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微服私訪(下)
馬車在緊靠西市的西嶺巷內停下,李慶安進了熱海居,不久,一名中年胡人男子攜帶兩名年輕胡姬從熱海居另一麵的後門出來了,中年胡人自然是李慶安裝扮,熱海居內有幾個胡姬是很高明的化妝師,她們給李慶安貼了胡子,粗了眉毛,眼睛裏帶一種碧色,連膚色都變了,無人再認識他是李慶安。
明珠也化妝成了胡姬,變化頗大,頭發變成栗色,眼睫毛變長,鼻子也微微墊高,她不停取出小銅鏡打量自己容顏,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偷偷地笑,她簡直變成了另一個人。
另一名胡姬也是漢人改扮,她名叫李蓉,隸屬於安西軍內衛情報堂,武藝極高,是趙王府內二十七名女保鏢的隊正,今天她扮作李慶安的情婦,做他的貼身保鏢。
不僅如此,十八名親衛保鏢還在不遠處跟著,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情形。
熱海居的房屋結構極為特殊,西嶺巷是死巷,穿過熱海居從前門到後門隻要一百餘步,但如果從巷子裏出來,再繞去熱海居後門,那至少要走半個時辰了,正是這種特殊房屋結構,可以保證熱海居遭遇危機時,裏麵的人員能迅速撤離,今天也能保證李慶安不被跟蹤發現。
李慶安帶著兩個美女胡姬在西市裏慢慢悠悠地走,西市內胡商很多,至少占了三成,李慶安這個胡商根本就不足為奇了,倒是他身邊的兩個姬妾還偶然吸引人的注意力。
“黛麗絲,我們先去米行看看!”
李慶安說的是突厥語,李蓉化名黛麗絲,給明珠做翻譯,“明珠,老爺說先去米行看看。”
明珠笑靨如花,她親昵地挽著李慶安的胳膊,臉上露出甜蜜,但心中卻恨得牙癢,明明那麽多胡商都說漢語,他一個假胡人還偏偏說胡話,明珠悄悄地在李慶安胳膊上狠狠地掐了一下,低聲道:“我的大哥,你就不能說漢語嗎?”
李慶安回頭眨眨眼笑道:“小娘子,你在說什麽?我聽不懂。”
說得還是突厥語,明珠氣結,見李慶安笑容的曖昧,她也不好意思問李蓉,隻得扭過頭去不理會他......
西市主要是以民生貨物為主,茶米油鹽,布匹、普通絲綢、牛羊豬禽、筆墨紙硯等等貨物,有數百種之多,以批發為主,進入量都極大,有店鋪數千家,少數店鋪是私人買下的產業,大部分還是租賃,光每年東西兩市的房租就是朝廷一塊不菲的收入。
物以類聚,某種貨物的店鋪都會集中在一處,叫做行,如米行、絹行、布行、油行、茶行、生鐵行等等,而且部分大宗商品還細分,光米行就有五熟行、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等四個行業,位於西市的中間部位。
自古以來,糧食就是各個朝廷所關注的焦點,它的價格漲幅甚至關係到一個朝代的興衰,大唐最繁盛的開元中期,米價隻有鬥米十文,因此,杜甫在《憶昔》一詩中寫道: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但自從天寶年後,關中水利漸漸荒蕪,災害頻發,土地兼並,米價也開始一步步走高,河東饑民湧入關中那一年,米價最高時甚至漲到了鬥米三千錢,後來又反複高低漲落,一直沒有平穩過。
西市的米店有一百餘家,都是日出千石以上的大店,基本上壟斷了長安的糧米供應,各個坊市的米店都要來這裏批發,當然,常平倉那邊還有十幾家官店,但平時一般都不買賣,隻有遇災年須平抑糧價時,官店才會開門以低價賣糧。
米店一般是前麵交錢買米,後門提貨,後麵還有一條小河,很多人家都是用船來運米,進貨也主要是用船,所以從大門口不怎麽看得出米店的規模,都是清一色的小門深院。
李慶安一連走過幾家,最後他找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幹淨的米店,匾牌上寫著‘湖杭老店’,牌匾有些陳舊了,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曆史。
“我們去看看這家吧!”
這一次,李慶安卻是用漢語說了,突厥語隻是一時掩人耳目罷了,當親衛告訴他,沒有發現人跟蹤,沒有異常情況時,他也不想卷著舌頭說突厥語了。
明珠大喜,她終於聽得懂了,連忙笑道:“好啊!我們瞧瞧去。”
李蓉走在前麵,他們剛進大門,一名夥計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可等他看清是來的是胡人,熱情便立刻減了七八分,懶精無神問道:“你們要買多少米?”
“我想先看一看!”
夥計聽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立刻又熱情起來,“我帶你們看。”
李慶安見他像變色龍似的,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不由笑罵道:“你這個夥計,若沒有睡醒,就換一人來!”
夥計苦笑一聲道:“客官所有不知,朝廷嚴禁販米出境,一旦被查獲,米店也要連帶遭殃,所以我們一般都不敢做胡商生意。”
“等等!”
李慶安打斷了他的話,“西域不也是唐境嗎?我從石國來,包括石國和河中九國,現在都是唐境,我賣米過去,也不犯法啊!”
李慶安覺得很奇怪,他隻知道不準賣米給安祿山,嚴禁販米出境這個規定他竟然不知,夥計向門外看看,指了指北麵,壓低聲音道:“其實朝廷也沒有這個規定,是米行的行規,主要是害怕賣米給回紇,三個月前羅記米店賣了千石糧食給一名胡商,結果在居延海被查獲了,那名胡商被殺頭,羅記米店被罰一萬貫錢,幾十年辛苦賣米攢下的財產一夜賠光,米店也關門了,大家都怕了,所以定下行規不準賣米給胡商。”
李慶安這才恍然大悟,這件事他看過崔乾佑的報告,是有一名粟特商人想秘密運米給回紇,被巡哨邊軍抓住了,沒想到朝廷居然罰錢一萬貫,這應該是兼任太府寺卿的劉晏所為。
李慶安點了點頭,笑道:“那現在怎麽又熱情了?”
夥計也笑道:“我們見人多了,客商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一定是在中原呆久的,估計買米也是在中原做生意,所以行規下又有變通,唐人胡商除外。”
所謂唐人胡商,就有點像今天的‘美籍華人’,隻不過反過來,叫‘華籍美人’,長安至少有數十萬長期呆在唐朝的胡人,他們有的因為故國戰亂,有的是羨慕唐朝繁榮,都不願回去,長期滯留唐朝,也取得了唐朝戶籍,大多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好吧!我是要買米去河南,你先給我介紹一下米價。”
“好嘞!客商請跟我來。”
夥計帶著他們走進了中間的大堂,李慶安從外麵看這家‘湖杭老店’冷冷清清,可進了正堂他才知道自己錯了,大堂裏竟有百人之多,大部分都是來買米的商人,其他都是店裏的夥計,人聲喧雜,頗為熱鬧。
大堂是方形,長寬各十丈,靠牆壁擺滿了竹篾高筐,裏麵都是各種米樣,李慶安大概看了看,米價大概都在鬥米四百文左右,這讓他暗吃了一驚。
年初時他看了一份戶部的報告,當時的米價是鬥米八十文,怎麽才十個月,米價便上漲了四倍,難道是因為移民,因為戰爭嗎?
李慶安心中有些緊張起來,要知道鬥米四百文,他李慶安肯定要被老百姓罵祖宗八代了,而裴遵慶給他的報告中,全部是長安民眾對他歌風頌德,如果真是歌風頌德,那是鬥米四十文才可能。
“這麽米價這麽貴?”李慶安眉頭一皺,問夥計道:“今年隴右不是糧食大豐收嗎?”
夥計苦笑一聲道:“隴右多大地方,若隴右豐收就能解決長安糧食,那還要漕運做什麽?”
話聽似有理,但李慶安知道並不完全對,從前隴右的糧食主要是供隴右軍和河西軍,所以基本上不調長安,但現在不同,吐蕃被唐軍占領後,隴右河西基本上無兵了,居延海的兩萬唐軍也主要是關內道供糧,所以今年隴右道糧食基本上都調關中了,而且今天關中雖然比去年略有減產,但兼並土地的大田莊已被一掃而光,剩下一些合法小田莊也正常交租賦,官倉糧草儲備充足,應付戰爭綽綽有餘,也不會影響糧價,如果漲到四百文,那朝廷也應該放糧平倉了,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
李慶安心中充滿了疑惑,這時,旁邊一名買米的商人道:“不是糧價高了,而是錢賤了。”
李慶安一怔,他似乎隱隱有點明白了,他連忙拱手道:“這位大哥,怎麽個錢賤糧貴?”
那商人見他蠻懂禮客氣,便點點頭笑道:“不光是糧貴,其實什麽東西都貴,絹原來是五百文一匹,現在漲到三貫了,肉原來是八十文一斤,現在也漲到兩百文了。”
“就是!”旁邊另一名商人插口道:“原來喝一次酒,一貫錢便可以喝到正宗的高昌葡萄酒,還有四五盤好菜,現在同樣的東西,至少要三貫錢,你瞧!”
商人將他隨身的布袋甩得嘩啦響,道:“這些都是銀元,兩百塊銀元,價值兩百貫錢,原來可是值兩百四十貫錢,現在多了,就便宜了,以前兩百貫錢重一千二百斤,要雇輛牛車來運錢,現在可好,隨身攜帶,方便是方便了,可銅錢卻不值錢了。”
“除了安西銀元,還有拜占庭金幣呢!我也有很多。”
。。。。。。。
馬車在緊靠西市的西嶺巷內停下,李慶安進了熱海居,不久,一名中年胡人男子攜帶兩名年輕胡姬從熱海居另一麵的後門出來了,中年胡人自然是李慶安裝扮,熱海居內有幾個胡姬是很高明的化妝師,她們給李慶安貼了胡子,粗了眉毛,眼睛裏帶一種碧色,連膚色都變了,無人再認識他是李慶安。
明珠也化妝成了胡姬,變化頗大,頭發變成栗色,眼睫毛變長,鼻子也微微墊高,她不停取出小銅鏡打量自己容顏,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偷偷地笑,她簡直變成了另一個人。
另一名胡姬也是漢人改扮,她名叫李蓉,隸屬於安西軍內衛情報堂,武藝極高,是趙王府內二十七名女保鏢的隊正,今天她扮作李慶安的情婦,做他的貼身保鏢。
不僅如此,十八名親衛保鏢還在不遠處跟著,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情形。
熱海居的房屋結構極為特殊,西嶺巷是死巷,穿過熱海居從前門到後門隻要一百餘步,但如果從巷子裏出來,再繞去熱海居後門,那至少要走半個時辰了,正是這種特殊房屋結構,可以保證熱海居遭遇危機時,裏麵的人員能迅速撤離,今天也能保證李慶安不被跟蹤發現。
李慶安帶著兩個美女胡姬在西市裏慢慢悠悠地走,西市內胡商很多,至少占了三成,李慶安這個胡商根本就不足為奇了,倒是他身邊的兩個姬妾還偶然吸引人的注意力。
“黛麗絲,我們先去米行看看!”
李慶安說的是突厥語,李蓉化名黛麗絲,給明珠做翻譯,“明珠,老爺說先去米行看看。”
明珠笑靨如花,她親昵地挽著李慶安的胳膊,臉上露出甜蜜,但心中卻恨得牙癢,明明那麽多胡商都說漢語,他一個假胡人還偏偏說胡話,明珠悄悄地在李慶安胳膊上狠狠地掐了一下,低聲道:“我的大哥,你就不能說漢語嗎?”
李慶安回頭眨眨眼笑道:“小娘子,你在說什麽?我聽不懂。”
說得還是突厥語,明珠氣結,見李慶安笑容的曖昧,她也不好意思問李蓉,隻得扭過頭去不理會他......
西市主要是以民生貨物為主,茶米油鹽,布匹、普通絲綢、牛羊豬禽、筆墨紙硯等等貨物,有數百種之多,以批發為主,進入量都極大,有店鋪數千家,少數店鋪是私人買下的產業,大部分還是租賃,光每年東西兩市的房租就是朝廷一塊不菲的收入。
物以類聚,某種貨物的店鋪都會集中在一處,叫做行,如米行、絹行、布行、油行、茶行、生鐵行等等,而且部分大宗商品還細分,光米行就有五熟行、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等四個行業,位於西市的中間部位。
自古以來,糧食就是各個朝廷所關注的焦點,它的價格漲幅甚至關係到一個朝代的興衰,大唐最繁盛的開元中期,米價隻有鬥米十文,因此,杜甫在《憶昔》一詩中寫道: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但自從天寶年後,關中水利漸漸荒蕪,災害頻發,土地兼並,米價也開始一步步走高,河東饑民湧入關中那一年,米價最高時甚至漲到了鬥米三千錢,後來又反複高低漲落,一直沒有平穩過。
西市的米店有一百餘家,都是日出千石以上的大店,基本上壟斷了長安的糧米供應,各個坊市的米店都要來這裏批發,當然,常平倉那邊還有十幾家官店,但平時一般都不買賣,隻有遇災年須平抑糧價時,官店才會開門以低價賣糧。
米店一般是前麵交錢買米,後門提貨,後麵還有一條小河,很多人家都是用船來運米,進貨也主要是用船,所以從大門口不怎麽看得出米店的規模,都是清一色的小門深院。
李慶安一連走過幾家,最後他找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幹淨的米店,匾牌上寫著‘湖杭老店’,牌匾有些陳舊了,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曆史。
“我們去看看這家吧!”
這一次,李慶安卻是用漢語說了,突厥語隻是一時掩人耳目罷了,當親衛告訴他,沒有發現人跟蹤,沒有異常情況時,他也不想卷著舌頭說突厥語了。
明珠大喜,她終於聽得懂了,連忙笑道:“好啊!我們瞧瞧去。”
李蓉走在前麵,他們剛進大門,一名夥計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可等他看清是來的是胡人,熱情便立刻減了七八分,懶精無神問道:“你們要買多少米?”
“我想先看一看!”
夥計聽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立刻又熱情起來,“我帶你們看。”
李慶安見他像變色龍似的,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不由笑罵道:“你這個夥計,若沒有睡醒,就換一人來!”
夥計苦笑一聲道:“客官所有不知,朝廷嚴禁販米出境,一旦被查獲,米店也要連帶遭殃,所以我們一般都不敢做胡商生意。”
“等等!”
李慶安打斷了他的話,“西域不也是唐境嗎?我從石國來,包括石國和河中九國,現在都是唐境,我賣米過去,也不犯法啊!”
李慶安覺得很奇怪,他隻知道不準賣米給安祿山,嚴禁販米出境這個規定他竟然不知,夥計向門外看看,指了指北麵,壓低聲音道:“其實朝廷也沒有這個規定,是米行的行規,主要是害怕賣米給回紇,三個月前羅記米店賣了千石糧食給一名胡商,結果在居延海被查獲了,那名胡商被殺頭,羅記米店被罰一萬貫錢,幾十年辛苦賣米攢下的財產一夜賠光,米店也關門了,大家都怕了,所以定下行規不準賣米給胡商。”
李慶安這才恍然大悟,這件事他看過崔乾佑的報告,是有一名粟特商人想秘密運米給回紇,被巡哨邊軍抓住了,沒想到朝廷居然罰錢一萬貫,這應該是兼任太府寺卿的劉晏所為。
李慶安點了點頭,笑道:“那現在怎麽又熱情了?”
夥計也笑道:“我們見人多了,客商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一定是在中原呆久的,估計買米也是在中原做生意,所以行規下又有變通,唐人胡商除外。”
所謂唐人胡商,就有點像今天的‘美籍華人’,隻不過反過來,叫‘華籍美人’,長安至少有數十萬長期呆在唐朝的胡人,他們有的因為故國戰亂,有的是羨慕唐朝繁榮,都不願回去,長期滯留唐朝,也取得了唐朝戶籍,大多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好吧!我是要買米去河南,你先給我介紹一下米價。”
“好嘞!客商請跟我來。”
夥計帶著他們走進了中間的大堂,李慶安從外麵看這家‘湖杭老店’冷冷清清,可進了正堂他才知道自己錯了,大堂裏竟有百人之多,大部分都是來買米的商人,其他都是店裏的夥計,人聲喧雜,頗為熱鬧。
大堂是方形,長寬各十丈,靠牆壁擺滿了竹篾高筐,裏麵都是各種米樣,李慶安大概看了看,米價大概都在鬥米四百文左右,這讓他暗吃了一驚。
年初時他看了一份戶部的報告,當時的米價是鬥米八十文,怎麽才十個月,米價便上漲了四倍,難道是因為移民,因為戰爭嗎?
李慶安心中有些緊張起來,要知道鬥米四百文,他李慶安肯定要被老百姓罵祖宗八代了,而裴遵慶給他的報告中,全部是長安民眾對他歌風頌德,如果真是歌風頌德,那是鬥米四十文才可能。
“這麽米價這麽貴?”李慶安眉頭一皺,問夥計道:“今年隴右不是糧食大豐收嗎?”
夥計苦笑一聲道:“隴右多大地方,若隴右豐收就能解決長安糧食,那還要漕運做什麽?”
話聽似有理,但李慶安知道並不完全對,從前隴右的糧食主要是供隴右軍和河西軍,所以基本上不調長安,但現在不同,吐蕃被唐軍占領後,隴右河西基本上無兵了,居延海的兩萬唐軍也主要是關內道供糧,所以今年隴右道糧食基本上都調關中了,而且今天關中雖然比去年略有減產,但兼並土地的大田莊已被一掃而光,剩下一些合法小田莊也正常交租賦,官倉糧草儲備充足,應付戰爭綽綽有餘,也不會影響糧價,如果漲到四百文,那朝廷也應該放糧平倉了,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
李慶安心中充滿了疑惑,這時,旁邊一名買米的商人道:“不是糧價高了,而是錢賤了。”
李慶安一怔,他似乎隱隱有點明白了,他連忙拱手道:“這位大哥,怎麽個錢賤糧貴?”
那商人見他蠻懂禮客氣,便點點頭笑道:“不光是糧貴,其實什麽東西都貴,絹原來是五百文一匹,現在漲到三貫了,肉原來是八十文一斤,現在也漲到兩百文了。”
“就是!”旁邊另一名商人插口道:“原來喝一次酒,一貫錢便可以喝到正宗的高昌葡萄酒,還有四五盤好菜,現在同樣的東西,至少要三貫錢,你瞧!”
商人將他隨身的布袋甩得嘩啦響,道:“這些都是銀元,兩百塊銀元,價值兩百貫錢,原來可是值兩百四十貫錢,現在多了,就便宜了,以前兩百貫錢重一千二百斤,要雇輛牛車來運錢,現在可好,隨身攜帶,方便是方便了,可銅錢卻不值錢了。”
“除了安西銀元,還有拜占庭金幣呢!我也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