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婉婷,聶芷,你們說為什麽咱們大明投降李自成的將領這麽多?”周仁遠在飯桌上一邊吃著菜一邊問道。
“我看那,就是那些將領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根本不懂得什麽叫精忠報國。”聶芷若舀了碗湯說道。
“依我看,還是這些人的政治素養太差,沒有信仰,所以才這麽輕易投降。”王婉婷說道。
“對,對!就是這個,政治素養太差。”周仁遠揮著筷子說道。
“什麽素養?”聶芷若一頭霧水,聽不明白。“政治素養。”王婉婷解釋道“這政治素養的意思就是啊,這些將領對大明沒有堅定的信心,心中老是搖擺不定。看到自己要失利了,就投降。看到自己能戰勝對
方,就打順風仗,不會打硬仗,狠仗。”
“哦,是這個意思啊。跟我說的意思差不多。”聶芷若說道。吃完飯,周仁遠在屋裏思索了一會兒,今天王婉婷的話提醒了他,這大明怎麽會這麽多的文臣武將就投降了李自成,輕易地就攻下京師了呢?自古以來的文官不
愛錢,武將不怕死的節操全部碎了一地。
於是他找來了王夫之,王燮和李光殿三人,四人一齊在自己的書房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會議。
“王大人,李大人,我想問問你們當時在守開封的時候,怎麽做到能抵抗李自成大軍半年之久的?”周仁遠問道。“殿下,那是因為開封是我們的家,如果不拚死抵抗,這開封就會被流賊攻破。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我們不得不拋卻自身安危,為百姓和朝廷而戰!”王燮答道
。
“還有就是周王殿下散盡金銀,鼓勵全城百姓和士兵上城禦敵。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李光殿補充道。
“嗯。”周仁遠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接著問道“那你們說大明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將領投降流賊,投降滿清韃子呢?”
“這個嘛————”王燮說道“這些人都是為了一己私利,整日想的必定是自己的榮華富貴,哪裏會想這大明江山和百姓的安危,心中早已丟掉了忠義二字。”“王大人此語隻說對了一部分,下官覺得,還有些將領平日裏對待手下將士如奴仆,動則揮來喝去,全無半點愛兵如子的風範。當強敵來襲之時,這些將士對將領
的不滿全部顯現出來,背著將領投敵,哪裏還肯為他賣命?”王夫之說道。
王燮聽了,不禁佩服道“王大人說的精辟,其實我大明將領投敵的原因還真是挺複雜的。不過依下官看來,這將領和士兵要做到上下一心,很是艱難!”
“殿下,您是不是在擔心什麽?”李光殿覺察到了什麽,小心地問道。“你們三個是我的幕僚,雖然你和王燮大人是從開封來的。但是,我把你們當做心腹,因為從你們在開封的表現我認定你們心中是為國為民的人才。而農兄和我相知甚深,我待他如兄,他待我如弟,所以我今天就不瞞你們了。現在基本上我們已經掌控了湖廣,這軍隊數量雖然已經有十五萬,將領還算忠誠,但是以後呢?
我可以告訴你們,將來我們會遇到更加強大的敵人,那就是韃子。”周仁遠不無憂慮地說道。
“什麽?韃子?”王燮驚訝道“殿下的意思是韃子會趁機攻我大明?”
“那是一定的。”周仁遠直白道“不出兩月,最多年底,韃子肯定會全部南下。”
“這韃子會幫助我大明攻打京師的李自成?”王燮接著問道。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李光殿冷哼一聲說道。“對嘍,光殿兄說的不錯。這韃子對我大明早就虎視眈眈,現在京師被李自成攻破之後,他豈會甘心?所以啊,咱們要拋開幫助大明的不切實際的想法,我要讓他們和李自成打個兩敗俱傷,這也是我一直不率兵北上的原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剛剛掌控湖廣不久,很多事情尤其是民生這塊要安定下來,糧草是
個大問題。說到底,還是後勤跟不上啊。”周仁遠歎道。“殿下分析的在理,我們在衡州實行官紳一體納糧還算成功,可是放眼到整個湖南和湖廣,很多官員,士紳豪強還多有抵觸。這是項巨大的工程啊。”王夫之說道
。
“所以啊,後方不穩,錢糧又不足,我也隻能現在按兵不動。但是,對於軍隊的掌控刻不容緩。”周仁遠說道。
“咦?殿下,衡州不是辦了所演武堂嗎?從那裏走出的軍官將領的忠心應該靠的住的啊!”李光殿說道。“這些從演武堂出去的人,暫時隻能充當各軍隊裏的中下層將領,要等他們真正能獨當一麵,至少還需要三四年,也許要更長時間。現在他們還指望不上。”周仁
遠解釋道。
“這樣啊。”三人一聽都不禁皺著眉頭苦苦思慮。
周仁遠看見他們三人苦思冥想的樣子,說道“我有個想法,說出來大家看看合不合適?”王夫之三人一聽,一齊好奇地看著他。“我想在各軍設立一個督軍,就和以前的監軍差不多,但是呢這督軍不幹預總兵的軍事作戰,品級也要低上總兵一級。平日裏就管總兵手下將士的生活啊,思想啊什麽的。最主要的就是要灌輸給將士們一個理念,就是為什麽而戰?不能把將士們變成總兵的私軍,再成為像左良玉那樣
的軍閥士兵。”周仁遠把後世的“政委”用了起來。
“這個主意妙啊,這督軍一不幹涉將領的指揮權,二又能關心士兵集體,但是這督軍怎麽監督總兵呢?”王燮問道。
“督軍可以和總兵一樣,同樣有參事之權。總鎮總兵那裏的督軍直接歸桂王府領導,而且所有的督軍都由桂王府考核之後派出。”周仁遠說道。
“嗯,這個提議不錯,這樣軍隊上上下下都掌控在殿下手中。可是,這督軍的人選是個大問題啊,哪裏來的這麽多人選?”李光殿問道。
“我也為此事發愁呢!而農兄,你那批‘行社’的朋友,像鄺鵬升那些人有沒有興趣投身軍旅,為大明效力啊?”周仁遠打起了那幫“行社”和“匡社”儒生們的主意。“可是我的那幫好友都是一介書生,憑他們的才華給這些士兵做個老師,教導他們倒不是問題。關鍵是他們不懂得怎樣打仗啊,說句難聽的話,他們連刀槍都沒有
摸過呢。”王夫之為難道。“誒?王夫之大人說的可不是什麽好理由啊,難道我和王燮王大人在守開封之前就上陣殺敵過?隻要狠狠心,自然就能適應軍旅了。王燮大人,您說是不是?”李
光殿笑著問王燮。
“就是,我在祥符做知縣,也是十年寒窗讀書讀出來的。要不是開封危急,我這個知縣哪裏會帶兵去開封禦敵?你們看,我現在還不是投身軍旅了?”王燮笑道。王夫之被他兩這麽一說,一時之間無言以對。周仁遠笑道“而農兄的顧慮也很正常,你們兩個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而農兄,你去和鄺鵬升他們先說一說,這個
督軍的職能,我並不是要他們領兵打仗。當然了,必要的軍事訓練也是要的,不過隻需要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合格者就可以就任。”
王夫之一聽隻要三個月的訓練,心想到不是什麽大問題,又看出周仁遠現在對此事非常迫切,便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了。沒想到,鄺鵬升,夏汝弼、郭鳳躚、管嗣裘、李國相、包世美等人一聽,除了包世美覺得自己年紀尚輕拒絕外,其餘諸人熱血沸騰,正愁報國無門呢,便一口答應下來。這點連周仁遠都沒想到,正所謂“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
“我看那,就是那些將領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根本不懂得什麽叫精忠報國。”聶芷若舀了碗湯說道。
“依我看,還是這些人的政治素養太差,沒有信仰,所以才這麽輕易投降。”王婉婷說道。
“對,對!就是這個,政治素養太差。”周仁遠揮著筷子說道。
“什麽素養?”聶芷若一頭霧水,聽不明白。“政治素養。”王婉婷解釋道“這政治素養的意思就是啊,這些將領對大明沒有堅定的信心,心中老是搖擺不定。看到自己要失利了,就投降。看到自己能戰勝對
方,就打順風仗,不會打硬仗,狠仗。”
“哦,是這個意思啊。跟我說的意思差不多。”聶芷若說道。吃完飯,周仁遠在屋裏思索了一會兒,今天王婉婷的話提醒了他,這大明怎麽會這麽多的文臣武將就投降了李自成,輕易地就攻下京師了呢?自古以來的文官不
愛錢,武將不怕死的節操全部碎了一地。
於是他找來了王夫之,王燮和李光殿三人,四人一齊在自己的書房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會議。
“王大人,李大人,我想問問你們當時在守開封的時候,怎麽做到能抵抗李自成大軍半年之久的?”周仁遠問道。“殿下,那是因為開封是我們的家,如果不拚死抵抗,這開封就會被流賊攻破。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我們不得不拋卻自身安危,為百姓和朝廷而戰!”王燮答道
。
“還有就是周王殿下散盡金銀,鼓勵全城百姓和士兵上城禦敵。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李光殿補充道。
“嗯。”周仁遠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接著問道“那你們說大明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將領投降流賊,投降滿清韃子呢?”
“這個嘛————”王燮說道“這些人都是為了一己私利,整日想的必定是自己的榮華富貴,哪裏會想這大明江山和百姓的安危,心中早已丟掉了忠義二字。”“王大人此語隻說對了一部分,下官覺得,還有些將領平日裏對待手下將士如奴仆,動則揮來喝去,全無半點愛兵如子的風範。當強敵來襲之時,這些將士對將領
的不滿全部顯現出來,背著將領投敵,哪裏還肯為他賣命?”王夫之說道。
王燮聽了,不禁佩服道“王大人說的精辟,其實我大明將領投敵的原因還真是挺複雜的。不過依下官看來,這將領和士兵要做到上下一心,很是艱難!”
“殿下,您是不是在擔心什麽?”李光殿覺察到了什麽,小心地問道。“你們三個是我的幕僚,雖然你和王燮大人是從開封來的。但是,我把你們當做心腹,因為從你們在開封的表現我認定你們心中是為國為民的人才。而農兄和我相知甚深,我待他如兄,他待我如弟,所以我今天就不瞞你們了。現在基本上我們已經掌控了湖廣,這軍隊數量雖然已經有十五萬,將領還算忠誠,但是以後呢?
我可以告訴你們,將來我們會遇到更加強大的敵人,那就是韃子。”周仁遠不無憂慮地說道。
“什麽?韃子?”王燮驚訝道“殿下的意思是韃子會趁機攻我大明?”
“那是一定的。”周仁遠直白道“不出兩月,最多年底,韃子肯定會全部南下。”
“這韃子會幫助我大明攻打京師的李自成?”王燮接著問道。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李光殿冷哼一聲說道。“對嘍,光殿兄說的不錯。這韃子對我大明早就虎視眈眈,現在京師被李自成攻破之後,他豈會甘心?所以啊,咱們要拋開幫助大明的不切實際的想法,我要讓他們和李自成打個兩敗俱傷,這也是我一直不率兵北上的原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剛剛掌控湖廣不久,很多事情尤其是民生這塊要安定下來,糧草是
個大問題。說到底,還是後勤跟不上啊。”周仁遠歎道。“殿下分析的在理,我們在衡州實行官紳一體納糧還算成功,可是放眼到整個湖南和湖廣,很多官員,士紳豪強還多有抵觸。這是項巨大的工程啊。”王夫之說道
。
“所以啊,後方不穩,錢糧又不足,我也隻能現在按兵不動。但是,對於軍隊的掌控刻不容緩。”周仁遠說道。
“咦?殿下,衡州不是辦了所演武堂嗎?從那裏走出的軍官將領的忠心應該靠的住的啊!”李光殿說道。“這些從演武堂出去的人,暫時隻能充當各軍隊裏的中下層將領,要等他們真正能獨當一麵,至少還需要三四年,也許要更長時間。現在他們還指望不上。”周仁
遠解釋道。
“這樣啊。”三人一聽都不禁皺著眉頭苦苦思慮。
周仁遠看見他們三人苦思冥想的樣子,說道“我有個想法,說出來大家看看合不合適?”王夫之三人一聽,一齊好奇地看著他。“我想在各軍設立一個督軍,就和以前的監軍差不多,但是呢這督軍不幹預總兵的軍事作戰,品級也要低上總兵一級。平日裏就管總兵手下將士的生活啊,思想啊什麽的。最主要的就是要灌輸給將士們一個理念,就是為什麽而戰?不能把將士們變成總兵的私軍,再成為像左良玉那樣
的軍閥士兵。”周仁遠把後世的“政委”用了起來。
“這個主意妙啊,這督軍一不幹涉將領的指揮權,二又能關心士兵集體,但是這督軍怎麽監督總兵呢?”王燮問道。
“督軍可以和總兵一樣,同樣有參事之權。總鎮總兵那裏的督軍直接歸桂王府領導,而且所有的督軍都由桂王府考核之後派出。”周仁遠說道。
“嗯,這個提議不錯,這樣軍隊上上下下都掌控在殿下手中。可是,這督軍的人選是個大問題啊,哪裏來的這麽多人選?”李光殿問道。
“我也為此事發愁呢!而農兄,你那批‘行社’的朋友,像鄺鵬升那些人有沒有興趣投身軍旅,為大明效力啊?”周仁遠打起了那幫“行社”和“匡社”儒生們的主意。“可是我的那幫好友都是一介書生,憑他們的才華給這些士兵做個老師,教導他們倒不是問題。關鍵是他們不懂得怎樣打仗啊,說句難聽的話,他們連刀槍都沒有
摸過呢。”王夫之為難道。“誒?王夫之大人說的可不是什麽好理由啊,難道我和王燮王大人在守開封之前就上陣殺敵過?隻要狠狠心,自然就能適應軍旅了。王燮大人,您說是不是?”李
光殿笑著問王燮。
“就是,我在祥符做知縣,也是十年寒窗讀書讀出來的。要不是開封危急,我這個知縣哪裏會帶兵去開封禦敵?你們看,我現在還不是投身軍旅了?”王燮笑道。王夫之被他兩這麽一說,一時之間無言以對。周仁遠笑道“而農兄的顧慮也很正常,你們兩個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而農兄,你去和鄺鵬升他們先說一說,這個
督軍的職能,我並不是要他們領兵打仗。當然了,必要的軍事訓練也是要的,不過隻需要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合格者就可以就任。”
王夫之一聽隻要三個月的訓練,心想到不是什麽大問題,又看出周仁遠現在對此事非常迫切,便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了。沒想到,鄺鵬升,夏汝弼、郭鳳躚、管嗣裘、李國相、包世美等人一聽,除了包世美覺得自己年紀尚輕拒絕外,其餘諸人熱血沸騰,正愁報國無門呢,便一口答應下來。這點連周仁遠都沒想到,正所謂“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