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1640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北京玄武門城外,盔甲鮮明的士兵站立道路兩旁,一群人正在一一道別。
這群人正是要南下的周仁遠和太子一行,朝中大臣前來送行的是兵部尚書楊嗣昌,首輔劉宇亮,兩位都禦史黃道周和史可法,還有幾位侍郎。
其中隻有楊嗣昌和黃道周知道周仁遠此行的目的,“王爺,預祝你馬到功成。”楊嗣昌敬酒的時候在周仁遠耳邊嘀咕了一句。
周仁遠笑笑,也舉杯低聲道“承你吉言,楊大人。”
劉宇亮湊了過來,眼睛有些濕潤“王爺,您可得照顧好太子啊!”這倒是個老實人。
周仁遠堅定答道“一定,劉大人放心,本王絕不會讓太子身處危境。”劉宇亮擦擦淚水“那就好,那就好!”
周仁遠身挎長弓,正準備上馬,這時官道上來了一輛囚車有一對官兵押送。“囚車裏是何人?”周仁遠問著劉宇亮。
劉宇亮看了看囚車“哦,那是陝甘總督孫傳宗。”“什麽?”周仁遠很是吃驚,“孫大人怎麽被鎖拿了,犯了何事?河南那邊怎麽辦?”
劉宇亮看了一眼邊上的楊嗣昌,沒有回答。楊嗣昌眼神閃爍,看著遠處。
周仁遠明白這是楊嗣昌幹的,苦笑一聲,政見不同便立馬打壓,連楊嗣昌都不例外。
他跨上馬背,一揮手,“出發!”他從衡州帶來的三百士兵和崇禎配給太子的二百禦林軍親衛護著太子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隻聽周仁遠大聲說道“將士們,你們都會唱《壯誌在我胸》的吧,都給本王唱起來!”
“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遠方也許盡是坎坷路----”雄壯的歌聲響徹了官道。
十二月十六日,兩艘官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裏,周仁遠一行從北京的通惠河上了船一直向南,現在已經進入了山東境內。
周仁遠本來是希望太子朱慈烺坐後麵的官船,但是朱慈烺堅持要和周仁遠在一起。周仁遠從衡州帶來的人習慣坐船,而朱慈烺和他的二百禦林軍都是北方人,從坐上船就開始暈船,吐的甲板上都是一股酸味,這可是要了親命了。
周仁遠想到最簡單的辦法,吩咐廚師在做的菜肴裏多加薑,並且每天叫這些暈船的士兵站在甲板上呼吸新鮮的空氣,在天津停靠時打亂了禦林軍和衡州兵的編製,這樣可以讓衡州兵分開照顧一下禦林軍。
周仁遠正站在甲板上看著兩岸的風光,他後世也從未在京杭運河裏坐過船,今天算是開了眼界。
“四王叔,你在看什麽?”臉色有些蒼白的朱慈烺從船艙裏走了出來。
“哦,我在感歎啊,這條運河自春秋時期開鑿,到元朝時完工,經曆兩千多年,真不得不佩服我們的祖先啊!”周仁遠的確很感慨。
朱慈烺雖身在皇家對這大運河還是有所了解,也感歎道“這條運河曆經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和我大明真正見證了曆代興亡,朝廷更替,而我大明會不會就這樣淹沒在這曆史洪流之中啊?”
“哦?太子你沒信心?”周仁遠有些奇怪地問他。
朱慈烺歎了口氣,搖搖頭說“四王叔,雖然慈烺年紀尚輕,但是每次看到父皇憂心忡忡的樣子就知道這天下出了大問題,我很想幫父皇分憂,可惜的是我不知道從哪裏下手,還望四王叔教我。”說著就向周仁遠一拜。
周仁遠連忙扶起他,“太子不必如此,我可承受不起太子的大禮。”
“四王叔不必過謙,臨行前父皇早已囑咐慈烺此行一切聽從四王叔的安排,並叫慈烺以師禮對待王叔,慈烺當時就已明白此行王叔南下要辦件大事,為避免朝臣口舌,才讓慈烺做了個由頭,不知慈烺說的對否?”
周仁遠一聽,覺得倒是小瞧了這個才十二歲的太子,笑道“既然太子把話說開,我就不再瞞你,此次南下確實是你父皇和我訂的計策,隻因此事關係到國策,所以不得不保密進行啊!”
“慈烺明白,那日在朝堂之上,慈烺也看明白了,這些朝臣是迂腐不堪,誇誇其談,我真恨不得上前扇他們幾個耳光。”朱慈烺臉上一片憤恨的表情。
“所以啊,太子你以後要幫助你的父皇分辨哪些大臣是忠的,哪些是奸的,哪些是有真才實學的,哪些是隻知空談的,這就是你以後可以幫你父皇的地方。”周仁遠提醒著朱慈烺。
“那請問四王叔,如果是忠臣卻是隻知空談的,該如何取舍?”
“那也不能留,雖有忠心,不知務實,留著反而是禍害!”
“那有真才實學卻是奸的呢,是不是也該除去?”
“嘿嘿,這就要看這個奸字怎麽說了,如果這個奸是禍國殃民,那肯定是要立即取除的,但是這個奸是搞搞黨爭,為了權勢倒也可以容忍。”
“啊?王叔竟然讚同黨爭?”朱慈烺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不是我讚同黨爭,而是現實就是離不開黨爭,我說的黨可不是營私結黨的那個黨,而且哪朝哪代官員不結黨的,區別在於有些官員因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黨,而有些官員是因為自己私心,私欲走到一起形成了一個黨,你說這個黨字的含義能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前一個黨好比是東林黨,後一個黨好比是魏忠賢的閹黨。”
“對嘍,太子說的很對。現在我說的黨爭不是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而是有點象我大明嘉靖帝後期的浙黨,湖黨和楚黨之類的性質,哪個黨有人才有能力都可以競爭上崗嘛?”
“什麽叫競爭上崗?”朱慈烺不明白。
“就是哪個黨有優秀的官員就可以把他推選出來與其他黨的官員比較,看看哪個更合適擔任某一個朝廷職務,甚至是內閣首輔的位置,當然這個人沒有黨也可以推選,隻要這個一心為公,有真才實學。”周仁遠解釋道。
“王叔的意思是我父皇現在要清除的黨爭有點不太容易或者是有點不太現實?”朱慈烺遲疑地說道。
“唉--正是如此!黨爭有利有弊,關鍵是怎麽發揮它的利和清除它的弊,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可能你聽說過這個詞叫做‘帝王之術’。”
周仁遠希望朱慈烺能夠盡快成熟起來,雖然這對於一個十二歲的少年來說有點拔苗助長,但是周仁遠也沒辦法。
他知道他的藩王名號是不可能讓他長期呆在北京的,他隻希望自己的這個太子學生能夠代替他對崇禎起到一定的作用,哪怕是一絲也好。
當晚,官船停在了山東兗州碼頭,碼頭還停著一隻官船。從船上的衛兵的服飾和穿梭不停的丫環來看,是一位朝廷武將的家眷。
船艙裏,朱慈烺在看周仁遠和王夫之兩人下圍棋,周仁遠的一手初級水平怎麽能和王夫之相比,搞的邊上觀戰的朱慈烺叫聲連連,恨不得自己代替周仁遠來下。
周仁遠下到後來實在沒臉繼續下下去,連忙招呼朱慈烺和王夫之下,自己在邊上觀戰。自己解脫了,王夫之也解脫了!
周仁遠看朱慈烺和王夫之兩人下的不亦樂乎,心中覺得很是無聊,便走到甲板上呼吸下新鮮空氣。
月色如水,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晚的月色分外的明亮,好久沒見到過這麽美的月色了!
隻聽那艘官船之上傳來了絲竹之聲,一個女子在唱著昆曲《西廂記》“抬淚眼仰天看月闌,天上人間總一般。那嫦娥孤單寞誰憐念?羅幕重重圍住了廣寒。”
這音色,這嗓音在後世簡直是戲曲大師的水平啊,此情此景周仁遠頓時醉了,大喊一聲“好!此音隻待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鼓起掌來。
唱曲聲一下停了,一會兒從船艙裏出來一個丫鬟,對著周仁遠喊道“對麵是哪位官爺在聽我家夫人唱曲,我家夫人有請。”
周仁遠倒想見見這位唱曲的人,說了聲“那恕在下唐突了。”便下了自己船,來到這首官船之上。對著船艙裏的人施禮道“在下周仁遠,打擾夫人唱曲,還望夫人海涵!”裏麵的女子清脆的聲音說道“原來是周公子,想必也是愛曲之人,請入艙一敘。”
周仁遠也不客氣彎身進了船艙。那邊王夫之和朱慈烺被剛才周仁遠的叫好聲打斷了下棋的興致,走到甲板上剛好看見他進了人家的船艙,相視一笑“這人恐怕今夜是不會回來了!”
周仁遠已進入船艙,便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很是好聞。桌上擺著酒菜,邊上有幾個丫環拿著不同的樂器,有笛子,琵琶,二胡,好像是一個戲班。
裏麵有個簾子遮住,後麵有個女子的人影。隻聽那女子輕啟朱唇“奴家陳圓圓這廂有禮了。”
“什麽?你是陳圓圓?你竟然是陳圓圓?”周仁遠脫口而出很是吃驚。
“怎麽?公子知道奴家?”陳圓圓聽了很奇怪,掀開簾子走了出來。
周仁遠再次震驚了,哇靠,這真是大美女啊!櫻桃小口柳葉眉,雙眼含情露秋波,眼神帶著幾分憂鬱,又帶著幾分春情勾魂奪魄。身材凹凸有致,簡直是個傾國傾城的美女,怪不得吳三桂會“衝冠一怒為紅顏”呢。
陳圓圓也吃驚的看著他,她吃驚的是不是周仁遠英武的相貌,而是他的服飾上竟然帶有明黃色,這明黃色隻有皇室成員才可以穿的。
她連忙示意丫環們出去,然後行禮道,“奴家不知禮數,不知公子您是哪家的王爺王子?”
周仁遠心道陳圓圓果然好眼力,急忙說道“請夫人不必多禮,我是朝廷剛封的永明王。”
“原來是永明王,奴家陳圓圓叩見王爺。”陳圓圓又行了個禮才起身。
周仁遠說“唉--夫人不必再多禮了,這樣下去我來就沒什麽意思了!”周仁遠被這些繁瑣的禮節搞的心裏的興致大減。
陳圓圓聽了“撲哧”一笑,“怪不得聽我家公公說王爺是性情中人,不大在意禮節。”
她這一笑在周仁遠眼裏就是千嬌百媚了,眼神直勾勾地看著陳圓圓。
陳圓圓心中一緊,這不會是位好色的王爺吧,雖說這位王爺長的比自家那位俊秀,但自己是朝廷大將吳三桂的妾室,這位王爺不會亂來吧,這下心中有些後悔請周仁遠過來。
“王爺--王爺--”陳圓圓叫著周仁遠。
周仁遠回過神來,臉上訕訕的,連忙說“剛才夫人說的你公公可是吳襄吳老將軍?”
“正是。”陳圓圓答道。
“哦,我在京城還沒來得及拜訪吳老將軍,下次回京一定前去拜訪於他。”周仁遠想現在吳襄是京城三大營總兵,看來得和他結交一下。
陳圓圓有些生氣,她最討厭的就是男人們之間虛偽的一套,這和她的經曆有關。她原先被崇禎田貴妃的父親田戚畹選為秀女獻給崇禎,崇禎不好色,田戚畹便自己把她占為私有,有一天吳三桂到田府喝酒看中了她,便把她娶回家做了妾室,她覺得自己像個東西一樣被男人推來推去,沒有一點自尊。
於是有些冷淡地說“要是王爺有心,在京城時隨時可以拜訪奴家公公。”
周仁遠一聽話音不對,也不生氣,笑著說道“我失禮了,我們不談其他,隻談音律,隻談音律。”
這下陳圓圓才消了怒氣,笑道“早聽說王爺是位詞曲大家,不知奴家是否有幸聽到王爺的金曲?”和長平一個調調。
周仁遠嗬嗬一笑“那我得先吃些酒菜再說。”陳圓圓忙叫人撤下原先的酒菜,又吩咐上了幾個熱菜,遞給他一雙新筷。
周仁遠美人相伴,不覺得多喝了幾杯,陳圓圓也喝了幾杯,臉上泛起紅暈。
周仁遠想了想此情此景,通俗歌曲不大合適,於是用筷子敲著酒杯唱了起來“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裏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陳圓圓聽著這首《紅豆詞》癡了,流下幾滴淚來。她抬頭看了看周仁遠,發現周仁遠也是淚流滿麵,癡癡地望著窗外倒映在江水裏的那輪滿月,難道他也在思念著誰?誰會是他心中的她?
這群人正是要南下的周仁遠和太子一行,朝中大臣前來送行的是兵部尚書楊嗣昌,首輔劉宇亮,兩位都禦史黃道周和史可法,還有幾位侍郎。
其中隻有楊嗣昌和黃道周知道周仁遠此行的目的,“王爺,預祝你馬到功成。”楊嗣昌敬酒的時候在周仁遠耳邊嘀咕了一句。
周仁遠笑笑,也舉杯低聲道“承你吉言,楊大人。”
劉宇亮湊了過來,眼睛有些濕潤“王爺,您可得照顧好太子啊!”這倒是個老實人。
周仁遠堅定答道“一定,劉大人放心,本王絕不會讓太子身處危境。”劉宇亮擦擦淚水“那就好,那就好!”
周仁遠身挎長弓,正準備上馬,這時官道上來了一輛囚車有一對官兵押送。“囚車裏是何人?”周仁遠問著劉宇亮。
劉宇亮看了看囚車“哦,那是陝甘總督孫傳宗。”“什麽?”周仁遠很是吃驚,“孫大人怎麽被鎖拿了,犯了何事?河南那邊怎麽辦?”
劉宇亮看了一眼邊上的楊嗣昌,沒有回答。楊嗣昌眼神閃爍,看著遠處。
周仁遠明白這是楊嗣昌幹的,苦笑一聲,政見不同便立馬打壓,連楊嗣昌都不例外。
他跨上馬背,一揮手,“出發!”他從衡州帶來的三百士兵和崇禎配給太子的二百禦林軍親衛護著太子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隻聽周仁遠大聲說道“將士們,你們都會唱《壯誌在我胸》的吧,都給本王唱起來!”
“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遠方也許盡是坎坷路----”雄壯的歌聲響徹了官道。
十二月十六日,兩艘官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裏,周仁遠一行從北京的通惠河上了船一直向南,現在已經進入了山東境內。
周仁遠本來是希望太子朱慈烺坐後麵的官船,但是朱慈烺堅持要和周仁遠在一起。周仁遠從衡州帶來的人習慣坐船,而朱慈烺和他的二百禦林軍都是北方人,從坐上船就開始暈船,吐的甲板上都是一股酸味,這可是要了親命了。
周仁遠想到最簡單的辦法,吩咐廚師在做的菜肴裏多加薑,並且每天叫這些暈船的士兵站在甲板上呼吸新鮮的空氣,在天津停靠時打亂了禦林軍和衡州兵的編製,這樣可以讓衡州兵分開照顧一下禦林軍。
周仁遠正站在甲板上看著兩岸的風光,他後世也從未在京杭運河裏坐過船,今天算是開了眼界。
“四王叔,你在看什麽?”臉色有些蒼白的朱慈烺從船艙裏走了出來。
“哦,我在感歎啊,這條運河自春秋時期開鑿,到元朝時完工,經曆兩千多年,真不得不佩服我們的祖先啊!”周仁遠的確很感慨。
朱慈烺雖身在皇家對這大運河還是有所了解,也感歎道“這條運河曆經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和我大明真正見證了曆代興亡,朝廷更替,而我大明會不會就這樣淹沒在這曆史洪流之中啊?”
“哦?太子你沒信心?”周仁遠有些奇怪地問他。
朱慈烺歎了口氣,搖搖頭說“四王叔,雖然慈烺年紀尚輕,但是每次看到父皇憂心忡忡的樣子就知道這天下出了大問題,我很想幫父皇分憂,可惜的是我不知道從哪裏下手,還望四王叔教我。”說著就向周仁遠一拜。
周仁遠連忙扶起他,“太子不必如此,我可承受不起太子的大禮。”
“四王叔不必過謙,臨行前父皇早已囑咐慈烺此行一切聽從四王叔的安排,並叫慈烺以師禮對待王叔,慈烺當時就已明白此行王叔南下要辦件大事,為避免朝臣口舌,才讓慈烺做了個由頭,不知慈烺說的對否?”
周仁遠一聽,覺得倒是小瞧了這個才十二歲的太子,笑道“既然太子把話說開,我就不再瞞你,此次南下確實是你父皇和我訂的計策,隻因此事關係到國策,所以不得不保密進行啊!”
“慈烺明白,那日在朝堂之上,慈烺也看明白了,這些朝臣是迂腐不堪,誇誇其談,我真恨不得上前扇他們幾個耳光。”朱慈烺臉上一片憤恨的表情。
“所以啊,太子你以後要幫助你的父皇分辨哪些大臣是忠的,哪些是奸的,哪些是有真才實學的,哪些是隻知空談的,這就是你以後可以幫你父皇的地方。”周仁遠提醒著朱慈烺。
“那請問四王叔,如果是忠臣卻是隻知空談的,該如何取舍?”
“那也不能留,雖有忠心,不知務實,留著反而是禍害!”
“那有真才實學卻是奸的呢,是不是也該除去?”
“嘿嘿,這就要看這個奸字怎麽說了,如果這個奸是禍國殃民,那肯定是要立即取除的,但是這個奸是搞搞黨爭,為了權勢倒也可以容忍。”
“啊?王叔竟然讚同黨爭?”朱慈烺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不是我讚同黨爭,而是現實就是離不開黨爭,我說的黨可不是營私結黨的那個黨,而且哪朝哪代官員不結黨的,區別在於有些官員因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黨,而有些官員是因為自己私心,私欲走到一起形成了一個黨,你說這個黨字的含義能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前一個黨好比是東林黨,後一個黨好比是魏忠賢的閹黨。”
“對嘍,太子說的很對。現在我說的黨爭不是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而是有點象我大明嘉靖帝後期的浙黨,湖黨和楚黨之類的性質,哪個黨有人才有能力都可以競爭上崗嘛?”
“什麽叫競爭上崗?”朱慈烺不明白。
“就是哪個黨有優秀的官員就可以把他推選出來與其他黨的官員比較,看看哪個更合適擔任某一個朝廷職務,甚至是內閣首輔的位置,當然這個人沒有黨也可以推選,隻要這個一心為公,有真才實學。”周仁遠解釋道。
“王叔的意思是我父皇現在要清除的黨爭有點不太容易或者是有點不太現實?”朱慈烺遲疑地說道。
“唉--正是如此!黨爭有利有弊,關鍵是怎麽發揮它的利和清除它的弊,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可能你聽說過這個詞叫做‘帝王之術’。”
周仁遠希望朱慈烺能夠盡快成熟起來,雖然這對於一個十二歲的少年來說有點拔苗助長,但是周仁遠也沒辦法。
他知道他的藩王名號是不可能讓他長期呆在北京的,他隻希望自己的這個太子學生能夠代替他對崇禎起到一定的作用,哪怕是一絲也好。
當晚,官船停在了山東兗州碼頭,碼頭還停著一隻官船。從船上的衛兵的服飾和穿梭不停的丫環來看,是一位朝廷武將的家眷。
船艙裏,朱慈烺在看周仁遠和王夫之兩人下圍棋,周仁遠的一手初級水平怎麽能和王夫之相比,搞的邊上觀戰的朱慈烺叫聲連連,恨不得自己代替周仁遠來下。
周仁遠下到後來實在沒臉繼續下下去,連忙招呼朱慈烺和王夫之下,自己在邊上觀戰。自己解脫了,王夫之也解脫了!
周仁遠看朱慈烺和王夫之兩人下的不亦樂乎,心中覺得很是無聊,便走到甲板上呼吸下新鮮空氣。
月色如水,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晚的月色分外的明亮,好久沒見到過這麽美的月色了!
隻聽那艘官船之上傳來了絲竹之聲,一個女子在唱著昆曲《西廂記》“抬淚眼仰天看月闌,天上人間總一般。那嫦娥孤單寞誰憐念?羅幕重重圍住了廣寒。”
這音色,這嗓音在後世簡直是戲曲大師的水平啊,此情此景周仁遠頓時醉了,大喊一聲“好!此音隻待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鼓起掌來。
唱曲聲一下停了,一會兒從船艙裏出來一個丫鬟,對著周仁遠喊道“對麵是哪位官爺在聽我家夫人唱曲,我家夫人有請。”
周仁遠倒想見見這位唱曲的人,說了聲“那恕在下唐突了。”便下了自己船,來到這首官船之上。對著船艙裏的人施禮道“在下周仁遠,打擾夫人唱曲,還望夫人海涵!”裏麵的女子清脆的聲音說道“原來是周公子,想必也是愛曲之人,請入艙一敘。”
周仁遠也不客氣彎身進了船艙。那邊王夫之和朱慈烺被剛才周仁遠的叫好聲打斷了下棋的興致,走到甲板上剛好看見他進了人家的船艙,相視一笑“這人恐怕今夜是不會回來了!”
周仁遠已進入船艙,便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很是好聞。桌上擺著酒菜,邊上有幾個丫環拿著不同的樂器,有笛子,琵琶,二胡,好像是一個戲班。
裏麵有個簾子遮住,後麵有個女子的人影。隻聽那女子輕啟朱唇“奴家陳圓圓這廂有禮了。”
“什麽?你是陳圓圓?你竟然是陳圓圓?”周仁遠脫口而出很是吃驚。
“怎麽?公子知道奴家?”陳圓圓聽了很奇怪,掀開簾子走了出來。
周仁遠再次震驚了,哇靠,這真是大美女啊!櫻桃小口柳葉眉,雙眼含情露秋波,眼神帶著幾分憂鬱,又帶著幾分春情勾魂奪魄。身材凹凸有致,簡直是個傾國傾城的美女,怪不得吳三桂會“衝冠一怒為紅顏”呢。
陳圓圓也吃驚的看著他,她吃驚的是不是周仁遠英武的相貌,而是他的服飾上竟然帶有明黃色,這明黃色隻有皇室成員才可以穿的。
她連忙示意丫環們出去,然後行禮道,“奴家不知禮數,不知公子您是哪家的王爺王子?”
周仁遠心道陳圓圓果然好眼力,急忙說道“請夫人不必多禮,我是朝廷剛封的永明王。”
“原來是永明王,奴家陳圓圓叩見王爺。”陳圓圓又行了個禮才起身。
周仁遠說“唉--夫人不必再多禮了,這樣下去我來就沒什麽意思了!”周仁遠被這些繁瑣的禮節搞的心裏的興致大減。
陳圓圓聽了“撲哧”一笑,“怪不得聽我家公公說王爺是性情中人,不大在意禮節。”
她這一笑在周仁遠眼裏就是千嬌百媚了,眼神直勾勾地看著陳圓圓。
陳圓圓心中一緊,這不會是位好色的王爺吧,雖說這位王爺長的比自家那位俊秀,但自己是朝廷大將吳三桂的妾室,這位王爺不會亂來吧,這下心中有些後悔請周仁遠過來。
“王爺--王爺--”陳圓圓叫著周仁遠。
周仁遠回過神來,臉上訕訕的,連忙說“剛才夫人說的你公公可是吳襄吳老將軍?”
“正是。”陳圓圓答道。
“哦,我在京城還沒來得及拜訪吳老將軍,下次回京一定前去拜訪於他。”周仁遠想現在吳襄是京城三大營總兵,看來得和他結交一下。
陳圓圓有些生氣,她最討厭的就是男人們之間虛偽的一套,這和她的經曆有關。她原先被崇禎田貴妃的父親田戚畹選為秀女獻給崇禎,崇禎不好色,田戚畹便自己把她占為私有,有一天吳三桂到田府喝酒看中了她,便把她娶回家做了妾室,她覺得自己像個東西一樣被男人推來推去,沒有一點自尊。
於是有些冷淡地說“要是王爺有心,在京城時隨時可以拜訪奴家公公。”
周仁遠一聽話音不對,也不生氣,笑著說道“我失禮了,我們不談其他,隻談音律,隻談音律。”
這下陳圓圓才消了怒氣,笑道“早聽說王爺是位詞曲大家,不知奴家是否有幸聽到王爺的金曲?”和長平一個調調。
周仁遠嗬嗬一笑“那我得先吃些酒菜再說。”陳圓圓忙叫人撤下原先的酒菜,又吩咐上了幾個熱菜,遞給他一雙新筷。
周仁遠美人相伴,不覺得多喝了幾杯,陳圓圓也喝了幾杯,臉上泛起紅暈。
周仁遠想了想此情此景,通俗歌曲不大合適,於是用筷子敲著酒杯唱了起來“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裏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陳圓圓聽著這首《紅豆詞》癡了,流下幾滴淚來。她抬頭看了看周仁遠,發現周仁遠也是淚流滿麵,癡癡地望著窗外倒映在江水裏的那輪滿月,難道他也在思念著誰?誰會是他心中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