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圖文混排,在眼下來說是個大問題。


    無論是報紙還是書刊,文字內容都很簡單,用活字排好就行,但如果要插入圖畫和特殊的圖形,必須單獨用木板雕刻出來,然後夾在排版的鐵盤之中一起印刷。


    圖文混排報社也有過嚐試,但就像陳平所說,代價太高速度太慢,雕刻一個木活字容易,但想在一塊大模板上雕刻出來一副完整而清晰的畫,需要至少兩個精通繪畫和雕刻的工匠配合才能完成,時間需要兩到三天。


    清河鎮劉二娃當初雕刻封麵的那種技術完全就拿不上台麵。


    而後麵一旦大量的工具書出來,比如九章算術,比如本草綱目,比如幾何教程,比如製造農具或者修建道路橋梁的書籍編寫出來,印刷的時候需要插入大量的圖形,而且還要清晰。


    陳旭捏著下巴看著陳平等一群人。


    陳平等一群人也都眼巴巴的看著陳旭。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解決這個大問題的非陳旭莫屬。


    一個能夠製造出煙花這種仙術的仙家弟子,圖文混排這種小事應該難不倒無所不能的小侯爺。


    陳旭捏著下巴思索了許久,下巴上的皮都差點兒擼下來一層,翻牆倒櫃的開始在自己的記憶中搜刮,仔細回想還有什麽材料和方法能夠快速而方便的製作能夠印刷的圖版。


    要製作一塊圖版,必不可少的自然是繪圖師和雕刻師,這幾乎是繞不過去,唯獨其中能夠省時省力的可能就是材料,因為製作一塊雕版,光是木頭的處理都非常複雜和耗時,要求用到木紋結實而細膩的幹燥木頭,鋸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狀,厚度和活字還要求幾乎一模一樣,然後打磨平整光滑,再交給畫工繪畫,雕工雕刻,這其中每一個步驟都無法省略,而一旦印刷完畢,這塊費心費力製作的雕版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不是丟掉就是束之高閣,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倉庫中就會慢慢堆積數千甚至數萬快雕版,這是一個極大的浪費。


    但要想找到一種材料取代木板,而且還要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能夠防水,吸墨不發脹,也不容易損壞,至少要能夠持續反複不斷的塗墨印刷數百數千次,這種材料似乎……隻能是石頭或者陶製品。


    於是陳旭答應幫忙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還要回去找人研究一下才行。


    接下來陳旭又去報館新籌辦的百家論壇期刊辦公室拜訪了安魚粱。


    安魚粱受邀前來主編百家論壇期刊,但眼下還是處在籌備階段,隻有他一個主編,還帶來了三個學生做幫手,而且也不是每天都來上班,隻是報館把收集來的投稿轉交給他,然後他會帶回渭河學院仔細閱讀,從其中挑選一些好的文章仔細斟酌。


    今天安魚粱剛好在辦公室,兩人喝茶交流了一會兒之後陳旭就離開報館去科學院。


    召集了幾個精通繪畫和雕刻的工匠詢問了一下,幾個工匠都讚同用陶板來製作雕版,因為在泥板上雕刻圖案和文字在人類的曆史上已經傳承幾萬年了,還在遠古時候人們都知道可以用這個方法把文字和圖形保留下來,而且隻要雕刻好以後放進火爐中燒製成陶板,隻要不摔壞莫說印刷幾百幾千次,哪怕是幾萬次肯定也沒有任何問題。


    於是陳旭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幾個工匠去研究和設計。


    陶板不同於木板,製作起來很容易,隻需要用細膩的陶土製作成膠泥,然後製成大小形狀都合適的泥板,等晾幹之後就可以在上麵畫畫雕刻,雕刻完成燒製成陶板,一塊插畫就完成了,而且泥板可以大批量的製作儲備,需要的時候直接使用,成本比木板可以說小了數十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最早的活字印刷術就是用的泥活字,宋朝的畢昇發明的。


    陳旭並不是不知道,隻不過因為曆史上的雕版印刷一直都是用的木板,所以他沒有拐過這個彎來而已。


    對於改進印刷術,其實陳旭原先也想過用泥活字的,但考慮到泥活字和木活字一樣,每一顆都要手工去雕刻,這是一個極大的浪費,遠不如用澆築法來的快,因此直接製作活字鋼模,然後澆築融化的青銅汁,這樣就和鑄幣一樣瞬間就能鑄造一顆活字來,而且即便是失落或者損壞隨時都可以大量生產,而不像泥活字需要先製作泥坯,然後雕刻,再放進火窯中燒製,其中還可能出現變形損壞的,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會碰撞摔壞等情況。


    關於活字印刷,除開中國最早發明的泥活字之外,西方發明了鉛活字。


    鉛的熔點雖然比青銅低很多,四百度左右就能融化,但是鉛有毒,在冶煉過程或者製作過程中都可能汙染水土也會讓工人中毒,這個陳旭首先排除了,然後還有熔點更低的錫,但錫偏軟不說,而且在零下十多度的溫度下會開始灰化變成粉末,錫的這個屬性還曾經讓拿破侖領導的法軍吃過大虧。


    1812年,拿破侖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入俄國之後遭遇惡劣的嚴寒被活活凍死,其罪魁禍首就是軍服上用美麗的錫製作的紐扣,因為錫紐扣在極低溫度下都化作了粉末,軍服無法扣上禦寒,撤退之中六十萬大軍隻剩下一萬返回法國本土,其他的都凍死在撤回的途中。


    因此采用如今冶煉技術最為發達的青銅就成了陳旭鑄造活字的首選材料,首先是如今銅礦都陸續被收歸國有,民間的青銅製品在接下來的數年都會被鋼鐵製品置換代替,青銅將很快從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退出,銅除開鑄錢之外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富裕,眼下比鋼鐵要多的多,遠比重新冶煉一種性能不穩定的其他合金來的更加方便。


    因為副院長張蒼如今每天帶著一群科學院的匠工匠吏整天泡在陳旭的清河別院中設計安裝製造自來水係統,科學院最近安靜多了,人也少了許多,陳旭在科學院轉了一圈,發現唯一還在開工的就是玻璃研究室。


    幾個月過去,湯廷帶著三個幫工不斷的改進玻璃的製造工藝,融化冶煉的各種物質上百種,製造出來的亂七八糟的玻璃狀器物成堆成堆的就胡亂堆放在工棚裏麵。


    眼下正是盛夏最為酷熱的時候,一走進玻璃研究室的房間,陳旭就感覺一股令人無法呼吸的熱浪撲麵而來,湯廷和三個幫工皆都穿著粗麻罩衣帶著牛皮手套正圍著熔煉爐忙活,風箱拉扯的呼呼啦啦,煤爐裏麵火焰通紅,四個人渾身皆都渾身汗透,如同水裏麵撈出來的一樣。


    “嘩啦~”陳旭行走之間,一不小心踢翻一堆玻璃製品,瞬間稀裏嘩啦散落一地。


    “侯爺!”響聲驚動了湯廷和三個幫工,回頭看見陳旭趕緊跑上來拱手行禮。


    “這麽熱的天,這三天不是通知所有實驗室放假的麽?”陳旭皺著眉頭說。


    “嘿嘿,放假也沒啥事兒幹,還不如來研究玻璃,侯爺來看,最近我們燒製出來的玻璃好多了,幾乎沒有什麽氣泡!”湯廷拿起一塊散發著濃鬱酸味的麻布擦著滿臉的汗水笑著說。


    工作台上,擺放著許多玻璃製品,有盤碗杯碟和一些其他稀奇古怪形狀的器物,這些東西淺綠淺藍顏色不一,質地透明,陳旭挨著拿起每一樣仔細觀看,發現裏麵氣泡果然少了許多,如果要求不高的話,這種透明度用來製作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對於製造玻璃陳旭是不可能會的,他隻知道玻璃的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矽或者矽酸鹽,而矽酸鹽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沙子、石英石、水晶石、水晶礦等透明度較高的物質大多都可以用來熔煉成玻璃。


    上次為了製造望遠鏡,湯廷把陳旭的一塊水晶石融化了,也成功的澆築出來幾塊合格的透鏡,陳旭讓幾個小侍女足足連續打磨了半個月,最後做出來兩支單筒的望遠鏡,效果還不錯,天氣晴朗的話能夠看到七八裏外的人,甚至還能看清楚動作,也就是差不多七八倍的效果,不過還一直藏在家裏,因為水晶是一種難得的寶石,一旦秦始皇知道水晶可以製作出來這種千裏鏡,恐怕就會要人滿世界去尋找水晶石,在這個蠻荒的時代,必然又會有無數人因為這個命令喪生在荒郊野外狼蟲虎豹的口中。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工藝的問題。


    采用澆築法製造的鏡片有一種輕微的毛玻璃效果,需要用瓷漿和麂皮反複打磨拋光才能達到完全清晰透明的效果,不然看近處問題不大,看遠處就是一片模糊,而送給水輕柔的那麵水晶玻璃的鏡子,陳旭也親手打磨了十多個晚上才最終達到纖毫畢現的效果。


    所以沒有更先進的玻璃製造方法和切割打磨工具之前,要大量生產達到光學玻璃效果的玻璃製品還是很困難的。


    但看完工作台上的這些最新的玻璃製品,陳旭覺得民用級別的玻璃工藝已經完全成熟了。


    民用級別,也就是做個玻璃窗戶,做一些杯碗盞碟,做一些燈罩或者飾品等,質量要求不高,而且用玻璃製造的器物晶瑩剔透,對於這些原始的古代人來說,比瓷器絲綢甚至黃金的誘惑力更大。


    聽說最早歐洲人到達美洲的時候,就用根本就不值錢的玻璃製品向當地的土著人換走了大量的黃金珠寶。


    因此一旦玻璃廠開起來,陳旭相信自己也能用玻璃換到大量的黃金珠寶,然後還可以通過商隊運送到西域甚至中亞西亞或者歐洲,換回更多的黃金珠寶。


    一個玻璃瓶子,怎麽也得換半斤黃金吧,一麵玻璃鏡子至少都要一斤黃金,不然心理上就要虧本。


    陳旭微微的想了一下,腦海中就有一個小人開始流口水,止都止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吃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牧塵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牧塵客並收藏帝國吃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