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生產區域的時候,鄭勳睿的神情很是專注,甚至在一名一級工匠的身後站立了好一會,這名工匠正在仔細擦拭剛剛生產出來的一支燧發槍。


    畢懋康研發出來的燧發槍,就是靠著這些工匠給造出來的。


    良久,鄭勳睿終於開口詢問了。


    “造出來這樣的一支燧發槍,需要多長的時間。”


    這名工匠的臉色早就白了,身體也是微微顫抖的,鄭勳睿進來的時候,他和所有人一樣,都是老老實實的站著,不過鄭勳睿要求他繼續做事,故而才擦拭已經造出來的燧發槍。


    鄭勳睿開口詢問之後,工匠稍稍愣了一下,很自然的開口了。


    “小的造出來這支燧發槍,需要十日左右的時間。”


    “嗯,你是一級工匠,需要十日的時間,那麽二級工匠和三級工匠需要多長時間。”


    鄭勳睿聞到這個問題,工匠的臉上展現出來一絲驕傲,要知道薄玉大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三百多工匠之中,能夠被評為一級工匠的,不過十來人。


    “二級工匠需要三十日左右的時間,三級工匠造不出來燧發槍。”


    鄭勳睿微微點頭,臉色依舊很是平靜。


    他的內心早就在算賬了,火器局的三百多工匠,一級工匠十二人,就算是滿負荷的運轉,一年也就是生產三十來支燧發槍,二級工匠三十五人,每人一年生產十二支燧發槍,總數算起來不到八百支燧發槍,況且火器局還要生產火炮。按照這樣的效率下去,每年生產出來的火器少的可憐,短時間之內,根本不能夠產生多大的作用和效果。


    從火器局回來,鄭勳睿再次將自己關在了東林書屋一天的時間。


    翌日一大早。鄭錦宏、徐望華、趙單羽、湯若望、薄玉、龍華民和鄧玉函等人,悉數來到總督府。


    桌上已經放著一些文書,這些都是鄭勳睿親自寫出來的東西。


    眾人坐定之後,鄭勳睿慢慢開口了。


    “昨日在火器局看過了,整體的情況是不錯的,不過有兩個問題。本官想著問問,請薄大人回到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火器局一年能夠生產多少的燧發槍,第二個問題。火器局一年能夠鑄造多少門的大型火炮和中型火炮,本官就不問能夠生產多少的火箭和地雷了。”


    薄玉神情很是肅穆,稍稍思索了一下開口了。


    “大人,下官隻能夠粗略算算,不能夠很精準,若是所有工匠夜以繼日,一年能夠生產五百支燧發槍,十門火炮。”


    “也就是說三百多的工匠。沒有歇息的時間。”


    “大人說的是。”


    鄭勳睿詢問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引發眾人的注意,火器局曆來都是這樣。就算是規模最大的京城火器局,每年也最多能夠生產一千支的鳥銃,至於說火炮,開足馬力也就是鑄造十門左右,這已經達到極限了。


    當年為了訓練登州和萊州的新兵,京城的兵器局和南京的兵器局。曾經開足馬力,兩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生產了兩千多鳥銃,至於說火炮。悉數都是從西夷買來的。


    看見眾人毫不在意,鄭勳睿輕輕歎了一口氣,畢竟時代不同了,幾百年之後的精細化分工,一級流水線的生產,在如今看來都是神仙般的存在,不過他必須要貫徹這樣的生產理念,至少首先達到精細化分工。


    一名一級工匠,製造一柄燧發槍,需要十日左右的時間,一名二級工匠需要三十日左右的時間,兩人的手藝肯定是有差距的,一級工匠的手藝肯定要好一些,這就預示著兩柄燧發槍不可能一樣,無論是在精準度、還是在扳機的扣動力度方麵,都會有細微的區別,況且一柄燧發槍,需要諸多的零部件,將每樣的零部件按照最高的要求造出來,最後來組裝,十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夠完成,這已經很不錯了。


    但換一個思路,情況肯定是大不一樣的,那就是將燧發槍的每個零部件,按照統一的要求來進行製作,在火器局裏麵,對此等的分工進行細化,譬如說一幫人負責專門製造槍柄,一幫人專門負責槍管,一幫人專門負責槍栓,一幫人專門生產彈簧等等,也就是將生產燧發槍的工作分解開來,這樣在質量上麵也可以實施統一的要求。


    十二個一級工匠,可以每人或者幾人負責一塊,自己專門製造某一個零件的同時,負責整塊的技術審核,凡是不符合標準的零件,堅決不能夠要。


    工匠的俸祿,也可以按照這樣的要求來支付,多勞多得,手藝越高的工匠,收入也就越高,相反那些濫竽充數的工匠,將被徹底淘汰。


    當然,這種先進的生產理念,短時間可能難以被人接受,這是因為大明的工匠,每個人都是傳承祖上的手藝,這些手藝基本是密不可傳的,手藝被視作是吃飯的家夥,必須子子孫孫的傳下去,要是手藝泄漏出去了,那就等於是被端掉了飯碗,那是欺師滅祖的事情。


    工匠盡管社會地位最為低下,可是相互之間是有著很強對比性的,手藝高的工匠,受到了其他工匠的尊重,手藝一般的工匠,總是低著頭夾著尾巴為人的。


    可是生產的精細分工,是要摒棄這些觀點的,也就是說要求生產的一體化,生產出來的零部件必須要全部合格,每一柄的燧發槍和每一門的火炮,任何的一個零件不合格,那都是不行的,這樣組裝出來的火器或者是火炮,到了戰場上就是斬殺自身的利器了。


    朝廷這方麵的教訓已經很多了,薩爾滸之戰的時候,因為火器的不合格,結果鳥銃炸膛的事情比比皆是,到最後大軍幾乎都不敢使用鳥銃了。


    鄭勳睿拿起了桌上的文書,開始仔細的說起了改變生產工藝、力求精細化的要求。


    湯若望、龍華民和鄧玉函等人,聽的是目瞪口呆,他們熟悉火器製作的原理,也明白因為工匠技術不到位,導致火炮或者是火銃存在不合格的情況,但鄭勳睿說出來的這種製作的辦法,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現不合格的火炮與火器。


    將火炮和火器的每一個部件都分開來製造,可以在組裝之前就嚴格審核零件是不是合格,隻要所有的零件都是合格的,那麽組裝出來的火炮和火器,肯定就是合格的。


    湯若望等人隻是想到了火器和火炮生產的精密性,認為這樣的製造方式,能夠避免出現不合格的火器和火炮,他們絕沒有想到,這樣的生產方式,將會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讓工匠製造出來更多的火器和火炮。


    薄玉聽的更加的明白,而且在很短時間之內就領悟其中意思了。


    薄玉有些為難,他知道這樣做,是能夠保證火器和火炮質量的,但是這裏麵存在的問題,就是工匠是不是願意真正的傳授看家本領。


    薄玉的神情,鄭勳睿能夠看懂。


    工匠之間的門戶之見,必須要摒棄,若是人人都固守自身的那點技術,不願意拿出來交流,那就得不到進步,永遠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工匠,最終是會被淘汰的。


    鄭勳睿的神情變得更加的嚴肅。


    “薄大人,本官提出來的辦法,在淮安火器局必須要推廣開來,若是有不願意配合的工匠,不管他是一級工匠還是其他的工匠,火器局一律都是要裁撤的,其實南京還有很多的工匠,本官隻要願意招徠,兵器局是不會缺人手的。”


    “特別是那些一級工匠,手藝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或者是自身刻苦磨練出來的,指望將一身的本事傳給後人,依靠這些本事吃飯,可這樣的想法,在淮安兵器局行不通。”


    “薄大人,本官給你十日的時間,讓工匠做出選擇,不要強迫他們,本官可不願意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本官需要的是心甘情願。”


    火器局的生產車間,按照精細分工的要求,進行了全麵的改建。


    改建需要的時間不是很長。


    薄玉將所有工匠召集到一起,說到了精細分工的事宜,並且明確的宣布,願意留在兵器局的工匠,日後就要服從管理,俸祿和日後的生產是直接聯係的,不願意留在兵器局的工匠,可以自行離開,回到南京去,火器局不會勉強。


    薄玉僅僅給了五天的時間,要求所有工匠做出選擇。


    十二名一級工匠,其中有兩人離開,回到南京去了,二級工匠和三級工匠,有二十八人離開。


    薄玉沒有為難他們,鄭勳睿更是沒有為難他們。


    這些工匠大都是年紀很大的,認識很是固執,不願意自家的手藝傳出去,他們認為這樣做是欺師滅祖,是對不起祖先。


    接下來的時間,薄玉按照工匠個人的能力,開始進行分工,剩下的二百九十名工匠,分為了十個組,每一個組二十九人,其中包括一名一級工匠,這名一級工匠,成為了這個小組生產零件時候的負責人。


    薄玉本身則是擔任總負責人,親自審核零件是不是合格。


    本來應該在百餘年之後才出現的精細分工,崇禎十年就在淮安出現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的失落並收藏明末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