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五,陳新甲、孫傳庭等率領的大軍,終於開始圍堵和進攻襄陽府城了,這一場朝野關注的大戰,在各方的關注之下拉開了帷幕。


    流寇造反已經有十三年的時間,崇禎元年陝西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絕大部分的流寇首領都被朝廷大軍斬殺,剩下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已經是流寇之中最為傑出的首領,而朝廷剿滅流寇的戰鬥,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流寇不再以流動作戰為主,而是占領城池與朝廷大軍對抗。


    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十麵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幾乎是傾盡了大明王朝的全力,陝西、山西、山東、北直隸、河南、湖廣、四川、江西以及南直隸等地都牽連進去了,共同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皇上下旨開始征收剿餉,專門為剿滅流寇所開銷。


    朝廷文武大臣對流寇的看法也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崇禎初年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文武大臣對流寇都是持有同情態度的,認為流寇主要就是流民,因為災荒的問題走投無路,迫不得已造反的,故而那個時候,朝廷對流寇的態度主要還是剿滅與招撫並存,且以招撫為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寇言而無信,每次接受朝廷的招撫之後,不長時間繼續造反,這讓朝廷徹底摒棄了招撫的策略,改為徹底剿滅。


    陳新甲和孫傳庭率領的大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開始了徹底剿滅流寇的戰鬥。


    應該說朝野對於剿滅流寇的戰鬥,都是非常樂觀的,這麽多年過去,朝廷大軍每一次的作戰。幾乎都是取得勝利,失敗的次數寥寥無幾,眾人都以為。朝廷此番集中力量剿滅流寇,一定能夠取得完勝。徹底平定北方的局麵,不過很多人忽略了,曹文詔和盧象升這樣的猛將,就是折戟在流寇手中的。


    對此次剿滅流寇之戰鬥不看好的,人數不多,鄭勳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鄭家軍與流寇交戰多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流寇生命力之頑強,鄭勳睿是有著不一般認識的,流寇能夠死灰複燃的原因很多,表麵上看,北方遭遇太多的災荒,農戶走投無路,吃不上飯,隻有造反,根子裏的原因,還是朝廷無法救濟受災的百姓。地方官府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導致流寇不斷的發展壯大。


    鄭勳睿認為,皇上和朝廷已經無法改變大明王朝腐朽墮落、千瘡百孔的局麵。每一次的內憂外患,都在沉重打擊大明王朝這艘不堪重負的巨輪,這艘巨輪已經麵臨顛覆的命運,或許皇上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收複襄陽府城的戰鬥,於十一月初六打響。


    陳新甲和孫傳庭排兵布陣還是經過了認真的思索,八萬大軍負責進攻襄陽府城,四萬大軍負責防禦襄陽府城的周邊,也就是防禦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的馳援。同時保證糧草的供給,孫傳庭負責率領大軍進攻襄陽府城。陳新甲負責率領大軍在外圍防禦。


    劉良佐和左良玉兩個總兵悉數加入到進攻的隊伍之中。


    在孫傳庭的計劃之中,進攻的主力任務由陝西衛所軍隊負責。


    陝西衛所軍士展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讓孫傳庭很是感慨,從陝西衛所軍士的身上,他時常想到鄭家軍,可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鄭家軍沒有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


    駐守襄陽府城的流寇,其中一萬人為水師,護衛襄陽府城的南麵、東麵和北麵的水域,張獻忠當初攻陷襄陽府城,幾乎繳獲了襄陽水師所有的戰船,經過了改造和訓練之後,其麾下一支強悍的水師隊伍誕生。


    孫傳庭首先需要打敗的就是這一萬水師。


    可打敗這一萬水師,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麽簡單,盡管說湖廣總兵左良玉麾下有水師,可惜其戰鬥力不堪一提,這麽多年過去,大明遭遇的戰鬥,幾乎都是以陸路為主的戰鬥,水師已經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這麽不死不活的維持,怎麽可能有什麽戰鬥力。


    冬季的江麵,基本都是平穩的,有利於作戰的雙方部署。


    這就預示著,慘烈的廝殺首先在雙方的水師之間展開。


    襄陽府城周遭的江麵異常的寬闊,想要繞開水師直接進攻府城,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孫傳庭盡管非常著急,但必須要打敗流寇的水師,才能夠真正開始圍攻襄陽府城。


    直接進入襄陽府城南門的陸路,早就被張獻忠布下重兵把手,而且水路和陸路相互之間可以支援,從理論上來說,必須要打敗流寇的水師,才有可能真正的控製陸路,這樣的現實條件,讓孫傳庭別無選擇。


    江麵上的戰鬥隻能夠依靠左良玉麾下的水師。


    孫傳庭將作戰的命令下達給了湖廣總兵左良玉。


    左良玉是有私心的,這一點早就顯露出來,駐紮在武昌府的時候,他麾下號稱十餘萬的大軍,盡管增援襄陽府城的時候,遭受到了一些損失,但絕大部分的軍士還是回到了武昌府,左良玉的實力沒有遭受到太多的損耗,此次陳新甲和孫傳庭共同商議之後,決定抽調湖廣軍隊參加剿滅流寇的戰鬥,左良玉是很有怨氣的。


    左良玉僅僅抽調了三萬人加入到大軍之中,剩下的三萬多人,依舊駐紮在武昌府,這裏是他左良玉的地盤,由不得外人插手。


    在左良玉看來,剿滅流寇的戰鬥是朝廷直接負責的,也就是五省總督孫傳庭負責的,與湖廣沒有太多的關係,故而當初孫傳庭指揮戰鬥的時候,左良玉是陽奉陰違的,兵部左侍郎陳新甲來到武昌府,左良玉發現情況不對,不敢繼續怠慢,才真正投入到戰鬥之中。


    孫傳庭要求左良玉率領大軍,首先展開戰鬥,打敗流寇的水師,左良玉敏感的察覺到,這是一場不一般的戰鬥,就算是打敗流寇的水師,他麾下的軍士損失也是異常慘重的。


    如此的情況之下,左良玉采取了一個擦略,拖。


    他不斷的派出水師偵查對方的動靜,同時將戰鬥廝殺存在的諸多問題稟報給陳新甲和孫傳庭等人,暗地裏注意和監軍王永吉搞好關係。


    原定於十一月初十展開的總攻,一直到十五日,尚未有任何的動靜,至於說那些小規模戰船之間的交手,根本就不算是什麽戰鬥。


    也就是說,從十一月初六就開始的戰鬥,一直到十五日,足足過去了十天的時間,大規模的戰鬥尚未展開,都是一些零星的交手,以及雙反相互之間的偵查和刺探。


    孫傳庭肯定是不能夠容忍這等局麵出現的,他開始督促左良玉,馬上對流寇的水師發動總攻,務必在五天的時間之內,也就是在二十日之前,徹底打敗流寇的水師,左良玉提出來的所有困難,能夠解決的孫傳庭悉數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幹脆利落的駁回去。


    左良玉拖的辦法無法維持了,他暗地裏找到監軍王永吉,提出來要求,既陸路和水路兩麵同時展開對襄陽府城的進攻,這樣就能夠分散流寇水師的部分力量,讓他麾下的水師承受的壓力小很多。


    左良玉一切的想法,無非是想著保存實力。


    左良玉的這個建議,自然得不到孫傳庭的支持。


    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因其特殊性,本來就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打敗流寇的水師,占領所有的江麵,第二個步驟是對襄陽府城展開直接的進攻,拿下府城。兩個步驟的戰鬥環環相扣,一旦流寇的水師被打敗,陸路的進攻馬上開始,流寇沒有調整和歇息的時間。


    第一個步驟的進攻,若是投入大規模的步卒,必然影響到第二個步驟的實施。


    十一月十五日的夜裏,孫傳庭對左良玉下了最後的通牒,必須按照原來的戰術計劃實施,不能夠繼續拖延,不管麵臨什麽樣的困難,十六日都必須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監軍王永吉不好繼續支持左良玉,應該說他能夠想到的辦法,全部都用了,給與了左良玉不少的糧草,也幫助左良玉陳述了諸多的困難,不過大戰在即,王永吉還是能夠分得清厲害禍福的,他不可能因為支持左良玉,讓自身陷入到麻煩之中。


    左良玉無法繼續推脫,軍令如山倒,若是真的惹怒了孫傳庭,他這個總兵怕是當不成了。


    十五日的深夜,遊擊將軍以上的軍官,悉數集中在左良玉的中軍帳。


    左良玉開始部署作戰的任務了,十一月十六日展開總攻,務必在五天的時間之內打敗流寇的水師,為了保證作戰的順利,左良玉一口氣派遣了兩萬的軍士,其中五千人負責在陸路展開進攻,其餘一萬五千人則對流寇的水師展開圍攻。


    外圍駐守的陳新甲,對孫傳庭的部署表示了明確的支持,且再次督促早點展開進攻,不能夠拖延時間了。


    左良玉已經沒有了退路,必須要開始廝殺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的失落並收藏明末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