,造船手藝那鄧使君、廖青真想要,拿去就是,難道自家還有必要藏著?
船塢離宛城隻有四五裏路,但牛車行得慢,足用了三刻多時間才到。
船塢外間軍士把守甚嚴,黃漁從被育陽官府送至宛城起,進出已有七八次,每次卻都還有人探頭到牛車中來檢查。
鄧季的船塢也不算小,牛車入內,從幾十棟新建起的房舍前、從裝放生牛皮、棉帆的庫房門前經過,一直行到淯水邊造船之地才停下。
一架八丈長的龍骨架在岸邊,此時,眾多匠人正在上麵製作、測量,旁邊守著兩名文吏,不停往冊子上記錄各項數據。
廖刨扶黃漁下牛車,又為他將狐裘係緊,一起往船上行去。
對於鄧季的船塢,黃漁第一日觀察後就得出結論,太麻煩太死板,連最微小的木楔都要求丈量精準,如此造船,幾時才得成?
廖青等北海船匠,黃漁倒沒什麽好說的,試製出的第一艘艨艟在老人到之前半個月已經下水,雖然才行駛一個時辰就開始漏水,不得不駛回擱淺在船塢邊上,但老人去看過,隻有數處結合部不穩、風帆的位置也不對,北海船匠們第一次試手,能有此結果已是很難得。
黃漁雖因心灰意冷,平日話極少,但造船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長處,平時幾乎都不說話,隻有在船塢中例外,看見不恰當就會忍不住要責怪,精妙處就要讚歎。
也正因如此,黃漁才不愛閑在廖青家中,每日都要往船塢中來。
鄧季要等艨艟製作熟練無誤才開始製樓船,新建造的這艘艨艟,得黃漁指點已經不會再犯之前的錯誤,可每一構件都要仔細來回測量清楚長、寬、高,全要記錄在案,再則造好的物件不知為何,不許先裝訂、粘合上去,隻要能前後吻合就先放下不顧。
這般實在太耗時間,自祖輩起,哪家船匠造船不是憑眼力手活、憑腦中記憶,誰用得著這些東西?誰不是造好一件裝訂一件?丟失、弄混了怎麽辦?
關於鄧季的要求,別說黃漁,廖青等北海匠也很不解,隻是鄧將軍堅持如此,每日監督的官府吏員不肯放鬆一星半點,誰也違拗不了。
看到黃漁走來,很多匠民包括兩名官吏都開口打招呼,廖青更是放下手中活計,奔過來大聲喊:“阿翁!”
眾人的招呼黃漁都不搭理,隻是揮揮手讓各司其事,自家轉悠著四處看有無錯漏之處。
讓黃漁親自動手造船已經不可能,但他耳背眼卻明。又有幾十年的造船經驗,查缺補漏監督建造,求每一道工序精良正好,他如今孤僻卻溫和。就算發現錯處也隻會輕輕指出,反倒更得船工敬重。
廖刨攙扶著黃漁,眼睛往四下裏瞄,自家兄長廖斧正舉著條木板在船尾處比比劃劃。
今日廖斧有些奇怪。拿木板比劃一小會,臉上就會莫名其妙的笑,放下木板,再比劃會,又笑。廖刨看他幾眼都是如此,而他竟沒發現自己和阿爺走過,明顯的心不在焉,父親等也不喝罵。
廖刨覺得奇怪。回頭問不管不顧隻厚著臉皮跟在阿爺身後的父親:“大兄今日何如此?”
他開口一問,廖青看著他,忍不住亦笑起來,隻是不說話。
廖刨正覺摸不著頭腦,另一北海船匠首腦陳謝開口:“今日吏者相告,使君夫人自河南請得鄧、伍、焦、楊等各族近百適婚女,隨軍南下。午間便當至宛城,我船工未婚子弟晌食後可往太守府見,若得兩下合意,便可配婚,謂之‘相親’。”
廖刨張口難信,以前大多數船匠家並無土地,天下動亂後又很難再接到活,生計都艱難,年輕一輩尋不到妻室的多,到鄧季治下賞戶籍土地之外。還有此等好事?
聽聞請來的都還是大族女子。既慕人家膚白體段窈窕,又恐人眼高看不上,看得上又怕人家婚後不適窮苦生活,不善待老父老母。
廖刨隻覺得一顆心七上八下。既忐忑又興奮。
非但兄長廖斧,他自己也是適齡未婚配的!
相親?晚上就可去“相親”?
廖刨的性子和兄長不同。興奮起來可不會一個人躲著偷樂,馬上大聲將這好消息告訴黃漁。
“相親?”
黃漁弄明白後,也有些疑惑,廖青已是功民之家,在鄧季治下算是比較有身份的,祖輩匠人能有幾個得此際遇?鄧季尚肯如此相待匠人?
天氣雖冷,忙碌的匠人們卻大多興奮,時間過得飛快,快到正午時,有軍士熱來飯食,黃漁隨匠民們再略吃些,再歇一會,開始下半日的活計。
到未時初,船塢門口突喧鬧聲大起,黃漁聽不清,不過多數船工都停下手中活計,轉頭注視門口,黃漁也就隨之轉向。
一會後,船塢門口處,當先進入的正是此地主人鄧季。廖青告訴過黃漁,鄧使君妻子、兄長等都已歸雒陽,鄧使君之所以遇刺後仍一直滯留宛城,就是要等水軍第一批可用戰船下水。
黃漁聽後是不信的,第一批戰船?以船塢中這速度,第一艘艨艟都不知幾時才好。
船塢門口,鄧季身後隨之又擁進來四五百人,卻並非軍士,全穿短袍短褲,身挎匠具箱,腰帶紫牌。
鄧季領人行到造船之地,看見黃漁,先到老人身邊施禮:“黃老亦在!”
見黃漁好奇地打量後麵的人群,鄧季大聲告訴他:“此等皆河南、河內、河東三郡木匠,我月前令招之於雒陽,今日方隨隊至宛!”
船塢內已有近百雒陽木匠,對造船確實幫忙不少,不過都隻能按船匠吩咐做事,稍微叮囑不到的地方就要出錯,現在的就已嫌多,這樣的木匠來再多也幫不上忙,鄧季卻又招人來,黃漁疑惑道:“其等雖木工嫻熟,製船卻是新手,難以大用!”
鄧季笑而不答,那邊已有文吏去分派圖紙,又從新艨艟上拆下實物發給每人,不多久,廖青等忙碌著的這艘艨艟就隻剩下光禿禿的龍骨一具,新來的木匠人人都分到一二個船件。
船件很多,文吏好一會才分派完畢,最後,又站在高處大聲道:“樣式明日便需歸還!船料難得,諸位製時務求精準,此次薪資雖高,然亦當知,十日後逢五錯一,便要扣薪!”
逢五錯一,就是每五件成品最多錯一件。
這些木匠才新到,都還未得歇息,接了任務和樣式,又開始分配各自居住的房舍,黃漁才明白之前船塢中為何新建起這般多住所。
之前的船件都被分走,廖青、陳謝等今日已不能再繼續工作,鄧季令船匠們收起物什,各自回家去,未婚配少年晚間往太守府去。
牛車行回宛城時,黃漁還在想鄧季的用意,琢磨半天,突然想起要求長短粗細統一的龍骨,龍骨上嚴格要求的每個楔口,猛然而悟。
好一會後,黃漁才用顫抖的聲音第一次主動對廖青道:“鄧使君招數百木匠相助,非為製一船,實乃同製數艘艨艟,若料足,或可得更多!”(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