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文曼珊、冬梅、荷葉與楊愛珍來到了京城,從南京到京城,她們足足走了一個月的時間,算起來每天的行程不超過百裏地,可謂是非常輕鬆的,眾人到了之後,鄭勳睿租住的地方瞬間熱鬧起來,當然跟隨她們前來的,還有十來個下人,好在鄭勳睿早就做好了準備,租住的院落還是不小的。
楊賀攜帶了五千兩黃金,這些黃金就是眾人在京城生活的費用,若是完全依靠鄭勳睿的俸祿和其他方麵的來源,養活如此多的人,還真的很困難,到了京城,楊賀將黃金直接交給了文曼珊,聽了鄭勳睿諸多的吩咐之後,隨即帶著一百護衛回江寧縣去了。
鄭家的事情,外麵是鄭勳睿做主,家裏的事情,自然是文曼珊做主了。
文曼珊來到京城,鄭勳睿帶著她專門去拜訪了文震孟、文震亨和姚希孟等人,這些都是文曼珊的親人,前去拜訪姚希孟的時候,文曼珊是很不高興的,要不是鄭勳睿提醒她,說不定就擺出臉色來了,甚至是根本不願意去的。
前去拜訪文震孟的時候,文震孟單獨和文曼珊談了一個多時辰的話,也就是這次談話之後,鄭勳睿發現文曼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他更加體貼和關心,話語之中很少提到姚希孟,更不用說什麽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了。
七月初一,正是流火的季節。
正在看著奏折的鄭勳睿和楊廷樞,突然接到了宮內太監傳來的皇上口諭:翰林學士沈忠仁,翰林修撰鄭勳睿、翰林編修楊廷樞,速到乾清宮,商議政事。
一個月時間過去,這是鄭勳睿第一次進入皇宮。
應該說這樣的情況是少見的,皇上在商量政務或者是讀書的時候,會隨時召見翰林修撰和編修,翰林學士就更不用說了,可這麽長時間才召見,說明皇上的事情很多,而且可能都是棘手的事情,以至於沒有心情召見翰林學士等人了。
三人進入到乾清宮,看見周延儒、徐光啟、溫體仁、閔洪學等內閣大臣都在這裏,還有新上任的禮部尚書黃汝良,而且陳於泰和陳於廷也在這裏。
眾人的神情都不是很好,也讓乾清宮裏麵彌漫著緊張的氛圍。
皇上的臉上,沒有什麽神情,等到沈忠仁等人行禮之後,直接開口了。
“溫愛卿,你將先前所奏的事情,再陳述一遍。”
“臣遵旨,臣彈劾內閣首輔周大人,翰林編修陳於泰,臣彈劾之理由,奏折上麵已經寫的很清楚,臣在這裏簡述,陳於泰和周大人之間是姻親關係,會試與殿試之時,周大人不僅沒有回避,而且還特意照顧,陳於泰之學識,根本不足以成為殿試榜眼,特別是會試之文章,比較落選之舉人,尚有很多不足,周大人視而不見,一味錄取,且在殿試之時,特意照顧,讓陳於泰成為殿試一甲第二名,此等名不副實的事情,臣異常憤怒,為朝廷大計,臣秉筆直書,彈劾周大人結交朋黨,收受賄賂,錄取陳於泰為殿試榜眼,讓天下讀書人不服。。。”
楊廷樞的臉色已經發生變化了,他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想不到內閣大臣居然在乾清宮裏麵直接彈劾,這難以想象。沈忠仁的臉色也不好看,畢竟來到京城之後,第一次到乾清宮,就遇見這麽麻煩的事情。
鄭勳睿低著頭,臉上沒有什麽神情,他腦子裏急速旋轉的是,若是皇上問及此事,他應該如何回答,至於說緊張的情緒,他完全沒有。
“周愛卿,陳愛卿,你們對溫愛卿的彈劾,有什麽辯解。”
鄭勳睿用餘光看了看周延儒和溫體仁,他很快明白,今日來是什麽目的了,皇上內心的意思是明確的,若是想著查處,就不會在這裏直接詢問周延儒和陳於泰了。
“皇上,臣清清白白,絕無結黨營私的想法,不錯,陳於泰與臣是姻親關係,不過會試乃是謄抄試卷,臣不可能單獨關注陳於泰,也不知道陳於泰的文章是哪一篇,至於說殿試,一甲狀元、榜眼和探花的文章,皇上都查閱過,臣無話可說。”
周延儒說完之後,陳於泰也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與周大人乃是姻親關係,故而來到京城赴考,特意回避,殿試之前,從未拜訪過周大人,此事完全可以調查,臣有半句謊言,甘願接受任何處罰,至於說會試和殿試之事,臣專心考試,未關注其他事宜,不知道溫大人從何彈劾,溫大人懷疑臣之學識不足,臣當然承認學識不足,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這天下學問,永無止盡,臣尚需要不斷學習,以便為皇上和朝廷效力。”
“臣鬥膽了,倒是懷疑溫大人之用心,溫大人乃是會試主考官,殿試考官,臣之文章,溫大人應該也看過,若是那般不堪,應該是直接提出來的,莫非溫大人是在會試和殿試之中有什麽不可告人之事情,故而汙蔑臣,以轉移目標。。。”
盡管陳於泰說的大義凜然,但鄭勳睿內心是鄙夷的,越是說的坦坦蕩蕩,背後越是有問題,你陳於泰到京城來了,當然不會傻著去拜訪周延儒,你又不是傻子,再說試卷謄抄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作弊的手段,雙反隨便來個約定,文章就能夠被輕易認出來。
姻親之間相互關照一下,隻要是學識足夠了,這樣的事情也不算是天大的事情,但是牽涉到結黨營私,那就複雜了,姻親之間抱成團,結成利益小團體,那是很有可能的,偏偏皇上最為忌諱的就是這個方麵的事情。
周延儒和陳於泰辯解完畢,皇上再次開口。
“沈愛卿,你是翰林學士,說說此事你是如何看的。”
沈忠仁的臉色迅速白了,要知道產生爭論的雙反,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內閣輔臣,絕非他這個翰林學士可以得罪的。
“臣聽聞此事,感覺很是突然,茲事重大,臣不才,還請皇上決斷。”
鄭勳睿內心暗暗歎氣,沈忠仁還真的是忠厚人,以為這樣和稀泥有用嗎,你不願意得罪周延儒和溫體仁,那就得罪了皇上,而且這種不表明立場的做法,最終也得罪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他們可都是想著得到你支持的,你不表態,會讓他們迅速看扁,可謂是最不討好的。
皇上的臉上依舊沒有表情,看向了鄭勳睿,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鄭愛卿,說說你的看法。”
“皇上,臣以為,牽涉到內閣大臣之間的彈劾,關乎到朝局之穩定,應該是重視的,既然文大人提出了彈劾之奏折,上麵的事實必然是清楚的,皇上可責成周大人和陳大人各自寫出辯解的奏折,接下來皇上可安排專人調查,此調查之人,直接對皇上負責,不受任何方麵的幹擾,如此才能夠有公正的調查結果。”
鄭勳睿說到的這類調查之人,最為合適的就是司禮監或者是內官監的太監了。
太監的地位很特殊,說起來就是皇帝的奴才,朱由檢雖然在登基之初,大力打壓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但最終還是沒有拋棄太監,也就是在崇禎四年的時候,重新啟用太監了,這之後太監的權力也愈發大了。
既然皇上已經動了這樣的心思,還不如讓他變相的提出來。
鄭勳睿回答之後,皇上的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眾多的目光,很快集中到鄭勳睿的身上,這個時候,鄭勳睿倒是很淡定,眼觀鼻鼻觀口口關心,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皇上看了看鄭勳睿身邊的楊廷樞,最終沒有再次開口詢問。
“鄭愛卿說的是,朕看如此處理甚好,周愛卿,你是內閣首輔,如此重大的事宜,還是要注意一些的,溫愛卿的奏折,朕雖不敢完全肯定,但你和陳愛卿之間的姻親關係,是容易引發他人之彈劾的,溫愛卿也是為朝廷負責,故而提出彈劾,朕希望你不要嫉恨,散朝之後,寫出來奏折,專門解釋一下,陳愛卿,你也一樣。”
鄭勳睿提議派出人員調查的事情,皇上沒有提及,這樣的態度,就很明確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壓下奏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會做任何的處理了。
看來皇上還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不會因為一次兩次的彈劾,就懷疑到身為內閣首輔的周延儒之忠誠,但皇上招來內閣大臣和部分的大臣,將此事公開,也有敲打的意思,要求周延儒今後要多多注意。
皇上這種看似很圓滿的處理方式,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彈劾的事情,既然公開了,那就必須弄清楚,該處理的就處理,要麽就不公開,暗地裏消化,如此輕飄飄的放過,殊不知日後的爭鬥會越來越激烈的。
想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不互掐,那是天方夜譚。
想著在大臣之間玩平衡,一邊掌控朝廷的局勢,最終吃虧的是皇上自己。
這就是帝心啊,真的是難測。
楊賀攜帶了五千兩黃金,這些黃金就是眾人在京城生活的費用,若是完全依靠鄭勳睿的俸祿和其他方麵的來源,養活如此多的人,還真的很困難,到了京城,楊賀將黃金直接交給了文曼珊,聽了鄭勳睿諸多的吩咐之後,隨即帶著一百護衛回江寧縣去了。
鄭家的事情,外麵是鄭勳睿做主,家裏的事情,自然是文曼珊做主了。
文曼珊來到京城,鄭勳睿帶著她專門去拜訪了文震孟、文震亨和姚希孟等人,這些都是文曼珊的親人,前去拜訪姚希孟的時候,文曼珊是很不高興的,要不是鄭勳睿提醒她,說不定就擺出臉色來了,甚至是根本不願意去的。
前去拜訪文震孟的時候,文震孟單獨和文曼珊談了一個多時辰的話,也就是這次談話之後,鄭勳睿發現文曼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他更加體貼和關心,話語之中很少提到姚希孟,更不用說什麽東林書院、複社和應社了。
七月初一,正是流火的季節。
正在看著奏折的鄭勳睿和楊廷樞,突然接到了宮內太監傳來的皇上口諭:翰林學士沈忠仁,翰林修撰鄭勳睿、翰林編修楊廷樞,速到乾清宮,商議政事。
一個月時間過去,這是鄭勳睿第一次進入皇宮。
應該說這樣的情況是少見的,皇上在商量政務或者是讀書的時候,會隨時召見翰林修撰和編修,翰林學士就更不用說了,可這麽長時間才召見,說明皇上的事情很多,而且可能都是棘手的事情,以至於沒有心情召見翰林學士等人了。
三人進入到乾清宮,看見周延儒、徐光啟、溫體仁、閔洪學等內閣大臣都在這裏,還有新上任的禮部尚書黃汝良,而且陳於泰和陳於廷也在這裏。
眾人的神情都不是很好,也讓乾清宮裏麵彌漫著緊張的氛圍。
皇上的臉上,沒有什麽神情,等到沈忠仁等人行禮之後,直接開口了。
“溫愛卿,你將先前所奏的事情,再陳述一遍。”
“臣遵旨,臣彈劾內閣首輔周大人,翰林編修陳於泰,臣彈劾之理由,奏折上麵已經寫的很清楚,臣在這裏簡述,陳於泰和周大人之間是姻親關係,會試與殿試之時,周大人不僅沒有回避,而且還特意照顧,陳於泰之學識,根本不足以成為殿試榜眼,特別是會試之文章,比較落選之舉人,尚有很多不足,周大人視而不見,一味錄取,且在殿試之時,特意照顧,讓陳於泰成為殿試一甲第二名,此等名不副實的事情,臣異常憤怒,為朝廷大計,臣秉筆直書,彈劾周大人結交朋黨,收受賄賂,錄取陳於泰為殿試榜眼,讓天下讀書人不服。。。”
楊廷樞的臉色已經發生變化了,他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想不到內閣大臣居然在乾清宮裏麵直接彈劾,這難以想象。沈忠仁的臉色也不好看,畢竟來到京城之後,第一次到乾清宮,就遇見這麽麻煩的事情。
鄭勳睿低著頭,臉上沒有什麽神情,他腦子裏急速旋轉的是,若是皇上問及此事,他應該如何回答,至於說緊張的情緒,他完全沒有。
“周愛卿,陳愛卿,你們對溫愛卿的彈劾,有什麽辯解。”
鄭勳睿用餘光看了看周延儒和溫體仁,他很快明白,今日來是什麽目的了,皇上內心的意思是明確的,若是想著查處,就不會在這裏直接詢問周延儒和陳於泰了。
“皇上,臣清清白白,絕無結黨營私的想法,不錯,陳於泰與臣是姻親關係,不過會試乃是謄抄試卷,臣不可能單獨關注陳於泰,也不知道陳於泰的文章是哪一篇,至於說殿試,一甲狀元、榜眼和探花的文章,皇上都查閱過,臣無話可說。”
周延儒說完之後,陳於泰也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與周大人乃是姻親關係,故而來到京城赴考,特意回避,殿試之前,從未拜訪過周大人,此事完全可以調查,臣有半句謊言,甘願接受任何處罰,至於說會試和殿試之事,臣專心考試,未關注其他事宜,不知道溫大人從何彈劾,溫大人懷疑臣之學識不足,臣當然承認學識不足,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這天下學問,永無止盡,臣尚需要不斷學習,以便為皇上和朝廷效力。”
“臣鬥膽了,倒是懷疑溫大人之用心,溫大人乃是會試主考官,殿試考官,臣之文章,溫大人應該也看過,若是那般不堪,應該是直接提出來的,莫非溫大人是在會試和殿試之中有什麽不可告人之事情,故而汙蔑臣,以轉移目標。。。”
盡管陳於泰說的大義凜然,但鄭勳睿內心是鄙夷的,越是說的坦坦蕩蕩,背後越是有問題,你陳於泰到京城來了,當然不會傻著去拜訪周延儒,你又不是傻子,再說試卷謄抄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作弊的手段,雙反隨便來個約定,文章就能夠被輕易認出來。
姻親之間相互關照一下,隻要是學識足夠了,這樣的事情也不算是天大的事情,但是牽涉到結黨營私,那就複雜了,姻親之間抱成團,結成利益小團體,那是很有可能的,偏偏皇上最為忌諱的就是這個方麵的事情。
周延儒和陳於泰辯解完畢,皇上再次開口。
“沈愛卿,你是翰林學士,說說此事你是如何看的。”
沈忠仁的臉色迅速白了,要知道產生爭論的雙反,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內閣輔臣,絕非他這個翰林學士可以得罪的。
“臣聽聞此事,感覺很是突然,茲事重大,臣不才,還請皇上決斷。”
鄭勳睿內心暗暗歎氣,沈忠仁還真的是忠厚人,以為這樣和稀泥有用嗎,你不願意得罪周延儒和溫體仁,那就得罪了皇上,而且這種不表明立場的做法,最終也得罪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他們可都是想著得到你支持的,你不表態,會讓他們迅速看扁,可謂是最不討好的。
皇上的臉上依舊沒有表情,看向了鄭勳睿,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鄭愛卿,說說你的看法。”
“皇上,臣以為,牽涉到內閣大臣之間的彈劾,關乎到朝局之穩定,應該是重視的,既然文大人提出了彈劾之奏折,上麵的事實必然是清楚的,皇上可責成周大人和陳大人各自寫出辯解的奏折,接下來皇上可安排專人調查,此調查之人,直接對皇上負責,不受任何方麵的幹擾,如此才能夠有公正的調查結果。”
鄭勳睿說到的這類調查之人,最為合適的就是司禮監或者是內官監的太監了。
太監的地位很特殊,說起來就是皇帝的奴才,朱由檢雖然在登基之初,大力打壓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但最終還是沒有拋棄太監,也就是在崇禎四年的時候,重新啟用太監了,這之後太監的權力也愈發大了。
既然皇上已經動了這樣的心思,還不如讓他變相的提出來。
鄭勳睿回答之後,皇上的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眾多的目光,很快集中到鄭勳睿的身上,這個時候,鄭勳睿倒是很淡定,眼觀鼻鼻觀口口關心,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皇上看了看鄭勳睿身邊的楊廷樞,最終沒有再次開口詢問。
“鄭愛卿說的是,朕看如此處理甚好,周愛卿,你是內閣首輔,如此重大的事宜,還是要注意一些的,溫愛卿的奏折,朕雖不敢完全肯定,但你和陳愛卿之間的姻親關係,是容易引發他人之彈劾的,溫愛卿也是為朝廷負責,故而提出彈劾,朕希望你不要嫉恨,散朝之後,寫出來奏折,專門解釋一下,陳愛卿,你也一樣。”
鄭勳睿提議派出人員調查的事情,皇上沒有提及,這樣的態度,就很明確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壓下奏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會做任何的處理了。
看來皇上還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不會因為一次兩次的彈劾,就懷疑到身為內閣首輔的周延儒之忠誠,但皇上招來內閣大臣和部分的大臣,將此事公開,也有敲打的意思,要求周延儒今後要多多注意。
皇上這種看似很圓滿的處理方式,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彈劾的事情,既然公開了,那就必須弄清楚,該處理的就處理,要麽就不公開,暗地裏消化,如此輕飄飄的放過,殊不知日後的爭鬥會越來越激烈的。
想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不互掐,那是天方夜譚。
想著在大臣之間玩平衡,一邊掌控朝廷的局勢,最終吃虧的是皇上自己。
這就是帝心啊,真的是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