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元二年九月十五,鄭勳睿返回了京城。
皇太子鄭瀚宇、內閣首輔徐望華等人,在正陽門迎候。
皇上回到京城,很快來到了乾清宮,徐望華詳細稟報兩個月以來大明各地的情況,特別說了京城的情況。
兩個月時間過去,京城一切都是平穩的,沒有什麽大事情發生,鄭家軍招募軍士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朝中最為忙碌的依舊是新成立的對外商貿司,科恩與亨利等人,早就適應了大明官場,他們很吃驚的發現,在鼓勵發展商貿事宜方麵,大明朝廷比較歐洲的西班牙、荷蘭以及葡萄牙等國,有著更深的遠見,大明皇家銀行更是讓科恩等人感覺到皇上的厲害,商賈可以依托皇家銀行發展,而皇家銀行的絕對實力,有能夠保證商賈的利益。
至於說大明皇家銀行發行寶鈔的事宜,科恩與亨利等人是早就知曉的,他們的東印度公司就曾經收到過這樣的寶鈔。
北方的恢複是很快的,特別是秋收季節,因為南方大規模的幫扶,北方的農戶基本都豐收了,不管糧食產量如何,至少很多的農戶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征收賦稅方麵,各級官府也不是特別的嚴苛,這就讓農民能夠喘口氣。
南方更是穩定下來,因為商貿的發展,特別是海上貿易大規模的興起,天津港、廣東的廣州港、福建的泉州港以及山東的蓬萊,都成為了海運商貿發展速度最快的地方,海上貿易的賦稅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伴隨海上貿易出現的,是不少人開始依托港口生活了。
商貿這一塊,是徐望華稟報的重點。北方的商貿迅速發展,不到一年的時間,大量的商賈進入到北方。開始在北直隸各地紮根,由此商貿賦稅也大大的增加。
總體畢竟。海上貿易和商貿的賦稅,遠遠超過農業賦稅了,這樣的情況,保證了朝廷的支出,也讓朝廷能夠實實在在在的兼顧到農民的利益了。
相應的情況,內閣首輔徐望華詳細給皇上奏報了,可奇怪的是,皇上對這一切似乎不是特別的關心。還說出了本來就正常的事情,就不需要說了。
所有的內閣大臣都在乾清宮,他們看到了這一幕,同樣感覺到新奇,畢竟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是經曆過好幾任皇上的,若是在以往,各地出現如此好的興旺的景象,皇上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偏偏鄭勳睿對這一切不以為然。
皇上開口詢問的事情。是遼東之戰傳開之後,京城是什麽反應。
徐望華稍稍愣了一下,馬上開口了。
“啟奏皇上。遼東之戰朝廷大軍獲取勝利之後,內閣立即將此消息明文告知天下,京城百姓對此是欣喜異常,茶樓、酒樓之中都在議論此事,朝廷大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全收複了遼西所有地方,讓百姓對朝廷有了更大的信心。。。”
徐望華發現,這一次皇上聽的非常仔細,這裏麵的原因。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了。
徐望華說完之後,皇上慢慢開口了。
“諸位也許感覺到奇怪。朕回到了京城之後,對於各地出現的興旺景象。不是特別在乎,偏偏對百姓之情緒情有獨鍾,這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其實不然,諸位要清楚,我大明百姓能夠休養生息,我大明能夠國富民強,這是朝廷之奮鬥目標,更是各級官吏應該要做的事情,若是官吏做不到這一點,那才是奇怪的事情,朕會毫不留情的予以懲處。”
“至於說朕關心百姓之情緒,這絕不是小事情,諸位很清楚,東林黨、複社和應社的影響還是存在的,朕以前多次說過東林黨、複社和應社存在之弊端,其他不說,楊廷樞就曾經是應社之領袖,朕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顧憲成萬曆年間創立了東林書院,為什麽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間,席卷大明天下,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這一點需要諸位深思。”
“東林黨人的目的實實在在,就是想著獲取到權力,就是想著能夠影響和左右朝政,這麽多年以來,東林黨人做了很多的事情,若是他們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朕絕不至於不允許他們之存在,可惜東林黨人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的目標,朕仔細分析過,要說他們是為了國富民強,可他們沒有具體的措施,要說他們完全是為了自身之利益,天啟年間他們與魏忠賢拚死鬥爭,甚至拋卻性命不顧,也不能夠說是完全為了自我。”
“不管是百姓,還是士大夫和商賈,他們都是想著效忠朝廷的,可他們依靠的朝廷,必須是強有力的朝廷,遺憾的是,先皇期間,朝廷羸弱,無法讓人心服。”
“這輿論之問題,朕曆來都是重視的,不僅僅是現在,今後朕也要重視,朝廷之中曾經有一種很奇怪的情況,那就是不少的文臣,希望能夠被廷杖,為此不惜頂撞皇上,不惜罵內閣,且他們被廷杖之後,得到了諸多讀書人、士大夫的吹捧,反而更加的有地位,聲望更加不一般,更有一些被削職為民的官員,得到了高度的吹捧,儼然之間就是聖人了。”
“這是對朝廷的藐視,更是對皇上的蔑視。”
“此等的例子,朕不想多說,諸位都是清楚的,為什麽出現此等的情況,朕認為,這就是輿論導向出現了重大的問題,士大夫階層、官吏階層左右了輿論,凡是皇上反對的事宜,包括內閣反對的事宜,他們都是讚成的,這就導致了皇權與臣權的完全對立。”
皇上說到這裏的時候,乾清宮裏麵異常的安靜。
皇權與臣權之間的鬥爭,大明朝廷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特別是正德年間之後,這種鬥爭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無數的文武大臣為此前赴後繼,而皇上無奈之下,依靠內閣或者是依靠太監,與文武大臣鬥爭。
這也就是為什麽魏忠賢能夠權傾朝野。
說到底這是體製上麵存在的問題,可鄭勳睿將此歸結到輿論方麵存在的問題,這也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想要從體製上麵徹底改變皇權,這樣的事情鄭勳睿是絕不會做的,那是自掘墳墓,況且每一個先進的體製,都是要與時代結合起來的,現在的情況之下,對體製進行變動,會讓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勢瞬間崩塌。
從輿論上麵著手,那是最好的辦法,在如今的情勢之下,樹立起來強權政治,樹立起來個人的權威,推動各項事業朝著前麵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鄭勳睿異常重視輿論之導向,他需要樹立起來個人的權威,他需要用這種強有力的個人權威,掃除朝廷之中一些奇怪的傾向。
鄭勳睿是絕對有著如此實力的,盡管說現如今還是大明王朝,可是這個大明王朝,與之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是管理體製上麵不一樣,而且以前朱姓的王爺全部都被撤銷了封號和封地,朱家的江山已經變成了鄭家的江山。
鄭勳睿可謂是通過自身絕對的實力,顛覆了朱家的江山,所以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個人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
“朕希望內閣要明白此等的事宜,要注重民間之輿論導向,要注意看看那些士大夫、商賈和百姓關心什麽,說的是什麽,要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將朝廷所做的決定和事情,轉變為士大夫、商賈和百姓擁護的事情。”
“大明各地出現的變化,朝廷大軍在遼東獲取的勝利,都可以納入其中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朝廷究竟做了一些什麽事情,不要認為百姓是愚鈍的,讓老百姓知道一些事情,對於朝廷是有著很大好處的。”
“今後朝廷對官吏之懲治,必須要謹慎,可對於那些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以及妄議朝政的官吏,必須嚴懲,且要以邸報或者其他的方式詔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事情之緣由,讓這些被朝廷懲治之官吏無地自容,結黨營私之事情,更是需要強力打壓的。”
“內閣不要總是想著埋頭做事情,要知道抬頭看路,要掌握大的方向,朕給與了內閣足夠的權力和權威,內閣就要真正的體現出來權威,今後朝中不允許出現隨意攻擊內閣的事宜。”
“朕需要特別強調一點,那就是風聞奏報的事宜,朕說過,廢除風聞奏報,凡是牽涉到懲處官吏之事情,由都察院處置,有殺人犯科之事,由大理寺審理,牽涉到朝廷三品以上官員,都察院報到朕這裏來,需要內閣商議的,朕自然會做出決定。”
“朕既然廢除了給事中之職務,態度就是明確的,想著揭發官吏貪贓枉法事宜,可以給都察院寫去信函,若是想著誣陷,或者是背後施放暗箭,一經發現,一定要嚴懲,朕認為這不是小事情,這牽涉到個人品質之問題。”
。。。
皇上的這番話語,很快在朝廷傳開。
連內閣都不會想到,京城之內的輿論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顛覆,皇上之威望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內閣的權威也逐漸樹立起來了,而以前的東林黨、複社和應社等等,早被讀書人徹底拋棄。(未完待續。)
皇太子鄭瀚宇、內閣首輔徐望華等人,在正陽門迎候。
皇上回到京城,很快來到了乾清宮,徐望華詳細稟報兩個月以來大明各地的情況,特別說了京城的情況。
兩個月時間過去,京城一切都是平穩的,沒有什麽大事情發生,鄭家軍招募軍士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朝中最為忙碌的依舊是新成立的對外商貿司,科恩與亨利等人,早就適應了大明官場,他們很吃驚的發現,在鼓勵發展商貿事宜方麵,大明朝廷比較歐洲的西班牙、荷蘭以及葡萄牙等國,有著更深的遠見,大明皇家銀行更是讓科恩等人感覺到皇上的厲害,商賈可以依托皇家銀行發展,而皇家銀行的絕對實力,有能夠保證商賈的利益。
至於說大明皇家銀行發行寶鈔的事宜,科恩與亨利等人是早就知曉的,他們的東印度公司就曾經收到過這樣的寶鈔。
北方的恢複是很快的,特別是秋收季節,因為南方大規模的幫扶,北方的農戶基本都豐收了,不管糧食產量如何,至少很多的農戶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征收賦稅方麵,各級官府也不是特別的嚴苛,這就讓農民能夠喘口氣。
南方更是穩定下來,因為商貿的發展,特別是海上貿易大規模的興起,天津港、廣東的廣州港、福建的泉州港以及山東的蓬萊,都成為了海運商貿發展速度最快的地方,海上貿易的賦稅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伴隨海上貿易出現的,是不少人開始依托港口生活了。
商貿這一塊,是徐望華稟報的重點。北方的商貿迅速發展,不到一年的時間,大量的商賈進入到北方。開始在北直隸各地紮根,由此商貿賦稅也大大的增加。
總體畢竟。海上貿易和商貿的賦稅,遠遠超過農業賦稅了,這樣的情況,保證了朝廷的支出,也讓朝廷能夠實實在在在的兼顧到農民的利益了。
相應的情況,內閣首輔徐望華詳細給皇上奏報了,可奇怪的是,皇上對這一切似乎不是特別的關心。還說出了本來就正常的事情,就不需要說了。
所有的內閣大臣都在乾清宮,他們看到了這一幕,同樣感覺到新奇,畢竟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是經曆過好幾任皇上的,若是在以往,各地出現如此好的興旺的景象,皇上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偏偏鄭勳睿對這一切不以為然。
皇上開口詢問的事情。是遼東之戰傳開之後,京城是什麽反應。
徐望華稍稍愣了一下,馬上開口了。
“啟奏皇上。遼東之戰朝廷大軍獲取勝利之後,內閣立即將此消息明文告知天下,京城百姓對此是欣喜異常,茶樓、酒樓之中都在議論此事,朝廷大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全收複了遼西所有地方,讓百姓對朝廷有了更大的信心。。。”
徐望華發現,這一次皇上聽的非常仔細,這裏麵的原因。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了。
徐望華說完之後,皇上慢慢開口了。
“諸位也許感覺到奇怪。朕回到了京城之後,對於各地出現的興旺景象。不是特別在乎,偏偏對百姓之情緒情有獨鍾,這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其實不然,諸位要清楚,我大明百姓能夠休養生息,我大明能夠國富民強,這是朝廷之奮鬥目標,更是各級官吏應該要做的事情,若是官吏做不到這一點,那才是奇怪的事情,朕會毫不留情的予以懲處。”
“至於說朕關心百姓之情緒,這絕不是小事情,諸位很清楚,東林黨、複社和應社的影響還是存在的,朕以前多次說過東林黨、複社和應社存在之弊端,其他不說,楊廷樞就曾經是應社之領袖,朕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顧憲成萬曆年間創立了東林書院,為什麽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間,席卷大明天下,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這一點需要諸位深思。”
“東林黨人的目的實實在在,就是想著獲取到權力,就是想著能夠影響和左右朝政,這麽多年以來,東林黨人做了很多的事情,若是他們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朕絕不至於不允許他們之存在,可惜東林黨人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的目標,朕仔細分析過,要說他們是為了國富民強,可他們沒有具體的措施,要說他們完全是為了自身之利益,天啟年間他們與魏忠賢拚死鬥爭,甚至拋卻性命不顧,也不能夠說是完全為了自我。”
“不管是百姓,還是士大夫和商賈,他們都是想著效忠朝廷的,可他們依靠的朝廷,必須是強有力的朝廷,遺憾的是,先皇期間,朝廷羸弱,無法讓人心服。”
“這輿論之問題,朕曆來都是重視的,不僅僅是現在,今後朕也要重視,朝廷之中曾經有一種很奇怪的情況,那就是不少的文臣,希望能夠被廷杖,為此不惜頂撞皇上,不惜罵內閣,且他們被廷杖之後,得到了諸多讀書人、士大夫的吹捧,反而更加的有地位,聲望更加不一般,更有一些被削職為民的官員,得到了高度的吹捧,儼然之間就是聖人了。”
“這是對朝廷的藐視,更是對皇上的蔑視。”
“此等的例子,朕不想多說,諸位都是清楚的,為什麽出現此等的情況,朕認為,這就是輿論導向出現了重大的問題,士大夫階層、官吏階層左右了輿論,凡是皇上反對的事宜,包括內閣反對的事宜,他們都是讚成的,這就導致了皇權與臣權的完全對立。”
皇上說到這裏的時候,乾清宮裏麵異常的安靜。
皇權與臣權之間的鬥爭,大明朝廷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特別是正德年間之後,這種鬥爭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無數的文武大臣為此前赴後繼,而皇上無奈之下,依靠內閣或者是依靠太監,與文武大臣鬥爭。
這也就是為什麽魏忠賢能夠權傾朝野。
說到底這是體製上麵存在的問題,可鄭勳睿將此歸結到輿論方麵存在的問題,這也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想要從體製上麵徹底改變皇權,這樣的事情鄭勳睿是絕不會做的,那是自掘墳墓,況且每一個先進的體製,都是要與時代結合起來的,現在的情況之下,對體製進行變動,會讓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勢瞬間崩塌。
從輿論上麵著手,那是最好的辦法,在如今的情勢之下,樹立起來強權政治,樹立起來個人的權威,推動各項事業朝著前麵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鄭勳睿異常重視輿論之導向,他需要樹立起來個人的權威,他需要用這種強有力的個人權威,掃除朝廷之中一些奇怪的傾向。
鄭勳睿是絕對有著如此實力的,盡管說現如今還是大明王朝,可是這個大明王朝,與之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是管理體製上麵不一樣,而且以前朱姓的王爺全部都被撤銷了封號和封地,朱家的江山已經變成了鄭家的江山。
鄭勳睿可謂是通過自身絕對的實力,顛覆了朱家的江山,所以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個人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
“朕希望內閣要明白此等的事宜,要注重民間之輿論導向,要注意看看那些士大夫、商賈和百姓關心什麽,說的是什麽,要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將朝廷所做的決定和事情,轉變為士大夫、商賈和百姓擁護的事情。”
“大明各地出現的變化,朝廷大軍在遼東獲取的勝利,都可以納入其中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朝廷究竟做了一些什麽事情,不要認為百姓是愚鈍的,讓老百姓知道一些事情,對於朝廷是有著很大好處的。”
“今後朝廷對官吏之懲治,必須要謹慎,可對於那些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以及妄議朝政的官吏,必須嚴懲,且要以邸報或者其他的方式詔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事情之緣由,讓這些被朝廷懲治之官吏無地自容,結黨營私之事情,更是需要強力打壓的。”
“內閣不要總是想著埋頭做事情,要知道抬頭看路,要掌握大的方向,朕給與了內閣足夠的權力和權威,內閣就要真正的體現出來權威,今後朝中不允許出現隨意攻擊內閣的事宜。”
“朕需要特別強調一點,那就是風聞奏報的事宜,朕說過,廢除風聞奏報,凡是牽涉到懲處官吏之事情,由都察院處置,有殺人犯科之事,由大理寺審理,牽涉到朝廷三品以上官員,都察院報到朕這裏來,需要內閣商議的,朕自然會做出決定。”
“朕既然廢除了給事中之職務,態度就是明確的,想著揭發官吏貪贓枉法事宜,可以給都察院寫去信函,若是想著誣陷,或者是背後施放暗箭,一經發現,一定要嚴懲,朕認為這不是小事情,這牽涉到個人品質之問題。”
。。。
皇上的這番話語,很快在朝廷傳開。
連內閣都不會想到,京城之內的輿論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顛覆,皇上之威望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內閣的權威也逐漸樹立起來了,而以前的東林黨、複社和應社等等,早被讀書人徹底拋棄。(未完待續。)